重庆市委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0133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委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市委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市委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庆市委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庆市委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委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

《重庆市委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委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委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

重庆市委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复习题

一.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理论品质: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是说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进行,无论是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还是实践的目的、方式、结果,都要以一定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为前提,并受其限制。

因此,实践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原因与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

5、正确发挥主动能动作用: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6、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特点:

(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2)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着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7、社会存在的内涵:

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8、价值规律的内涵: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

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就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9、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10、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

(1)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2)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摆在首要地位;(3)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4)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1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12、邓小平南方谈话关于市场经济的主要论述: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的手段。

13、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就是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

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这些事务和事业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

所依之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

1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5、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开始最早,中国的局部抗战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即开始;

(2)抗击日军的主战场,中国战场年均牵制日军陆军74%,最高年份达98%;(3)中国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和军事情报;(4)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二、辨析题。

1、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既对立又统一。

(1)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二者由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2)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两者相比较而存在,无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3)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4)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1)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3)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过激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先行主要内容为:

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主要由四点:

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魏源在1842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富民强,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

(1)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全国人民在爱国的旗帜下团结起来;(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1921年中共成立做了思想准备和干部上的准备。

7、共同纲领的制定: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制定《共同纲领》,成为当时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

在经济工作中,“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8、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决议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做了概括,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2)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做出了基本结论;(3)历史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3)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4)为人民服务体现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10、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

德法关系:

(1)公共生活中道德和法律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2)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3)法律的属性决定了他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因而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有限的。

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广,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

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

11、决战前后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差异。

冷战以前,大国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军事力量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冷战后综合国力的核心是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

具体表现在:

(1)各国把经济安全确定为对外战略的重点;

(2)积极调整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3)各国竞相调整科技战略和政策;(4)科技人才成为高科技竞争焦点。

3、论述题

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2)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从事实出发的关键是从事实的整体、从事实之间的联系去掌握事实;(3)一切从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马克思主义的精髓;(4)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就是一切要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2、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1)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对生产性劳动做出新的界定,生产性劳动应该包括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性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2)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3)深化对科技、知识和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4)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心的认识。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党的十七大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明确指出:

“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对人民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做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3)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4、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论:

(1)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

我党逐步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A、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B、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C、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2)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3)腐败是毒害党群众关系的根源。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6、《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7、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的“三个没有变”,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得出的科学结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水平上对我国国情作出的总体判断。

我国是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当前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仍然是我国的最大实际。

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且发展不平衡,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还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环节和方面,这些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要改变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状况、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水平仍比较靠后;虽然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但仍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力量对比出现“南升北降”态势,但发达国家在国际社会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虽然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了较大提升,但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

我们具备有利的发展条件,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各方面工作的任务艰巨繁重。

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

这些情况表明,我国发展正处于一个既有巨大潜力动力又有各种困难风险的阶段,正进入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阶段。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总依据,最根本的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8、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论述: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

这是统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主线。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只能依靠我们自己.只能依靠自主创新。

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建设创新型国家,真正掌握核心敖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奋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切实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创造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国际著名品牌。

要坚持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必须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9、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迫切需要体制机制创新。

要以服务国家目标、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重要目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既体现中国特色又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要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决策机制和宏观协调机制.加强对重大科技政策制定、重大科技计划实施、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加快科研布局和结构调整。

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促进科技资源有觌配置。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

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国家科技事业中来,开创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进步和创新。

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全社会创新精神,是科技进步和创新最深厚、最持久的社会基础。

文化传承和发展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

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最大限度地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

最大限度地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和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当今世界.谁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落实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迫切需要我们加紧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中央的要求、人民的呼声,也是形势所迫。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投身到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实践中去!

10、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必将创造出比以往社会形态条件下更为发达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为迈向共产主义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的基本主张。

在当代中国,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符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美好前景,始终是一个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价值理想,是一个能够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做出不懈奋斗,在实践上极大发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极大发展了社会的公正和法治。

十七大以来,我们党的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多次强调这一价值目标。

可以说,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的目标都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

2001年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中央在多次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论及公民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具有很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胡锦涛同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重要论述,所包含的都是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

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

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

可以说,这一表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共性又涵盖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既坚守国家社会的目标又张扬了人的主体性,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发挥出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