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542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8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

《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

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国家的课程内容有9条,“巴西”一节可以承载以下5条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5.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主要气候类型以及河流等自然地理特点。

2.理解巴西多元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

3.掌握巴西农业、工业发展的条件以及分布特点。

4.知道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及雨林被破坏后产生的环境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指图、绘图、填图、析图等过程,分析、归纳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和巴西人口分布特点。

2.结合地形图、气候图、矿产图等资源,综合分析巴西农业、工业发展的条件,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归纳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巴西人口分布、人种构成以及多元文化特征及其影响。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过程、特点。

(二)教学难点

结合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分析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策略

基本理念:

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打造合格的社会公民。

教材简析:

巴西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最后一个国家,学生已经具备学习国家地理的基础和经验,本节课重点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主要运用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在课程资源方面,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

在能力培养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任务:

1.课前预习。

积极预习课本,查阅巴西的相关视频资料、文本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从感性方面熟悉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学习竞赛,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展示,与其他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教师任务:

1.组织课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

2.引领学生学会分析、归纳,进行知识整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相关问题。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相关的视频文件、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课外搜集巴西的相关资料;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新闻链接:

里约奥运会志愿者招募新闻。

(2015年2月4日)

学生:

观看视频,初步感知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与中国的联系。

教师:

报名参加里约热内卢的奥运志愿者中,除巴西外就是中国人数最多,作为志愿者,光有热情还不够,还得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基本素质,你认为需要准备哪些地理知识?

预设学生回答:

知道巴西的位置、风俗民情,还有交通状况、气候特点等内容。

教师:

对,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巴西,了解巴西。

我们学习的总体思路是:

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认识巴西。

【设计意图】运用招募奥运会志愿者新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直接转向巴西知识的学习;通过询问,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了解一个国家,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方法。

【展示目标】

学生结合课件,研读学习目标,教师做简单解释,明确重点和难点。

【设计意图】认领目标,有利于实现学习的有序性,初步建立知识网络。

【学习新课】

环节一:

认识巴西自然环境

活动一:

巴西在哪里

教师布置任务:

阅读课本P82图9.15以及下图,说出巴西地理位置的特点。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

学生完成任务:

(1)读图,分别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半球位置三方面进行梳理,通过指图、讨论进行分析、总结。

(2)指图总结:

巴西的位置特点:

巴西地处低纬度,位于拉丁美洲,东邻大西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全部在西半球。

教师:

如果你在2016年8月6日到巴西,会发现正午时自己的影子朝向哪里?

(北方或南方)

预设学生答案:

北方、南方等。

(正确答案:

影子朝南)

【设计意图】读图、指图分析、描述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用图能力;通过影子朝向的判断,让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结合地球公转的知识进行判断,能够深入理解巴西纬度位置的特点。

  

活动二:

巴西有多大

教师布置任务:

读图说明巴西是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学生完成任务:

结合数据图以及位置图,分析巴西的面积特点以及纬度位置特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图片、数据资料,学会提取信息,整合信息。

活动三:

巴西的地形与河流特点

教师布置任务:

读巴西的地形、河流图,分析巴西的地形、河流有什么特点?

学生完成任务:

1.读图找出巴西的主要地形区?

巴西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2.找出巴西的主要河流?

结合课本分析巴西河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教师:

点评学生回答情况,运用课件展示相关答案。

【设计意图】读图分析地形、河流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地形区和河流自述的形式展开教学,形式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四:

巴西的气候

教师:

呈现巴西气候图,布置任务:

找出巴西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结合气候特征图分析巴西的气候特点。

学生:

按照要求找出巴西的主要类型,描述气候分布和气候特点。

总结巴西的气候特点:

终年高温、降水较多,气候以湿热为主。

教师:

点击课件呈现相关答案,气候展示形式为地形区自述的方式。

追问:

如果你要去巴西,需要准备羽绒服、厚棉衣吗?

为什么?

活动五:

合作探究:

亚马孙河为什么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

(从地形、气候方面分析)

学生分析总结:

(预设探究结果)

亚马孙河所处地区地势低平,北、中、南地势高,便于水的汇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

教师:

综合地形、气候和河流三方面内容,总结一下巴西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回答:

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总体降水较多,以湿热为主;河流较多,水能丰富。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其中位置是主导因素,位置影响到气候,气候影响河流,河流影响地形,地形影响河流。

环节二:

解析巴西社会文化

活动一:

巴西人口与城市

教师:

呈现图片资料,并提出问题: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巴西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2.亚马孙河流域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3.巴西的首都在哪里?

找出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回答:

1.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

原因是:

地形平坦、气候湿润、交通便利、开发较早等。

2.亚马孙河流域人口稀少。

原因是:

亚马孙河流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森林茂密、交通不便等。

3.学生指图回答。

教师总结: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是位置、地形和气候;人文因素主要是交通、开发历史以及经济发展等因素。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分析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学会对地理现象进行综合分析,这就是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活动二:

巴西人种构成

教师:

布置任务:

阅读课本P82-83,说明巴西的社会文化特点。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读图归纳巴西人种构成的特点。

2.巴西混血种人数量最多,这是怎么形成的?

(课件有图)

阅读课本P83的内容,分析原因并结合卞卡一家成员构成图、巴西足球队员图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预设学生回答:

欧洲殖民者进入巴西,贩卖黑奴到巴西,居民通婚,出现混血种人。

教师:

出示相关图片,点评学生回答情况。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本环节活动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分析相关图片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注重知识的生成。

活动三:

巴西的多元文化

教师布设任务:

分析巴西文化的地域特征及其影响。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读图:

巴西融合了哪些地域的文化?

2.讨论:

多元文化对巴西有哪些影响?

教师:

结合课件,利用狂欢节、桑巴舞的图片以及巴西足球的视频资料,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

教师总结:

不同地域的文化在巴西融合,导致了巴西社会文化的多元性,促进了巴西的社会发展。

尤其是狂欢节、桑巴舞和足球,它们是巴西的文化名片,是巴西的象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读图、分析、归纳、总结、讨论,增进学生对巴西文化形成的认识,理解多元文化促成巴西特色文化的过程。

教师:

“看国旗学地理”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巴西国旗资料,意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巴西的国旗,表达出了巴西的资源、位置和文化特点。

【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建立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巴西的社会文化状况。

巴西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快速发展经济,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本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巴西。

教师:

布置学习任务:

探究巴西经济发展

活动一:

分析20世纪以前巴西的经济概况

步骤1: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20世纪前,巴西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主导产业有哪些?

2.巴西主要有哪些农作物?

这些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哪里?

3.巴西有哪些主要矿产资源?

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1:

指图说明巴西20世纪前经济发展的过程。

预设学生答案:

经历了五个阶段:

木材采伐、种甘蔗发展制糖业、采金热、咖啡种植、种植天然橡胶。

学生欣赏图片:

巴西的主要作物。

学生2:

指图说出巴西的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预设学生回答:

咖啡、可可、天然橡胶、香蕉、大豆、剑麻、甘蔗等。

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的东南部。

学生3:

指图说明巴西的主要矿产及其分布。

预设学生回答:

主要有铁矿、金矿、石油、锰矿等,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教师强调:

巴西的铁矿储量大,质量好,除本国使用外,还大量出口,我国上海宝山钢铁基地就大量进口巴西的铁矿。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图片以及文字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步骤2:

教师组织讨论:

巴西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

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气候、地形关系密切。

学生:

归纳巴西20世纪前经济发展的特点。

预设学生回答:

20世纪前,巴西经济长期依赖农矿初级产品生产,经济结构单一。

教师承转过渡:

初级农产品的大量出口,给巴西带来源源不断的外汇,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金。

下面我们再看看巴西20世纪后的经济发展情况。

活动二:

感受20世纪后巴西经济发展

步骤1:

农业生产高奏凯歌

教师:

出示图片资料

学生完成任务:

1.巴西产量占世界首位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

2.巴西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有哪些?

(答案见课件展示)

步骤2:

工业发展突飞猛进

教师:

布置任务:

二战后,巴西的经济发展特点。

学生完成任务:

(读图、指图、讨论、展示)

1.巴西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

2.在9.24图中找出:

铁、煤、石油主要分布在哪里?

3.在9.24图中任找三个城市,完成下表:

主要城市

主要工业部门

附近的原材料

 

 

 

 

 

 

 

 

 

教师任务:

1.呈现课件

2.补充资料:

巴西水能开发以及酒精汽车的相关资料。

3.总结提升:

(1)工业分布要考虑矿产资源、交通条件等因素。

(2)巴西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经济,这就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4.学法引导:

学会比较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对比相同类别的事物时,能够找出差异和相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思考地理问题,加深学生对巴西经济发展的认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

布置学习任务:

关注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学生欣赏图片:

1.走进“动植物王国”

2.感受“地球之肺”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热带雨林有哪些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思考:

这些环境效益中,哪些能对全球产生影响,哪些主要影响当地?

2.阅读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了解热带雨林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3.角色扮演:

4.初步讨论:

5.深入讨论:

教师指导:

1)巴西对热带雨林的保护

2)阶段小结:

想一想:

如何解决开发资源、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提出自己的建议。

学生预设回答:

开发热带雨林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应该适当开发热带雨林,注意加强保护热带雨林,做到可持续发展。

例如:

砍伐后及时补种,分片开发,有计划开发……

教师:

点评学生的回答。

承转过渡: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学习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内容,要充分地读图、讨论、分析、归纳,进行知识整合;运用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对热带雨林开发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师:

出示课堂训练题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比较法实现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强化本节学习内容,可以检验学习效果,也是对学生学习技能的拓展和巩固。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材内容图文并茂,一共涉及三方面的知识,都是重点内容,其中难点内容是巴西工农业分布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对自然环境进行分析时,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

对巴西以混血种人为主的地域文化的认识,采用读图表、看图片、赏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解析,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巴西文化的形成过程。

对于工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采用读图分析法、对比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提取信息、整合信息。

对于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这部分内容,采用角色扮的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知识方面,学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在价值观方面,学生基本树立了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升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特点:

重视学生阅读地图能力和图表分析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小组合作讨论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整个学习过程基本都是以学生的表现、表达为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不足:

最好将学习任务再进行细致布局,可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收获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