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0032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docx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docx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论东方电影与西方电影的文化差异文/葳蕤以爱

一般而言,就电影这种文化来说,它具有全球性和统一性,但从现在的电影文化派别来看,由于地理的差异和文化性质的侧重不同,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分别被赋予了各自不同民族区域的不同特色。

一、电影中的突出体现不同历史

在《霸王别姬》中,对于京剧的描写占有很大的比例,它也是通过电影向全世界介绍中国京剧的美丽。

在影片的开头,影片细致地描写了京剧班子里角儿是怎样炼成的。

影片通过对小豆子和小石头这样两个角色的描写,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下付出的艰辛以及这样两个小人物内心对世界的价值观。

在电影中,文化大革命作为一个转折性的事件,将人物命运硬生生地掰成两段。

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一个事件曾经被作为很多电影的题材,而在这部片子里,导演从京剧角儿这样的一个视角探索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对人性的摧残,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质。

他体现了革命与传统的交锋,从而导致了这样的一个悲剧,惨烈,疯狂。

而在西方电影文化中,不同民族的电影都包含各自的历史事件。

《辛特勒名单》、《美丽人生》分别是美国人以及意大利人拍摄的关于德意志法西斯主义对犹太人的残杀的历史事件。

在影片中大量使用黑白意境,将这样的死亡赋予了不同的感**彩。

但是,这又不仅仅是描写历史事件的电影,历史作为一个背景,正式上演的还是具有浓郁情感色彩的温情和人性的亮点。

历史作为一个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充分闪耀在电影文化中,电影作为一个文化的载体,将历史还原,使观众对历史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和体会。

东方文化比西方文化传承的时间悠久,因此,题材显得丰富,西方作为一个后起的新兴文化带,又具有它自身的特色。

历史的全然不同和经历的全然不同导致了东西方电影文化本质上的差异。

二、传统文化以及科技文化的差异

中国的许多导演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都表示,电影的拍摄一定要建立在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祖先流传下来的东西不能丢弃。

于是这也成全了中国电影中的传统文化色彩。

在《孔子》中,中国坚持千年的儒家思想得到很好的体现,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发扬的很好契机。

《孔子》中,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为了抢救掉落冰河里的书籍,最终冻死在冰凉的河水里。

此时年老的孔子无能为力地泪流满面。

它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所宣扬的对知识的绝对恭敬,它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除此之外,孔子坐临困境,不愿接受他国的一粮一食,直到饿晕过去,这在陶渊明等不为斗米折腰的道德理念提供了基础。

道德主义的中国传统,用道德解释一切,导致国民乐于言义耻于谈利,重道德修养,轻外在事功的价值取向,从而导致科学在古代中国失去独立的人格价值和社会地位。

人专注于自身的内心世界,丧失对理性和自然的兴趣,缺乏西方文化的理性传统和对科学的探索热情。

而西方对于科学的探索具有超乎东方人的热情。

这也体现在他们的电影文化中。

《阿凡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对于电子科技的新一个阶段的掌握。

在这部片子中,体现的是西方人对于未知宇宙的探知和好奇。

在电影中,不需要有太多的传统文化,它需要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以真实的感受。

这无疑是向人们传达着西方对于未来的预知。

在《2012》中,影片竭力去描绘世界末日的景象,高科技的应用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尽管是世界末日,但是影片的最后诺亚方舟的出现又体现了西方人民对未来新生活的一种向往。

东方倡导传统道德观的传承,强调真、善、美。

作为东方文明代表的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三面连陆一面靠海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从而使自身文化保持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

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

而西方倡导科技文化,科学观念和技术意识深入人心,成为构成人格的重要因素。

这也导致西方社会重理性而轻情感,长于说理而短于谈情,善于逻辑思维而疏于直观感受。

三、道德习俗与法制观念的侧重程度不同

西方国家属于标准的法制国家,法律对于中国来说相对严谨,公民也具有比较健全的法律意识。

而在东方道德习俗还是占有很大的比例。

在电影《刮痧》中,这种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对于中国古老的刮痧治疗法西方国家对此一无所知,看到儿子背上刮出的痧导致父亲背上虐待的罪名,从而导致了一个家庭完整的岌岌可危。

在影片中,西方国家的法律健全完整,对于未成年的保护措施完善,但是一些做法在中国道德上并不是相一致的。

西方国家的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允许将其一个人留在家里,如果违反,家长将被儿童保护协会起诉,如果严重的话将被剥夺抚养孩子的权利。

这对于儿童的保护非常严谨,但是严谨地又似乎不合人情。

电影《刮痧》**裸地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寂寞,反映了文化与文化相顾无言的寂寞。

在一定程度上,法律的不可违反性与中国道德的宽容性形成鲜明的对比和明显的矛盾。

中国人偏向与主观联系的直觉思维。

它以个体经验与智慧直接切入事物本质。

我们不能够因为具有形象和感知认识的特点,或因为它缺乏逻辑的表达,而简单地把它理解为粗浅。

“得象而忘言”,中国人的直觉思维因为受强烈的主观色彩影响带有模糊性,让人难以把握。

而西方“物我二分”的哲学思想使得主客体对立二分,造就了他们细剖精细逻辑分析的思维方式,重理性、重逻辑推理、重实证。

但是仅仅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认识世界,认识事物。

对于道德与法制的不同的侧重点,以及文化的差异使得生活本身就存在不同点,这也直接导致电影文化的差异。

四、个人英雄主义以及集体主义差异

其实也说不清楚英雄一词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说起(但是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尺度,或者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或者是为了宏伟目标而自我牺牲的人,也或者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但是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太深,所以中国的英雄观中似乎不太愿意突出某一个人,而更愿意突出集体的力量。

在《十月围城》中,没有谁是突出的英雄,也没有谁不是英雄,那些倒下的为了全民族的解放和独立而牺牲的人们,都是影片想要深深赞扬和缅怀的。

这样的牺牲可能是为了最亲最爱的人报仇,可能是为了至高至纯的革命理念,可能是为了更多更多,总而言之是高尚不可侵犯的。

《十月围城》中的英雄是当今东方社会所提倡的,依靠集体的求同思想。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突出是重头戏。

人们都想要表现自己,突出自己,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很多电影中都体现了这种思想。

《虎胆龙威》便是这样一部典型的电影,主人公只身与匪徒们展开了周旋,最后凭借一几之力将歹徒击溃,救出自己的妻子。

个人主义其实算的上是美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他们坚信个人的存在发展和自由舒展是最重要的核心。

美国人似乎在这一点上觉察的很深,可以看到,所有的美国英雄主义的电影中都要牵涉亲情,爱情,友情,失败,沮丧,点化,奋起,最终战胜险恶。

对于中国的传统观点来说,英雄主义是常常在的,中国不大倡导个人主义,这是与儒家文化的低调相吻合的。

个人脱离社会国家存在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个人主义中也有一点的是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的,那就是它在对于自身价值的追求上有着无穷的动力。

西方在正常生活中也是突出个人主义,这对于完善自己,突出自己的作为具有重要的作用。

追根究底,文化的差异源自于历史的差异和人文思想的差异,东西方在形成的几千年间形成了有各自不同特色的历

史文化,它同时反映在电影文化中,带给我们视觉的冲击和思考的余地。

电影的统一性决定他的欣赏群体能够无国界地领悟其魅力,至于领悟的层次深浅取决于对当地文化的了解状况,所以说,电影文化的差异只是数以文化差异的范畴,而现今电影趋于全球化,演员与导演都趋于全球化合作化,也将各地的电影艺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这便是一场文化的饕餮大宴。

有关颜色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语中greenwithenvy是什么意思,人们忌妒或羡慕时睑色真的变绿或发有吗,

英语中说Paulwasinabluemood;Paul(保尔)是什么情绪,高兴、激动、悲哀,还是什么,

在上列两句中,green(绿)和blue(蓝)都不指颜色。

两个词都有别的意思——某种文化方面的联想——从字面上看这种意思不明显。

在词典上,green这个词有“(脸色)变绿”的意思,但greenwithenvy是个固定词组,不过表示“十分护忌”而且。

blue这个词与mood之类的调连用体现某种情绪时,表示“沮丧的”、“忧郁的”,如:

Paulwasinabluemood。

(保尔情绪低落)

本章将以汉语和英语如何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为例,讨论某些颜色在不同文化中的联想。

red(红色):

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

英语里有red-letterdays(纪念日,喜庆的日子),在西方一般指圣诞节或其他节日,因为这些日子在日历上是用红色标明的,所以red-letter的转义就是“可纪念的”、“喜庆的”。

(普通的日子印的是黑色,但black,letterday却不是“平常的日子”,而表示“倒霉的一天”。

)又如topaintthetownred表示“狂欢”、“痛饮”、“胡闹”,多指夜生活中的狂欢作乐,饮酒胡闹,不是“把全城染红”。

此外,rollouttheredcarpetforsb.的意思是:

“(铺展红地毯)隆重地欢迎某人”。

如:

HewasthefirstEuropeanheadofstatetovisittheircountry,andtheyrolledout

theredcarpetforhim((他是第一个访问该国的欧洲首脑,他们用隆重的礼仪来欢迎他。

以汉语中“红双喜”为例——这是传统的喜庆象征,原指举行婚礼时在门窗或墙上贴的“喜”字。

,“开门红”中的“红”代表好运气。

不过“开门红”这个用语不能按字面意义译成英语,、应释义为tobeginwell,tomakeagoodstart,表示“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有时相当于汉语中的“旗开得胜”的转义:

winvictoryinthefirstbattle——winspeedysuccess(

红色也用来表达某些感情。

英语中的becomered-faced或Herfaceturnedred同汉语中的“脸红”一样,表示“不好意思”、“难为情”或“为难”、“困窘”。

不过,英语中有些包含“红色”字样的说法就不那么容易为中国人所理解。

如toseered,wavingaredflag到底是什么意思,就不好懂。

二者都与“生气”、“发怒”有关。

前者的意思是:

“使人生气”或“发怒”、“冒火”。

后者中的redflag指“使人生气的东西”,wavingaredflag指“做惹别人生气的事”,如;Themerementionofhishateccousin’snamewaslikewavingaredflaginfrontofhim;(只要一提他那个讨厌的表兄弟的名字,他就生气。

怎样把汉语中的“你红光满面”译成英语呢,显然不是Youfaceisveryred(你脸红了),否则表示对方“不好意思”或“处于窘境”。

如果译成Aruddycomplexion,虽带有“身体健康,面色红润”,但不表示汉语含有的困“精力充沛”(energyandvigor)而“红光满面”之义。

可以说:

Youlooksohealthyandfullofpep或Youlooktheverypictureofhealthandenergy(两者都表示“你红光满面”之义。

根本不必把“红”字译出来。

有的词典上把“红光满面”译

作(oneface)glowingwithhealth;或inruddyhealth都是从“身体健康而面色红润”这个角度来考虑的。

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

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有用red(红)表示这种意义的词语,如:

redguard(红卫兵)。

英语中的Red(大写R)一词本身常用作“共产主义者”或“共产党员”的同义词,但有贬义。

不过,有些带“红”字的汉语词语译成英语的red并表达原有的含义。

例如,把“又红又专”译作redandexpert表达不出汉语词语的原义,不如译为bothsocialist-mindedandprofessionallyqualified。

同样,把“一颗红心”译为aredheart,不好懂,除非再解释一下,如loyaltotheParty,havingsocialistvirtues(忠于党,具有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

White(白色):

对多数中国人和西方人来说,白色所引起的联想有一些是相近的:

purity(洁白),innocence(清白无辜)。

但英语中的whitelie这个短语是什么意思呢,谎言还能“清白”、“无罪”、“天真”或“单纯”吗,回答是:

awhitelie指“不怀恶意的谎言”。

例如,姐姐会对妹妹和妹妹的男朋友说:

“你们俩去看电影吧。

今天晚上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谢谢”。

她知道他们两个人想单独去;邀请她不过出于礼貌,所以她以有事要做为借口。

这就是whitelie,说这个谎毫无恶意,也没有骗人的意思。

多数西方人对汉语中的“红白喜事”里的“白”字感到费解。

最好根本不把“红”、“白”这两种颜色译出,只说weddingsandfunerals(喜事和丧事;婚礼和葬礼),因为西方人举行婚礼时,新娘总穿白色服装。

把白色与丧事联系起来,会引起反感;而把funerals(丧事)说成是happyoccasions(喜事),会使西方人感得吃惊,尽管这种说法反映了中国人对待死亡的达观态度。

应当指出,在汉译英时,应注意有“白”字的汉语词语。

在某些场合汉语的的“白”字指的是颜色,但在英语对应词中并无white一词:

“白菜(Chinesecabbage),“白熊”(polarbear),“白蚁”(termite)。

在另一些场合,“白”字与颜色毫无关系,表示“待劳、(invain),如:

“白费事”(allinvain,awasteoftimeandenergy),“白送”(giveaway,freeofcharge,for

nothing)。

此外,“白”字还可以表示“单纯的,不掺杂的”(plain,unadulterated),如:

“白开水”(boiledwater),“白肉”(plainboiledpork)。

在某些场合甚至很难概括出某种函义。

如:

“坦白”(toconfess,tomakeacleanbreastofsomething),“白痴”(idiot),“白话”(vernacular)等等。

应当记住的是:

“白”字并不总是white。

Black(黑色):

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不少词语表明black(黑)与“不好的”、“坏的”、“邪恶的”特征相联系。

如:

blacklist(黑名单),blackmarket(黑市),black-hearted(黑心的)等。

有趣的是,在商业英语的intheblack有好的意思,即“经营一项企业盈利”。

如:

Sincehewasmademanager,thecompanyhasbeenrunninginheblack.(自从他当了经理以后,公司一直盈利。

)beintheblack(赢利)的反义词是beinred(亏损,负债),这两个术语都来自记帐时所用墨水的颜色。

Inthered显然已被汉语借用,即“赤字”。

Blue(蓝色):

在英语中蓝色通常表示不快。

除上述inabluemood或havingtheblues表示“情绪低沉”、“忧郁”、“沮丧”、“烦闷”外,在ablueMonday(倒霉的星期一)中,blue也表示类似的意思——过了愉快、幸福的周末,星期一又要上班或上学了,所以情绪不佳。

如:

ItwasblueMondayandhejustdidn'tfeellikegoingbacktowork.(又是倒霉的星期一,该上班了,他可真不愿意。

蓝色还常用来表示社会地位高、有权势或出身于贵族或王族。

He'sarealblueblood。

(他是真正的贵族。

)在美国英语中bluebook(蓝皮书)是刊载知名人士,尤其是政府高级官员的名字的书。

Green(绿色):

除了前面提到的greenwithenvy,英语中还有green-eyedmonster和green-eyed,都表示“嫉妒”。

可是,常用来表示“嫉妒”的汉语却是“眼红”(或“害了红眼病”),英语直译为red,eyed,恰好与英语green,eyed相反。

有趣的是,过去汉语有“戴绿帽子”(towearagreenhat)或“戴绿头巾”(wearagreenheadban)的说法,如说“某人戴了绿帽子”,即指其人之妻与他人私通。

英语中还常用绿色表示没有经验、缺乏训练、知识浅薄等。

如:

Youareexpectingtoomuchof

him。

He’sstillgreen,youknow.(你对他要求太高。

他还没经验嘛)greenhorn则表示“没有经验的人”或“新到个地方不了解当地习惯的人”,这一词语经常用于移民并带有轻微的贬义色彩。

yellow(黄色):

汉语中有“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音乐”等说法,译成英语怎么说呢,不能译为yellowmovies;yellowbooks,yellowmusic,这种词语没人懂,因为英语中没有这样的说法。

把“黄色”译成英语可用pornographic(色情的),trashy(无聊的,低级的),obscene(秽的,猥亵的),filthy(淫猥的)或vulgar(庸俗的;下流的),所以“黄色电影”可译为pornographicpictures,obscenemovies,“黄色书刊”可译为filthybooks,“黄色音乐”可译为vulgarmusic。

但yellow(黄色)这个词却用于英语yellowjournalism这一短语中,指不择手段地夸张、渲染以招揽或影响读者的黄色新闻编辑作风,如突出社会丑闻,把普通新闻写得耸人听闻,有时甚至歪曲事实以引起轰动等。

许多美国商店和家里都有一本厚厚的YellowPages(黄页电话查号簿),这是按不同的商店、企业、事业、机关分类的电话簿。

如按所有的食品商店、电子器材商店、娱乐场所,航空公司及医院等分类,列出电话号码。

这是一本很有用的书,全书用黄纸印刷,所以称YellowPages,与汉语中的“黄色书”(filthybooks)意思完全不同。

其他颜色也可以引起某种联想,这里就不谈了。

应当指出,不同颜色在不同语言中表达的方式并不一样。

多年来一直有人在研究这一问题,看来一切语言都有表示黑色和白色的词,大多数语言有表示红色的词,但也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有。

其次,最普遍的可能是黄色和绿色,然后是蓝色和褐色。

有些语言表示颜色名称似乎是相同的,但显示在色谱上相邻颜色的划分却有所不同。

汉语和英语中的主要颜色是相同的或相近的,但也有区别。

例如:

青[qing]:

可以指绿色(green),如“青椒”(greenpeppe);可以指蓝色,如“青天”(blueSky);也可以指黑色,如“青布”(blackcloth)。

黄[huang]上一般是指黄色,但也可以指褐色,如“黄酱”(soybeanpaste);可以指金色,如“黄金”(gold)。

有趣的是,在不同的语言中对同一物体或现象却用不同颜色来加以描述。

英国人喝的blacktea在汉语中不叫“黑茶”而叫“红茶”。

美国人谈到皮肉受伤时说bebrisedblackandblue,而中国人则说“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直译为:

bebeatenblueandPurple,当然应译为地道的英语bebeatenblackandblue)。

有关动物比喻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大量的比喻,然而,理解另一种语言的比喻往往并不容易。

学习英语的学生可能碰上这样的句子:

“Youchicken~”hecriedlookingatTomwithcontempt(

(“你这个胆小鬼~”他轻蔑地看着汤姆道。

)(不是“你这只鸡”。

ThestorkvisitedtheHowardJohnstonsyesterday((霍华德?

约翰斯顿家昨天添了一个孩子。

)(不是“有鹳鸟做客”。

)学生遇到这样的句子,如果不知道chicken指“懦夫”或“胆小鬼”,不知道avisitbythestork指“孩子诞生”,就可能会感到迷惑不解。

讲英语的人学汉语时也会对下面的句子感到费解:

“你真熊~”“那个家伙简直象条泥瞅~”

讲英语的人和中国人对于熊的联想很不一样。

他们认为熊是很凶猛、危险的动物,也可能认为动物园或野生动物园林里的熊调皮淘气,滑稽可爱;但决不会象中国人那样,认为熊愚笨、无能、无用。

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你真熊”可能相当于“你真笨”、“你真没用”、“你真软弱”、“你真窝囊”等义。

大部分英语国家里都没有泥锹,人们不过把泥鳅看作是一种鱼,不会认为它很清,并理解“滑”的转义:

“圆滑”、“狡猾”、“不老实”、“不可靠”等。

不过,在英语中的确有一种说法跟汉语中的“滑得象泥锻”这种比喻在意义上和感情上完全一样:

slipperyasaneel(滑得象鳝鱼)。

从上列论述可以看出,人们时常把某些品质或特性与某些动物或物体联系起来。

这些品质或特性又往往能使人产生某种反应或情绪,尽管这种联想很少或根本没有什么科学根据。

联想到的特性和所引起的情感也往往因民族不同而各异。

在本章中,我们只讨论一些与禽兽有关的比喻,以及在不同文化的环境中这些比喻所引起人们的相同或不同的联想。

先举几个联想相似的例子。

He’sasslyasafox(He’sfoxy.You’vegottowatch

him((他滑得象个狐狸。

他很狡猾。

对他你可要当心点儿。

Youass!

Youstupidass!

Howcouldyoudoathinglikethat,~(你这头驴~你这头蠢驴~怎么会干出那种事儿来,~)

Hedoesn’thaveanideaofhisown(Hejustparrotswhatotherpeoplesay((他没有自己的观点,只会鹦鹉学舌()

TheChildrenwereasbusyasbees,makingPreparationsforthefestival((孩子们准备过节忙得象蜜蜂一样。

中国人对上述动物的联想同美国人、英国人、加拿大人一样。

实际上,在汉语中也有“蠢驴”、“鹦鹉学舌”、“家狐狸一样狡猾”等说法。

在这两种文化中,联想相似的其他动物还有:

鹿是胆小温顺的,小羊是讨人喜欢的,猪是肮脏贪吃的,猴子是顽皮淘气的,豺是贪婪卑鄙的,粮是凶残好杀的。

现在谈一下联想不同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分为两类:

第一,在一种文化中提到某些动物时往往可以联想到某种特征,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却联想不到任何特征。

第二,有些动物在两种文化中人们会联想到某种特征,但所联想的特征却不同。

第一类举bull(公牛),beaver(河狸,海狸),crane(仙鹤)和tortoise(乌龟)为例。

对中国人来说,公牛和河狸不会引起什么联想,不论是否常见,有用无用,无非是动物而已。

中国人也许猜得出abullinachinashop(瓷器店里的公牛)是什么意思,但想象不出说英语的人心目中的形象;一头喷着鼻息、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