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穹窿山导游词word版本 24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8438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穹窿山导游词word版本 2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最新穹窿山导游词word版本 2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最新穹窿山导游词word版本 2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最新穹窿山导游词word版本 2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最新穹窿山导游词word版本 2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穹窿山导游词word版本 24页.docx

《最新穹窿山导游词word版本 2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穹窿山导游词word版本 24页.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穹窿山导游词word版本 24页.docx

最新穹窿山导游词word版本2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

穹窿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游览天下第一智慧山苏州穹窿山——《孙子兵法》诞生地,乾隆六次祈福地。

我是景区讲解员***(自我介绍)这次的穹窿山之旅将由我全程为大家讲解。

在旅程中,假如您碰到什么疑难或者问题可以跟我提出,希望我的解答能让您满意。

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

  来苏州前,您一定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吧!

其实,把苏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苏州是鱼米之乡,有古典的园林,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有风光旖旎的自然山水。

那么,今天我们在穹窿山即能探索到丰厚的历史文化,又能领略到优美的自然风光。

  首先我给大家来介绍一下穹窿山景区的概况:

穹窿山是天目山东北延伸的余脉,山体由石英砂岩构成。

山形北西走向,长约7.5公里,北高南低,北宽南窄,最宽处有4公里,在平面图上,整座穹窿山形似“耳”字。

穹窿山位于苏州西南部二十公里处,在1998年2月份正式对外开放,其主峰笠帽峰海拔341.7米,为太湖东岸群山之冠,景区总面积达18平方公里,是吴中地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一座山。

因此被称为“苏州第一山”。

穹窿山不但历史悠久,景色优美,而且人文景观众多,主要景点有御湖、望湖园、孙武苑、朱买臣读书台、上真观、宁邦寺等。

  御湖

  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据考证六次都到过穹窿山,眼前我们看到的这个美丽的湖泊就是御湖。

原来只是一个无名湖泊,但因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每次驾临穹窿山时,都要经苏福运河到善人桥御湖后弃舟登岸,也就因此得名了,所以御湖中还有迎驾亭,附近的村落为接驾村。

  石牌坊正面刻有“慈恩圣德”,两边是爱国政治家、革命家于右任题的对联“人文开日月,盛绩纪尊彝”意思是说:

现在人类的历史就像日月升华,乾隆的功绩可以刻在西周的青铜器上,赞扬了乾隆皇帝的功绩。

反面“日月同辉”对联“云开天地月,日照山河村”,表达的是大地生辉,穹窿山很有生机的一面。

  御湖总体面积达75000平方米,水域面积达55000平方米,最深处5米。

平均水深3米,湖面呈不规则的方形。

湖心我们看到的是龙涎瀑布,是苏州地区最大的人工瀑布,高18米,宽45米。

在几里外都能感受到瀑布之声的震撼。

湖边还有许多文人的墨宝:

“芳涛”是宋代大文豪苏轼题写,意思是:

风吹御湖,两边花草气味芬芳,鸟语花香,连湖面的波涛也带有芬芳。

“天地清合”由民国元老于右任题写,意思是:

事态清平和顺。

“吴郡名山第一山”由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题写,显示出了穹窿山在苏州诸山中的地位。

“山辉川媚”由徐枋题写,明末徐枋曾在穹窿山隐居,表达了对穹窿山山清水秀,山辉水媚自然风光的赞叹。

“得山水清气,极天地之观”是于右任题写,描绘万物造化中蕴涵的山水精神,尽赏天地景象。

  应天阁当年是供皇帝喝茶小憩的地方。

匾额上“风物清嘉”由近代学者章本义题写,表达了苏州是个物产丰富,人文清雅,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现在我们游客也可以坐在皇帝曾喝过茶的地方,边品着杯中的香茗,边欣赏着眼前自然之美与人工巧术浑然一体的御湖,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中,舍不得离开。

  御湖山庄是新建的度假酒店,拥有72间豪华装修的观景房,24小时管家式贴身服务。

并设有会议室、西餐厅、室内spa、酒吧、ktv、垂钓等多项配套设施。

在湖中有一船形的观景台,是饱览穹窿山美景的最佳位置。

整座山庄掩映在穹窿山的青山绿水之中,成为都市里的世外桃源,更是都市人向往休闲的好去处。

  景区大门口

  现在我们来到了穹窿山景区的北大门。

刚才我跟大家介绍过,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次都来过穹窿山,并且每次留下墨宝。

大门口“穹窿山”三字就是乾隆御笔。

“穹”是苍穹、高大的意思,“穹窿”是我国古代一种传统的宗教建筑形式,俗称“圆顶”,是迈向圣殿的通道,而穹窿山的山体是中间隆起,四边下垂,形如圆顶,把它叫做“穹窿山”也十分贴切。

两边柱子上的对联“太湖万顷在襟袖,穹窿亿丈凌星辰”是乾隆第三次来穹窿山时留的,意思是说:

在穹窿山山顶眺望太湖,八百里太湖好像就在襟袖之间,山高亿丈伸手就可触摸到天上的星星和月亮。

表达了乾隆对穹窿山的赞美,一种帝王霸气有感而发,也体现出了穹窿山在我们苏州诸山中的地位。

待会我们登上山顶,便可以切身体验一下这种感觉了。

  走进大门,在正门背面有一块匾额“舒心畅神”是著名书画家亚明(江苏省高级干部,文革前南京大学校长:

匡亚明)所题,表达了他游玩穹窿山之后的美好心情,感觉心情舒畅,精神倍加。

两边“何处仙人被酒逃归天上去,异领词客吟诗才到此间来”这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可见,游览穹窿山之后,您便能切身体会远离喧嚣城市后的宁静,以及那种来自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丹泉

  我们眼前看到的这潭池水是“丹泉”,据说是神农时代的赤松子曾在穹窿山取赤石脂炼仙丹,这泉就是赤松子炼丹时洗药草之水,故称为“丹泉”。

  铁竹亭

  铁竹亭是为了纪念穹窿山一位比较有名望的道者施亮生而建,他是上真观的开山祖师,道号铁竹道人。

施亮生是苏州横塘人,13岁到苏州朝真观出家学道,23岁拜徐演真门下为徒,学五雷正法。

后来又在前明巡抚吴晋锡和真人张应京的协助下兴建上真观,把上真观扩建为5048间,称为江南的道教中心。

施亮生为苏州的道教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劳,这里也是他当时下山经常休息的地方。

我们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铁竹道人,就在此建了这个“铁竹亭”。

亭的两边有一副对联“静坐不虚兰室趣,清游自带竹林风”,清代书画家王震所题,表达了一种雅趣和感叹,坐在这里可以品赏兰之趣,行走在这条廊里。

两边青竹摇摆,一股股清爽的竹风随身而行。

继续往前是“足畅轩”,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老先生在和风朗日的天气中,一入山门就被此处的“山水园林”所陶醉,顿感脚步轻快,心畅神舒,忍不住题了这幅对联:

“修竹崇兰,静观其趣;和风朗月,足畅斯怀”。

  乾隆御道

  我们现在已来到了御道入口处,这牌坊是花岗石特制,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用的就是这种材料,两侧柱上刻有“居然五岳尊,突作三吴冠”,是明代诗人申时行《登穹窿》诗中的一句。

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突出了此山在江浙一带群山之冠的地位。

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驾临穹窿山时,都是从这条山道上山的,故称为御道。

然而大家是否发现,我们这里的御道跟其他的御道有所不同。

一般我们看到的御是用青砖铺成“人”字形的,暗寓这是“万人之上”的君主走过。

而此御道呢是当时本地的官员得知乾隆就要驾临穹窿山时,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在一夜间将一条山间小路铺设成现在的模样,因此更具有纪念意义。

今天,各位不妨跟我来走走这条乾隆御道,也来沾点皇恩和灵气吧!

  在御道的两旁有许多名人留下的石刻,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块,也是乾隆御道上第一方石刻“民国甲子四月,西林岑春煊,武进冯家锡,宜兴朱祖荫,桐城孙发绪,桂林况周颐、吴肇邦,腾冲李根源同来游”。

由著名爱国人士李根源书写,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李根源隐居小王山时,常与前去拜访他的友人一起游穹窿山,并留下多处石刻,这块石刻就是1924年李根源与六位友人共游穹窿山时,由李根源题写并请人镌刻的。

  前面“乾隆御道”四字由现代书法家崔护先生题写,崔护不仅书画著名于世,还能诗善词,是中华诗词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的社会职务很多,其中一项却是为书法家少有,就是——苏州道教协会名誉理事。

(已于XX年故世)

  “小函谷”三个篆字,是1937年3月,著名爱国将领李烈钧、程潜在李根源的陪同下游穹窿山时所题,因为当时看到此处景色优美,御道又直通道教圣地上真观,李烈钧不禁想到了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故事,因而留下“小函谷”三个字。

边上泉水叮咚,如佩环之声。

是今人张士东题的楷书“听泉”,这使人沐浴在山水清音中的同时,又逐渐进入佳境。

  “吴中第一山”是由崔护的学生潘振元篆书,向我们显示了穹窿山在苏州西郊诸山中的地位。

  再看,在我们右边的石头上刻有“望莲”两字。

有的游客感到非常奇怪了,难道这山上有莲花不成?

其实这朵莲花离我们很远,大家可以停下脚步回过头看,(现在由于路的两旁枝叶茂盛,看不清楚了)在穹窿山的北面是苏州的又一座名山——天池山!

因为山顶有数块巨石矗立,远远望去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俗称“莲花峰”。

  现在呈现在各位眼前的是宽达数丈的摩崖,李根源隶书“太乙天都”四字非常明显。

“太乙”原为终南山的另一个山名,也可指道家最高之“道”或天神。

“天都”原指天空,也可以喻为仙家天宫。

传说中穹窿山乃神仙行游之地,令人有神灵胜迹众多的感觉,所以“太乙天都”旁还刻有“聚灵胜境”。

整块石坡浑然一体,形如一只凤凰,在凤凰头部眼睛处有两股清泉,故称“凤眼泉”。

泉水终年不枯,酷似天凤泪流不止。

  那么,这只凤凰为何泪流不止呢?

各位游客请随我到慈孝亭休息一下,我为大家讲一个凄美的故事。

  相传,乾隆六下江南,一是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更主要的是为了寻找他的亲生父亲。

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将这个故事演绎得曲折动人。

据说乾隆刚登基不久,发现每日上朝总有一位姓陈的宰相陈阁老缺席不上朝,乾隆询问后得知是雍正特许的,心里很是纳闷,决定到陈阁老府拜访一下,可当乾隆来到陈府门前,却发现大门紧闭,两边的石条上用红漆写了一副对联:

“若要此门开,除非我儿来”。

乾隆见后非常不悦,心想:

我作为一国之君特来看你,你却把我这当今皇上看成是自己的儿子,这不是欺君吗?

所以没做过多的逗留就悻然离去。

等乾隆一走,陈阁老就命管家将所有家仆解散,仅留下管家一人,其余老少在一夜之间就在京城消失了,后来乾隆为了弄清陈府门前的对联,几次差人探访都是无果而终,有一次,乾隆在茶楼听到有人说当今天子并非帝王嫡传,而是陈氏之子,而陈阁老现已逃到江南苏州一带隐居,乾隆听后觉得事有蹊跷,于是派人私下四处打听,据说乾隆到苏州后,听说穹窿山为海拔最高,更有名的是山上有江南的道教中心上真观,康熙也多次到那里朝圣,于是决定上山寻访。

到上真观后,乾隆将全道观的道士一一过目,却不见陈阁老,后来从观主那得知,早上有一位道长仙逝。

当乾隆在观主的带领下看到升仙台之人就是陈阁老时,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所以最终乾隆带着自己的身世之谜离开了穹窿山,为了寻找亲生父亲,乾隆不知走了多少路,吃了多少苦,或许这份孝心感动了上苍,这只天凤也一直泪流不止啊!

我们后人建了慈孝亭也是为了纪念乾隆的这份孝心,在慈孝亭前面“双膝泉”,相传就是乾隆跪拜上苍保佑其父子早日相遇时留下的膝印,各位,现在不妨到双膝泉洗洗手,沾点乾隆的诚意,带点孝心回去吧。

  前面翠竹成片,每到春天,雨过天晴时,游人可听到新竹拔节,笋壳脱落的“叭叭”声,因此这段御道叫作“听竹幽径”。

在入口处有一方石刻,是当代书法家周玛和的行楷“灵应”二字,“灵应”与“林荫”谐音,并且与我们刚看到的“聚灵胜境”相呼应。

让人们在这神秘美丽的天地里自己去心灵感应。

  土地祠

  继续往前是土地祠,里面供奉的是城隍爷、水仙明王、土地公公。

专保护当地的百姓,深得百姓的敬重,水仙明王在道教中称水神。

据《吴门表隐》云:

“穹窿半山土地庙在膝潭上,神姓施,名醴泉,香山人,讨湖寇死节,投尸于太湖,有螺蛳群鱼护尸之异。

  庙因年久失修,1958年,在风雨中塌毁,现已于XX年修复,规模胜过旧观。

过去香山有位抗匪英雄施醴泉,当时太湖边常有强盗出没,进村打家劫舍,下湖抢掠渔船商贩,施英勇顽强,常带领民众与之搏斗,匪徒惧之。

有一回,湖匪结帮围攻,欲致施于死地。

施寡不敌众,英勇殉难。

事后民众屡经打捞搜索,得其遗体,满身螺蛳鱼虾护其身,久沉水中而不腐。

厚礼安葬。

并于穹窿半山土地庙塑造神像,逢期祭祀,颇得善男信女景仰。

  走到这里,整个御道也走了一半,因此路旁有“半山泉”三字。

在旧时,一些达官贵人,善男信女去上真观进香时候,到这里都要休息一会儿,歇歇脚,喝点泉水,再继续往前。

传说中有许多仙人曾在穹窿山修炼,游玩,那现在我们走过这座得仙桥就正式进入仙境,也沾点穹窿山的仙气。

  土地祠继续往上步行约三分钟的路程,翠竹成林。

在左边竹林中山沟的对面,有一个用石块砌的潭,直径两米左右,或许是因为地理环境的改变,潭中的水已经干枯。

据山下接驾村七十岁左右的老人说,这就是“乌龙潭”,又称“乌龙泉”。

旧时在乌龙潭旁有一棵粗大的柏树,称“乌龙柏”,乌龙柏上有一条如筷子长的大蜈蚣,后来被一位江西人收去做药材了。

当时山中有一种说法:

假若有黑蛇从潭中出现,天必定会下雨。

又因为潭在竹林低洼处,光线比较阴暗,所以潭中的水深邃又显得黝黑,冷气逼人。

  洞天

  现在我们来到了“洞天”。

所谓“洞天”,是指别有洞天,天外有天的意思。

在道教中,“洞天”就是指人间的地上仙山。

道教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他们共同构成了道教地上仙境的主题部分。

据史料记载,此处原有一座规模宏大的门楼,其实就是上真观的头山门。

但在文革时期已遭到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洞天门楼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

洞天门楼上面是关帝庙殿堂,祭祀的是三国时名将关羽,又称关公,关老爷。

因为他法力无边,民间被视为“万能之神”和“伏魔大帝”,所以被请来守卫洞天门楼了。

在道教中,关公又称武财神,在许多殿堂或人家都供奉关公的神像。

在佛教中,他又被视为守护寺院之神,被称为关帝菩萨或伽蓝菩萨。

门楼上有块匾额“义炳乾坤”,表达的是关公对刘备的忠义之心光耀天地之意,现在请各位随我到关帝庙内看一下。

  大家都知道,北京的古建筑几乎都是雕梁画栋,具有皇家风韵。

我们这座关帝庙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庙内的屋顶装饰类似于皇家建筑。

大家请看,屋顶中央有一道教的“八卦图形”,外圈彩绘有“暗八仙”,即为八仙所用的法器。

中间共有八只蝙蝠,并且这八只蝙蝠微微向内聚拢,意为汇聚八方之福。

最特别的是穹顶有一副双龙戏珠的浮雕,并用金粉喷绘,这在别处的庙宇中难得一见。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上真观为皇家道观,所以从外形看似普通,但从庙顶就可以看出皇家道观的气派和帝王的奢华之气。

庙里供奉着三尊神像,中间手拿《春秋》的这位就是关公,手持兵器的是关公的部属周仓,另一位手中拿有印章的是关公的义子关平。

  接下来,我们继续往前,透过竹林树枝的隙缝,已经可以看到上真观红色的围墙了。

  上真观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到之处是乾隆皇帝的六次祈福地—上真观。

上真观座落于苏州穹窿山的三茅峰,始建于汉平帝元始年间,距今已有XX多年的历史。

殿宇依山而筑,占地数百亩。

清顺治、康熙都分别赐额和亲临上真观,以示皇恩浩荡,乾隆六下江南六次驻跸上真观,可见当时上真观在诸帝王心目中的地位了。

相传清同治年间为上真观最鼎盛时期,殿房5048间,可容万人。

称为江南的道教中心。

清末民初时保存尚还完整,50年代仅剩一半,60年代后期文革时几乎全毁,残存的山门在1976年冬倒塌于大雪之中。

  为了弘扬传承道教文化,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大力发展人文吴中的旅游战略,政府投资3000余万元,在原址上重建上真观。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上真观,是90年代在原址上逐渐恢复和重建的。

建筑宏伟壮观,让人觉得未进山门,却已感到整座道观的庄严气势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传说中很多真人都曾在上真观内修道成仙,因此,上真观也给穹窿山增添了一种神秘的灵气和氛围。

传说神农时代行云布雨的“雨师”赤松子曾在穹窿山取赤石脂炼仙丹。

西汉时的张良,在功成名就之后,“从赤松子游”,在这里跟赤松子修成正果。

据说穹窿山大茅峰有炼丹台与升仙台,是张良随赤松子炼丹和飞升成仙的所在。

春秋秦穆公的雨吏赤须子善于预测水旱灾难之事,他以松子、天门冬、石脂为食,年迈后居然落齿复生,白发转黑,在穹窿山住了十余年,不知所终,当时人们就认为他成仙了。

上真观内有了这几位仙人的踪迹,自然是仙气十足,更为神秘了。

  上真观的山门朝东偏南15°,在山门的东南侧,大家看到有一古井,称为“品泉”。

是从山石中打出的,井口盖有一块方广达丈余的巨石,凿有三穴,形似“品”字,故名品泉,俗称三眼井。

是当时道观内道士的生活取水之源。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

相传建造上真观时缺少木材,再说运输也很不方便,祖师铁竹道人施亮生施行法术,就有木材从井中源源输出,保证了工程顺利地进行。

有关祖师施亮生的故事待会到了祖师殿我会跟大家详细介绍。

在品泉西面有块巨石,上面刻有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餐霞挹翠”,是康熙四十四年时南巡所赐。

  道教庙宇的第一重殿称为“山门”,是因为古时候庙宇多建于深山中而得其名。

  大家都知道在佛教的山门殿内供奉的是“四大天王”或者又称“风调雨顺”,而道教的山门殿供奉的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被称为是道教当中的护卫神。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上真观与其他道观的不同之处了:

在上山门的台阶之前,大家是否发现台阶两侧湖石假山就塑有青龙、白虎的形象了?

那朱雀、玄武呢?

请允许我先在这里卖个关子,过会看到时我会告诉大家,相信细心的游客会自己发现哦!

  台阶两边的栏杆上都是浮雕太极图、金钟和玉磬,以方形的云头望柱相连接,两旁的灯柱是蟠龙华表状。

门口蹲立着青石狮子一对,口含活珠,公踩绣球,母抱幼狮。

让人感到的是皇家道观的气派!

  山门殿面阔三间,重檐砖木结构,约172平方米。

山门正中悬挂着乾隆皇帝亲笔御书“穹窿山”横匾,“上真观”竖额。

下檐口左右各悬有匾:

“弘扬道法”“振兴中华”是郭锡章所书。

外抱柱联:

“道通天地,穹窿扬妙法;德贯古今,环宇证仙都。

”是华人德所书。

内抱柱联:

“上真观自古灵应福地;弘历帝当年问道穹窿。

”是潘振元所书。

山门殿上朱漆大门为兽口衔环门叩,并列九横排酒盅状紫铜乳头门钉十列。

  山门殿内供奉的是王灵官的神像,是雷部二十四神之一的催云助雨之神,也是守护道观之神。

相当于佛教中的韦驮菩萨。

殿两侧建有金钟楼和玉磬楼,寓意“金钟玉磬,和谐平安”。

  走出山门殿,大家现在可以找一下“朱雀、玄武”,对了,就在我们脚下的道路上,用卵石镶嵌,左朱雀右玄武,正好与山门前的青龙、白虎相呼应。

  上真观的主要结构均沿中轴线排列,从东向西,依山势而建,以山门殿、三茅殿、玉皇宝殿、三清阁为中轴,两侧建有金钟、玉磬楼,祖师殿、天师殿、观音殿、文昌殿、药王殿、财神殿等。

在宗教活动区域北是办公生活区,南是乾隆皇帝南巡时的行宫。

规划合理,布局紧凑。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青石九龙的丹墀。

其中一龙昂首,八龙环其前后,下雕有海浪,如双手般捧着七星玉圭,意为“九龙飞天,四海共钦”。

丹墀四周的栏石是仙鹤祥云的浮雕,有云头望柱相连接。

显示出的更是皇家道观的风范了。

  请大家跟我上台阶,到二级平台,中间丹墀内有显为注目的一个大字“道”,下款“玉溪道人”,印章有两方,分别是“闵智亭字玉溪”和“结翰墨缘”,是已故的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所书。

“道”字下面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下款“武当真人玄德书”,印章一方“玄德之宝”,是南武当游玄德道长所题,内容取自“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和第八章。

四周的栏石上是闵智亭书法内容的浮雕。

  为了不让大家多走上下台阶,现在我们先到祖师殿。

祖师殿里供奉的就是上真观的祖师施亮生,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施亮生(1616--1678)名道渊,自号铁竹道人。

13岁时到朝真观出家学道(位于苏州城西隅义慈巷),23岁时拜在徐演真(1639年,从龙虎山来到苏州,法道深厚,能呼风唤雨)门下为徒,得受五雷符秘法正传。

  顺治七年(1650)春天,施亮生邀请吴晋锡(前明巡抚)陪同张应京真人(道教第五十二代天师)一起乘船到苏州西郊游玩,经过穹窿山时,张真人想到三茅真君曾在此修炼,山上应该有三茅行宫,于是决定登山瞻望。

当三人看到三茅峰的景象时大失所望,由于长期无人整修,到处断墙残壁,遍地荒草,仅有供奉三茅真君的三间主殿尚未倒塌。

三人想在神灵前焚香顶礼,却找不到香也找不到火。

此番情景让他们感叹万分,后来三人一起在三茅真君之前盟誓,一定要重兴穹窿山上真观,决定这件事由施亮生来完成。

  施亮生带了两三个门徒在三茅峰搭了草棚作临时居所,披星戴月开始将废墟进行清理。

当时穹窿山下发生流行病,施亮生以符枣将病人一个个治愈,康复的病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为上真观添砖加瓦,工程的进度大大加快。

  在上山的初期,生活十分清贫,时有断粮的情况发生。

在祖师殿右墙上第三块碑《穹窿山上真观碑记》中记载的非常详细,面对饥饿死亡的威胁,施亮生并没有退缩气馁,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上真观内的殿宇以及生活用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

  上真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施亮生的威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后来被邀请兼任苏州玄妙观的方丈。

由于施亮生先兴复上真观,再出任玄妙观的方丈,重修各殿。

因此,苏州至今还广为盛传着一句话:

“先有上真观,后有玄妙观”。

  施亮生的道术与法力亦臻上乘,他不但能呼风唤雨,在设坛建醮时,时有白鹤绕坛飞翔,醮毕即去。

康熙十五年,京城设皇坛大醮祭祀天地,施亮生被裕亲王请到北京主坛,当时登坛主醮时,也是鸾鹤临坛翱翔,在京城引起了轰动。

  康熙十七年(1678)一代高道施亮生于玄妙观方丈殿羽化仙去,飞升天界,享年62岁,后来他的徒众奉柩回穹窿山上真观。

  那有的游客会问:

既然施亮生的徒众是奉柩回上真观的,那么他的坟墓在哪里呢?

我告诉各位:

就在供奉施亮生神像的神坛下面!

因为当时祖师的坟墓就是在此,而祖师殿在坟墓的右边,现在重建上真观时为了整个建筑群体的规划合理化,以及旅游景点的美观,就合二为一了。

  大家可能发现了,在祖师殿两边的内墙上镶有几块刻满字的石碑,记载的都是有关上真观历史,这些碑可都是原物哦!

在文革时期险些被遭到破坏,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原本这些石碑都是在上真观山门殿内的,1967年,“造反派”进观“破四旧”,几个红卫兵带了铁锤想把嵌在山门墙上的几块石碑砸去。

其中一位持锤者举起竹柄铁锤就朝碑中心砸去,谁知石碑未被砸碎,竹柄铁锤却反弹在砸碑人的身上,当时此人就滚下台阶,右腿折断。

众人见了,以为是上真观的神灵在震怒,哪里还敢再砸,急忙抬起伤者往山下跑去。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殿内右墙中间的这块《穹窿山重建上真观碑记》中心有个锤砸的印痕,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一幕。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师殿,首先看到神坛上供奉着三尊神像,中间供奉的是龙王神像,左尊为张天师神像,右尊为雷祖神像。

因此,天师殿可以说是三殿合一。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中间的龙王:

龙王主管行云布雨;说到祈雨,人们立刻会想到的就是龙王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把龙王同麒麟、凤凰、龟连在一起,称为四灵,也就是说龙是吉祥之物。

  左尊张天师:

张天师是道教的创始者,名张陵、张道陵,(公元34--156)七岁时遇仙得《道德经》,隐龙虎山与弟子炼“龙虎大丹”。

梦中得太上老君传授剑、经、符箓、冠履、袍等信物,又遵太上老君之嘱赴鹤鸣山修道。

由于他道法深厚,率“龙虎兵”三万余,扫平众恶魔,因此元始天尊封他为“正一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天师”。

  右尊雷祖,又名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一切雷神中的最高神,据说是玉清的化身,助风雨,治邪镇恶。

农历六月廿四是雷祖天尊的生日,每年穹窿山上真观都要隆重举行雷祖祈福庙会。

这天,东太湖沿岸的各地信众一早赶来参加庙会,人山人海,在雷祖殿进香祈祷,在上真观山门广场上举行腰鼓队、舞龙队、秧歌队、莲厢队、歌咏队等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善男信女纷纷来上真观吃“雷斋素”,祈求雷祖天尊保佑全家平安、身体健康!

  走出天师殿往右,我们参观一下乾隆皇帝的行宫。

行宫内有御碑,因为三茅峰的至高点望湖亭是眺望穹窿山湖光山色的绝佳之处,所以乾隆每次来上真观都要在那领略风景,并为上真观留下多幅墨宝,后来依其墨迹,镌刻于石碑。

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乾隆六下江南六次都驾临同一座山峰,极为少见,像这样在一块石碑上留有同一个帝王不同时期的诗词墨宝,更是极为难得。

所以,这块御碑不仅是上真观的珍贵文物,更应该是“中华一绝”!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石碑正面刻的是乾隆帝第二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