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分类模拟题9.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925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分类模拟题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学分类模拟题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学分类模拟题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学分类模拟题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学分类模拟题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分类模拟题9.docx

《教育学分类模拟题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分类模拟题9.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分类模拟题9.docx

教育学分类模拟题9

教育学分类模拟题9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或者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称为______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答案:

A

[解答]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概念,属于识记内容。

答案为A。

2.______既是人类文化自觉的标志,也是真正教育活动开始的标志。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方法

D.教育过程

答案:

A

[解答]目的性是人类的“类特性”之一,而教育目的则是人类文化自觉的标志,因此也是真正教育活动开始的标志。

答案为A。

3.狭义教育与广义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______

A.统一性

B.针对性

C.目的性

D.客观性

答案:

C

[解答]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其与广义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

答案为C。

4.教育目的可以分为______的教育目的和______的教育目的。

A.集体,个体

B.社会,个人

C.主观,客观

D.宏观,微观

答案:

B

[解答]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两类,即社会的教育目的和个人的教育目的。

社会的教育目的主要反映社会对于教育系统的总要求,要求教育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及其发展服务。

个人的教育目的则要考虑教育对于人类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要求教育为个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以及未来幸福生活的目标服务。

答案为B。

5.下列不属于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的是______

A.导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参考功能

D.评价功能

答案:

C

[解答]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三点,即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答案为C。

6.认为教育理论上许多有关教育目的的论争其实不是目的之争,而是程序原理之争的是______

A.卢梭

B.福禄倍尔

C.裴斯泰洛齐

D.皮特思

答案:

D

[解答]英国教育哲学家皮特思认为:

教育理论上许多有关教育目的的论争其实不是目的之争,而是“程序原理”之争。

答案为D。

7.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述是______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针

C.教学任务

D.教学方法

答案:

B

[解答]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述。

教育方针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其反映的教育目的也当然具有某些规定性或强制性。

答案为B。

8.提出“除非教育工作者对这些教育目的一清二楚,否则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肯定会受损失”的是______

A.涂尔干

B.马里坦

C.约翰·怀特

D.皮特思

答案:

C

[解答]英国教育学家约翰·怀特在谈到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之后指出:

“除非教育工作者对这些教育目的一清二楚,否则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肯定会受损失。

”这体现了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

答案为C。

9.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以及教育活动形式及教育方法的选择等,都必须以______为最高标准。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过程

D.教育理论

答案:

B

[解答]教育目的对于教育活动具有导向功能。

具体表现是:

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活动形式及教育方法的选择等,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最高准则;同时,学前、小学、中学、大学、大学后教育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等等也都应互相配合,以教育目的的达成为整体和最高的目标。

答案为B。

10.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______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答案:

B

[解答]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对于教育活动具有导向功能。

答案为B。

11.夸美纽斯的教育目的观是______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答案:

A

[解答]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

教育目的是为人皈依上帝,获得“永生”做准备。

这种观点是神学教育目的论。

答案为A。

12.法国教育思想家雅克·马里坦和日本教育思想家小原国芳是______的代表人物。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答案:

A

[解答]法国教育思想家雅克·马里坦和日本教育思想家小原国芳等人都认为,人有肉体也有灵魂,但灵魂才是人的本质。

他们主张回归宗教教育,以培养青年对于上帝的虔诚信仰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这种观点是神学教育目的论。

答案为A。

13.认为“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的是______

A.夸美纽斯

B.马里坦

C.卢梭

D.皮特思

答案:

A

[解答]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

“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

”教育目的是为人皈依上帝,获得“永生”做准备。

这种观点是神学教育目的论。

答案为A。

14.社会本位的目的论主要反映的是______的特征和要求。

A.现代社会

B.古代社会

C.近代社会

D.近现代社会

答案:

B

[解答]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

它主要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

答案为B。

15.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以此来确定教育目的,这一观点被称为______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答案:

B

[解答]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

也就是说,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以此来确定教育目的的观点就是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答案为B。

16.在当代社会,已不可能成为教育思想的主流,为广大教育界所广泛接受的是______

A.神学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答案:

A

[解答]神学的教育目的论具有明确的终极价值性,具有较高的精神含量,它对我们思考人与教育的精神实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但是由于宗教立场的唯心主义的本质,其主张往往脱离实际生活。

因此,在当代社会,神学的教育目的论已不可能成为教育思想的主流,为广大教育界所广泛接受。

答案为A。

17.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涂尔干

D.杜威

答案:

C

[解答]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

在近现代,教育史上也出现过社会本位的目的论思想。

最具代表性的是教育社会学中的“社会功能学派”。

社会学家诺笃尔普、涂尔干以及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均为其代表人物。

答案为C。

18.认为对最高统治者的教育应使他们具有把握世界的智慧,具有“哲学王”的特征的是______

A.《学记》

B.《论语》

C.《理想国》

D.《爱弥儿》

答案:

C

[解答]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认为,对最高统治者的教育应使他们具有把握世界的智慧,具有“哲学王”的特征。

柏拉图所主张的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应当为维持奴隶社会的社会秩序服务。

答案为C。

19.认为“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

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的是______

A.涂尔干

B.卢梭

C.福禄倍尔

D.诺笃尔普

答案:

D

[解答]诺笃尔普认为:

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

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他认为教育目的只能是社会目的。

这种观点属于社会本位的目的论思想。

答案为D。

20.认为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是______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答案:

C

[解答]社会本位目的论者认为:

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但没有看到个体的作用和意义,是有失偏颇的。

答案为C。

21.将人类个体发展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体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的是______

A.社会功能学派

B.个人本位学派

C.教育元目的学派

D.神学教育目的学派

答案:

A

[解答]在近现代,教育史上也出现过社会本位的目的论思想。

最具代表性的是教育社会学中的“社会功能学派”。

他们将人类个体发展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

答案为A。

22.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A.凯兴斯泰纳

B.涂尔干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答案:

C

[解答]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卢梭、福禄倍尔和裴斯泰洛齐。

答案为C。

23.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个人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地位的是______

A.裴斯泰洛齐

B.涂尔于

C.卢梭

D.诺笃尔普

答案:

A

[解答]裴斯泰洛齐认为:

“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

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答案为A。

24.认为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需要来确定的教育理论是______

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个人本位论

D.社会本位论

答案:

C

[解答]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

答案为C。

25.裴斯泰洛齐认为:

“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

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这句话反映了______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答案:

B

[解答]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代表性的人物裴斯泰洛齐认为:

“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

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答案为B。

26.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全盛时期是在______

A.16世纪

B.17世纪

C.18、19世纪

D.20世纪

答案:

C

[解答]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

它的全盛时期是18、19世纪。

答案为C。

27.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A.裴斯泰洛齐

B.杜威

C.凯兴斯泰纳

D.洛克

答案:

B

[解答]教育无目的论主要是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观点。

答案为B。

28.在众多的教育目的论中,十分重要且对我国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是______

A.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答案:

D

[解答]在众多的教育目的论中,十分重要且对我国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答案为D。

29.柏拉图教育目的论的核心是培养______

A.感性

B.兴趣

C.能力

D.理性

答案:

D

[解答]柏拉图认为,一切感官所得都属于现象,宇宙的根本是绝对理念。

所以,个体如欲追求真理就不能诉诸感官的体验而应当依赖理性。

理性的培养就不能不成为柏拉图教育目的论的核心。

答案为D。

30.将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类,上智与下愚不移的是______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愈和董仲舒

答案:

D

[解答]董仲舒和韩愈都将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类,上智与下愚不移。

答案为D。

31.认为教育目的是要让人将失掉的善心找回来,恢复人的本性并且发扬光大的是______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韩愈

答案:

A

[解答]中国古代的性善论者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心乃是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发端,所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教育目的无非是要让人将失掉的善心找回来,恢复人的本性并且发扬光大。

答案为A。

32.主张教育应当使人去性而起伪,“积礼义而为君子”的是______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韩愈

答案:

B

[解答]主张性恶论的荀子认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逸”,故人性皆恶,其善者“伪”(即人为的)。

所以教育应当使人去性而起伪,“积礼义而为君子”。

答案为B。

33.与价值取向相比,对教育目的的制约更具有基础和决定性质的是______

A.价值选择

B.政治制度

C.生产

D.社会历史条件

答案:

D

[解答]与价值取向相比,社会历史条件对教育目的的制约更具有基础和决定的性质。

答案为D。

34.人的片面发展的主要特征是______

A.理论和实践的分离

B.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不协调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D.德智体的不统一

答案:

C

[解答]“片面发展”首先是劳动过程中体力和智力的分离和对立,因此它的主要特征就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答案为C。

35.全面发展是指______

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对立

B.五官端正、四肢匀称发展

C.智力和体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

D.语文、数学、音乐等各种成绩都优秀

答案:

C

[解答]“全面发展”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

答案为C。

3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是______

A.民主自由

B.社会实践

C.劳动分工

D.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

答案:

D

[解答]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

答案为D。

37.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______运动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综合教育

D.理论教育

答案:

B

[解答]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答案为B。

38.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是______

A.教育的发展

B.体脑结合

C.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

D.生产关系的构成

答案:

C

[解答]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答案为C。

39.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是______

A.生产力高度发展制度

B.教育的普及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社会关系

答案:

D

[解答]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答案为D。

40.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_

A.重要前提

B.重要条件

C.重要途径

D.重要保障

答案:

C

[解答]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

答案为C。

41.对于中国及中国教育而言,基础教育应当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______

A.根本目标

B.长远目标

C.近期目标

D.重要目标

答案:

A

[解答]在我们中国,整个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应当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

答案为A。

42.“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是毛泽东于______提出的。

A.1949年

B.1951年

C.1957年

D.1958年

答案:

C

[解答]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答案为C。

43.我国1982年宪法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______

A.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B.德、智、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C.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D.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答案:

A

[解答]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也是对教育目的的表述。

答案为A。

44.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______为根本宗旨。

A.提高民族素质

B.提高个体素质

C.培养个人的全面发展

D.培养会做一切工作的人

答案:

A

[解答]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案为A。

45.全部教育活动的核心、主题和灵魂是______

A.教育理论

B.教育目的

C.教学科研

D.教书育人

答案:

B

[解答]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核心,同时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

答案为B。

46.基础教育包括______

A.小学

B.小学、初中

C.小学、初中、高中

D.幼儿园、小学、初中

答案:

C

[解答]基础教育除了小学、初中,还包括普通高中阶段。

答案为C。

二、名词解释

1.教育方针

答案: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

2.教育目标

答案:

教育目标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甚至可以是每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

3.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

人的全面发展:

包括两个方面:

(1)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2)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三、简答题

1.简述与广义教育相比,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的表现。

答案:

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与广义教育不同点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

主要表现在:

(1)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是人类文化发展和教育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它在规划和从事教育活动时,会比一般经验性的教育活动对教育目的有着更多的关注和反思。

(2)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比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具有更高更专门的教育素养,其中包括较高的对于教育活动目的的设定、反思与理解能力。

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能够更为自觉地按照教育目的办事,对于偏离教育目的的现象也会迅速、自觉地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3)在设定的程序上,国家或学校在学校教育目的上会有较为全面的考虑。

学校教育的教育目的会更自觉、精确和全面地反映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更自觉地反映一定的教育理想,特别是会充分反映教育规律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实际,比一般的教育目的更具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2.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答案:

(1)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2)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3)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进程。

(4)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答案: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4.联系实际简要阐述如何有效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答案:

(1)注意人才素质的这样几个方面:

①创造精神;②实践能力;③开放思维;④崇高理想。

(2)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①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②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③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④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四、论述题

1.试述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答案:

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他们都认为,教育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

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之上。

现代社会生活和教育的许多混乱都是由人们对灵魂、道德和宗教的无知造成的,因此他们主张回归宗教教育,主张以培养青年对于上帝的虔诚信仰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从宗教的立场出发所阐发的教育目的具有明确的终极价值性,具有较高的精神含量,它对我们思考人与教育的精神实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在欧洲的中世纪,这一教育目的论曾经占据主导地位,对当时的教育活动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但是由于宗教立场的唯心主义的本质,其主张往往有脱离实际生活的缺陷。

在当代社会,神学教育目的论已不可能成为教育思想的主流,为广大教育界所广泛接受。

2.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如何制约教育目的的?

答案: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状况是确定一定历史时期教育目的的物质基础。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也不同。

教育目的是对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特点的反映,体现着这一发展的时代特征。

古代教育的教育目的只有一条,那就是培养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统治者。

机器大工业出现之后,教育目的必须兼顾培养有文化的管理人才,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脑力劳动者和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的体力劳动者或半体力劳动者的双重使命。

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将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与科技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未来社会对于教育机会均等和劳动者文化素养的要求将更高,这也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目的的设定。

3.为什么说教育目的的确定要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答案:

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对教育目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教育目的的确定就必然与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相联系。

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一方面会利用其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权制定出符合本阶级需要的教育目的,为巩固这一统治服务;另一方面还会利用自己在经济、政治上的权力维护本阶级在教育资源占有上的特权,并保证这一教育目的的实现。

所以教育目的的制定会体现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要求,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教育目的的确定为何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

答案:

在教育目的的理解上,一个重要的分歧表现在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上。

实际上,社会人格的培养和个性发展之间,也可以说是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是一种历史的辩证的关系。

(1)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上是统一的。

判断教育目的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是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等许可的范围内是否提供了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最大空间。

(2)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社会人格和个性发展之间又有矛盾的一面。

社会发展对个人发展有规范和制约的一面,社会总是要求人的个性朝向合乎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发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同个体在个性发展上机会并不均等。

5.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答案:

(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2)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

(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