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748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六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

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时安排: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4课时

2. 2.解决问题2课时 

3.3.小小设计师1课时

 

六有余数的除法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反馈

教学内容:

60页例1及下面“做一做”,64页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愉快复习

1、摆一摆。

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

(2个小或者1个大) 

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摆,可以摆3个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摆,可以摆1个小三角形。

 3、列式计算 

摆三个小三角形:

9÷3=3(个)9表示什么?

3呢?

 

摆一个大三角形:

9÷9=1(个)

二、轻松导入

三、师生互动,快乐教学

(1)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颗草莓,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颗草莓来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巡视指导。

师:

一共可以摆几盘?

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

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6÷2=3(盘) 

(2)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

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学生动手操作。

(可以摆3盘,还剩1个)

 师:

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

(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  

师:

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

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

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

小组内思考、讨论。

说明:

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列式:

7÷2=3(盘)……1(个) 

小结:

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

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

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

四、愉快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三种装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然后填空后,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

 

出示题目:

17个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

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红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拓展升华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17÷2=8(组)„„1(个)

 

7÷2=3(盘)„„1(个)       23÷3=7(组)„„2(个)

教后反思

 

六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反馈

教学内容:

61页例2及做一做,66页第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发现并理解“余数定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愉快复习

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剩几根?

 

(2)拿出9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还剩几根?

 

二、轻松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新知识。

三、师生互动,快乐教学

教学例2,展示课件。

 

1、动手操作。

 

请每位学生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这些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

操作完毕后,全班交流、互动,反馈信息。

 

(1)如果给你8根小棒,每4根摆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最多能摆几个呢?

会有剩余吗?

(摆2根,没有剩余) 你能列出算式吗?

板书:

8÷4=2(个) 

(2))如果给你9根小棒,最多能摆几个呢?

还剩几根?

(摆2根,还剩1根)

板书:

9÷4=2(个)……1(根) 

(3)10根呢?

 

板书:

10÷4=2(个)……2(根) 

(4)11根呢?

12根呢?

 

    11÷4=2(个)……3(根) 

12÷4=3(个) 

为什么不是余4根,写成12÷4=2(个)……4(根)呢?

 (因为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2、观察发现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

 

板书:

余数小于除数。

 

(2)学生验证: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看看余下的小棒根数能不能是4根、5根、6根……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余数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因为这种情况下,余下的还可以再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此时余数小于除数。

得出余数<除数的结论是正确的。

 

小结:

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愉快练习

1、做一做 

师:

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是小于除数的。

现在让我们用一堆小棒摆一个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是几根小棒?

 

总结:

每5根摆一个,就是把小棒每5根分一份,除数是5,根据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可能剩1、2、3、4根。

 师:

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2、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已知除数是多少,在被除数和商未知的情况下,求余数最大是几,然后指名回答。

(除数是8,不管被除数和商是几,余数都小于除数,可能是1——7中的任意数,其中,最大是7。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升华

板书设计 :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8÷4=2(个) 

 9÷4=2(个)„„1(根) 

             10÷4=2(个)„„2(根)    余数<除数 

11÷4=2(个)„„3(根)余数<除数 

12÷4=3(个)

教后反思

 

六有余数的除法

认识除法竖式 

(第三课时)

教学反馈

教学内容:

62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能对除法竖式作出合理的解释。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愉快复习

(利用口算、演板等形式对概念、相关联知识等进行复习)

二、轻松导入

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正方形,今天我们继续摆一摆,请同学们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看看结果怎样?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1)能分几组,有剩余吗?

(能分3组,剩1根) 

(2)怎样列式表示?

    13÷4=3(组)„„1(根) 

(3)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时候,除了列横式之外,还可以怎么列式?

(竖式) 

没错,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以写成竖式的,那么,怎么写除法的竖式呢?

三、师生互动,快乐教学

教学例3,出示除法竖式。

 

1、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成这样的竖式。

(结合教材图片)

像汉字“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余数。

也就是:

                     3-----商     

           除数   1   3   -----被除数                         

1   2-----  43的积                              

 1   ------余数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吗?

 

(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表示13根小棒 每份分4根最终分成的份数。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积,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师生总结:

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

一除二乘三减。

2、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竖式,师巡视订正。

 师: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除法竖式,大家会写了吗,我们是怎样写除法竖式的?

我们回顾一下。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师:

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竖式怎么写?

    

学生动手分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

 

(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2)可以写算式16÷4=4(组) 

  (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16,除数不变,商是4,除数和商的积是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是0,表示没有余数。

四、愉快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指导学生分别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组分一分,根据分得的结果,确定商和余数,然后书写除法横式和相应的除法竖式,先写在书本上,然后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写一写竖式,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然后指名说说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的收获是什么?

认识除法竖式 

                              4   „„商                除数„„4  1   3   „„被除数                           1   2   „„43的积                               1   „„余数

五、拓展升华

(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抛砖引玉、讲故事等对本节课进行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