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内容是解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7702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内容是解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语文课程内容是解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语文课程内容是解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语文课程内容是解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语文课程内容是解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内容是解决.docx

《语文课程内容是解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内容是解决.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课程内容是解决.docx

语文课程内容是解决

语文课程内容是解决——语文教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

语文教材内容是解决——语文教师用什么教?

学生用什么学?

语文教学内容是解决——语文教师怎么教?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沿用、处理、加工等)学生怎么学?

新“课标”在很多方面都做到了历史性的突破,而且以比以往课程标准和大纲更加平易近人的语言、系统的说明,使其在可读性、可操作性上更进一步,但是比照美国的课程标准,我们的新“课标”缺少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即课程标准指南。

编制原则1.本课程指南是从宏观的视野来考虑课程,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年级。

2.本课程指南是以理想状态来设计每一个年级的课程,而不是针对目前本年级存在的问题。

3.本课程指南尽量用“能够……”这样的语言来描述各个能力点。

4.本课程指南亦形成一个评价体系。

指南蓝图框架

分为如下几部分一、汉语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二、阅读能力三、各类文体阅读能力四、名著阅读五、写作六、口语技能七、语文活动语文单元学习流程的构建与优化

单元教学并非一个新课题。

它是欧美新教育的产物。

它的特点是:

先定单元题目,然后根据单元题目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每个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美国的“莫里生单元教学法”便是如此。

其单元教学程序分为五步,即试探、提高、自学、组织、复讲。

梁启超先生也曾就主张“不能篇篇文章地讲,须一组组地讲”,这一组组地讲,其实也就是单元教学的理念。

长期以来,教语文好像教无定法,学语文好像也学无定法,因此语文课便成为一门最缺失科学程式的课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过强,导致语文课堂无效环节增多。

教师在书写教学目标时笼统宽泛,缺乏可操作性,导致教学结果无法定量检测。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语文教学的随意性是当今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最大的障碍。

单元教学方式将迫使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合理定位自己的教学目标,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单元教学设计上,教师必须应该考虑到的问题有:

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2.各篇文章的学习关注点是什么?

何者详读,何者略读?

3.学生在学习过程将要采取何种学习方式?

养成何种学习习惯?

如果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所需要,教师是否有恰当而又足够的材料帮助学生?

4.教师将向学生提供怎样的学习帮助材料?

诸如学案、背景材料等。

5.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产生的疑问,这些疑问将如何解决?

6.教师将怎样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讨论?

7.教师将对哪些问题或单元的重点进行集中而简要的阐释?

8.教师将如何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

目标达成度如何?

如果出现问题,将如何进行补救?

这样看来,教师在实施单元教学的备课环节上,重点已经发生了偏移。

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停留在对某篇文字的材料的收集与解读上。

我们觉得我们懂了,于是我们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我们已经懂的解读或者引导学生得出我们心目中需要的答案,于是教学任务大致就可以完成。

岂不知,这样下来,学生永远处于被动的接受的境地,而且我们还不能保证我们所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所需要的那个答案究竟在以后还是否正确。

而现在,我们将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学上来。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本,引导他们质疑,帮助他们寻找解疑的方法,指导他们鉴赏文本的方法,从而培养正确的读书观。

然而,思考完这些问题后,我们将如何安排我们的教学?

必修阶段五环节教学(以必修一第二单元为例)

环节一:

明确目标1.利用注释疏通文义,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使动、意动等常见语法现象。

对文言词语的掌握,要在“森林”中来看“树木”,在文章中来看词语。

2.诵读课文,做到口熟、眼熟、耳熟。

促进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在反复阅读中理解文意,欣赏和借鉴叙事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积淀文言语感。

背诵精彩章节: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廷刺秦王《鸿门宴》第四段3.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4.借助工具书或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二、自学自修学生自修学习内容。

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记下解决不了的问题。

学生进度不同,速度快的自学完课本、读本上的内容,可以自主选读《古文观止》上自己喜欢的篇目。

三、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与其他组交流,还解决不了问题可以交给老师。

【示例】你怎么看荆轲刺秦王呢?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思考。

言之成理即可。

四、解疑释难老师组织、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五、检测巩固通过检测,对重要的学习内容进行检测,查漏补缺,强化巩固。

改进的五环节教学法(以自组单元为例)

(一)教学实施前工作1.首先确定我们的教学方式是以单元学习推进,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培养学生自我阅读习惯与作批注勾画整理的习惯,培养质疑解疑的习惯。

2.教学目标的确定A词语的积累与判断;文学常识的积累与总结。

B认识文学之美,能将本单元文字初步归类。

C学会作批注,学会质疑并寻求同伴解决。

3.确定本单元重点阅读篇目及课文阅读关注点。

4.准备学习方法的相关资料。

5.准备好学案,印发给学生。

6.做好关于学生分组的准备工作。

第一环节熟读与精思(笔墨注之)(根据单元内容需要3课时)1.告诉学生我们的学习方法便是自主阅读勾画、小组质疑解疑、教师点拨。

教师要介绍阅读的方法,诸如如何做批注,如何用笔勾画,如何表达自己的疑问。

2.利用PPT向学生展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及每篇文字的学习关注点。

学生活动:

自我阅读,完成阅读任务。

教师活动: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给予批注的指导及个别答疑。

阅读任务一顺序阅读本单元的6篇课文,将重点词语、重点句子勾画出来;在课文的左右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只言片语即可);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问题。

第二环节整理与质疑(学案的完成)阅读任务二(第四课时)重新审视自己的阅读笔记,完成如下学案,整理自己的阅读成绩。

阅读任务三(课下作业)每天根据情况布置学生完成“探究讨论”之中的练习,并对照答案修改。

教师可根据答题情况在课前花数分钟时间进行重点解说。

第三环节探究与共享(讨论解疑)任务一(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一组,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所得并补充自己的读书成果,就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并寻求解决;然后小组将最有价值的问题提交教师。

小组每次确定一位主持人兼记录者,下次讨论再轮换。

教师活动:

操控整个课堂的进行,可随机加入到一个小组参与讨论,并记录学生的共性问题。

任务二:

第六课时确定若干共性的问题及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进行质疑解决;展示若干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四环节总结与鉴赏(1课时)任务一:

教师总结任务二:

学生反馈(将自己的学习感受发表在论坛上)范例:

第五环节检测与反馈教师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及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利用各种检测方式使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

检测方式可以是调查问卷,也可以是记忆检测,片段赏析,试卷等等。

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学习任务书

【单元导学】进入信息时代,各种传媒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其中新闻以其强大的承载能力每天大规模地传播着公共信息,关注新闻已成为我们每个人每天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

新闻的知识与阅读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我们将用5节课时间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

先学习《读本》第84页及89页的新闻文体知识及附录中的补充知识,然后认真阅读每一篇新闻和报告文学,在积累字词、文常与摘抄精华的基础上,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文章须要勾画圈点,回答问题写在作业本上)新闻:

1.分辨新闻类型,标注出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

3.作者在新闻报道中倾注了怎样的感情?

4.你读了此则新闻后有何收获?

报告文学:

1.本文写了什么人和事?

2.本文报道的人或事有什么特点?

3.这些特点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4.作者在文中表现了怎样的观点、态度?

5.读完本文你有何收获?

本单元学习文本:

1.教材第四单元。

2.读本《世事记录》《时代印痕》两个单元。

学有余力可以自由阅读。

【分级目标】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力争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平。

C级(60~75分)——完成如下学习任务10.短新闻两篇11.包身工12.飞向太空的航程读本23.落日——记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24.奥运新闻两则25.“我也是一片树叶”——温总理看望清华学生侧记27.宿羊山麓之哀鸿28.哥德巴赫猜想就最近两周学校或班级生活发生的新闻写一则消息,要求具备消息的要素,结构完整。

B级(76~85分)——C级+如下学习任务26.约克·伊万斯今夜值班29.扬眉剑出鞘30.祖国高于一切A级(86~100分)——B级+如下学习任务31.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从这些世事记录和时代印痕中,你感受到了哪些应该跨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精神?

我们是否仍保有这些精神?

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经过实践,这样设置单元学习目标有利于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单元学习。

单元学习过程监控

语文学习手册指导学生规划学习

语文学习手册主要的作用是指导和规划,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这一个学期里语文学习的目标、知识的框架、学习的内容(包括教材中的重点篇目、名著阅读的书目、适合初中生的杂志、写作训练题目等)、参与的活动、学习的进度、评价的细则。

结合初中三年语文知识系统和语文学期教学目标;依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特色;依据学校和年级教育教学活动整体安排和规划等,我们确定了初一语文学习的知识网络、学习内容、活动内容,学习进度和评价细则。

在开学初,我们把包括学期目标、知识网络、学习内容、活动设计、学习进度、评价方案六个部分的语文学习手册发到学生手中,用一节课时间帮助学生解读方案,让学生了解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情况并根据语文学习手册制定自己语文学习规划,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准备什么活动,怎么评价,一个学期语文的学习就有章可循了。

单元整体设计的导学讲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单元整体设计的导学讲义的优势:

系统性,整体性,集中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每篇文章都从基础知识、背景、内容概括、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角度面面俱到来讲,缺乏“取”“舍”,单元教学重点不突出,而采取大单元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个阶段内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进度如何安排,需要完成哪些任务,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自主学习,进而通过比较分析将知识形成网络,通过一些方面的集中训练提高能力,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

此时,教师就成为了学生规划自己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教师通过对导学讲义的设计和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好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导学讲义的编写

1.单元整体设计的导学讲义包括三个要素,那就是明确的目标和课时安排、具体的方法指导、提纲挈领的问题(明确的任务)。

2.语文学科以单元为整体设计的导学讲义包括四个部分:

优化的学习目标、单元课时安排、自主学习的流程和方法任务、本单元的活动设计。

3.导学讲义的编写的程序要经过“四备”过程的历练,即集体研讨,确定总案方向;个人初备,形成初步方案;集体研讨,完善形成定案;教后反思,形成补充方案三环节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的单元教学基本模式为“三环节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三个环节为自学学习——交流落实——总结提升。

自学学习一般1-3课时。

交流落实环节一般3-4课时。

总结提升环节4-5课时。

导学过程中的学法指导

1.按照以下程序诵读、自学每篇文章。

(1)读题目,体会其关键词——初读课文,了解并掌握文常和字词。

(2)再读课文,画出重要句子,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3)在不明白的句子旁边做下标记。

(4)三读课文,解决课后练习题,在文中或课后写出答案。

2.按照文章的顺序依次阅读。

3.第四篇文章略读。

能够在阅读后答出课后习题即可。

4.第五篇文章自学过程需要按照下面程序自学。

(1)在语文作业本上抄写原文,前面空两行,下面空一行。

注意抄写时不要把一行抄满。

(2)抄完后结合注释在上一行翻译,有问题的地方可以做标记。

(3)结合注释完成课后练习。

5.各篇文章批注重点:

《童年的朋友》《一面》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找出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展现出来的人物的心情(思想感情)、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性格等。

《我的老师》“谁+做了什么事”一句话概括文章中的几件事;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几件事详略的安排。

《赵普》理解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在文中的意思,准确翻译重要句子;结合文章中重要句子体会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

6.在完成课本阅读任务之后,在阅读读本和主题阅读书时,请精读读本上《我的国文老师》《华老师,你在哪里》,主题阅读书中《杯酒释兵权》《宋太祖雪夜访赵普》

导学过程的监控(三读三查)

语文学习的拓展

实际上我们围绕教材所进行的种种改革,大约都不能彻底颠覆传统的教学思路。

而我们必须改变的是:

教材观:

语文课并不仅仅是教教材。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

正如数学书上那些例题一样,没有一个数学老师会认为仅仅学习一个例题就可以达成目标的;语文也不是如数学那样具有很强的推理性和逻辑性,因此仅仅学习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

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却去奢谈语文素养,不啻空中建楼阁。

教材应该是一个对话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码放你需要的任何素材。

课堂观:

有首老歌唱道:

小呀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

我以为此处的学堂正道出了课堂的本质: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而非仅仅是教师展现自己才华的地方,更不是教师无所作为地残杀时间的地方。

所以,将课堂还与学生,是一种道德的表现。

在此基础上,我们便能够意识到,凡是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环节便是有效的,否则便是无效环节。

实际上,没有正确的学生观,便没有正确的道德的课堂观。

学生观:

学生的语文能力很大程度是自我获得的。

阅读的快感是学生在自我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的,而这种体验将转化成学生内在的语文素质。

因此,学习是学生的任务,教师应该是一个学习的帮助者,一个思想的指导者,一个行为的评价者。

我们校长认为同样的成绩的获得,一个是教师授予的,一个是学生自我获得的,我们更倾向于那个学生自我获得的分数,因为这个分数体现了习得的本质。

语文教学观

基于此,我们在重新建构我们的语文教学观。

其一,大语文观。

语文绝非仅仅数本课本,教授课文也绝非语文课唯一的任务,语文存在于生活中,所以语文老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二,学生主动建构观。

语文应该是习得。

其三,教师指导评价观。

第一、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基本技能。

理想的语文课,课堂上不仅要听到学生热烈的讨论声,更要能听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每一节语文课都要让学生有一些看得见的收获:

认几个字,写几个词,背几个精彩句段,获得一种学习的方法……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脱离文本的语文课可以休矣!

第二、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探究问题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授受式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但往往是为了应试,容易养成学生不动脑筋死记硬背的习惯,与国家提倡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宗旨相违。

如果语文课上仍然还是老师喋喋不休,教室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就像过去形容的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那么,就基本可以断定这样的课不符合课改的精神。

第三、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要进行精心讲解我们要正确处理授受与探究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片面强调一个方面忽视另一方面都是不对的,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合适的“度”。

第四、教学中能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

现实中的语文课总让学生感到语文离生活很远,教师也不愿意联系生活,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容易离题,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也无能力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因为他们本身缺少融会贯通的能力。

语文教育被长期极端功利化,让人觉得语文除了为考试升学,别无他用。

我认为,学习语文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生活,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也是生活。

(以上摘自人教社编审温立三语)校本教材的开发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便是基于阅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我们首先从校本教材的开发入手。

我们从两个层面切入,其一是教师层面,扩大必修教材的容量,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精美而典范的篇目;其二是学生层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来编辑自己的语文读本。

必修补充教材的开发在配合人教版必修教材的基础上,我们编辑了两本必修教材的补充教材。

因为北京市采用两套教材,一为人教版,一为北京版,两套教材各有千秋,所选篇目亦不尽相同。

苏教版的若干篇目也想让学生接触。

这样我们分工合作,整合了北京版和苏教版,选出名篇佳作,其中能力训练点基本与人教版第3模块及第4模块相类似。

文言津逮(侧重文言语词的整理)小说叙事(侧重小说叙事方式)唐诗风韵(分类编选,了解包括边塞诗等诗歌的情感及其表现手法)思考感悟(侧重论述)每一个单元包含一个主要的能力点,每单元4篇文字。

这些内容主要作为必修使用,细读精读,力图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书后附上了本学期的写作计划及文言虚词的用法。

学生层面-编辑我们的语文读本

这是语文实验活动的一个重点,我们必须让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而编辑语文读本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阅读体验活动,在这个活动当中,学生经历了选文、评论、出题、整合、校对、设计封面等一系列过程,全方位地进入体验式语文学习当中。

活动操作程序

首先教师先确定了十二个主题,告诉学生我们的编辑体例即为主题呈现方式。

这十二个主题是:

1.青春无悔2.人生世相3.乡愁无限4.感悟自然5.祈祷和平6.生命赞歌7.智慧之声8.昨日战争9.爱的乐章10.历史沉思11.认识自我12.政治经济我们在4个实验班做实验。

每个班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7-8位同学组成,其中确定一名组长及一名副组长,每一个组选择一个主题。

每个班编辑一本语文读本,每个单元组长负责组稿,整本书由科代表及学习委员负责整合。

为了增加趣味性,我们采取了抽签领取主题的方式。

1.所编辑的读本副标题称之为“我们的语文读本”。

2.根据主题及文体要求,每小组中的每一个人先选定一篇文章(文体可能是散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戏剧、说明文、应用文、杂文,但必须包含一篇文言文)。

3.组长收集8篇单元文本,然后与本组同学研究确定6篇(每单元必须包含一篇文言文)入选文字。

所选文字要求文质兼美,具有普遍意义。

4.然后组长将文章发与本组同学,进行校订和初步的编辑,每篇文字需包含如下内容:

(1)文本

(2)作者简介(3)必要的注释(4)专家的评析文字(要注明出处)(5)文后练习系统(5个注音;5个成语或词语;一个值得讨论的或者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5.每人一评(要求每一篇文字都必须有组内每一位同学的推荐评价文字)【流程:

组长收齐6篇文字后(每篇文字应已经包括上述

(1)-(5)项,然后将每一篇文字发与组内每一位同学,每位同学认真阅读6篇文字,写出自己的推荐意见,要署名。

假期作业-读书汇报

要求:

阅读你所喜欢的名著(篇目可参考中学生阶梯阅读书目),将你所有的阅读材料形成阅读作品集,内容包括:

作品介绍,阅读感悟,片段欣赏等。

自己打印出来,用书夹成册,设计一个封面。

开学做读书汇报,并进行展览。

文学知识大赛名著片段朗诵一、综合优胜奖二、最富深情奖三、最具表现力奖四、最佳音色奖五、最富创意奖竞技类活动——古诗计时背诵。

1此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提高文学素养。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一方面“诵”能增强阅读的刺激性,另一方面“读”能加深阅读的理解性。

诵读更是积累古诗的最好途径。

同学们学习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人人都过了“熟读成诵”关,收获很大。

每一阶段的获胜者都会受到相应的表彰。

他们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达到了积累知识、提高文学素养的目的。

戏剧节,诵诗比赛,书法比赛。

语文的学习,不只在课堂,更在生活中。

年级阶段验收表彰,我们选择了用红纸写毛笔字的方式来表扬学生,并在红纸上写了一副对联。

内容上、形式上引导学生,渗透一种文化意识。

单元式课堂模型的构建课程环境的构建-语文功能教室

教会学生思考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黄玉慧

课改应该和高考相生相克,一起改进。

(一)温儒敏看法——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

第一种偏向,不注重教学的“梯度”,违背语文学习的规律。

第二种偏向,是课堂教学“两多两少”,即教师讲得多,讨论对话多;默读少,涵泳少。

第三种偏向,不让学生读“闲书”。

第四种偏向,“文笔”成了作文的第一要义。

第五种偏向,“宿构作文”成风。

正确认识教考关系

教考不是对立关系

教考相谐事半功倍

考试是一种特殊的学习

(一)语文教学与高考的依据相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是规定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又是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进行基本规范的纲领文件,也是编写语文教材、组织语文教学、进行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估以及考试命题的依据。

1、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展开。

 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以及在此基础上各独立命题省份制定的高考说明,也都是依据“课标”制定的。

 

(二)教、考能力目标一致

“考试大纲”:

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课标”: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课标”基本理念规定: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有个性地发展。

(三)教学与高考考查内容——“理解”能力

“考试大纲”: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课标”: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课标对词、句理解能力的要求不仅达到“考试大纲”的标准:

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而且还要求学生体会其表现力,这实际上对语句已是做鉴赏的要求。

(三)教学与高考内容

考试大纲: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课标: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教学与高考内容——“综合分析能力”

“考试大纲”: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课标”: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一)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教材训练与高考题型

第一组例子:

☐必修4《拿来主义》“研讨和练习”:

“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说说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2011年广东卷第14题:

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

(划线句子:

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

☐2011年湖北卷第17题:

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

(一)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