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704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图是我国河北武强的木版年画,从中可以看出统治者(  )

A.关心百姓疾苦    B.重视农业生产     C.实行仁治天下    D.推广先进技术

2.清康熙雍正年间,湖州双林镇陆续建有绢业会馆,并有新旧之分。

这些会馆具有的特征是( )

A.最早起源于宋元时期                            B.是政治活动场所

C.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D.发行交子以利商品流通

3.宋朝以来的江南地区,城市里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

数百年后,该地区一些城镇拜财神习俗日益浓厚。

这表明当时的江南(  )

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B.经

济对社会的影响力上升

C.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D.朝廷藉此强化财富思想

4.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  )

A.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趋势B.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湖广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之地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5.明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

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

这说明(  )

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                    B.功名是富商大贾最终目的

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的限制                    D.重农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

6.据记载,1500—1620年间,欧洲的物价平均涨了300%—400%。

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贸易发展迅速    B.金银大量流入     C.商品供不应求    D.世界市场形成

7.阅读如下“三角贸易”简图。

据此推断,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大陆(  )

A.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                            B.与欧亚非诸洲联系密切

C.逐渐开始了社会转型                            D.人口组成发生较大变动

8.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

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9.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表1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0.李鸿章评价轮船招商局:

“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

”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设立(  )

A.推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B.遏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改变了对外贸易的整体格局                D.打破了列强对中国水运的控制

11.下图是1870—1911年晚清时期金融类文章发表的数量统计图,其内容涉及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证券和保险等多方面。

金融类文章明显增多的根本原因是(  )

A.列强侵华加剧    B.实业救国影响     C.民族经济发展    D.舆论环境宽松

12.读下面图表,从中得出的正确理解是(  )

A.民族工业获得全面快速发展                B.轻重工业所占比例趋于合理

C.图示现象主要受国际原因影响            D.辛亥革命改变了民族工业处境

13.1906年

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翌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

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尤。

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  )

A.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B.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习

C.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严重冲击                D.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

14.据民国史籍记载:

“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辫子。

”据此可见(  )

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革新与传统思想并存

C.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广泛                        D.汉族的传统思想复兴

15.旧中国哈尔滨、太原、成都、昆明等铁路局修建的铁路轨距是1米,俗称为“窄轨”,与中国当时四大干线京汉、京奉、津浦、沪宁接不上轨。

这种情况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南北地方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B.重工业基础薄弱

C.列强的经济侵略                                    D.铁路建设各自为政

16.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

“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

“据此推断,列宁当时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A.余粮收集制                                            B.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提倡种植玉米

17.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建成的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

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                        B.美德试图争取苏联结盟

C.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D.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18.1932—1933年,苏联在国内出现严重饥荒的情况下仍然向国际市场出售了281万吨粮食。

这样做的目的或后果是(  )

A.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B.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有助于缓解当时国际上粮食短缺状况D.实际上有利于国际关系趋向缓和

19.有学者提出:

“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

色。

”他在此着重强调了赫鲁晓夫改革(  )

A

.—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

C.主张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D.后期趋于保守使改革陷于停滞

20.下表是美国某时期的经济指标表。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表中括号处的指标应是(  )

(单位:

10亿美元)

年份

国民总产值

消费品价格

1957—1

959=100

(    )

%

1933年

55.6

45.1

24.9

1935年

72.2

47.8

20.1

1937年

90.4

50.0

14.3

1939年

90.5

48.4

17.2

1941年

124.5

51.3

9.9

A.经济增长率        B.关税税率             C.黄金出口数        D.失业率

21.《全国工业复兴法》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

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标志。

绝大多数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

这项措施的目的是(  )

A.消灭竭泽而渔式的经营模式                B.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

C.挽救盲目竞争状态中的商业                D.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

22.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曾有媒体以“新保守主义”来形容她,认为她在位期间(1979—1990年)一连串的改革行动是要将英国带回到亚当·斯密时代。

下列措施中最有可能是其实施的是(  )

A.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                    B.重要产业收归国营

C.使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                    D.扩大失业救济范围

23.美国过去是建立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而

在20世纪70年代初又是取消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

美国取消规章制度是为了(  )

A.让市场发挥更大效应                            B.取消政府对经济干预

C.实行杀富济贫的政策                            D.完善“福利国家”的制度

24.1973—198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从3.9%提升到5%。

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                        B.中美关系改善促使对外贸易发展

C.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                        D.“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25.“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人世界经济主流。

”“30年后”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开发开放了上海浦东地区                    B.加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                    D.主导成立亚洲投资银行

26.图l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图,其中导致第一次高峰后下降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影响C.大跃进运动推动       D.八字方针的实施

27.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人均产量(1950年)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kg

538.3kg

4kg

发电量

2.76kwh

2949kwh

10.9kwh

A.实行三大改造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开展大跃进运动

28.有学者说:

“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

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

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29.下表是根据国际统计年鉴数据“1996年平均每千亩耕地上使用机械台数”绘制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机械类型

世界

亚洲

中国

拖拉机

19.1

13.9

5.4

收割机

3.1

3.8

0.9

A.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整体水平较低        B.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

C.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D.农民对使用机械生产的动力不足

30.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

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

这样做有利于(  )

A.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发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

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

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

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

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

32.在古代,有“闰七不闰八,闰八用刀杀”“七上八下”的俗语;但改革开放后,由于粤语“八”的发音类似“发”,“八”作为吉利数字的说法很快遍及全国。

这反映出(  )

A.粤语成为时尚潮流的象征                    B.人们价值观的根本转变

C.珠三角的经济影响力上升                    D.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

33.某国际金融机构将部分资金专门用于向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发放优惠无息贷款,还款期限可长达50年。

这个机构可能是(  )

34.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一项研究表明:

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墨西哥农作物种植面积缩减了400万公顷,同期农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减少了10%,而且这一状况正在随着农产品关税的进一步降低而恶化。

这一研究成果反映出,区域经济合作(  )

A.只是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            B.受制于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垄断

C.加快了墨西哥农业的经济转型            D.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

35.《货币霸权战争》:

对于欧洲人而言,“大欧洲”,即欧洲的联合,是一个古老的信念和历史的梦想。

这是一个近千年的梦想,直到二战以后,方才有实现的希望。

二战后迈出欧洲联合第一步是(  )

A.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煤钢共同体                                D.欧洲共

同体

36.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

A.《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                  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      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37.1996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达285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7.5%。

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在1990~1996年的6年中增加了6倍。

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

A.是一把双刃剑                                        B.缩小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差距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弥补资金缺口        D.为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提供了时机

38.“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

”材料表明,欧元的诞生与流通(  )

A.标志着欧共体建立                                B.终结了美元的主导地位

C.加剧了冷战的结束                                D.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39.有研究表明,世界经济交往中诸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竞争政策和环境等,大都是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被引入WTO多边贸易谈判。

这一研究表明(  )

A.区域化与全球化相互促进                    B.区域化推动了全球化

C.全球化兼顾全球各区域的利益            D.区域协议和世贸组织多边谈判目标一致

40.美国一家公司为打开日本市场,对芭比娃娃玩具作了改进。

有日本人说:

“我认为这些洋娃娃不应该像以前那样被认为是美国娃娃。

现在的孩子玩的洋娃娃是利卡(一种日本女孩喜欢的娃娃)和芭比的结合。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大国            B.日本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很深

C.发达国家始终主导着世界市场            D.经济全球化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41.(16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演变给后人以深刻的历史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的工业化只在英国、西欧和北美发生……除了扩展到西欧以

外,由于工具、技

术、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工业化,以及能够从农业社会获得原材料的交通网络的建立,整个世界被联系在了一起。

……工业国的代理控制了与贸易有关的商业金融组织机构,相应地,原料出口国却缺少对资源的控制能力。

——[美]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欧洲部分国家的关税率(1913年=100)

 

食品

半成品

制成品

1927年

1931年

1927年

1931年

1927年

1931年

德国

125

380

95

153

190

183

法国

65.5

180

96

128

153

178

意大利

75

188

114

198

193

286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实行货币贬值或降低汇率政策,以相对抬高别国商品的价格,从

而削弱对手的竞争能力。

货币手段的使用,使世界商战空前激烈。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在1950—1973年间比以往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

这是一个无与伦

比的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反常的有利的经济表现是有原因的。

首先,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其次,这种经济力量也得益于发达国家自觉地推动高水平的需求和就业的国内政策。

——麦迪逊《世界经济千年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的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状况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

(4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怎样“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和“国内政策”来促进世界经济“黄金时代”的到来?

(6分)

 

42.(16分)十月革命后,苏俄为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曲折的探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列宁本人就承认: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

”……起初几乎没有试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1)依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当时实行何种政策?

俄共(布)在实施该政策过程中抱有何种幻想?

结果如何?

(6分)

 

材料二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

……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2)指出材料二中“后退一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呈现了怎样的特点?

(4分)

 

材料三斯大林清楚地看到,共产党是这个国家唯一真正的力量,他利用党总书记的身份使自己成为党和国家的主人。

在经过相当大的动摇之后,斯大林决定放弃新经济政策,支持工业和农业都由莫斯科控制和管理中央集权经济。

这不仅意味着政府对工厂的继续经营管理——像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一样,而且意味着政府通过农民土地集体化对农业的控制。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斯大林采取哪些举措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并对该体制进行简要评价。

(6分)

 

43.(8分)

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管理市场自古有之,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及对外贸易的参与

方面。

其中,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主要包括:

建立城镇市集,划分销售地区;规定贸易时间,限制夜市交易,推行抑商政策……通过历史上政府干预经济问题的考察分析可得出结论,政府要干预经济。

你对材料的观点是否同意,请运用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经济史知识加以论证。

(要求:

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论据充分)

 

永春一中高一年期末考历史科参考答案(2017.07)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A

D

B

D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B

D

B

D

B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A

A

C

D

B

B

B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C

C

D

C

C

C

D

B

D

41.

(1)因素:

工业化发展的推动(或工业革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列强的侵略扩张。

(6分)

(2)状况: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大打关税战和货币战(2分)

影响:

加剧了经济危机;世界经济陷入混乱;(2分)

(3)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创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稳定世界经济秩序;签署关贸总协定,促进自由贸易。

(4分)

国内政策: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或具体阐述)(2分)

42.

(1)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分)

幻想:

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

(2分)

结果: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满足了战争的需要,但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造成经济、政治危机严重。

(2分)

(2)特点:

局部恢复资本主义,适当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4分)

(3)措施:

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

(2分)

评价: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30年代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阻碍了苏联经济的长远发展;二战后这种体制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4分)

43.示例一:

观点:

政府干预有利于经济发展。

论证:

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早期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清政府开

展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使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新中国“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新中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助于稳定政权,发展国民经济。

示例二:

观点:

政府的干预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论证:

明清时期,海禁、闭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