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夯实基础 精讲考点 定时规范训练 能力提升11 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 必修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7961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8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夯实基础 精讲考点 定时规范训练 能力提升11 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 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夯实基础 精讲考点 定时规范训练 能力提升11 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 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夯实基础 精讲考点 定时规范训练 能力提升11 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 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夯实基础 精讲考点 定时规范训练 能力提升11 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 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夯实基础 精讲考点 定时规范训练 能力提升11 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 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夯实基础 精讲考点 定时规范训练 能力提升11 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 必修3.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夯实基础 精讲考点 定时规范训练 能力提升11 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 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夯实基础 精讲考点 定时规范训练 能力提升11 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 必修3.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夯实基础 精讲考点 定时规范训练 能力提升11 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 必修3.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精讲考点定时规范训练能力提升11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必修3

【教师必备用书】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必修31.1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

[最新考纲]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解读] 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学会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技巧。

4.能以我国重大资源调配工程建设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5.能根据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案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

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1讲 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区域之间的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二、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

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分类:

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4.空间分布:

农业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为岛状。

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

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表现:

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4.趋势: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四、区域发展阶段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体,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

2.工业化阶段

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五、区域发展差异

1.东、中、西差异

(1)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表现:

2.南、北方差异

(1)划分界线:

秦岭—淮河。

(2)表现:

3.西部大开发

(1)范围:

西部地带的10个省级行政区以及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2)优势:

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丰富。

(3)不足:

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考点一 区域发展阶段

1.(2011·大纲全国文综)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

(1)~(3)题。

(1)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2)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  )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

(3)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答案 

(1)D 

(2)A (3)B

解析 第

(1)题,1848年,由于运河的修通,使中西部的农产品能够通过水运运往五大湖地区,从而使芝加哥成为农产品集散中心。

(2)题,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部门主要和农业关系密切,因此工业活动与芝加哥周边农村联系最密切。

与城市、工业区之间的联系应多是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等,而此阶段这些还不是芝加哥的主导产业部门。

第(3)题,五大湖附近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但芝加哥需要从这些地区运入,因此便捷的水陆交通是发展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条件。

【考向立意】

该题以文字材料和地理图像为载体,主要考查了商业中心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形成条件、工业活动的地域联系等知识。

【思维过程】

解答该题时要注意以下

信息:

①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芝加哥位于河湖相连的位置;②这段时间,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多与农业生产活动相关的产业;③图中五大湖东部地区多煤炭,西北部地区多铁矿→煤炭和铁矿需从这些地区运入。

【误区警示】

一是不能正确获取题目中图文材料所呈现的地理信息;二是不能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预测展望】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区域发展阶段划分

项目

阶段

经济状况

内部经济差异

产业结构

开放程度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

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以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体

较低,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逐步提高

高效益的综合发

展阶段

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逐渐缩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大幅度增强

案例剖析 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为例具体分析区域发展阶段:

1.下图为“某一地区的区域发展过程图”,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可以反映出(  )

A.区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B.产业结构优化,第二产业比重逐渐提高

C.区域网络系统不断完善

D.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加,与区外联系逐渐减弱

(2)在区域发展晚期(  )

A.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外围空间

B.区域发展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C.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增大

D.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答案 

(1)C 

(2)D

解析 第

(1)题,图示三个发展阶段无法体现出该区域的发展速度,故A项错误;产业结构及第二产业比重也没有得到反映,故B项错误;区域网络系统不断完善,故C项正确;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加,与区外联系逐渐增强,故D项错误。

(2)题,此题可采用排除法。

在区域发展晚期,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显著低于外围空间,故A项错误;区域发展处于平衡的发展状态,故B项错误;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故C项错误。

考点二 区域差异的比较及影响因素

2.(2012·浙江文综)根据图文材料(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

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简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

(2)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案 

(1)石油资源靠近陆地;浅海;潮汐和波浪等影响较小。

(可任答两点)

(2)有利条件:

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解析 

(1)“海油陆采”解决了浅海地区建造海上钻井平台投入高、运行费用高、安全风险大等问题。

(2)黄河三角洲地处华北,有大量待垦地,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热量不占优势,但光照充足。

华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是旱涝、盐碱、风沙等,这些都是开发过程中应考虑的。

考向立意】

该题以区域图为载体,主要考查了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资源利用、工业发展和农业开发等方面的异同。

【思维过程】

①由材料一可知“海油陆采”是开发海底石油资源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必须要修建入海道路;②由材料二可知:

随着深圳经济的发展,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将会被迁出,基础设施较好的汕尾市和英德市将成为迁入区;③从图1和图2对比可初步了解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开发状况等。

【误区警示】

一是不能充分利用题目中所提供的图文材料;二是忽略了问题中的限制条件。

如“自然条件”“农业开发”“有利条件”等。

【预测展望】

1.利用区域图进行区域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比较。

2.在比较区域差异的基础上,深度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及因地制宜的措施。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

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要关注各要素间的联系。

区域差异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3)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成因

具体表现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开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

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方法技巧 对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的一般步骤:

(1)分析各区域发展的条件

(2)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

包括区域发展条件,优势、限制条件等。

(3)深层次分析各差异条件产生的原因。

2.下图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A地区有利于葡萄酿酒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冰川融水多,灌溉便利D.地势平坦,黑土肥沃

(2)图中A地区在农业发展中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1)B 

(2)C

解析 第

(1)题,图中A为宁夏平原,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所产葡萄品质好,利于发展酿酒业。

(2)题,宁夏平原发展农业生产主要依靠黄河水灌溉,长期大水漫灌,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易形成土壤盐碱化。

区域地图的判读方法

区域地图的判读最重要的就是区域定位,这是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基础。

区域定位就是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分析一个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关位置。

相关位置是指某项地理事物与海陆、河流、湖泊、交通线、国界线的相对位置。

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主”“辅”结合法

1.空间定位的主要方法

(1)利用经纬网定位

地理事物都有精确的经纬度位置,通过判读地图,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解题时就能根据经纬度进行正确的定位。

(2)通过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定位

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特殊的轮廓特征,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状。

如:

意大利半岛像个长

筒靴,伊拉克像芭蕉扇,云南省的形状像孔雀,陕西省像跪式兵马俑,青海省则像只兔子,黄河像个“几”字,长江中下游的形状则像字母“W”。

要善于发挥想象,把轮廓、形状

特征作为判断地理事物的一把钥匙。

(3)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

①借助熟悉的点,根据相对位置定位。

如要判断P点(45°N,128°E)的位置,可以联想

与其距离较近的北京(40°N,116°E),可知P点在北京东北方,由此可以确定P点在我国东北地区。

②参照熟悉的地理事物,根据相对位置定位。

这是最常用的定位方法之一,以熟知的河流、湖泊、海峡、海湾、内海、山脉、铁路、城市等为参照点,来确定未知点的位置。

(4)利用特殊景观定位

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

如自然景观中日本的富士山和樱花、南极洲的企鹅等;人文景观中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广州的五羊雕塑,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洛阳的龙门石窟,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

(5)利用典型区域特征定位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河湖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定位的重要线索。

如根据降水和气温情况可以大致判断某区域是位于低纬还是高纬,是内陆还是沿海,是大陆东岸还是大陆西岸。

2.空间定位的辅助方法

(1)依据海陆位置定位

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海陆位置,有些位于大陆东部,有些位于大陆西部,有些深居大陆内部,有些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

(2)依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来定位

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各自的分布规律及特征。

如: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地貌特征的分布规律,农作物的分布规律,人口的分布特征等。

掌握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再依据试题中的材料(文字、数据或图表),如:

气候类型图、地貌示意图、河流径流量图、人口结构图、地球日照图及文字说明等,就不难分析出地理事物所在区域的空间位置。

(3)利用地理原理来定位

有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是受地理原理支配的,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地理原理,就可以间接推导出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如根据某个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就可推测该地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4)利用题目中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定位

有些题目在题干或设问中提示了区域的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这对缩小定位范围和提高定位速度很有帮助,有的提示信息甚至决定定位的成败。

(5)综合定位法

给某一区域定位,有时采用一种方法是不够的,解题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协同作战”,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

(1)~

(2)题。

(1)关于该地区的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①处洋流属寒流B.②处景观为荒漠

C.③处湿地为淡水沼泽D.④处山顶有终年积雪

(2)当太阳直射图中⑤所在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悉尼白昼将继续变长

B.雅典正值多雨季节

C.北京受亚洲高压影响

D.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答案 

(1)AB 

(2)BC

解析 第

(1)题,根据经纬网及海陆位置可判断该区域为非洲南半球西海岸。

①处洋流为本格拉寒流;③处为沙漠地区,沼泽应为咸水;④山顶仅2505米,夏季气温在0℃以上,不可能终年积雪

(2)题,太阳直射⑤纬线,为北半球冬季,北京应受亚洲高压的影响;悉尼昼可能变长,也可能变短;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小值时,太阳应直射南回归线;雅典是地中海气候,且正值冬季,故多雨。

一、选择题

目前,广东省区域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个板块,这对分类指导、推动各地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体现区域特点,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区发展,有人建议根据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为“珠三角”、“沿海欠发达地区”、“山区”三个板块。

读下图,完成1~2题。

1.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新划分方案中的三个板块主要考虑(  )

A.区域面积大小B.历史沿革差异

C.经济发展状况D.自然和交通条件

2.关于三个板块以及广东省实施的发展策略,不正确的是(  )

A.珠三角板块优先发展,转变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B.沿海板块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构建沿海经济带

C.山区板块保护发展,以生态保护为主形成生态屏障

D.广东省内各板块发展策略不同,将导致区域发展更加不平衡

答案 1.C 2.D

析 第1题,珠三角是广东省最发达的沿海地区,山区是经济落后地区,因此这种划分实际上是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的。

第2题,各板块内的经济基础不同,其社会经济条件也差别较大,因此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的发展策略,有助于推动各区域经济发展,逐渐缩小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

2011年8月21日,西湖龙井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见右图)。

“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平方公里。

据此完成3~4题。

3.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

这主要得益于(  )

A.手工炒茶,经验丰富B.历史悠久,文化优势

C.地理环境,独特形成D.知名品牌,产品形象

4.对“西湖龙井的地理标志保护生产地域面积为168平方公里”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B.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连续性

C.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特色

D.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区有差异性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西湖龙井”作为西湖及其周边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它所具有的植被特征是与其生长的地理环境相适应的。

第4题,“西湖龙井的地理标志保护生产地域面积为168平方公里”,是从保护的角度来说的,并非其生产的绝对面积。

即不代表该地域外没有龙井茶的生产,这说明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没有明确的界线。

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5~6题。

 

5.该地在阶段Ⅰ“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有

(  )

①稠密的水系 ②黏重的土壤 ③低湿的土地 ④湿热的气候 ⑤起伏较大的地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

6.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  )

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延伸

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

C.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均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分散

D.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答案 5.A 6.D

解析 第5题,阶段Ⅰ属于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构成交通阻隔;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所以当时制约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

发展的自然因素为:

稠密的水系、黏重的土壤、低湿的土地。

第6题,比较该区域的阶段Ⅱ到阶段Ⅲ可以发现,该区域传统工业数量增多,主要向东北方向河流下游延伸;新兴电子工业主要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读下图,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回答7~9题。

7.甲、乙两盆地中河流(  )

A.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的融水

B.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②河汛期短于①河汛期

8.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有利条件都是(  )

A.水运便利B.劳动力充足

C.油气资源丰富D.气候适宜

9.甲盆地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甲盆地(  )

A.地形平坦B.温差大,光照足

C.土壤肥沃D.水源充足

答案 7.A 8.C 9.B

解析 第7题,结合经纬网知甲、乙两盆地分别为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两盆地中河流分别为塔里木河和长江水系,结合两河流水文特征即可判断出答案。

第8题,两盆地都是我国油气资源丰富地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9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温差大,光照足,作物品质优良。

一首唐诗这样描述某地区景象: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结合下图,回答10~11题。

1

0.该诗描述的地区,最可能见到图中四种农业活动中哪种经营模式(  )

A.甲B.乙C.丙D.丁

11.关于该地区叙述不正确是(  )

A.发展农牧业优势条件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该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C.该地区资源丰富,属于能源调出地区

D.该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发展技术含量较低的木材加工业

答案 10.D 11.D

解析 第10题,从诗中描述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类型为畜牧业,主要依靠天然牧草发展畜牧业。

第11题,结合该地自然条件,知该地森林资源不丰富,不适合发展木材加工业。

读“中国、英国、印度和俄罗斯四个国家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百分比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  )

A.中国、印度、俄罗斯、英国

B.俄罗斯、中国、英国、印度

C.英国、俄罗斯、印度、中国

D.印度、英国、中国、俄罗斯

13.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国乳肉畜牧业发达

B.乙国北部山区属于印度洋板块

C.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D.丁国电脑软件业发达

答案 12.C 13.A

解析 第12题,甲国草地比重大,结合选项可知,应为英国;乙国林地比重大,应为俄罗斯;丙国耕地比重大,应为印度;中国山区面积大,草地和其他所占比重大。

第13题,英国地处欧洲西部,传统乳畜业发达;俄罗斯地处亚欧板块上;印度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中国电脑软件业处于发展之中。

读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15.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

B.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

C.甲地区经常发生海啸

D.乙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

答案 14.D 15.A

解析 第14题,根据经纬度判断甲是孟加拉国的恒河三角洲,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全年降水较多且夏季河流水量丰富。

乙是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冬季降水丰富。

第15题,海啸是由海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