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案教学设计5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417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案教学设计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案教学设计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案教学设计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案教学设计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案教学设计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案教学设计5篇.docx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案教学设计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案教学设计5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案教学设计5篇.docx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案教学设计5篇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案教学设计最新5篇

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7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妈妈是怎样摘星星的。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7自然段,借助插图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摘星星》。

(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

2.读了课题,你能提什么问题吗?

(谁摘星星?

怎样摘?

摘下来了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用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有不明白的问题请教同学和老师。

2.回答根据课题明确提出的问题。

3.标出自然段。

三.阅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第一自然段,学习“未”、“赏”两个生字。

未(未来)指名说一说记忆“未”字字形的方法,例如木字加一横,或味字去掉口字旁。

赏(欣赏)(观赏)(奖赏)翘舌音,注意正音。

联系课文理解“观花赏月”的含义。

2.这春天的夜晚是什么样的呢?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认识“嘿”字。

朗读课文。

体会“淡淡的”“闪闪的”“凉凉的”和“幽幽的”几个词的含义,表现出幽静芬芳的春夜之美。

借助教师所画的简笔画,用多种形式练习背诵课文。

3.过渡:

在这迷人的夜色中,妈妈和未未说了些什么呢?

读妈妈和未未的对话,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妈妈的问话和未未对星星赞美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对话。

4.过渡:

未未和咱们小朋友一样,都非常喜欢星星。

于是,妈妈明确提出要和他比赛摘星星。

可是,天上的星星那高,离我们那远,怎样才能摘到呢?

5.自读第七自然段,看看妈妈用什么方法摘到了星星?

认识“碗"、“端”两个生字。

碗(饭碗)怎样记住这个字?

指导书空。

端(端水)怎样记住这个字?

指名读课文,用自身的话说说妈妈摘星星的方法。

6.回读课文1——7自然段。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读字卡:

嘿端未碗赏

2.读词卡:

未来欣赏赏月赏光饭碗端正端庄端午节

3.指导书写:

碗:

左窄右宽,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

段:

左窄右宽。

赏:

上下结构,要写得紧凑些,避免过长。

未:

独体字,笔画写得舒展些。

小学语文教案2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发现词语内在联系的练习。

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词中含有同样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的意思不一样。

接着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动作),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动作)所需使用的工具,即“照相”要用“照相机”,“洒水”要用“洒水车”,“集邮”要用“集邮册”。

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语,前一个表示物品(东西),后一个表示场所。

该练习主要是让学生自身发现词语形式和意思之间的联系,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学生用自身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

估计学生首先会说每组里两个词语字数的不同,老师要引导他们想想每组的两个词语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在学生发现词语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作一些拓展练习。

如:

游泳火车

洗衣服装

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含三项内容:

“读读认认”、“我会填”和“我会读”。

1.“读读认认”是通过反义词的形式,认识九个生字,同时也有自主发现汉字的反义关系、积累反义词的作用。

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1)学生读读认识的字,并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看看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利用自身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例如,“窄、恶、善、内”等字的读音。

(3)可分男女或同桌之间进行对比读。

(4)去掉两字中间的破折号,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现规律后,再两字连词读,熟记反义词语“宽窄、贵贱、善恶、强弱、胜败、内外”,并适当利用。

(5)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九个生字。

2.“我会填”是搭配词语的练习,让学生在利用中积累词语。

对词语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1)回忆所学课文,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教室)绚丽多彩的(广告)

繁华的(城市)川流不息的(汽车)

茂密的(枝叶)风光秀丽的(公园)

(2)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大家认为正确后,再填在括号里。

(3)用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市场绚丽多彩的日月潭

繁华的森林川流不息的舞台

茂密的灯光风光秀丽的行人

3.“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看插图或者录像课件,感受草原一望无际、辽阔无边的美景。

(3)学生自由朗读,再通过教师范读、个别读、品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家乡”。

课前要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自身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等。

可以把自身观察或了解到的情况通过画画、拍照、写话等形式记录下来。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身搜集到的关于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

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在小组里交换阅读和欣赏,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身眼中的家乡。

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学做“小记者”采访。

如,你的家乡在哪里?

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

你希望未来的家乡是怎样的?

3.写一写。

(1)把自身介绍的内容和在口语交际中听到的关于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家乡的话写下来。

也可以给自身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教材举了两个例子,首先是在词语接龙游戏中展示自身积累的词语,第二是展示自身收集的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

教学时,可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学生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分展示自身各方面的才能和学习成果。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

示例: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或自身画的画。

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宽带网

这次“宽带网”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主题,展示了我国民族和行政区划的知识。

首先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自身的鲜明特点;第二是让学生通过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

教学时可安排下面几个环节。

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导入:

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

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展示自身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身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学语文教案3

复习重点

1.掌握本单元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利用。

2.辨析同音词,正确应用。

3.背诵《船长》一文的关于段落。

4.说话练习:

学习采访。

5.作文:

学会感恩。

复习过程:

一.字词:

(一)、强调:

廉、庸、簸、薄的写法。

(二)、注意多音字:

着想、背着、呼号、给予、尽管。

(三)、辨析同音词:

先找学生说说辨析的方法,再进行加强训练。

1.休养、修养

(1)他经常读书,很有()。

(2)他在家()了一个月,便康复了。

2.截至、截止

(1)作文竞赛()到本周五。

(2)()八月底,本刊物已收到稿件几百篇。

3.反映、反应

(1)这篇文章()了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

(2)听了教师的提示,他没有任何()。

4.顷刻间是指再写四个这样的词

5.聚精会神形容再写四个这样的词

6.负荆请罪出自《史记》、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

二.课文重点。

廉颇是的人。

蔺相如是的人。

关于知错就改的名言有(两句)

负荆请罪意思是

形容知错就改的成语还有

学了这一课让我明白了

2.船长哈尔威是个的人。

他的做人之道是

学了这一课我领悟到

本文的作者是他被称为,他的代表作有。

3.《爱之链》课题的意思是乔依是()的人,学了本文,我懂得了。

你联想到关于的名言有。

4.默写〈〈船长〉〉关于段落。

5.根据〈〈我不期望回报〉〉仿写诗名。

如果你是,我乐意是;

如果你是,我乐意是。

仿写。

三.口语交际:

学习采访:

刘老师让同学们采访小作家张桐,请你列一下采访提纲。

四.作文:

题目:

感恩的心

重点指导如何写细致。

小学语文教案4

【课文说明】

穿着傣族的节日盛装,踩着凤凰花瓣铺成的地毯,敲打着欢快的象牙鼓,泼洒着充满祝福的清水。

啊!

多么快乐的泼水节!

1961年的这个泼水节,因为周总理的到来而更加幸福,更加令人难忘。

这篇文章讲的就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本文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不错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识字。

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利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加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风俗习惯。

你知道傣族吗?

它有什么风俗呢?

(板书:

泼水节)

1961年,周总理来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

(板书:

难忘的)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傣族,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场面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找出文中要求学会的和会认的字,用圆圈和横线标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

3.小组合作练读生字。

4.用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5.同桌之间合作读文。

(可选择自身喜欢的合作方式,如轮读,齐读等)

三.精读课文

1.自读自悟,学习1.2自然段:

⑴自读,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

⑵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弄清泼水节的时间以及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⑶指导读好人们高兴的心情。

2.导读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思考:

人们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⑵从这些欢迎的场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赶来”“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等词句中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欢迎及热爱)

⑶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迎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3.导读4.5自然段:

⑴设疑:

周总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⑵小组合作学习4.5段:

划出关于句子,相互读一读,说一说。

⑶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相机理解“祝福”一词,想一想,总理和傣族人民会互相祝福什么呢?

⑷交际互动:

师演总理,生当人民,互相祝福。

⑸引导学生设疑讨论:

姑娘和小伙为什么会流下幸福的热泪?

指导朗读“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的呢”。

⑹你们想看看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

指导朗读:

让我们把人们的欢乐心情给读出来吧!

自由练读4.5.6自然段,再选择喜欢的部分读给同学们听听。

4.导读7.8自然段:

师述:

在这一天里,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样,他们泼啊、洒呀!

他们笑哇跳哇!

这是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多么难忘的时刻呀!

让我们也一起记住1961年这难忘的泼水节吧!

齐读7.8自然段。

四.扩展升华

1.课后查资料,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小组内交流。

2.收集周总理的故事,读一读。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关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

了解荀子关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教学步骤】

一.导语

二.解题

劝,劝勉,鼓励。

学,学习。

三.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段:

1.我们已经粗略地翻译完了这篇课文,大家思考: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二)让我们分析第二段。

1.大家思考:

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

答:

请读出并翻译前两个。

这两个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呢?

答:

2.那通过学习改变了的本性是否又可以回复到过去的特性呢?

作者又用了一个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个比喻是什么?

答:

已经改变的本性,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的,学习对于人的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不可逆转的作用。

3.请同学们概括本段所讲的内容。

答:

(三)朗读第三段。

(老师正音)

1.找出四组比喻句并翻译:

2.概括本段的内容:

(四)读第四段。

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个)。

四.略析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五.分析语言特色

六.总结、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