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内科学整理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7500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医内科学整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西医内科学整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西医内科学整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西医内科学整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西医内科学整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医内科学整理资料.docx

《西医内科学整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医内科学整理资料.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医内科学整理资料.docx

西医内科学整理资料

西医内科学

呼吸系统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的疾病,其气流多呈进行性发展。

与肺气肿密切相关。

肺气肿是指肺部终末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破坏,而无明显肺纤维化。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慢性咳嗽:

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

2.咳痰:

一般为白色粘液性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带血丝,清晨多

3.气短或呼吸困难:

早期在较剧烈的活动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的时候感到气短,是慢肺阻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

(二)体征

1.视诊:

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成为桶状胸。

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患者可缩唇呼吸等。

2.触诊:

双侧侧语颤减弱

3.叩诊:

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4.听诊:

两肺呼吸音减弱,呼吸期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啰音和干啰音

实验室诊断

1.肺功能检查:

是判断持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标志。

2.X线检查:

肺纹理增多,紊乱。

可出现气肿改变。

3.胸部CT检查:

慢阻肺小气到病变表现、肺气肿表现以及并发症表现。

4.血气检查

诊断

慢阻肺患者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肺功能分级

1级:

轻度

FEV1%pred≥80%

2级:

中度

80%>FEV1%pred≥50%

3级:

重度

50%>FEV1%pred≥30%

4级:

极重度

30%>FEV1%pred

鉴别诊断

(一)哮喘:

慢阻肺多为中年发病,症状缓慢进展,多有长期吸烟史。

哮喘多为早年发病,每日症状变化快,夜间和清晨症状明显,也可有过敏史、鼻炎和湿疹,也可有哮喘家族史。

大多数哮喘患者的气流受限具有显著的可逆性,合理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长能有效控制病情,是其与慢阻肺相鉴别的一个关键特征。

两者亦可同时存在与一个患者。

并发症

(一)慢性呼吸衰竭:

常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时发生,其症状明显加重,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

(二)自发性气胸:

如有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并伴有明显发绀,患侧胸部叩诊有明显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由于慢阻肺肺脏病变引起肺血管床减少及缺氧致肺动脉收缩、血管重塑,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发生右心功能不全。

治疗

(一)稳定期治疗

1.教育和劝导患者戒烟,脱离污染环境

2.支气管扩张剂:

是控制症状的主要措施。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茶碱类药。

3.糖皮质激素;

4.祛痰药:

对痰不易咳出着可应用

5.长期家庭氧疗:

提高生活质量或生存率

(二)急性加重期治疗

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指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比平时加重或痰量增多,或咯黄痰,或者是需要改变用药方案。

2.支气管扩张剂:

丙托溴铵、沙丁胺醇

3.低流量吸氧

4.抗生素

5.糖皮质激素

6.祛痰剂

第四章: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以及随病程延长而形成的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

病因:

遗传,环境

(二)发病机制

1.气道免疫-炎症机制:

气道炎症形成机制、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构。

2.神经调节机制

临川表现

(一)症状

典型症状表现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平喘类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是哮喘的重要临床特征。

有些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其哮喘症状在运动时出现,称为运动性哮喘。

此外,不典型症状表现为:

发作性咳嗽、胸闷及其他症状。

对咳嗽为唯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胸痛变异性哮喘。

(二)体征

发作时的典型体征是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吸音延长。

但非常严重的哮喘发作鸣音反而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表现为“沉默肺”,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

(三)肺功能检查:

1.通气功能检测:

以FEV1/FVC%<70%或FEV1低于正常预计值的80%为判断气流受限的最重要指标。

2.支气管激发试验(BPT):

冷空气等

3.支气管舒张试验(BDT):

用以测定气管可逆性改变。

4.PEF及其变异率测定

(四)胸部X线/CT检查:

发作时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

(五)动脉血气分析

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吸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商都症状可经平喘药物治疗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有下列三项中至少一项阳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昼夜PEF变异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哮喘分级

1.急性发作期:

指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症状加重。

分轻度、中度、重度、危重。

轻度:

步行或上楼时气短,可有焦虑,呼吸频率轻度增加,闻及散在哮鸣音,肺通气功能和血气检查正常。

中度:

稍事活动感气短,讲话常有中断,时有焦虑,呼吸频率增加,可有三凹征,闻及响亮、弥漫的哮鸣音,心率增快,可出现奇脉。

重度:

休息时感气短,端坐呼吸,只能发单字表达,常有焦虑和烦躁,大汗淋漓,呼吸频率大于30次每分,常有三凹征,闻及响亮、弥漫的哮鸣音。

危重:

患者不能讲话,嗜睡或意识模糊,胸腹矛盾运动,哮鸣音减弱甚至消失,脉率变慢或不规则,严重低氧血症和高二氧化碳血症,pH降低。

2.非急性发作期

鉴别诊断

(一)左心衰引起的呼吸困难

患者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病史和体征,突发气急,端坐呼吸,阵发性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及广泛的湿罗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

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

(二)慢阻肺(COPD):

双肺呼吸音明显下降可有肺气肿体征,两端可闻及湿罗音。

(三)上气道阻塞:

根据病史,呼气性呼吸困难,痰细胞学或细菌学检查,胸部影像等。

(四)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

常以反复发作哮喘为特征。

并发症

严重时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胸、肺不张;长期反复发作或感染可致慢性并发症,如慢阻肺,支气管扩张和肺源性心脏病。

治疗

目前哮喘不能根治。

治疗目标是长期控制症状,预防未来风险的发生,即在使用最小有效剂量药物治疗或不用药物的基础上,能使患者与正常人一样生活

(一)确定并减少危险因素接触

使患者脱离并长期避免接触这些危险因素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

(二)药物治疗

1.药物分类和作用特点:

控制性药物和缓解性药物。

前者只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气道慢性炎症,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亦称抗炎药。

后者解痉平喘药。

(1)糖皮质激素:

是目前控制哮喘最有效的药物。

分为吸入、口服和静脉用药

吸入: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由于其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已成为目前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

适用于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口服:

常用泼尼松和泼尼松龙。

不主张长期口服来维持哮喘控制治疗。

静脉:

重度或严重哮喘发作时应及早静脉给与激素。

可选择琥珀酸氧化可的松。

(2)β2受体激动剂:

主要通过激动气道的β2肾上腺素受体。

SABA为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

首选吸入给药。

SABA应按需间歇使用,不宜长期、单一使用。

LABA与ICS联合是目前最常用的哮喘控制性药物,不能单独用于哮喘治疗。

(3)白三烯调节剂:

适用于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

(4)茶碱类药物

(5)抗胆碱药:

SAMA主要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6)抗IgE抗体

2.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1)轻度:

经MDI吸入SABA,在第一小时内每20分钟吸入1~2喷

(2)中度:

吸入SABA,第一小时内可持续雾化吸入。

(3)重度至危重度:

持续雾化吸入SABA,联合雾化吸入短效抗胆碱药、激素混悬液及静脉茶碱类药物。

吸氧。

尽早静脉应用激素,待病情达到控制和缓解后改为口服给药。

3.慢性持续期的治疗。

4.免疫疗法

第七章:

肺结核

结核病基本病理变化是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呼吸系统疾病:

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是肺结核的常见可疑症状。

咳嗽较轻,干咳或少量粘液痰。

若合并其他细菌感染,痰可呈脓性。

多数患者咯血,少数为大咯血。

结节病灶累及胸膜时胸膜性胸痛。

随呼吸运动和咳嗽加重。

呼吸困难多见于干酪样肺炎和大量胸腔积液患者。

2.全身症状:

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多为长期午后潮热。

部分患者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月经不调。

(二)体征

渗出性病变范围较大或干酪样坏死时,则可以有肺实变体征,如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问及细支气管呼吸音和细湿罗音。

有较大范围的纤维条索形成时,气管向患侧移位,患侧胸廓塌陷,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并可闻及湿罗音。

结核性胸膜炎时,胸腔积液体征:

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廓望诊饱满,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诊断

1.病史和体征诊断

2.影像学诊断: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常规首选方法。

3.痰结核分歧杆菌检查:

确诊的主要方法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5.结核菌素试验

肺结核诊断程序

1.可疑症状患者的筛选。

主要可疑症状:

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和咯血,其次是午后低热、乏力、盗汗、月经不调或闭经,有肺结核接触史或肺外结核。

2.是否为肺结核:

如一时难以确定,可两周左右观察后复查,大部分炎症病变会有所改变,肺结核则变化不大。

3.有无活动性:

结核活动性病变必须给与治疗。

活动性病变在胸片上通常表现为边缘模糊不清的斑片状阴影,可由中心溶解和空洞,或出现播散病灶。

4.是否排菌:

确定传染源的唯一方法

5.是否耐药

6.明确初、复治

鉴别诊断

(一)肺炎

主要与继发性肺结核鉴别。

起病急,伴有发热,咳嗽,咳痰明显,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二)慢阻肺:

慢性咳嗽、咳痰、少有咯血。

冬季多发,急性加重期可以有发热。

(三)支气管咯血:

反复咳嗽、咳嗽、多有大量脓痰,常反复咯血。

(四)肺癌:

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和消瘦等症状。

注意是否有长期吸烟史。

(五)肺脓肿:

高热,咳大量脓臭痰。

(六)纵膈和肺门疾病

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原则:

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1.杀菌作用

2.防止耐药菌产生

3.灭菌

常用抗结核病药物: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

第十五章:

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术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病因

(一)气道阻塞性病变;

(二)肺组织病变;(三)肺血管疾病;

(四)心脏疾病;(五)胸廓与胸膜病变;(六)神经肌肉疾病

肺性脑病:

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神经精神状态症候群,又称二氧化碳麻醉。

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主要是低氧血症所致的呼吸困难和多脏器功能障碍。

(三)呼吸困难:

最早出现

(四)发绀:

缺氧的典型表现

(五)精神神经症状

(六)循环系统表现

(七)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

治疗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仰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并打开;清除气道内分泌及异物;建立人工气道。

(二)氧疗

(三)增加通气量、改善二氧化碳潴留:

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

(四)病因治疗

(五)一般支持疗法

(六)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

循环系统

第二章: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心功能不全称之为心力衰竭。

(四)心力衰竭的分期与分级

1.心力衰竭分期

(1)前心衰阶段:

患者存在心衰高危因素,但目前无心脏机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肥胖、代谢综合征等。

(2)前临床心衰阶段:

无心衰症状和体征,但已发生为机构性心衰。

如左心室肥厚,无症状瓣膜性心脏病,既往心肌梗死等。

(3)临床心衰阶段:

患者已有基础结构性心脏病,既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状或体征。

(4)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

患者虽经严格优化内科治疗,但休息时仍有症状,常伴有心源性恶质病,需反复长期住院。

2.心衰分级

(1)I级:

心脏病患者日常活动量不受限

(2)II级:

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

(3)III级:

心脏病患者体力劳动明显受限,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心衰症状。

(4)IV级:

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劳动,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心衰症状,活动后加重。

第一节:

慢性心力衰竭

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死因

临床表现

(一)左心衰竭

以肺循环淤血及心排出量降低为主要表现

1.症状

(1)不同程度呼吸困难:

①劳力性呼吸困难;②端坐呼吸;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取坐位,重者可有哮鸣音,半卧位身子端坐时方可好转,成为“心源性哮喘”。

④急性肺水肿。

(2)咳嗽、咳痰、咯血:

开始常与夜间发生,白色浆液性泡沫痰为其特点,偶见血丝。

急性左心衰竭发作时可见粉红色泡沫痰。

(3)乏力、疲倦、运动耐量减低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2.体征

(1)肺部湿罗音:

局限于肺底部直至全肺。

(2)心脏体征:

心脏扩大、相对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返流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舒张期奔马律。

(二)右心衰竭

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1.症状

(1)消化道症状:

胃肠道及肝淤血引起腹胀、食欲不振等

(2)劳力性呼吸困难:

继发于左心衰的右心衰呼吸困难业已存在。

2.体征

(1)水肿:

始于身体低垂部对称性凹陷性水肿。

也可表现为胸腔积液。

(2)颈静脉征:

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是右心衰时的主要体征。

(3)肝脾肿大:

常伴压痛

(4)心脏体征:

除基础体征外,可因右心室显著扩大而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

(三)全心衰竭

右心衰竭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全心衰竭

辅助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

1.X射线:

是确定左心衰竭肺水肿的主要依据。

可反映肺淤血,急性肺泡性水肿时肺门成蝴蝶状。

左心衰还可见胸腔积液和叶间胸膜增厚。

2.超声心动图:

是诊断心力衰竭的主要仪器检查。

3.放射性核素检查

4.心脏磁共振:

最精确

5.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心力衰竭需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作出诊断。

主要依据为原有基础心脏病的证据和循环瘀血的表现。

(二)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

2.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3.肝硬化腹水伴下肢水肿

治疗

心衰的治疗目标为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长期愈后,降低死亡率与住院率。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管理:

患者教育;体重管理;饮食管理

2.休息与活动

3.病因治疗

(二)药物治疗

1.利尿剂:

利尿剂是心力衰竭治疗中改善症状的基石,是心衰治疗中唯一能够控制体液潴留的药物,但不能作为单一治疗。

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

2.RAAS抑制剂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3.β受体拮抗剂:

可抑制交感神经激活对心力衰竭代偿的不利作用

4.正性肌力药

①洋地黄类:

伴有快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是应用洋地黄的最佳指针,包括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或主动脉病变、陈旧性心肌梗死及高血压心脏病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

(三)非药物治疗

1.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2.左心辅助装置

3.心脏移植

4.细胞替代治疗

(四)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

1.积极寻找并寻找治疗基础病因

2.降低肺静脉压

3.β受体拮抗剂

4.钙通道阻滞剂

5.ACEL/ARB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是之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和加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可表现为急性新发或慢性心衰急症失代偿。

治疗

(一)基本处理

1.体位:

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2.吸氧:

立即高流量鼻管给氧,严重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持续加压(CPAP)或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给氧,增加肺泡内压,既可加强气体交换,又可对抗组织液向肺泡内渗透。

3.救治准备

4.镇静:

吗啡3~5mg静注

5.快速利尿:

呋塞米20~40mg于二分钟内静脉注射,4小时后重复1次。

6.氨茶碱:

解除支气管痉挛

7.洋地黄类药物

(二)血管活性药物

1.血管扩张剂

1硝普钠:

为动、静脉血管扩张剂

2硝酸脂类:

扩张小静脉

3α受体拮抗剂

2.正性肌力药:

多巴胺

(三)机械辅助治疗: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第三章: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每分为窦性心律过速(小于60次每分为心率过缓)。

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是指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

窦性传导阻滞(SAB)是指窦房结冲动传导至心房时发生延缓或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简称病窦综合征,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与心动过缓有关的新、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发作性头晕、黑蒙、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晕厥。

心电图检查:

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min),且非由于药物引起;②窦性停搏与窦房结传导阻滞;③窦房结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一.房性期前收缩

二.房性心动过速:

简称房速,指起源于心房,且无须房室结参与维持的心动过速。

发生机制包括自律性增加、折返与触发活动。

病因:

心肌梗死、慢性肺部疾病、洋地黄中毒、大量饮酒遗迹各种代谢障碍均可成为致病原因。

三.心房扑动

心电图特征:

1呈规律典型锯齿状扑动波称为F波(250~300次/分钟)

2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

3QRS波正常

治疗

(一)药物治疗:

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

四.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心电图检查

1P波消失;

2心室率极不规则;

③QRS波形态通常正常。

治疗

(一)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华法林抗凝)

(二)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三)控制心室率

第五节:

室性心律失常

一.室性期前收缩:

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心电图

提前发生的QRS波,时限通常超过0.12秒,宽大畸形。

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的方向相反。

二.室性心动过速:

是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下的特殊传导系统或者心室肌的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异位心搏。

尖端扭转型室速:

是多形性室速的一个特殊类型,因发作时QRS波的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宛如围绕着电位线连续扭转得名。

频率200~250次/分。

三.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常见于缺血性心脏病。

第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各种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

分型:

①隐匿型或无症状型冠心病;②心绞痛;③心肌梗死;④缺血性心脏病;⑤猝死。

第三节:

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也称劳力型心绞痛,是指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产生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症。

其特点是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

临床表现

体征:

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

心绞痛分级

I级:

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仅在强、快或者持续用力时发生心绞痛。

II级:

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III级:

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IV级:

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发生心绞痛。

防治

(一)发作时治疗

1.休息;2.药物治疗:

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

(二)缓解期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2.药物治疗:

β受体拮抗剂;硝酸酯类药;钙通道阻滞剂。

阿司匹林。

3.血管重建治疗

第四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UA/NSTEMI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远端血管栓塞多导致的一组临床症状,合称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动脉综合征。

治疗:

1.抗心肌缺血药物;2.抗血小板治疗;3.抗凝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症状:

1.疼痛:

是最早出现的症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无效。

2.全身症状:

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

3.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

4.心律失常

5.低血压和休克

6.心率衰竭

体征:

1.心脏体征

2.血压降低

心电图:

1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

2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

3T波倒置

治疗:

(一)监护和一般治疗

1.休息

2.监测

3.吸氧

4.护理

5.建立静脉通道

(二)解除疼痛

1.吗啡和哌替啶2.硝酸酯类药物3.β受体拮抗剂

(三)抗血小板治疗(四)抗凝治疗(五)再灌注心肌治疗

(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七)调脂治疗

(八)抗心律失常和传导阻碍治疗(九)抗休克治疗(十)抗心力衰竭治疗

(十一)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处理(十二)其他治疗(十三)恢复期的处理

第五章:

高血压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

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

并发症:

1.脑血管病;2.心力衰竭和冠心病;3.慢性肾衰竭;主动脉夹层。

治疗P263

高血压治疗原则如下:

1.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

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戒烟限酒⑥增加运动,减轻精神压力,必要时补充叶酸制剂。

2.降压药治疗对象:

①高血压二级以下或以上患者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③凡血压持续升高

3.血压控制目标值:

<140/90mmHg

4.降压药物应用基本原则:

1.小剂量;2.优先选择长效制剂;3.联合用药;4.个体化

降压药:

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经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高血压急症是指原发或继发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明显升高(一般超过180/120mmHg),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恶性高血压:

少数患者病情急骤发展,舒张压持续≥130mmHg,并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盘水肿,肾脏损害突出,持续蛋白尿,血尿与管型尿。

治疗原则:

1.及时降低高血压;2.控制性降压;3.合理选择降压药;4.避免使用的药物

第八章:

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存在结构和功能异常,是一组重要的心血管疾病。

第一节:

二尖瓣狭窄

风湿热是二尖瓣狭窄的主要病因,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导致的有一种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结缔组织炎症。

临床表现:

(一)症状:

一般二尖瓣中度狭窄(瓣口面积<1.5cm2)始有临床症状

1.呼吸困难:

最常见最早期

2.咳嗽:

常见,多在夜间睡眠或劳动后出现,为干咳无痰或泡沫痰,并发感染时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