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I.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8014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I.docx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I.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I.docx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I

启用前绝密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I)

注意事项:

1.你现在拿到的这份试卷是满分100分,作答时间为9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5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L—1Na2CO3溶液中的CO32-数目为NA

B.标准状况下,11.2LH2O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5NA

C.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或Na2O2失去电子数目均为NA

D.2.7g金属铝无论与强碱还是强酸作用时失去电子数目均为0.1NA

2.摩尔质量为Mg·mol-1的气态化合物V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溶于mg水中,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密度为ρ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可表示为

B.c可表示为

C.ω%可表示为

D.ρ可表示为

3.对Ⅰ~Ⅳ的实验操作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Ⅰ:

产生红褐色沉淀B.实验Ⅱ:

溶液颜色变红

C.实验Ⅲ:

放出大量气体D.实验Ⅳ: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使用的主要仪器是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D.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6.20mL的液体

5.下列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过程是(  )

A.AB.BC.CD.D

6.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B.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C.灼烧

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

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CO2

7.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

Na+、K+、SO

、CO

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Cu2+、K+、SO

、NO

C.含有大量Ba(NO3)2的溶液中:

Mg2+、NH

、SO

、Cl-

D.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

Na+、K+、CO

、NO

8.实验室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氮气:

NaNO2+NH4Cl===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NO2是氧化剂

B.每生成1molN2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

C.NH4Cl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D.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9.向一定量的K2CO3溶液中缓慢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

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离子数目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如图所示,四条曲线与溶液中的离子的对应关系,完

全正确的是(  )

a

b

c

d

A

Cl—

K+

CO32—

HCO3—

B

K+

CO32—

Cl—

HCO3—

C

K+

CO32—

HCO3—

Cl—

D

K+

HCO3—

Cl—

CO32—

10.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  )

A.Br2+2KI

I2+2KBrB.Cl2+H2O

HCl+HClO

C.2Fe(OH)3

Fe2O3+3H2OD.H2O+CaO

Ca(OH)2

1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实验安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时,可用湿抹布盖灭

B.不慎将浓硫酸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稀溶液和清水冲洗

C.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盐酸溶液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12.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

Al2O3+N2+3C

2AlN+3C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B.AlN的摩尔质量为41g

C.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N2就得到3mol电子

D.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13.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1L生理盐水(0.9%NaCl溶液)中含有9molNa+

B.出土的古代铜制品表面覆盖着铜绿,其主要成分是CuO

C.装修门窗使用的铝合金材料的硬度比铝小,熔点比铝低

D.节日燃放的烟花是某些金属元素发生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

14.下列关于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自然界中的钠以单质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②实验室剩余的钠需要放同原瓶

③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少量的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④当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有大量红色固体铜产生

⑤金属钠与O2反应,条件不同,产 物不相同

⑥燃烧时放出白色火花,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⑦钠-钾合金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A.①②④⑤⑥⑦B.①④⑥C.④⑤⑥D.①⑥⑦

15.将一定质量的NaHCO3分为三等份,第一份直接加入盐酸中,消耗盐酸物质的量为n1,第二份首先加热,使其部分分解后,再加入盐酸中,消耗盐酸物质的量为n2,第三份首先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再加入盐酸中,消耗盐酸物质的量为n3,假若与盐酸都完全反应,则n1、n2、n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n1>n2>n3B.n2>n1>n3C.n1=n2=n3D.n1>n3>n2

16.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

l/L稀盐酸,CO2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a范围内,只发生中和反应

B.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32-+2H+=H2O+CO2↑

C.a=0.3

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17.某同学将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熔化,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而是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对该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兜着液体的这层膜是氧化铝

B.该实验说明了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

C.铝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氧化物保护膜

D.铝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即使加热到熔化也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1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硅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B.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作为氧气的来源

C.氧化铁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D.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高

19.

工业制取ClO2的化学反应:

2NaClO3+SO2+H2SO4=2ClO2+2NaHSO4,下列说法正确的

A.SO2在反应中被还原B.NaClO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C.H2SO4在反应中做氧化剂D.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1mol电子

20.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使石蕊试液变红

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

)2

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

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

21.绿色植物是空气天然的“净化器”,研究发现,1公顷柳杉每月可以吸收160kgS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为()

①1公顷柳杉每月可以吸收2.5molSO2

②SO2为酸性氧化物,可以用氢氧化钙悬浊液吸收

③二氧化硫只有还原性

,可以选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二氧化硫

④大气中的SO2主要源于煤的燃烧,可以判断煤中含硫矿物的化合价应低于+4价

⑤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均为酸性氧化物,均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A.①②B.②⑤C.②④D.②③⑤

22.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较多的Cu2+和少量的Na+。

从工业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剂X为铁粉B.操作①为过滤;操作②为分液

C.溶液1和溶液2的溶质完全相同D.试剂Y为硫酸铜

23.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先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HCl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42-

B.

先滴加AgNO3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Cl-

C.

用洁净铁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无K+

D.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未变蓝

原溶液中无NH4+

A.AB.BC.CD.D

24.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K+、NH4+、Cl-、Ca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0.08mol气体;

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到干燥沉淀12.54g,经足量的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

综合上述实验,你认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NH4+、CO32-、SO42-,可能含有Cl-,且n(K+)≥0.04mol

B.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H4+、CO32-、SO42-,可能含有Ca2+、K+、Cl-

C.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H4+、CO32-、SO42-,可能含有K+、Cl-

D.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H4+、SO42-,可能含有Ca2+、K+、Cl-

25.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甲图所示装置将溶液定容到100mL

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用丙图装置可制得金属锰

D.用丁图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26.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某待测液中通入Cl2,再滴入2滴KSCN溶液后,溶液变为血红色

证明该待测液中一定含有F

e2+

B

向某待测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证明该待测液中一定含有CO32-

C

把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Cl2溶液中,溶液变成黄色

证明H2O2氧化性大于Fe3+

D

向Al(0H)3沉淀中分别加入盐酸和氨水,沉淀都会溶解

证明Al(0H)3是两性氢氧化物

A.AB.BC.CD.D

第II卷(非选择题48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8分。

27.(本题12分)

(1)下列各组反应若产生等物质的量的氮氧化物,转移电子数多少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

①NO2和H2O②氧化炉中NH3和O2③Fe和HNO3(稀)④碳和浓HNO3

A.④>②>①>③B.②>④>③>①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

(2)往Al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NaH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

(3)氰化钠(NaCN)是剧毒化学品。

氰化钠泄漏到水体中,可用ClO2处理,生成两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写出用ClO2处理氰化钠废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

(4)同样浓度下,醋酸和氨水的电离程度相同,但氢氧化铝可以完全溶于醋酸,却不能溶于氨水,问这能说明氢氧化铝的什么性质?

_________。

(5)铝粉在1000℃时可与N2反应制备AlN。

在铝粉中添加少量NH4Cl固体并充分混合,有利于AlN的制备,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28.(本题12分)高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化学实验研修时探究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1)理论计算:

称取24.0gCuO进行实验,若H2足量,应该可以得到Cu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2)实验:

待24.0gCuO完全变成红色固体,冷却,称量,得固体20.4g。

这个反常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一组学生查阅资料:

Ⅰ.H2还原CuO时还可能得到氧化亚铜(Cu₂O),Cu₂O为红色固体,不溶于水;

Ⅱ.Cu2O能与稀硫酸反应:

Cu₂O+H₂SO₄=CuSO₄+Cu+H₂O;

Ⅲ.Cu2O能与稀硝酸反应:

3Cu₂O+14HNO₃(稀)=6Cu(NO₃)₂+2NO↑+7H₂O;

Ⅳ.Cu能与稀硝酸反应:

3Cu+8HNO₃(稀)=3Cu(NO₃)₂+2NO↑+4H₂O;

讨论:

可以选择足量的_______________(填“稀硫酸”或“稀硝酸”)判断红色固体中混有Cu2O;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另一组学生认为通过计算,即可确认固体成分是Cu与Cu2O的混合物。

20.4g红色固体中Cu2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将20.4g红色固体加入到体积为200mL足量的稀硝酸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9.(本题14分)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了调查当地某一湖泊的水质污染情况,在注入湖泊的3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如下实验信息:

其中一处水源含有A、B两种物质,一处含有C、D两种物质,一处含有E物质,A、B、C、D、E为五种常见化合物,均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其中C中有两种阳离子:

为了鉴别上述化合物。

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①将它们溶于水后,D为蓝色溶液,其他均为无色溶液;

②将E溶液滴入到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③进行焰色反应,只有B、C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④在各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再加过量稀硝酸,A中放出无色气体,C、D中都能产生白色沉淀;

⑤将B、D两溶液混合,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填空:

(1)写出C、D的化学式:

C________,D________。

(2)将含1molA的溶液与含lmolE的溶液反应后蒸干,仅得到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在A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向含溶质lmol的C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生成沉淀质量最大为_______g。

30.(本题10分)一种白色晶体A极易溶于水,将A配成溶液进行如下框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现象及转化关系如下列框图所示。

A为含硫氮正盐其中硫元素化合价为+4,气体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气体F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

D:

__________;F:

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__________;

②D和新制氯水:

__________。

(3)通过本题的解答,在检验SO42-时,应使用__________。

A.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B.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

参考答案解析

1.C

【解析】1mol·L—1Na2CO3溶液中的CO32-数目为NA没有体积A错误;标准状况下H2O为液体B错误;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或Na2O2失去电子数目均为NA,C正确;2.7g金属铝无论与强碱还是强酸作用时失去电子数目均为0.3NA,D错误。

2.D

【解析】A、溶质的质量为VM/22.4g;溶液的质量为

g,根据质量分数的定义,

,解得M=22.4m×ω%/[(1-ω%)V],故A错误;B、溶质物质的量为V/22.4mol,溶液的体积为

,根据c=n/V,则c=1000Vρ/(VM+22.4m)mol·L-1,故B错误;C、根据A选项分析,故C错误;D、根据c=1000ρω%/M,推出ρ=cM/1000ρω%g/cm3,故D正确。

3.D

【解析】A、实验Ⅰ中为Fe(OH)3胶体的制取,得不到Fe(OH)3沉淀,A错误。

B、实验Ⅱ中,Fe3+与SCN-反应显红色,Fe2+无现象,B错。

C、实验Ⅲ中Mg不与NaOH溶液反应,无气体,C错误。

D、Al3+先生成Al(OH)3沉淀,后沉淀溶于NaOH,D对。

正确答案为D

4.D

【解析】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可以完成蒸发操作,故A正确;为防止试剂污染,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B正确;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故C正确;量筒的精度只有0.1ml,量取6.20mL的液体需要滴定管,故D错误。

5.B

【解析】A.酒曲捣碎过程为物质状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A错误;B.酒曲发酵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乙醇,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C.高温蒸馏是利用沸点不同通过控制温度分离乙醇,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D.泉水勾兑是酒精和水混合得到一定浓度的酒精溶液,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答案选B。

6.B

【解析】A、Fe3+遇KSCN会使溶液呈现红色,Fe2+遇KSCN不反应无现象,如果该溶液既含Fe3+,又含Fe2+,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则证明存在Fe3+,并不能证明无Fe2+,故A错误;B、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则发生反应:

CuSO4+5H2O═CuSO4•5H2O,可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B正确;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并不能证明无K+,Na+焰色反应为黄色,可遮住紫光,K+焰色反应需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滤去黄光后观察,故C错误;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CO2、SO2等,故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则原气体不一定是CO2,故D错误;故选B。

7.A

【解析】A项中的四种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对;Cu2+是有色离子,

不能大量存在于无色溶液中,B错;SO42-和Ba2+会生成沉淀,C错;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则显酸性,有大量H+,CO32-会和H+反应,D错,选A。

8.A

【解析】A、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降低到0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亚硝酸钠是氧化剂,A正确;B、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0价,失去电子,被氧化,氯化铵是还原剂,每生成1mol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B错误;C、NH4C1中的氮元素被氧化,C错误;D.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错误,答案选A。

9.C

【解析】因向一定量的K2CO3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盐酸,先后发生如下反应,K2CO3+HCl═KCl+KHCO3、KHCO3+HCl═KCl+CO2↑+H2O,则钾离子的数目不变,即图中a为K+离子,碳酸根离子在减少,直至为0,即图中b为CO32-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先增大后减小,直至为0,即图中c为HCO3-离子,氯离子先为0,随盐酸的加入氯离子的数目在增多,即图中d为Cl-离子,选C。

10.B

【解析】由图可知,3区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A、为置换反应,位于4区域,故A错误;B、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为分解反应,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为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

11.A

【解析】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

沙子扑灭,降温和隔绝空气可灭火,故A正确;B、不慎将浓硫酸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B错误;C、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C错误;D、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故D错误;故选A。

12.C

【解析】A、氮化铝中Al为金属元素,只有正价,Al化合价为+3价,则氮元素为-3价,A错误;B、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B错误;C、N元素化合价由0→-3,化合价降低,则每生成1molAlN,氮气得到3mol电子,故C错误;D、N2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作氧化剂;Al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即不做氧化剂也不做还原剂,故D错误。

选C。

点睛:

在计算转移电子的数目时,要找准定量的物质。

每生成1molAlN,其中存在1molN原子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每个N化合价变3,则共转移3mol电子。

每反应1molN2,存在2molN原子化合价发生改变,则共转移6mol电子。

13.D

【解析】A.0.9%是质量分数,那么1L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约是9g,故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氯化钠的物质的量=

,而不是9mol,故A错误;B.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不是氧化

铜,故B错误;C.铝合金材料的硬度比铝大,熔点比铝低,各种性能比纯铝优越,故C错误;D.金属元素发生焰色反应会出现不同的色彩,节日燃放的烟花即是某些金属元素发生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故D正确;故选D。

14.B

【解析】①钠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自然界中的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故错误;②因钠活泼,易与水、氧气反应,如在实验室随意丢弃,可引起火灾,实验时剩余的钠粒可放回原试剂瓶中,故正确;③钠的密度比煤油大,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少量的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故正确;④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时,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生成的NaOH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得不到Cu,故错误;⑤金属钠与O2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相同,点燃时生成过氧化钠,不点燃时生成氧化钠,故正确;⑥燃烧时放出黄色火花,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故错误;⑦钠-钾合金熔点低,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故正确;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钠的性质,解题关键:

明确元素化合物性质及物质之间的反应,知道④中钠在水中发生的一系列反应,注意⑥中焰色反应与生成物颜色。

15.C

【解析】三份溶液中最终生成的都是氯化钠,所以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消耗的盐酸是相等的,答案选C。

16.C

【解析】A、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稀盐酸发生的反应依次为H++OH-=H2O、CO32-+H+=HCO3-、HCO3-+H+=H2O+CO2↑,第三步才开始产生气体,故0-a范围内,发生了前两步反应,A错误;B、ab段立即产生气体,则反应为:

HCO3-+H+=H2O+CO2↑,故B错误;C、生成CO20.01mol,根据方程式HCO3-+H+=H2O+CO2↑可知,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01mol,消耗盐酸的体积为0.1L,所以a=0.3,故C正确;D、生成0.01molCO2,则Na2CO3为0.01mol,Na2CO3共消耗盐酸0.02mol,从图上可知整个过程共消耗0.04molHCl,所以与NaOH反应的盐酸是0.04mol-0.02mol=0.02mol,则NaOH为0.02mol,因此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故D错误。

选C。

17.D

【解析】铝极易与氧气反应,在表面上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