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8912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机械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机械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机械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机械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机械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机械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机械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牵引力。

机械工业不但自身具有吸纳就业的能力,而且它的发展也带动提升了其他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我国机械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其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落后,存在着生产能力低下、总体水平落后等一些问题。

要振兴机械工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机械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机械制造;机械工业;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指出:

“大工业必须掌握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机器的本身,必须用机器生产机器。

这样,大工业才建立起与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才得以自立。

”…宋健同志指出:

“发展先进的机械制造业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一个没有强大制造能力的国家,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

”机械制造对工业甚至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门,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性产业。

振兴机械制造业是我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根本措施,唯此才能掌握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才能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

  一、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早在50万年以前的远古时代,已开始使用石器和钻木取火的工具。

公元前16到11世纪的商代,已出现可转动的琢玉工具。

车削加工和车床雏形在我国出现早于欧洲近千年。

到了明代,在古天文仪器加工中,已采用铣削和磨削加工方法,并出现了铣床、磨床和刀刃刃磨机床的雏形。

但近百年来,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严重阻碍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几乎为零。

  解放以来的50多年间,我国机械制造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拥有了自己独立的汽车工业、航天航空工业等技术难度较大的机械制造工业。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械制造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方面的资金和技术,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使制造技术、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机械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14%,始终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12%)的增长速度,于1992年提前8年实现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一大批重要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装备;一些重要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经济总量占世界机械工业总量5%左右,继美、日、德、法之后居第5位;出口创汇位居全国各行业前列;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所有制结构多元化格局开始形成,现代化企业制度初步建立。

  目前,中国已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制造体系,成为世界瞩目的制造大国。

200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突破30700亿元人民币,占世界总额的比重达%(1980年仅占%),仅列于美(占%)、日(占%)、德之后,居世界第4位。

在规模产品制造能力方面,中国已在上百类产品上成为世界产量第一的大国。

然而大多是机电装备和交通行业中的“低档”产品,为高技术产业提供的装备以及重大成套装备却无我国多少份额。

例如:

我国电子装备的85%,光纤装备的100%仍然依靠进口。

因此。

在整体上可以说目前我国是制造大国,但却远不是重大精尖产品的制造基地,更不是盼望中的制造强国。

  2006年,随着我国“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科技规划的启动实施,装备制造行业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六大工业展会(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亚洲国际电力、电工及能源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亚洲国际工厂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以及中国国际金属加工工业展览会)也将随之经历新一轮的发展和提升。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内优秀民族品牌正积极参与到六大工业展会中,与众多国际驰名品牌同台竞技。

  二、机械工业对我国经济的作用

  

(一)机械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国家安全提供装备,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丰富产品的制造业。

它无论在国内生产总值(GDP)所占的比例还是对其他产业的感应系数都很大。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和动力源,是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法宝,是提高人均收入的财源,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是发展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

没有先进的机械制造业不断、持续地武装和提升各产业部门的装备和生产运行水平,就谈不上现代化。

  机械工业加工水平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机械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装备,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制造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

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现有的生产制造系统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为迎接制造环境变化的挑战,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和制定跨世纪的制造业发展战略和生产模式,提出了诸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精益生产、敏捷制造、世界级制造系统等一系列新型制造系统思想和管理模式,并根据具体国情,制订了及时向新型制造系统转移的战略和行动日程。

毫无疑问,现在集中精力加速向新系统转移的那些国家,将成为全球市场的最有力的竞争者。

  历史证明,哪个国家忽视机械工业的发展,都必然影响其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历史的惩罚。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机械工业是世界最先进的,工业产品大量出口,成为工业的霸主。

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忽视了机械工业的提高与发展,工业生产走下坡路,不仅出口锐减,而且还需大量进口国外工业产品。

例如汽车工业,美国过去是汽车出口国,但1987年进口汽车在美国销售量达到31%;1967-1987年的20年间,汽车贸易逆差达600亿美元。

微电子工业是美国创造的,但到1987年,美国的半导体生产只占世界总产量的40%,某些重要的集成电路,日本产品已占世界市场的75%。

所以,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想国家富强,国民经济持续不断地健康发展,必须重视机械工业的发展。

  

(二)机械工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牵引力

  1.机械工业对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首先,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互动影响中,机械工业占据着重要地位。

机械工业推动结构转变,是通过不同时期主导产业的交替作用实现的。

从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程看,在不同时期发挥主导部门作用的产业基本上都是制造业。

例如英国,其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依次发挥主导作用的部门是棉纺工业、炼铁业,及钢铁、化工、电力等制造业部门,这些部门包括原材料工业部门和加工工业部门。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基于技术进步的较快的生产率增长率和较强的产业关联度。

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升级,中间产品和资本品工业的逐步发展以及在整个产业中比重的不断增加,产品中有大部分销售给其他生产者而非最终使用者,此过程强化了制造业各部门之间的产业关联。

使那些因技术进步生产率较快提升的产业部门不但自身获得了快速增长,而且通过这种强化的产业关联带动了其他部门的快速增长和整个制造业的扩张,进而促进了一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机械工业是制造业中的重要产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变。

  其次,机械制造业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机械制造业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继而为培育朝阳企业发源的大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主导产业与朝阳产业的一致性。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梯度图特点是:

东部到西部逐渐降低,东部大多数地区都属于高梯度地区;中部大多数地区都属于中梯度地区;而西部大多数地区,都属于低梯度地区。

形成这样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大城市是信息汇集与传播的中心,人才荟萃之地。

可依靠积聚经济效益来加速发明创造进程,适合尖端产品的实验、投产、经销。

在经济结构转变时期,制造业的产出显着增长。

机械工业的结构的变化促使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改变。

产业从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部门转移,对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技术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劳动密集型部门逐渐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转移,机械工业的高劳动生产率和高产出使其他行业的发展成为可能,城市因之得到发展。

  机械工业不仅是推动我国工业发展和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且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装备,在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机械工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机械工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行业的比较。

2004年我国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主营业务收入为亿元,其中,采矿业占%,制造业占%,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

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万亿元的行业有7个: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

在制造业中,机械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制造业的%,占全部工业企业的%。

其次是石油化工行业,占全部主营业务收人的%,钢铁行业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其他制造业占%,而采矿业只占全部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

可见,在全部工业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最多企业是制造业。

而与制造业部门的其他产业相比,机械工业在整个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又比其他的各个行业都高,在整个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是最高的。

可见机械工业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机械工业的利润与其他行业的比较。

2004年我国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利润总额亿元,其中,采矿业占%,制造业占%,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

利润总额超过500亿元的行业有9个: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其中有四个属于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占整个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采矿业占%,石油化工业占%,钢铁行业占%,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其他制造业占%。

可见机械工业是所有行业中利润所占比重最大的。

在制造业中,机械工业利润占33.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行业占%,石油化工行业占%,钢铁行业占%,医药制造业占%,其他制造业占%。

由此,机械工业在制造业中利润所占的比重也是最高的。

  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机械产品2006年进出口总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进口亿美元,增长%。

中国机械工业连续4年以高于20%的速度快速平稳增长,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进出口贸易已基本平衡,并首次实现顺差亿美元。

未来几年,我国将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一级,而国内机械制造业龙头企业也将走向世界,与世界机械制造企业同台竞技,更多的机械产品将标识“中国制造”的标签。

  (三)机械工业是吸纳就业人员的重要产业

  机械工业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的基础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就业也有同样深刻的影响。

  首先,机械工业的经济总量大。

发展迅速,具备吸纳并维持大量从业人员的能力。

2004年末,全国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数为万人。

其中,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为15万人,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为15万人。

在就业人员中,单位就业人员万人,占%;个体经营人员万人,占%。

在单位就业人员中,制造业万人,占%。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就业人员中,采矿业占%,制造业占%,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

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就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和%。

制造业中机械制造业就业人数为%。

机械工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占整个制造业的%。

可见,机械工业对我国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中国机械工业技术水平迅速提升,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从业人员的素质。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机械工业的科技实力正不断增强。

机械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就业来说,至少存在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技术的替代效应,机械工业从业人员将相对减少,我国已经出现大范围采用机器设备替代劳动力投入的现象;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使得机械工业对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与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机械工业就业的门槛。

  此外,机械工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

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是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是带动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它的发展对各个产业的发展都有推动作用。

随着它对其他部门产品消耗的进一步增大,需求的增加,必将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进而提升这些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三、我国机械3-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机械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但是,把我国机械工业纳入世界机械工业体系中来考察,还存在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产品水平不高和自主创新能力落后等问题。

中国虽是名副其实的机械生产大国,但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工业强国,在全球机械工业中优势不突出,而且深层次结构性的矛盾还很多。

  

(一)我国机械工业在全球机械工业中地位不高、竞争能力不强

  我国机械产品的出口,尽管以每年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2000年出口率增长%。

但是,中国机械产品出口额也仅占世界机械产品总贸易量不足2%,而且产品技术含量低,多数为低档品。

  尽管根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协会(VDMA)公布的数字,2005年亚洲各国机械总产值为3750亿欧元,占全球总产值的1/3;中国机械制造业销售额猛增22%,达1100亿欧元,继续保持世界第4大机械设备制造国地位。

但是,较前几位相差甚远。

2004年中国机械工业(机械装备制造部分)的工业增加值约1300亿美元,仅相当于1992年美国的%、日本的%、德国的%;仅占全球机械装备工业增加值总额的10%左右,与美国的%、日本的%、德国的%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我国拥有4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但没有一家能成为世界排头兵企业。

在全球机械工业产业链上,我国机械工业主要处于中低端。

  此外,机械工业企业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也制约了机械工业的发展。

我国机械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通,营业网点和售后服务不健全,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造成了企业的应变能力差,决策缓慢,适应不了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落后、新产品贡献率低

  目前我国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还相当落后,工业发达国家机械工业新产品寿命周期一般为3~5年,而我国新产品寿命周期为10年,新产品的贡献率仅为%,只及工业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并且,我国机械产品无世界名牌,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虽然近几年我国机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不少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差距还很大,没有实现质的转变。

许多与重大技术装备有关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依靠进口,高档数控机床也大量依赖进口。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二是加工装配阶段;三是自主知识产权阶段。

目前,发达国家均已进入自主知识产权阶段,我国还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多数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仍依赖引进。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日益扩大,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不断重复引进和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现在我国机械工业的主要技术来源50%以上来自国外,汽车工业的70%、发电设备的50%、基础机械的60%、农业机械的30%来自引进。

知识产权矛盾越来越突出,很多产品的品牌、关键技术和销售渠道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对我国进一步使用和引进国外技术造成困难。

大部分产品多处在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位置上,导致国外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纠纷不断增长。

  (三)机械工业装备总体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下

  中国机械装备制造业装备水平不高,尚处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

而且对先进设备已形成进口依赖,许多重要装备有待加紧开发。

  如机械工业的基础产品数控机床,近年来已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在高档品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处在技术跟踪阶段。

以40号刀柄的中型加工中心为例,国内产品与国外在效率、精度、可靠性等方面差距明显(见表1)。

  中国机械工业效率低下突出表现在人力消耗和物力消耗与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存在着阶段性的巨大差距。

如劳动生产率,1999年,我国劳动生产率为4258美元,人年,而1994年美国就为97300美元/人年,1993年日本为104730美元,人年,1994年德国为76550美元,人年,1994年韩国为55720美元,人年。

  (四)机械工业技术工人短缺

  首先,企业需要的高层次的、紧缺的、关键岗位的关键人才十分短缺,出现了“高级蓝领”万金难求现象。

其次,高级技工、技师短缺,高级技师年龄偏高,青黄不接。

上海、武汉、太原等产业工人居多的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技师“断层”现象,成为影响企业效益和产品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

许多企业因缺乏制造定单产品的技术工人而不敢接定单,许多企业拥有了先进的技术或装备,却无法形成相应的生产能力。

技术工人的短缺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面对我国机械工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务之急是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机械工业的创新研究能力,快速提高机械工业高技术、新技术含量,提高机械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要振兴机械工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坚持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作为行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中心任务。

  为此,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第一,规范市场,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合理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工业资源,减少和制止行业重复建设,优化产业结构,统筹规划和发展全社会的机械制造力量。

尤其是对一些制约我国机械工业技术进步、国外不可能提供给我们的技术,要加大自我培育力度,加速发展自主技术。

  第二,加快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逐步使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从一般的产品研发和工艺技术的改进,过渡到发展自主技术,为企业发展提供前瞻性技术储备,促进企业技术升级。

引导企业大力引进科技成果,实现科研与生产、技术与市场的有效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其尽快形成生产力,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三,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加快与国际的融合与接轨,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结合起来,积极利用合资经营、合作生产的技术溢出效应,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同时,利用外资决不能“丢掉自我”,否则有可能失去对产业重要领域的控制力。

为此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外资并购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一方面要加紧完善和制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等相关法律;另一方面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资并购行为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第四,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产业配套群的发展,形成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提高产业区域竞争力。

要根据我国机械工业的现状和已有格局,尊重机械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各地区异化的资源优势,进行科学规划,既要注重提高企业地理集聚程度,又要保持产业集群的开放性。

  第五,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和“机械工业名牌产品战略实施计划”,引导和支持产业集群和重点城市努力创建区域品牌,重点扶持若干大企业集团,加大重大装备科研开发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力保护知识产权,形成一批拥有着名品牌产品、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械制造企业。

  第六,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速培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保证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要大力培养熟练工人和能工巧匠,加强后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为机械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