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8452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docx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docx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兰州交通大学开放性实验

基于ArcGIS的地理分析

 

实验名称: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学生姓名:

张鑫港

学生学号:

201408301

指导老师:

朱睿

时间:

2016年5月8日

实验1熊猫分布密度制图

1.实验背景

大熊猫是我国重点保护动物。

2.实验目的

通过练习,熟悉ArcGIS密度制图函数的原理及差异性,掌握如何根据实际采样数据特点,结合ArcGIS提供的密度制图功能和其他空间分析,制作符合要求的密度图。

3.实验要求

1)熊猫活动具有一定的槽域范围,一个槽域范围只有一个或一对熊猫,在此练习中,假设熊猫槽域半径为5公里。

2)虽然一个采样点代表一个熊猫,但由于熊猫的生存具有确定槽域特征,不同的采样点具有不同的空间控制面积。

假定熊猫活动范围分布满足以采样点为中心的泰森多边形,如何将这一信息加入密度分布图是本练习的重点。

3)在野外实采的熊猫活动足迹数据的基础上,以每个熊猫槽域范围为权重,运用ArcGIS中的区域分配功能制作该地区熊猫分布密度图。

4.实验操作步骤

1)生成槽域范围

运用距离分析中的欧式分配工具,选择像元大小为500,输出名为FP的熊猫槽域范围图。

如下图:

2)计算各槽域面积并与熊猫采样数据进行连接

每个槽域的面积可以通过栅格数与栅格单元面积的乘积获得,故首先在XMpoint点文件中属性表添加名为Area的字段,运用字段计算器设置表达式:

“COUNT*500*500”。

接下来导出FP的属性表,并与XMpoint进行连接,即完成熊猫采样数据与槽域范围数据的连接。

3)计算每个槽域的权重值,并提取密度

添加power字段,以存储权重值,在字段计算器中,输入“3.1415926*5000*5000/

[fp.vat:

AREA]”,其中分子为假定的最大槽域面积,则可以计算出每个点的权重值。

运用密度分析中的核密度分析,设置输出像元为500(栅格大小),提取密度。

如下图:

4)设置合适的数据单位

以上数据以平方米为单位,选择地图代数中的栅格计算器,输入“XMDensity10

=“XMDensity”*10000000”,可以将面积单位化为10km^2,得如下图的结果

 

实验2山顶点的提取

1.实验背景

山顶点指那些在特定领域分析范围内,该点都比周围点高的区域,山顶点是地形的重要特征点,它的分布与密度反映了地貌的发育特征,同时也制约着地貌发育。

因此,如何基于DEM数据正确有效的提取山顶点,在数字地形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

2.实验目的

通过等高线、山顶点、洼地点的提取和配置,引导读者熟练掌握利用Arc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中等高线的提取、栅格数据邻域分析和窗口计算功能,完成栅格数据表面分析。

3.实验要求

1)应用栅格数据空间分析模块中的等高线提取功能,分别提取等高距为15米和75米的等高线图,并按标准地形图绘制等高线方法绘制等高线,作为山顶点提取的地形背景。

2)通过邻域分析和栅格计算器提取山顶点。

4.实验操作步骤

1)加载DEM数据

2)提取15M与75M等高线

运用表面分析中的等值线工具,并设置等高距为15米,如左图。

修改等值线间距为75米,输出名为Contour75的等高线文件。

单击Contour15数据层图例,选择显示颜色为灰度60%,将Contour75显示颜色改为黑色,如右图。

3)生成山体阴影

运用表面分析中的山体阴影工具,设置输出文件名为Hillshade,其他参数取默认值,提取该地区光照晕渲图,作为等高线三维背景设置。

按Contour75、Contour15、Hillshade的次序放置数据,生成三维立体等高线图,如下图:

4)分析窗口最大值

运用邻域分析中的焦点统计,设置参数为高度21,宽度21,单位像元,统计类选MAXMIUM,提取得到11*11分析窗口最大值,如下图:

5)提取山顶点区域

运用地图代数中的栅格计算器,输入公式“SD=“Maxpiont”-“dem”==0”,提取山顶点区域,得如下图的结果:

6)重分类SD数据

运用spatialanalyst中的重分类模块,将value字段中原本为0值的数据,改为NODATA数据,输出重分类后的栅格,该步骤的作用是将非山顶点的数据全部清空。

7)将重分类后的数据转化为矢量点

运用转换工具中的由栅格转出中的栅格转点,设置输出栅格为RE-SD,字段为value,输出点要素为peak,转出的点较多,是受块统计中分析窗口大小的影响,窗口越大提取的点越小,但窗口过大将漏掉一些山顶点。

对于提取的结果可以进行人工判断删除,最后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3GDP区域分布图的生成与对比

1.实验背景

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

GDP是反映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科学准确分析各地区GDP空间分布特征,对制定有效措施,指导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实验目的

ArcGis中提供了中提供了三种空间插值方法,每种插值方法在原理上和应用上都大不相同,在此通过具体实例练习如何利用内插方法和卸内插方法进行GDP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以此来引导读者对空间插值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3.实验要求

1)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连带效应和辐射作用。

以该地区各区域年GDP数据为依据,采用反距离权重(IDW)内插方法和样条函数(Spline)内插方法创建该地区GDP空间分异栅格图。

2)分析每种插值方法中主要参数的变化对内插结果的影响。

3)分析两种内插方法生成的GDP空间分布图的差异性,简单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4)通过该练习,熟练掌握两种插值方法的适用条件。

4.实验操作步骤

1)反距离权重(IDW)内插方法

选择SpatialAnalyst工具中的插值中的反距离权重法。

设置Z值分子为GDP;设置幂为2;像元输出大小为500;输出结果文件名为IDW2;其他参数不变,得如下图的结果:

改幂值为5,输出结果文件名为IDW5;输出像元大小为500;设置Z值为GDP,其他参数不变,得如下图的结果:

运用地图代数中的栅格计算器,输入“Abs(IDW2-IDW5)”。

得如下图的结果:

结果分析:

A、IDW插值是加权距离平均函数,平均值不可能大于输入最高值或是小于输入最低值,因此输出的结果数据中,每一栅格值均处于采样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范围之内。

B、幂指数对IDW的插值结果有很大影响。

幂指数越大,较远的点对于输入的影响越小,即幂指数越高,其局部影响的程度越高。

C、IDW属于确定性(生成表面通过采样点)插值方法。

因此,IDW搜索半径内,各个采样点属性值变化较小时,即使给出不同的幂指数值,内插结果的变化均比较小,变化比较大的地方出现在采样点属性值变化剧烈和频繁的区域。

此外,如果基于采样点生成泰森多边形,在多边形边线区域,内插值比较稳定,受幂指数值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2)样条函数(Spline)内插方法

选择SpatialAnalyst中的插值中的样条函数法。

设置Z值因子为GDP;设置样条函数类型为Regularized,值为0;设置像元输出大小为500;输出文件名称为Spr0;其他参数不变,得如下图的结果:

 

改权重值为0.01,输出文件名称为Spr01,重复上述步骤,得如下图所示结果:

修改样条函数类型为Tension,并分别取权重值为0和5,输出文件名称为Spt0和

Spt5,进行计算,得如下两图所示结果:

选择地图代数中的栅格计算器,并求Regularized中“Abs(Spr0-Spr01)”和Tension中“Abs(Spt0-SPt5)”,得如下两图所示结果:

分析结论:

A、Spline插值表面光滑,并且Regularized插值结果较Tension插值结果光滑。

B、Spline插值表面数值范围将超出采样点数值范围。

C、RegularizedSpline插值中,Weight值越高则生成的表面越光滑。

D、TensionSpline插值中,Weight值越高则生成的表面越粗糙。

E、在采样点微小邻域内,无论采用哪种内插方法(Regularized或Tension)和Weight值,Spline插值均比较稳定,差异较小。

而在其他区域,尤其是在采样点比较稀疏的地方,插值结果受内插方法(Regularized或Tension)和Weight值的影响比较大。

3)IDW和Spline插值方法的对比

选取IDW2与Spr01内插结果图,选择地图代数中的栅格计算器,输入公式:

Abs(IDW2-Spr01),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分析结论:

A、IDW和Spline都属于精确性插值,插值表面均通过采样点。

因此,在采样点微小邻域,两种插值方法的插值结果比较接近,差异较小。

B、IDW和Spline插值受采样点密度的影响较大。

在采样点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插值结果差异较小;在采样点分布比较稀疏的区域,插值结果差异较大。

C、在采样点取值变化剧烈和频繁的区域,两种插值结果差异较大,而在变化比较均衡的区域,插值结果比较接近。

D、IDW是一个加权距离平均,其每一栅格的输出值限制在采样点的输入值的范围内,因此,对如山脊和沟谷这样的极端地形,如果没有采样点,IDW不会生成这些地形。

当取样点足够密时,IDW对局部变化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Spline是基于生成具有连续的二阶导数和最小的平方曲率的插值方法,所以它适合那些空间连续变化并且光滑的表面的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