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子庄红色教育读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8151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茂子庄红色教育读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茂子庄红色教育读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茂子庄红色教育读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茂子庄红色教育读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茂子庄红色教育读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茂子庄红色教育读本.docx

《茂子庄红色教育读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茂子庄红色教育读本.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茂子庄红色教育读本.docx

茂子庄红色教育读本

 

《红色文化教育》

读本

 

茂子庄小学

 

 

前言…………………………………………………………3

第一章:

国内革命大背景…………………………………4

第二章:

潍县战役…………………………………………13

第三章:

我们身边的英雄…………………………………18

 

告别了漫天的飞雪,告别了凛冽的寒风,我们迈步走进春天的校园。

当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少年儿童,都感到万分的自豪,无比的幸福。

然而,这美好的生活来得多么不易啊!

忘不了雪山草地上,每一个脚印写着真诚,每一颗红星闪亮着希望,每一声枪响寄托着革命的信念。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啊,气壮山河!

忘不了青纱帐里,中华儿女出奇兵,枪头凝聚着民族的仇恨,向着侵略者发出怒火。

奔腾的黄河,为他们高奏凯歌!

忘不了少年英雄林森火、王二小,机警地侦察敌情,用自己少年的生命,在共和国的旗帜上留下血染的风采。

当我们缅怀先烈,带着崇敬、带着感恩,这一刻,没有尘世的喧嚣,心灵无比纯净。

忽然想起一句歌词: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丰碑长在,英魂永存。

我们这些成长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的少先队员,将庄严宣誓:

发扬革命传统,继承英雄业绩,牢记人民期望,立志报效祖国。

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习真知,锻炼意志,培养品德,全面发展,成为继往开来、大有作为的新一代!

让我们在春天里播种理想,在秋天里收获辉煌!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随后,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国民革命军,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

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主力,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

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以两湖为中心的全国工农运动亦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政变。

蒋介石叛变后,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也加紧反革命活动。

6月10日,汪精卫和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策划反共。

这时,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的领导机关中

占了统治地位,他们放弃革命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对国民党右派反革命活动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拒绝党内的一切正确意见,对国民党不但不加戒备,反而还命令武汉工人纠察队将武器交给汪精卫的武汉政府。

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

随即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

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七一五”政变)。

至此,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指1927——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伟大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及革命群众。

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行为吓倒,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接着,又取得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与此同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亡。

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并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游击战争。

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皇帝,建立伪满洲国,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

1932年,日本又发

动了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取得了日军驻留上海的权利。

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

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路上举行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即解放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解放战争的第一年,是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军凭借其兵力上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向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东、东北、中原等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人民解放军依靠抗战前后的布局,通过前8个月机动防御作战,给了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

从解放战争第二年起,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陈庚、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另一部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豫皖苏边区,三路大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地区实施战略展开,形成“品”字阵势,互为策应,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开辟了广大的中原解放区,威胁国民党军后方和腹心地带,与各解放区内线反攻相结合,使国民党军由进攻转入防御,逐步陷入被动。

解放战争第三年,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战略决战。

济南战役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尔后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的主力,解放了东北、华北和长江以北广大地区。

解放战争第四年,人民解放军继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占领南京之后,6月起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大追击。

1949年10月1日,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到1950年6月,残存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人民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解放战争获得伟大胜利。

解放战争毛泽东军事活动合影

 

 

 

潍县位于胶济线的中心,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是连接渤海、胶东、鲁中的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潍县城防工事十分复杂、坚固,国民党军在县城及其外围据点配备了大批兵力,其总指挥为国民党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兼整编四十五师师长陈金城,名闻全省的反共反人民老手张天佐、张景月都集中在这里。

对潍县战役,中共中央曾作过明确指示。

中央指出:

“潍县工事强固,土顽的战斗力不低于蒋匪主力。

在围攻潍县之前,须作周密布置。

”遵照中央的指示,中共中央华东局也向山东兵团明确提出:

“昌潍战役对整个山东战局关系重大,故必须特别谨慎,并预做充分的准备。

”根据党中央和华东局的指示,山东兵团在成功发起周(村)张(店)战役后,对发起潍县战役,从战地的侦察、战略战术的选择,到思想的动员、物资的筹集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周密的筹划,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山东兵团召开作战会议,提出“稳扎稳打”的指导思想和作战方针,制定出了详细、稳妥而又大胆的作战方案,并命令各参战部队向昌潍地区集结。

与此同时,胶东、渤海等区党委、行署紧张地部署支援前线的各项工作。

潍县战役是由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谭震林直接指挥的。

作战期间,山东兵团司令部驻扎在潍县北部的常寨村。

1948年4月2日,潍县战役正式打响。

和鲁中部队首先开进,切断昌(乐)、潍(县)守军联系,紧缩包围。

同时,第九纵队挥戈东进,十三纵队由胶东地区出发,相继进入潍城外围和打援的预定地点,8日完成了对潍县外围守敌的分割。

从4月9日开始,攻城部队按照部署昼夜不停地展开土工作业,挖掘交通壕,隐蔽接敌。

到14日夜,九纵部队攻占北关。

18日,渤海纵队和鲁中部队占领南关,扫清潍城外围敌人的战斗胜利结束。

4月23日黄昏,攻城战斗在南北两面同时打响。

在城北面,担任主攻任务的九纵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已接近城墙。

因敌地堡群火力猛烈,我军受阻于城墙外。

24日零时21分,九纵二十七师七十九团第三营开始强爆,经过50分钟的连续爆破,城墙被炸开第一个突破口。

国民党守军将领看到城墙被我军突破,立即调兵遣将,拼死抵抗,以猛烈的炮火封锁突破口,敌我双方展开了争夺突破口的激战,我军将领奋不顾身,英勇作战,终于扼守住突破口,大部队随即突入城内,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此时,在城南助攻的渤海纵队十一师、鲁中军区第四团也炸开突破口,突入城内,投入纵深作战。

陈金城、张天佐见大势已去,遂率残部逃往东城。

24日晚,潍县西城宣告解放。

26日晚,我军又乘势发起对东城的总攻击。

陈金城眼看支撑不住,化妆潜逃,被我军俘虏,张天佐被击毙。

至27日12时,东城战斗结束,潍县城全告攻克。

潍县城解放了,潍县周围的敌人闻风丧胆。

4月29日,固守在安丘的保八总第十团仓皇向南逃窜,山东兵团即令安丘独立团火速追歼。

安丘独立团连夜急行军20公里,在安丘、莒县边界的鸭戈庄一带,激战半天,将敌全歼。

4月30日,我渤海军区十三团、十四团、十五团、十六团所包围的昌乐守敌国民党山东保安第三师四个团、保六总两个团及益都县大队、临淄自卫警察大队等近万人,分路突围逃窜,大部被我军消灭在城外。

国民党山东保安第三师师长张景月率残部1500余人,逃窜至寿光后,被我追击部队围住,激战一夜,除少数逃窜外,大部被歼。

至此,全歼昌潍守敌,潍县战役胜利结束。

 

潍县战役,自4月2日发起,经过25天的浴血奋战,至27日攻克了潍县县城,加上以后几天的歼灭外围残敌,和东西两线对援潍之敌回撤时的追歼,共计35天,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这次战役全歼国民党军4.6万人,缴获武器弹药无数。

解放4000余平方公里,人口百万,使我胶东、渤海、鲁中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拔掉了国民党的“鲁中堡垒”,进一步孤立了济南、青岛之敌,有利地推动了山东乃至全国的解放。

同时,我军成功地对潍县城进行了接管,为以后接管大中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召开了祝捷大会,庆祝潍县战役的胜利,表彰各参战部队的战绩,授予战役主攻部队九纵二十七师七十九团“潍县团”光荣称号。

《大众日报》为此发表了社论,祝贺山东兵团在潍县战役中取得的伟大胜利。

 

 

王全斌,1900年出生,潍坊市茂子庄村人,1915年曾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斗争,后考入山东工业专门学校。

毕业后担任过廿里堡车站毓华小学校长。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6月被选为潍县县委委员,是潍县党的创始人之一。

 

 

1900年3月,他出生于一个富裕人家。

自少年时代便性情豪爽,有正义感。

1916年袁世凯窃国称帝。

各地讨袁军起,16岁的王全斌就投笔从戎,加入讨袁斗争。

1920年考入山东工业专门学校金工科学习。

1924年暑假毕业返回潍县,先在东关第一公学任体育教员,后又去二十里堡师范讲习所任教。

1925年春,王全斌结识了庄龙甲,并经他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秋天,他担任了毓华小学校长,使这所由外资英美烟草公司开办的学校成了潍县党组织的活动中心之一。

1926年4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派丁君羊到潍县视察,在潍县城东黄菜楼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

王全斌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后,他协同庄龙甲积极发展党组织、筹建国民党县党部。

5月,国民党召开区分部代表大会,他以代表资格同另外几个跨党的党员庄龙甲、郭家瑞、田化宽、田智恪一起参加了这次改选临时县党部执行委员的会议。

同月,在他家的前场院屋里召开了中共潍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产生了中共潍县第一届县委,他被选为候补委员。

县委机关设在毓华小学,在他的住处办公。

10月,县委改组,王全斌任宣传委员,兼西南乡区委书记。

王全斌经常向弟弟、妹妹、侄女讲革命道理,宣传马列主义。

在他的教育和感染下,弟弟王全武、妹妹王全珍、侄女王美德也都在1926年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成了团组织的骨干分子;姐姐王全荣也积极支持革命活动。

他的家庭成为潍县一带有名的革命家庭,党的不少重要会议,是在他家里召开的。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王全斌协同庄龙甲坚决执行党关于统一战线的方针和策略,积极争取国民党左派。

因此,在5月召开国民党潍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执行、监察委员时,这一届执委和监委全由共产党员当选,王全斌被选为执行委员。

1927年冬,县委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省执委关于“要急速进行武装”的指示,决定迅速建立革命武装。

王全斌说服主管家务的姐姐王全荣,献出240元钱,买手枪两支,供赤卫队长王兆恭、王永庆使用。

 1928年春,潍县一带饥荒严重,王全斌又把家中部分土地和2.4万多斤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并向党提供活动费用。

3月份,他在辛庄盖了三间房子,供贫苦农民的孩子上学。

以后,他参与了造炸弹炸日军列车、砸大柳树税局,破坏台潍公路、“抢坡”和“吃坡”等重要活动。

在领导“抢坡”活动中,王全斌亲临现场,手持枪支警告官庄的地主:

“如敢指名告发,砸死勿论。

”在他的领导下,西南乡的辛庄、夏坡、狼埠、西北董、大寨等村,都掀起过这种活动。

1928年6月,潍县的国民党右派分子趁张宗昌委任的县长李家麟逃跑之机,掌握了部分政权,破坏了国共合作。

国民党第二区党部委员、恶霸地主王全干反动气焰嚣张,县委决定予以镇压,并把这一任务交给王全斌和王兆恭去执行。

王全斌指挥王兆恭、王英磊,在6月底的一个傍晚,将王全斌击毙在大烟地里。

从这以后,王全斌成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死对头。

反动当局不仅查封了他的家,将其亲属赶离家园,而且发出告示悬赏缉拿他本人。

这些并没有吓倒王全斌,他照常积极工作,坚持领导群众斗争。

党组织为了保护干部,在这年夏天将王全斌调往高密县任县委书记,并调其弟王全武去青岛工作。

 王全斌到高密时,正值省执委巡视员刘俊才在潍河附近的曹家郭庄、陈家官庄一带开展活动,他便与刘俊才、宋琦(宋国瑞)、王元盛、郭金祥等在高密、诸城、安邱三县交界的地方发动农民,建立贫民会。

在刘俊才和王全斌等组织领导下,农历八月二十一日贫民会举行武装暴动,八十余人用土枪、土炮进攻曹家郭庄。

攻克之后,缴手枪五支,并迅即提出了“成立游击队”、“建立苏维埃”的口号,开展抗粮、抗捐、抗税、抢坡的斗争。

第三天召集了一百多人的贫民大会,设立了贫民会的办公机构。

随之,这一带受影响的农民也都行动起来,进行抢坡,暴动持续了一个月。

 11月7日,王全斌在高密夏庄宋国瑞家中主持了他参加的最后一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王元盛、曹克明(后叛党)、宋国瑞、耿梅村等,会议由刘俊才传达党的六大精神。

 12月2日,王全斌出席过省委在济南召开的扩大会议后乘火车返回,在车上被国民党特务宋法玉认出,不幸落入敌手。

 王全斌被捕后,被秘密押送到潍县国民党驻军第七旅旅长兼潍县公安局长李朝英处。

他受尽了非刑,但坚贞不屈。

每次审讯,他都变审讯室为讲坛,历数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的丑恶行径和残杀革命人民的累累罪行,使敌人狼狈不堪。

敌人恼羞成怒,割下他的双耳。

他忍住剧痛高呼:

“打倒土豪!

打倒贪官污吏!

”匪徒们又割了他的舌头,并逼他写出共产党员名单。

他挥毫写了“共产党好,能救国救民”9个大字。

匪徒们又剁掉他的双手,砍下他的双脚。

在遭受这世间罕见的酷刑之后,他仍对敌人怒目而视。

最后,凶残的敌人又挖了他的双眼。

1929年3月9日深夜,残无人道的匪徒将王全斌杀害并投尸于潍县公安局外面的荷花湾内。

 

 

王兆恭(1903—1929),字敬斋,山东省潍县(今潍坊市奎文区)茂子庄村人。

王兆恭出身于农民家庭,毕业于济南省立甲种商业学校。

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冬,中共潍县地执委建立革命武装,王兆恭任赤卫队长。

1928年4月,县委决定发动群众进行一次抗捐抗税斗争,他任总指挥,与王全斌、王永庆等组织了40余人,到大柳树集上砸了税局子。

1928年夏,根据县委决定,他带领武装小组处决了国民党右派分子、恶霸地主王全干,并缴获手枪1支。

为此,国民党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将他父亲和两个弟弟抓去,并将他父亲杀害。

同年10月,他被调到中共山东省委做保卫工作,不久派往中央学习。

1929年春,中央派他和张英回山东铲除叛徒王复元和王用章,因计划泄露而被捕。

在狱中,他经受严刑拷打,坚贞不屈。

并鼓励同志们继续斗争。

1929年7月21日组织越狱,他在最后作掩护,不幸又落入敌手。

8月4日被敌人杀害于济南南圩门外,年仅26岁。

 

 

王永庆(1883—1931),化名王占元,山东省潍县(今潍坊市奎文区)茂子庄村人。

曾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中共满州省委委员。

1926年春,经王全斌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时年43岁。

 

 

1927年10月10日,王永庆以潍县代表身份出席中共山东省委在郭店召开的扩大会议,他当选为省委委员,留在潍县一带从事农运工作。

是年冬,中共潍县县委建立第一支革命武装——潍县赤卫队,王永庆任队长。

为扩充枪支,他先后组织赤卫队从警察和溃兵手中夺取枪支30多支。

1928年春,他带领赤卫队砸了大柳树税局子;同年春,保护农民的抢坡斗争;夏,处决了国民党反动分子王全干;秋,他同刘俊才、王全斌等在诸城、高密、安丘边界,组织了震撼胶东的秋收暴动。

1928年12月,他调任省委交通。

1929年4月不幸被捕。

在狱中他同邓恩铭、纪子瑞、吴克敬、何自声5人组成领导核心。

密谋越狱。

7月21日,王永庆等人打倒看守,18名同志冲出监狱。

他为了保护省委负责同志跑在最后。

由于国民党当局四处悬赏通辑,王永庆化名王占元,于10月经青岛去沈阳,与丁君羊、杨一辰接上关系,被派往大连开展革命活动。

1929年冬,在中共满州省委机关工作。

1930年4月,王永庆当选为省委委员。

不久满州省委遭破坏,同年夏重组满州省委时,再次当选为省委委员,兼任中共抚顺特支书记,负责城市工运工作。

这期间,满州省委及大连市委某些领导人执行“左”倾路线,大搞盲动冒险活动,王永庆坚决抵制,遭打击迫害。

1931年5月,不幸被日军逮捕,英勇牺牲。

 

胡殿武(1907年-1927年),字英魁。

1907年出生在山东潍县茂子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

胡殿武兄弟四个,排行第二。

由于生活困难,直到12岁才入学。

他学习非常用心,每门功课都很好,初小毕业后,升入二十里堡毓华高等小学。

  毓华小学政治思想比较活跃,早年,曾在这里学习、生活的共产党员庄龙甲,经常回到母校走访串联,向进步师生宣传革命道理。

胡殿武受革命思想影响,懂得了要挽救危亡的中国,就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他积极参加各种集会、如饥似渴地阅读庄龙甲带回的《新青年》、《向导》等革命刊物和小册子,并在知己的进步同学和好友中进行传播。

晚上还经常约同学们在他家南屋里秘密开会、学习,有时直到深夜。

  1924年11月,胡殿武在毓华高等小学毕业,回家担任了本村小学教员。

1925年8月,由庄龙甲介绍,加入国民党。

1926年3月,他被国民党临时县党部派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此时,家里已经为他筹备结婚之事,但他认为学习是大事,结婚可以推迟,为避免父母阻拦,便于3月15日不辞而别。

家里发现后,派胡殿武的叔父追到青岛。

但这时胡殿武乘坐的船已经开走了。

  胡殿武在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期间,聆听了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李立三等的讲课,还到海丰县实地参加各种社会调查和农村革命斗争,亲眼看到了站起来的革命农民,剥夺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特权,真正成了社会的主人。

随着政治视野的开阔和政治水平的提高,1926年8月,经同期的山东学员冀三纲介绍,胡殿武终于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9月,胡殿武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结业回到潍县。

10月,中共潍县县委改组,胡殿武担任了组织委员兼管农运工作,同时分工负责开展潍县城南区及东南区的南屯、茂子庄、樊家庄、东曹庄、西曹庄、郭家村、葛家、营子、河南头、沟西村一带的革命斗争。

  为了工作方便,胡殿武开了一家卖文具的“坊倌”为掩护,走书房,下学堂,串村上门,秘密串联各村的地下党员,发动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

在农家的炕头上,他和农民促膝谈心;在农友会上,他给大家讲闹革命,得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道理。

他深入浅出地向农民宣传社会主义,介绍苏联农民吃得饱穿得暖,不受苦不受罪,耕者有其田的幸福生活。

他打比方、摆实例,说明中国农民要想不受压迫和剥削,翻身过上好日子,真正当家作主人,就得起来闹革命,和地主豪绅作斗争。

他还组织擅长编唱的农民、教师,编写各种民歌、民谣,启发教育农民。

如:

“春来天气温又暖,地主豪贵多悠闲,吃喝玩乐享清福,唉哟!

贫苦农民在受熬煎!

”“秋后场上五谷登,汗水换来好收成;给地主老财交了租,唉哟!

竹篮打水又一场空!

”“地主豪绅心真狠,剥削压榨咱农民,要不受压迫不受苦,哎哟嗬!

抱起团来闹翻身!

”这些歌谣,唱到了农民的心里,激励了农民的斗志,有力地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开展。

  在斗争中,胡殿武亲自组织农民积极分子贴标语、撒传单,把“打倒土豪劣绅!

”“铲除贪官污吏!

”“反对苛捐杂税!

”等标语,贴到地主豪绅的墙壁上、大门上。

他还借赶集、缴粮的机会,让农民把标语、传单带进敌人的乡公所,贴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搞得敌人惶惶不安。

与此同时,胡殿武还和农协干部一起,发动农协会员移风易俗,破除办喜事、丧事大摆宴席的陈规陋俗,教育农民破除各种封建迷信活动。

由于农民协会为农民办了一些好事,深得农民拥护,因而农协的威信越来越高,要求参加农协的人越来越多。

当时东曹庄只有120多户。

参加农协的就有五、六十户,农协组织日趋壮大。

  在发动组织农会的过程中,胡殿武还注意在阶级觉悟高、立场坚定的会员中,培养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

1926年10月,他和何凤鸣一起发展马宣元为党员(后被选为中共潍县第二届县委书记)。

不久,东曹庄、西曹庄、郭家村、南沟西、葛家、营子,河南头等村,先后又有马知元、马林兴、陈秉汉、郭家珍、郭际暖、张广文、商克庄、张凤勤等任加入了中共党组织。

他还帮助各村建立了党支部。

在胡殿武的组织下,段尔庄、南流等村也相继建立了党的组织,使党的影响迅速扩大。

  这期间,县委书记庄龙甲因患肺病,身体十分虚弱,胡殿武主动挑起了工作重担,积极协助庄龙甲开展党的工作。

他把干“坊倌”挣来的钱,大部分用到了革命事业上。

他整天东奔西跑,风餐露宿,从不觉得苦和累。

平时,他经常与贫苦农民一起吃糠咽菜,睡在冰凉的土炕上。

有时夜里为了躲避敌人,就偷宿在农民的草垛里。

一次,县委负责人和他在虞河边接头,大家看到胡殿武满头大汗地从潍北赶来,用手捧起浑浊的河水,就大口地喝。

张同俊担心他受病,上前劝阻,他却笑笑说:

“河水更甜,凉水解渴呀!

”同志们看他劳累过度,身体渐渐瘦弱下来,就劝他注意休息,保重身体,可他依然不顾一切地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工作。

县委和村里的党员无不为他这种忘我的精神所感动。

  1927年7月的一个深夜,胡殿武从外村开完会回家,正遇上敌人在庄里抓人,他只好在高粱地里藏了一夜。

天亮以后,才悄悄回家。

这时,他又饥又渴,咕嘟咕嘟地喝了很多凉水。

从此竟一病不起,不久便与世长辞,年仅20岁。

 

 

 

庄龙甲(1903—1928),字鳞森,山东省潍县(今潍坊市奎文区)庄家村人。

1921年毕业于潍县毓华高等小学,同年秋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开始接受马列主义。

1923年夏,由王尽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了中共省立一师支部书记。

1925年初,他回到家乡,建立了潍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潍县支部,并任书记。

 

 

庄龙甲以毓华小学代课教师的身份,进行革命活动,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