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思品第二单元8课时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思品第二单元8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思品第二单元8课时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思品第二单元8课时教案
第二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
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
(2)有同情心和爱心,对弱势人群特别关爱,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2.行为与习惯:
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与邻里小伙伴发生的小矛盾。
3.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邻里怎样和睦相处。
(2)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会的福利机构和设施,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3)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能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
(4)知道一些尊老敬老的政策。
(5)能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洪山实验外国语学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学程单(2012—2013下)
课题:
4.远亲不如近邻第1—3课时设计人:
田苗王华审核:
班级:
学生:
小组:
编号: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邻里关系。
2.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3.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之间的关系,知道共同商量、互相谦让,伙伴之间的小矛盾就很容易解决。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谁帮我家收了被子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教科书中《谁帮我家收了被子》的内容录制成录
音故事。
学生准备:
收集讲述自己家与邻居间和睦相处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听故事:
播放《谁帮我家收了被子》录音,导人。
(若没有录音机.教师可口述故事内容。
)
2.互动交流:
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3.教师小结:
正如俗话所说:
远亲不如近邻,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邻居的帮助。
教科书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邻里之间亲如一家人的故事。
4.阅读教科书23页的故事。
小组讨论:
(1)故事中邻里之间是如何:
甄相帮助的?
(2)故事中的“我”听了李阿姨的一番话后,为什么会流泪?
当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5.班级交流。
6.教师小结:
好的邻里关系会给我们带来温情,带来方便,使大家心里都暖融融。
7.过渡语:
还记得邻居与自己家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事吗?
找自己的好伙伴说一说或演一演。
8.学生表演。
表演中请学生互评:
你觉得他或他们这样做对吗?
为什么?
他或他们的表演怎样?
9.现场采访:
学生表演完后,教师现场采访表演的学生:
当时你或家人有什么感受?
当你得到邻居的帮助后,或者邻居得到你的帮助后,你们两家的关系怎样?
10.教师小结:
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这种相处是相互的.当你帮助别人越多时,得到的帮助就越多。
活动要求
1.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特点来选择更适合的案例来代替教科书上所呈现的故事。
2.教师不要强加给学生远亲不如近邻的观念,要让学生通过听别人的故事.说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来建立真实的情感体验。
3.学生在谈邻居与自己家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事时,切忌说空话、大话、假话。
没有可以不说,但不能编故事。
4.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交谈活动,从成人的角度说说和邻里之间相互关照的好处。
这一阶段学生产生了真实的情感体验也就有了和邻里友好相处的愿望,那么,下一阶段的教学才显得真挚。
活动拓展
回家后为曾经与你家发生过矛盾的邻居做一件好事。
第二课时
活动二:
我和邻居小伙伴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邻居小伙伴之间发生矛盾的录像。
学生准备:
整理讲述自己与邻居小伙伴友好、开心相处的故事。
师生共同准备:
将教科书25页的三幅图编成三个小品。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在学校我们与同学一起学习、游戏,在家时我们与邻居小伙伴都干
些什么呢?
2.阅读教科书。
3.互动交流:
自己和邻家小伙伴是否常在一起玩?
在一起时干什么?
4.教师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知道大家都有自己要好的邻居小伙伴,你们经常在一起学习、游戏,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5.班级讨论:
(1)教师出示教科书中一位男孩因妈妈不让自己下楼与小伙伴玩,而感到苦恼的图。
(2)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小男孩为什么感到苦恼?
这样的苦恼.我们该怎么解决?
(3)请小组代表发言。
(4)教师小结:
不能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确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将自己的这种感受告诉家长,让他们能体会到你的苦恼,相信我们的爸爸妈妈会改变自己的这种做法。
6.小表演:
表演内容为依据教科书25页的三幅图编成三个小品。
7.说一说:
小品中的几位邻居小伙伴之间是怎样友好、开心相处的?
猜一猜:
他们当时会说些什么?
心情怎样?
8.过渡语:
同学们也有自己的邻家小伙伴,能将自己与他们友好、开心相处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听吗?
9.互动交流:
由2—3位学生讲述自己与他们友好、开心相处的事。
10.教师小结:
大家和邻居小伙伴就像兄弟姐妹,彼此间相互关心、照顾,好的东西共同分享。
11.过渡语:
天气有阴有晴,月亮有圆有缺,牙齿和舌头还有打架的时候,邻居小伙伴也会发生矛盾。
12.看录像:
录像可是教科书26页的内容,也可是教师自己拍摄的内容。
13.交流发言:
在与小伙伴相处时,如果产生了小矛盾,我们可以怎么做?
还有哪些小矛盾是我们自己可以解决的?
教师相机对学生的交流发言作评价,如:
你这种解决小矛盾的方法很可取,相信你以后一定能与邻居小伙伴和睦相处等。
14.教师小结:
当我们与小伙伴之间产生小矛盾时,我们应学会共同商量、相互谦让,这样矛盾就很容易解决了。
活动要求
1.教师在教学时,可依据自己对本班学生邻里生活的了解来选择更好的案例作为“小表演”的内容。
2.本课是一节情感体验课,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认知如何对待自己与邻居小伙伴之间产生的小矛盾,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会交往能力,并形成正确的态度。
活动拓展
以“我与邻居小伙伴”为题写一篇作文。
第三课时
活动三:
多为别人想一想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将教科书28页中的三幅图制成放大的挂图或幻灯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在邻里生活中,有很多事如果不注意,是会给邻居添麻烦的。
2.小表演:
(1)请学生交流教科书27页几幅图中发生的事,然后把它表演出来。
(2)演完后让扮演的学生说说:
为什么要这样做?
(3)观看的同学说一说:
看了同学们的表演后有什么感受?
4.评一评:
你觉得他们这样做对吗?
为什么?
5.班级交流:
和邻里相处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注意?
6.教师小结:
邻里之间有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
如果大家都能多为别人着想.就会减少纠纷,心情更愉快。
7.小组讨论:
(1)教师出示自制的放大挂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他们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如果让你来处理.
你会怎么做?
8.全班交流。
9.教师小结:
每个人多为别人着想,世界会更美丽。
活动要求
1.替别人着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换位思考的方法对于学生更是不容易,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
2.活动中,教师应从本地特点出发,按照地域特点,将邻里间容易出现的一些矛盾提供给学生,给孩子们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再让他们身临其境去体验别人的感受与心情。
只有这样,活动中的讨论、交流才是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才能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
洪山实验外国语学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学程单(2012—2013下)
课题:
5.心里想着他们第1—3课时设计人:
田苗王华审核:
班级:
学生:
小组:
编号:
活动目标
1.能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对残疾人和老年人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3.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能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
4.知道一些尊老敬老的政策及设施。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走进残疾人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介绍残疾人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故事。
2.以小队为单位到社会中进行调查。
调查的内容有:
(1)公共场所哪些设施是为残疾人而设计的?
它们有何用途?
(2)社会为残疾人组织了哪些文体活动?
(3)社会中哪些地方贴有专为残疾人设计的标志,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
在我们身边有一些残疾人,他们的生活有哪些困难呢?
让我们来体验一下。
2.体验活动:
我做“画”中人。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扮演生理上有不同缺陷的残疾人。
(2)请学生试着去完成教科书中的几件事情。
①与同学交流时不说话,只打手势。
②拄着拐杖走路。
③用一只手扣衣服扣子。
(3)填写教科书29页的“我的体验”。
3·互动交流:
交流自己体验活动后的感受。
(教师相机对学生的交流发言作评价,如:
老师从你刚才的发言中感受到,你已真切地感受到如果只有一只手,做起事来很不方便,有的事甚至还不能做等。
)
4·教师小结:
在我们身边有一些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我们正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
5.互动交流:
我国体操运动员桑兰曾经是一个和我们一样健康的人,然而1998年在一次运动会上她因意外受伤,胸部以下部位完全瘫痪。
受伤后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学生阅读教科书30页的短文《微笑面对一切的桑兰》,然后谈谈阅读短文后的感受。
6.教师小结:
桑兰的确是一位坚强的小姑娘,她用无比的勇气面对一切,她以微笑赢得了大家对她的敬佩o
7.讲一讲、演一演:
你还知道哪些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
可以讲一讲。
也可以演一演。
8.交流讨论:
故事中的人物自强不息、身残志坚表现在哪些方面?
9.教师小结:
这些残疾人,他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0.过渡语:
我们的社会十分关心残疾人。
在很多地方,有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组织和设施。
11.阅读教科书。
12.班级汇报:
(1)请各小队的学生将自己调查记录的资料进行整理。
(2)各小队代表将自己小队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各小队代表对本小队调查的结果的汇报情况,对各小队的调查活动给予评价。
如:
从第×小队的汇报中,我感觉他们这一小队的调查很全面,调查很细致等。
)(3)互动交流:
从刚才各小队代表对本小队调查的结果的汇报中,你感受到什么?
13.过渡语:
这么多人都在关心残疾人,你为残疾人做过哪些事呢?
14.全班交流:
自己为残疾人做过哪些事?
今后打算怎样关心身边的残疾人?
15.教师小结: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和帮助残疾人,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活动要求
1.扮演残疾人的活动一定要注意气氛,不要搞成学生嘻嘻哈哈的场面。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到作为一名残疾人在各方面会遇到的正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机会。
2.在讲述残疾人怎样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故事时,尽量选取一些典型的事例,让学生明白虽然残疾人的身体是残的,但他们的精神与正常人是平等的,有些人还很高尚,他们值得我们学习。
3.教师对学生所收集的典型范例要充分挖掘它的内涵,借助这些范例激发学生对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这类残疾人的敬佩之情。
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残疾人的生活从一个侧面进行体验,从而引发他们对残疾人的关注和理解。
活动拓展
学生分组行动,开展“我为残疾人献爱心”活动。
第二课时
活动二:
别让盲道生“盲点”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到社区中调查,了解一下社区里残疾人专用设施的使用情况。
教师准备:
1·把残疾人专用设施被占用的景象拍成录像。
2.课前了解一下孩子们的建议书可写给哪些部门。
活动过程
1.导入:
放录像,呈现出残疾人专用设施被占用的景象。
若没有录像时教师讲述。
2.互动交流:
从刚才的录像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看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3.过渡语:
课前同学们到社区中进行调查,了解了社区中残疾人专用设施的使情况。
能将你的调查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吗?
4.班级交流:
学生将自己调查到的情况在全班进行汇报,然后交流自己的调查感受。
5.过渡语:
面对这些问题,大家都来开动自己的小脑筋,为这些残疾人专用设施真正做到为残疾人服务出出主意吧1
6.分组讨论:
寻求好的解决办法。
7.教师指导:
帮助学生将自己不能实现的“好主意”写下来,小组起草一份建议书,将它交给有关部门。
8.小组商议:
学生在组内商量建议书的内容、有关格式、准备写给谁。
9.撰写建议书。
10.班级交流。
11.教师小结:
相信你们的这些好建议,一定能让社会上的残疾人专用设施得以很好的使用,真正做到“为残疾人服务”。
第三课时
活动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观察、采访,了解人老了以后,会遇到哪些困难。
教师准备:
将教科书34页三幅图放大制成挂图。
、
活动过程
1.模拟表演、导人新课:
人老了以后……
请学生将观察、了解到的人老了以后,会遇到哪些困难模拟表演出来。
2.现场采访:
采访扮演老年人的学生,请他们说说:
自己现在心里想些什么?
有什么烦恼?
3.小组讨论: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老年人在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
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4.互动交流:
小组代表在班里进行交流发言。
5.教师小结:
人老了以后在生活上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于这些老年人,我们应该多多关心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6.过渡语:
教科书里有几个小强和老年人在一起的镜头,咱们一起来看看。
7.互动交流:
(1)教师出示将教科书34页三幅图放大制成的挂图。
(2)请学生谈谈:
三幅图表达了什么意思?
你觉得小强这样做对吗?
为什么?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老人,你会有什么感受?
(3)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相机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如:
我们应该多站在老年人的角度设想一下,你这样做他的心里会怎么想,自己这么做是在“尊重老年人”吗,等等。
8.过渡语:
看了这几个小强和老年人在一起的镜头,你想对小强说些什么?
9.班级交流。
10.教师小结:
听了大家说的这番话,小强一定会改变自己对老年人的态度,他会和你们一样成为一名敬老爱老的好少年。
活动要求
模拟表演时一定要注意气氛,不要搞成学生嘻嘻哈哈的场面。
表演是次要的,主要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观看模拟表演,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
活动拓展
走进敬老院:
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了解老人的生活,开展一次“尊老敬老”的活动。
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去这一项活动,教师事先要让学生准备好调查提纲,提醒学生要安静、耐心地听老人说话。
学生在敬老院开展“尊老敬老”的活动时,教师可予以指导。
洪山实验外国语学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学程单(2012—2013下)
课题:
6.都有一份爱第1—2课时设计人:
田苗王华审核:
班级:
学生:
小组:
编号:
活动目标
1.了解雷锋助人为乐的事迹。
2.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体会人们对贫困等弱势人群的关爱。
3.知道“一人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对遇到困难的人伸出友爱之手,给予帮助。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雷锋的故事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收集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教师准备:
将教科书35页的故事制成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
教师出示雷锋的照片问学生:
你们认识他吗?
他是谁?
2.简介雷锋:
学生谈完后,教师简介雷锋。
3.听故事:
这有一则讲述雷锋助人为乐的录音故事,请同学们听一听。
学生听教科书35页的故事。
或者教师讲述或朗诵给学生听也可以。
4.互动交流:
听了故事后,你想对雷锋说些什么?
5.过渡语:
你还知道雷锋叔叔哪些助人为乐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6.讲故事比赛:
开展以“助人为乐二勺雷锋”为题的讲故事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对雷锋叔叔的敬佩之情。
7.教师小结:
雷锋叔叔一生中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他用自己的爱将温暖传递到四面八方,用爱将快乐和健康带给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活动要求
教师可事先提供一些讲述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书。
在开展讲故事比赛时,需与学生一同制定出评比要求,并注意引导学生谈谈:
雷锋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你为什么感动?
我们要学习他什么?
活动二:
爱在我们眼中
活动过程
1.提问导人: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爱”字。
谁来读读这个字?
爱,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
你们知道它像什么,是什么吗?
2.阅读教科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36页的内容。
3.互动交流:
请学生说说:
在你的眼里爱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是爱?
(教师相机给予评价。
)
4.填写教科书:
学生完成36页的小诗,然后在全班交流。
5.小组讨论:
爱有没有颜色,爱有没有味道?
6.班级交流:
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
7.教师小结:
爱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味道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要充满爱。
只有这样你才能感受到什么是爱,它是什么样的。
活动要求
学生在说“爱像什么”、“爱是什么”这两个内容时,教师的要求不必太高,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是爱。
学生在交流自己填写的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
开火车、小组接力赛等,以激发学生踊跃参与交流活动的兴趣。
第二课时
活动三:
爱心链接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l,收集发生在同学之间的爱心小故事n
2.收集自己喜欢的公益广告词及影视公益广告。
教师准备:
用色卡纸做5“个心形图。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教师手拿课前做好的几个心形图案,问学生:
谁能不借用任何东西将这几个心链接起来。
2.动手试一试。
3.互动交流:
老师这里的“心”不能链接,但是有一种“心”却能不借用任何东西就能链接起来,它是什么呢?
4.阅读教科书:
引导学生阅读37页教科书,请学生说说:
是什么“心”不借用任何东西就能链接起来?
(爱心)
5.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爸爸的爱是红红的?
妈妈的爱是暖暖的?
我们的爱是悄悄的?
如果你就是那位得到了帮助的人,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以后遇到别人有困难,你会怎么做?
6.班级交流。
7.教师小结:
“一人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别人遇到困难或灾祸的时候,伸出我们的友爱之手,爱会将大家连接在一起。
8.过渡语:
谁能给我们讲讲你和同学们之间的爱心小故事。
9.互动交流:
学生在班级中交流爱心小故事。
10.教师小结:
我们在爱中成长,爱心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爱带给我们快乐和健康。
11.小小发布会:
班级公益广告词发布会。
12.教师小结。
活动拓展
学生自己办一期爱心小报,班级举办“爱心小报”作品展,评选最佳小报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