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5255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docx

《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docx

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

标基尼系数,或译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其经济含义是: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

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

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

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

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

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

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

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低于0.2

收入绝对平均

0.2-0.3

收入比较平均

0.3-0.4

收入相对合理

0.4-0.5

收入差距较大

0.5以上

收入差距悬殊

中国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5.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

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将基尼系数0.4作为监控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应该说,是对许多国家实践经验的一种抽象与概括,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但是,各国、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居民的承受能力及社会价值观念都不尽相同,所以这种数量界限只能用作宏观调控的参照系,而不能成为禁锢和教条。

目前,我国共计算三种基尼系数,即:

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和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0.4的国际警戒标准在我国基本适用。

从我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在单独衡量农村居民内部或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各自的基尼系数警戒线定为0.4;而在衡量全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警戒线上限定为0.45,实际工作中按0.5操作。

在基尼系数的变动中,与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密切相关的税收无疑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重要层面。

但是,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税收在调节社会公平的再分配功能上存在着弱化和缺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制结构不合理限制了税收公平调节功能的发挥,并存在强化收入不均等的趋向。

  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宏观税负、税制结构、税种设置和各税种的税基、税率调整来实现的。

税制结构简言之,就是税种的布局问题。

不同的税制结构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以及收入公平的实现有很大差异。

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其基本特征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和主要税收收入来源,所得税收入一般占税收总收入的60%以上,流转税收入一般不超过总收入的20%,此税制结构有利于体现税收的社会公平,对调节收入分配具有良好的效果。

我国目前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在充分发挥收入功能,保障税收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由于其适用比例税率,在收入分配的调节上具有累退性,且流转税易转嫁,其比重越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就越大。

  2,税收调节体系不健全,各税种之间缺乏整合力,影响了税收公平调节功能的发挥。

  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不能仅靠个人所得税,必须建立一个调节收入分配的税收政策体系。

  3,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不规范,制约了税收公平调节功能的发挥。

个人所得税与其他调节收入分配的税种相比,是调节收入分配能力最强的税种,在实现收入公平分配职能方面发挥着其他税种难以替代的作用。

国家和地区

年份

指数

最低的20%

第二个20%

第三个20%

第四个20%

最高的20%

中国

2004

0.47

4.25

8.48

13.68

21.73

51.86

中国香港

1996

0.43

5.26

9.39

13.85

20.75

50.75

孟加拉国

2000

0.33

8.6

12.1

15.6

21

42.7

柬埔寨

2004

0.42

6.82

10.23

13.74

19.62

49.59

印度

2004

0.37

8.08

11.27

14.94

20.37

45.34

印度尼西亚

2002

0.34

8.41

11.92

15.41

20.98

43.29

伊朗

1998

0.43

5.14

9.39

14.09

21.49

49.89

以色列

2001

0.39

5.71

10.46

15.86

23.04

44.93

日本

1993

0.25

10.58

14.21

17.58

21.98

35.65

哈萨克斯坦

2003

0.34

7.45

11.88

16.39

22.8

41.48

韩国

1998

0.32

7.91

13.56

17.95

23.13

37.45

老挝

2002

0.35

8.07

11.88

15.62

21.13

43.3

马来西亚

1997

0.49

4.37

8.13

12.85

20.31

54.34

蒙古

2002

0.33

7.47

12.16

16.79

23.1

40.48

巴基斯坦

2002

0.31

9.34

12.97

16.27

21.09

40.33

菲律宾

2003

0.45

5.44

9.08

13.57

21.27

50.63

新加坡

1998

0.42

5.04

9.42

14.55

22.02

48.97

斯里兰卡

2002

0.4

6.99

10.45

14.2

20.41

47.95

泰国

2002

0.42

6.34

9.89

13.97

20.78

49.02

越南

2004

0.37

7.14

11.13

15.14

21.78

44.81

埃及

2000

0.34

8.57

12.08

15.38

20.39

43.59

尼日利亚

2003

0.44

5.05

9.59

14.48

21.71

49.17

南非

2000

0.58

3.47

6.31

10.04

18

62.18

加拿大

2000

0.33

7.2

12.73

17.18

22.95

39.94

墨西哥

2004

0.46

4.31

8.29

12.64

19.69

55.07

美国

2000

0.41

5.44

10.68

15.66

22.41

45.82

阿根廷

2004

0.51

3.12

7.55

12.82

21.08

55.42

巴西

2004

0.57

2.8

6.45

10.96

18.67

61.12

委内瑞拉

2003

0.48

3.25

8.69

13.94

21.99

52.14

白俄罗斯

2002

0.3

8.46

13.24

17.29

22.71

38.31

捷克

1996

0.25

10.29

14.46

17.65

21.73

35.87

法国

1995

0.33

7.18

12.62

17.19

22.8

40.21

德国

2000

0.28

8.52

13.72

17.79

23.09

36.88

意大利

2000

0.36

6.5

11.98

16.75

22.75

42.02

荷兰

1999

0.31

7.6

13.22

17.24

23.26

38.68

波兰

2002

0.34

7.51

11.91

16.11

22.22

42.25

俄罗斯联邦

2002

0.4

6.15

10.48

14.92

21.82

46.63

西班牙

2000

0.35

6.97

12.09

16.43

22.51

42

土耳其

2003

0.44

5.34

9.75

14.23

21.02

49.66

乌克兰

2003

0.28

9.24

13.55

17.3

22.38

37.53

英国

1999

0.36

6.14

11.41

15.96

22.47

44.02

澳大利亚

1994

0.35

5.9

12.01

17.2

23.57

41.32

新西兰

1997

0.36

6.45

11.37

15.81

22.61

43.76

国际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

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

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

二〇〇七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8,已超过了0.4的警戒线。

  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数据,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字的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

  援引新华社和中国经济网2010年5月10日的文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参与了4次大型居民收入调查。

他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

以国家作为划分单位的基尼系数区段划分图

  

2

深绿色:

少于0.25

  草绿色:

0.25–0.29

  黄色:

0.30–0.34

  浅橙色:

0.35–0.39

  橙色:

0.40–0.44

  粉红色:

0.45–0.49

  大红色:

0.50–0.54

  深红色:

0.55–0.59

  超深红色:

不少于0.60

  灰色:

无资料

  图2:

以国家作为划分单位的基尼系数区段划分图,越接近紫色,收入越不均;越接近蓝绿色,收入越平均。

基尼系数的问题

1、没有显示出来在哪里存在分配不公。

  基尼系数反映的是一个静态的结果,针对指标分配的结果,而不考虑分配的初始条件和分配中各群体投入的劳动。

因此,它是一个单纯指示结果公正的工具,而不反映过程的公正与否,即它只看不同人群最后获得了多少钱,而不看各组人群到底为获得那些钱各自付出了多少劳动、接受了多少教育等。

所以,当我们在追求结果公平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要强调社会公平和规则公平,改变那种只看结果不关心过程的思想方法。

  2、国际间,并无制定基尼系数的准则,一些问题如应否除税项,应否剔除公共援助受益者,应否剔除非本地居民,或应否加入政府的福利,并没有一致性,以至没有比较的准则。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s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

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

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收入越少,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

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决定。

计算公式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或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注意:

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

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恩格尔曲线

  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x100%=恩格尔系数

  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

含义分析

  可以看出,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金额越多;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用支出的金额越少,二者成正比。

反过来,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

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恩格尔系数统计数据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穷。

反之,恩格尔系数较低,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高,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富裕。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

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

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各国现状

世界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富裕;20%-30%为相对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

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相对富裕,剩下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分布在小康。

中国

  197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约68%,城镇家庭约59%,平均计算超过60%,中国是贫困国家,温饱还没有解决。

当时中国没有解决温饱的人口两亿四千八百万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农村家庭、城镇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都不断下降。

到2003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46%,城镇居民家庭约37%,加权平均约40%,就是说已经达到小康状态。

可以预测,中国农村、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还将不断下降。

  恩格尔系数在中国是否适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持否定意见的认为中国居民生活状况并不符合恩格尔定律,如1997年福建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全国各省中最高,达到62%,海南省为59%;而生活水平较低的陕西省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宁夏为46%。

  尽管有争议,但总体看,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还是符合恩格尔规律的。

  首先恩格尔系数是一种长期的趋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已为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构成变化资料所证实。

20世纪80年以前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一直在55%以上;1982-1993年间,尽管各年恩格尔系数有波动,但这十年间恩格尔系数一直在50-55%间;1994年以来后,恩格尔系数一直在50%以下。

其次,统一年份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也符合恩格尔规律,如1997年按可支配收入排队五等分,他们的恩格尔系数依次为:

55.7%、51.1%、47.9%、43.6%和39.5%。

09年未统计出: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为37.9%;

  农村居民家庭为43.7%。

注意事项

  在使用恩格尔系数时应注意,一是恩格尔系数是一种长期趋势,时间越长趋势越明显,某一年份恩格尔系数波动是正常的;二是在进行国际比较时应注意可比口径,在中国城市,由于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存在大量补贴,因此进行国际比较时应调整到相同口径;三是地区间消费习惯不同,恩格尔系数略有不同。

  

恩格尔系数

在适用恩格尔系数进行国际比较时,由于各国的价格体系、福利补贴等方面差异较大,所以,要注意个人消费支出的实际构成情况,注意到运用恩格尔系数反映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会产生误差。

重要意义

  降低恩格尔系数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有专家作出如下建议: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广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降低恩格尔系数的最重要手段

  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居民越富裕。

反之加快经济发展,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直接促进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必然会提高生活消费水平。

城乡居民在保证食品需求的前提下,增加的消费支出必然投入到非食品消费上,可以提高穿着水平,可以改善居住条件,可以购买耐用消费品提高生活质量,可以用在教育学习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可以外出旅游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等。

总之非食品消费支出增加越多,恩格尔系数越低。

反之,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快,就没有额外经济收入来增加非食品消费支出,则恩格尔系数必然呈缓慢下降趋势。

  加快食品工程建设,抑制食品物价上升幅度

  食品物价上涨,必然带来食品消费支出的增加,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必然压缩非食品消费支出,造成恩格尔系数反弹上升。

如果食品物价的增长迅猛,必然加重人民的生活负担,变相降低生活水平,引起人民情绪波动,严重时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恩格尔系数也会大幅上升。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合理消费

  有人有这样的生活理念“吃是真功”,有此理念必然讲究吃,每天暴饮暴食,食品摄入量过高,增加食品消费支出,提高恩格尔系数;食品摄入量过高,如果又不注重身体锻炼,必然带来身体肥胖,有时带来疾病隐患,当前有些疾病被称为“富贵病”,就是因为暴饮暴食营养过剩造成的。

所以说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很有必要。

广大居民在保证正常食品需要的情况下,形成合理的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既经济实惠,对身体也有益处。

同时各级政府和部门严格控制公款吃喝现象,一方面节省经费支出,树立廉政清明形象,另一方面也为广大人民做一个良好饮食习惯的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