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6918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1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雨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雨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雨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雨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雨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

《雨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雨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

雨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我公司依据南安市江滨南路一期工程(教育园区—石砻大桥段)市政管线图纸,结合我公司编制的南安市江滨南路一期工程(教育园区—石砻大桥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公司过去的施工经验,参照该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和有关图集编写该施工方案。

参照的有关图集、规范分别为: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02S515排水检查井》。

二、工程概况

1、江滨南路

起点位于西溪西侧(南安市柳城街道霞东村),接规划学府路,往东设大桥跨过西溪,沿山体进行布线,经张坑村设大桥跨过泉三高速,后下穿在建南惠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终点接石砻大桥,工程范围K0+289.8~K5+317.127,全长5027.327m。

2、连接线

起点位于江北大道东安大桥桥头已建的预应力砼小箱梁处,与江北大道平交,往北沿西溪布线,终点交于江滨南路,工程范围LK0+000~LK1+200,全长1.2km。

三、雨水管道技术措施

3、雨量公式

设计暴雨径流量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Q=ψ×q×F(升/秒)

式中:

ψ为径流系数,路面径流系数取0.95,路外综合径流系数取0.65,山体径流系数取值0.15。

F为汇水面积(公顷)。

q为暴雨强度;

暴雨强度公式根据福建省建设厅关于批准发布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的通知(文号:

闽建科〔2003〕27号)南安为:

q=1663.367×(1+0.5461gp)/(t+6.724)0.637(升/秒·公顷)

P为重现期:

本条道路为城市城市I级主干道,重现期取值2年;

t=t1+mt2

t1为街坊集水时间,t2为管道内水流时间(分钟);

m为管道折减系数。

江滨南路雨水管道布置于道路两侧辅助车道下,收集路面及两侧地块雨水,充分利用现状水系,根据就近排放的原则,管径根据汇水面积和涵洞位置确定。

具体分为以下几段布置:

(1)K0+580-K0+780、K0+780-K1+180段排入K0+780处2.5x2.5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出水口处;

(2)K1+200-K1+900段由东向西排放至K1+200处1.5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3)K2+020-K2+280段路面汇水近期接入道路两侧边沟中,待远期地块平整,规划路形成后,接入规划路雨水管道中。

(3)K2+280-K2+595、K2+595-K2+980段排入K2+595处2.5x2.5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出水口处;

(4)K3+000-K3+595、K3+595-K4+560段排入K3+621处现状排洪渠;

(5)K4+600-道路终点排入5+272.66处4.0x4.0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江滨南路连接线雨水管道布置于道路中心线下,收集路面及两侧地块雨水,就近排放。

具体如下:

(1)LK0+02-LK0+100段雨水管道排路面雨水,排入规划雨水管道;

(2)LK0+107-LK0+275段雨水管道排路面雨水和道路东侧场地雨水,排入道路东侧雨水沟;

(3)LK0+310-LK0+635段雨水管道排路面雨水和场地雨水,排入道路东侧雨水沟;

(4)LK0+639-LK0+765段雨水管道排路面雨水和场地雨水,排入道路东侧雨水沟;

(4)LK0+781-LK1+010段雨水管道排路面雨水和道路两侧场地雨水,排入道路东侧雨水沟;

(5)LK1+112.140-LK1+197.995段雨水管道排路面雨水和道路东侧场地雨水,排入交叉口东北侧雨水沟;

4、管材及接口

雨水管道管径d<600排水管道,采用HDPE缠绕管,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塑料产品标准》的技术要求,其力学性能应满足相应的规程要求,强度等级为环刚度≥8KN/m2。

接口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应采用厂方配套供应的具有耐酸碱、防污水腐蚀性能为主料的橡胶圈,其物理性能应满足相应的技术规程要求。

基础为20cm厚的中粗砂,作法详“塑料管管基横断面示意图”。

管径d≥600排水管道,采用Ⅱ级钢筋砼承插管,1:

2水泥砂浆接口,详06MS201-1-

17。

管道基础采用120°C15砼管基,基础下铺设30cm厚的中粗砂,接入支管及检查井基础处理同相应干管。

如遇不良地基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处理方式。

管道应敷设在承载力达到管道地基支承强度要求的原状土地基或经处理后回填密实的地基上。

管道基础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120KPa。

5、检查井

(1)雨水检查井,管径d400~d600,选用φ1000mm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做法详见(06MS201-3-11),盖板配筋图详见(06MS201-3-22);管径d800,选用φ1250mm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做法详见(06MS201-3-14),盖板配筋图详见(06MS201-3-26);管径d1000,选用φ1500mm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做法详见(06MS201-3-16),盖板配筋图详见06MS201-3-29);管径d1200~d1500,选用矩形直线砖砌雨水检查井,做法详见(06MS201-3-31),盖板配筋图详见(06MS201-3-40,42);90°三通砖砌雨水检查井做法详见(06MS201-3-33),盖板配筋图详见(06MS201-3-46);90°四通砖砌雨水检查井做法详见(06MS201-3-35),盖板配筋图详见(06MS201-3-52)。

在有预留井接入和每隔3~4个检查井做沉泥槽,以便检修。

(2)井盖须与路面平,非路面井盖可高出地面0.2米。

设计采用φ700重型树脂复合材料井盖、井座;设计荷载等级:

重型,超汽-20级(汽车总重55t,后轮轮压7.0t);井盖及井座应采用柔性连接(设置橡胶圈),防止车速过快造成井盖振动;该产品应是经过省级质检部门检验认定的质量合格产品。

做法详见(06MS201-6-4、8)。

6、雨水口及连接管

单箅雨水口详《国标》06MS201-8-12,双箅雨水口详《国标》06MS201-8-13,雨水口埋深0.9~1.0m,雨水口连接管管材采用HDPE缠绕管,橡胶圈接口,连接管管径均采用DN300,接入检查井坡度采用1.0%。

雨水口连接管管槽开挖边坡采用直槽,管底以下10cm

至路基铺设中粗砂,压实度系数≥0.92。

连接管基础详见06MS201-2-54。

7、施工要求

1)沟槽采用机械开挖时,沟底应预留0.2米的土层暂不挖去,铺管道前必须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如局部超挖,则应用中粗砂回填至设计标高。

2)沟槽上堆土坡脚应距槽边2米以上。

3)沟槽开挖遇有地下水应进行施工降水,以保证干槽施工。

4)沟槽在管道安装与铺设及有关试验完成后应及时回填,如沟内有积水,必须全部排尽后再行回填,回填土中不允许含有直径大于100毫米的块石,应分层对称回填、夯实,每层回填高度应不大于0.2m,管顶0.7米以下必须采用人工回填。

管顶0.7米以上部位的回填,可采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回填。

用机械回填管沟时,机械不得在管道上行走。

5)管道应在沟底标高、基础垫层厚度、表面有无扰动等作业项目检查合格后方准铺设安装。

6)安装和铺设管道时,应按照从下坡往上坡和承口向前的原则进行。

7)管座平基上部及管下部分的混凝土密实度必须保证,立模要平直,砼管基不得有石子外露。

8)位于路面范围内的检查井井室周围的回填,应采用中粗砂回填,其宽度不宜小于

0.4米;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井室周围的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

8、管道密闭性试验

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

9、拟建道路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区,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

设计按8级抗震设防。

10、其余未详部分详见有关的设计及相应施工规范、规定。

四、雨水管道深基坑开挖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根据设计文件,本工程雨水管道的埋深在2.56m~4.74m左右。

同时,从设计文件上所附的地质钻探情况来看,在埋深5米的范围内,主要分布有4层不同的土质,即素填土、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土和砂土状强风化凝灰熔岩,雨污水管基本上埋设于粉质粘土层上。

在雨水管的深基坑开挖时,主要存在的风险有:

1、沟槽坡顶的坍塌、槽边土的剥落和槽边土的整体滑坡;

2、深基坑开挖导致周围地基土体的变形,对相邻的电线杆、热力管线、建筑物及地下管网产生影响;

3、基坑开挖后,施工时临边作业易造成高处坠落。

4、基坑开挖进行施工降水时,造成地面及周边建筑或设施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意外;

五、深基坑开挖回避安全风险的对策与方法

1、采取行之有效的的施工方法

采取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通过集思广益,开展多方案分析论证、优化比较,设计文件上所提出的污水管基槽下部采用直槽开挖,进行支撑,上部进行放大坡比的大开挖的施工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因为粉质粘土和残积砂质粘土的承载力较低,在施工时将粉质粘土层、下一层残积砂质粘土层进行支撑,上部素填土和上面一层淤泥质亚粘土分布的地方采用放大坡比的大开挖,坡比按1:

0.33~1:

0.5的坡比范围进行控制,根据现场土质情况进行调节。

2、开挖遵循原则

基坑开挖应遵循时空效应原则,根据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开挖方式,“分层开挖,先撑后挖”,支撑与挖土配合,在支撑做好后,才可进行下层挖土,严禁超挖。

基坑开挖中,为确保基坑周围构筑物和管线的安全及支护结构的稳定,要求尽可能减少初始位移,根据时空效应的原理,按照“分层、分段、留土护壁、先撑后挖,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的原则,掌握每个分步开挖的空间几何和支护墙体开挖部分的无支撑暴露时间,科学地利用土体自身的控制地层位移的潜力,以解决基坑稳定和变形的问题。

土方开挖应分层分段连续施工,并对称开挖,钢板桩打设后,进行围囹支撑施工;当钢板桩未贴靠在围囹上部分,需作加垫处理,使钢板桩的压力传到围囹及支撑上,支撑的材料、制作、必须严格按图施工。

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

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继续挖土

3、基坑边堆放荷载的控制

坑边荷载,是形成基坑失稳的不利荷载,加大土体内的剪应力,一旦控制不当,会诱发基坑坍塌的突发。

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弃土堆置高度不超过1.5m,并且不能超过设计荷载值,严禁超堆荷载。

机械设备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支护情况、土质情况等,经过计算确认。

4、保持槽底干燥

施工过程中,保持槽内干燥,防止水的侵蚀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中之重,土体内含水量过大,是造成基坑失稳的一项重要原因。

在开挖前,对基坑土体内含水量过大的工程,必须做事先降水措施,以疏干加固坑内土体,达到增大土体的抗剪强度;开挖时,利用人工在直槽底部两侧各开挖1条宽0.3米,深0.3米的排水沟,在槽底窨井的外侧设集水井排水,将槽底的水位降至槽底0.5米以下;在大开挖的底部6米宽的范围内,做成向外倾斜2%坡度的斜坡,外侧两边各开挖1条宽0.3米,深0.3米的排水沟,在两个窨井的中部设1米*1米,深1.5米的集水井排水;在大开挖面的上口外侧2米的地方形成土埂,防止客水流入沟槽。

同时,我们将多备水泵和污泥泵,保证排水需要。

排水沟边缘离开坡脚不小于0.3m,坡度为0.1~0.5%,并应比地面低0.3m,集水井比排水沟低0.5~1.0m,并深于抽水阀深度,井壁应及时加固,集水井内水及时排出。

5、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1)、 制订切实可行的深基坑开挖施工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施工,并制订相应的奖罚措施。

2)、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在班前点名时将交底书下发到每个员工的手中,并做到“三不工作”:

安全技术交底书没弄懂不工作;防护用品不齐和工具受损不工作;酒后和生病不工作。

3)、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对一线作业员工轮流不间断地进行安全培训,以此提高他们的安全操作技能。

4)除了日常的安全检查之外,针对深基坑开挖施工阶段的临边防护、沟底清理、施工用电等易出问题的部位,采取经常性巡查、定向抽查和跟踪检查、专项治理等多种形式,使安全管理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危险性较大的隐患,及时发出书面整改通知单。

5)、加强每日工间巡查,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员对基坑内外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排除,同时对吊运钢丝绳、吊钩、吊斗、卡环、卡具等易磨损的关键部位进行仔细检查,发现受损立即更换,严禁带病作业。

6)、调动一切力量,齐抓共管,形成人人抓安全人人都是安全员的良好氛围,把安全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7)、借助社会力量降低事故风险,为所有参建员工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8)、在施工前切实清理好基坑壁上浮土,并对基坑上口周边土层进行检查,作好标记,昼夜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处理,消除隐患

9)、 施工用吊车、电熔机等设备,使用前认真检修和调试,确保施工时运转正常。

10)、 各种用电设备应按规范搭接电源,杜绝违规行为。

11)、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2m,对临边作业已构成高处坠落的危险,按照高处作业和临边作业的要求,及时在沟槽边设置双道防护栏杆。

人员上下基坑,应设置专用安全通道,严禁攀爬模板或支撑系统上下。

12)、特殊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安全人员现场巡查,切实作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规人员。

13)、施工时如发现土质与地质钻探情况不符,要及时与监理联系,商讨对策。

如发现流砂层,应立即回填并压实,采取相应的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后再开挖。

6、施工监测

施工时安排一个有一定施工经验的施工员,把全站仪和水准仪架在稳定的土层上,进行深基坑监测。

监测的内容包括围护结构的位移及沉降变形、地表沉降、管线的位移及沉降、周边构建物的位移及沉降、地下水位变化。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沿线土方开挖时,可能会引起地面建筑物沉降和变形的地方主要有K0+400~K0+850段附近安置房,在污水管开挖时,在离此安置房1.5米的地方打设钢板桩进行保护。

监控报警值的确定原则

    

(1) 满足设计计算的要求,不能大于设计值;

    

(2) 满足监测对象的安全要求,达到保护的目的;

    (3) 对于相同条件的保护对象,应该结合周围环境的要求和具体的施工情况综合确定;

    (4) 满足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5)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和经济等因素,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根据本工程的土质和开挖深度,本工程应属于二级基坑,如以支撑深度按3m计,支撑结构的监测报警值应为1%~2%H(H为开挖深度),其周围建筑物的基础倾斜为0.002~0.003L(L为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地下管线的差异沉降控制在0.6%,当一些监控数据接近或超过警戒值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及时准确地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准确地调整施工步骤,并采取相应对策,以达到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确保基坑施工安全。

各项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确定。

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

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监测点的布置应满足监控要求,从基坑边缘以外1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需要保护物体均应作为监控对象。

位移观测基准点不少于两个,且应设于影响范围以外。

7、雨季施工措施

1)、为了防止下雨时,雨水冲刷沟槽形成塌方,我们将时刻注意天气情况,在下雨之前将开挖的沟槽边坡利用彩条布进行覆盖,避免雨水对沟槽边坡的直接冲刷。

同时,安排专人对集水坑进行抽水。

2)、施工用的机械设备要搭好防雨棚;配电箱、柜、板设置防雨罩,电线电缆按规范腾空架设、切实作好漏电短路保护工作。

3)、雨季施工的通道、上下爬梯及关键部位做好防水浸、防滑措施。

4)、加强雨季施工的领导和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

8、冬季施工措施

1)、冬季施工,应制定详尽的施工计划,合理的施工方案及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同时组织好施工管理,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施工。

  

2)、施工现场的道路要保持畅通,运输车辆及行驶道路均应增设必要的防滑措施(例如沿路覆盖草袋)。

生活及施工道路、架子、坡道经常清理积水、积雪、结冰,斜跑道要有可靠的防滑条。

 

3)、在相邻建筑侧边开挖土方时,要采取对旧建筑物地基土免受冻害的措施。

施工时,尽量做到快挖快填,以防止地基受冻。

 

4)、冬期施工期间,开挖好的基坑底部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如保留脚泥或铺设草包。

5)、基坑槽内应做好排水措施,防止产生积水,造成由于土壁下部受多次冻融循环而形成塌方。

6)、在冬季施工中,测温工作极其重要,不仅是提供温度数据对施工起参考作用,而且也影响对冬季施工质量的鉴定方法,测温人员应及时向项目经理部或技术负责人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8、管线保护

8.1管线保护施工要点

l)、正式开工前进行下面四方面的工作

①、认真研究设计图纸提供的资料

②、积极主动走访有关职能部门,尽可能收集有关管线的资料

③、派专人对施工现场地下管线进行勘测调查

   ④、根据前三步工作的成果,比较精确地绘出有关管线图纸,作为施工中管线迁移或保护的依据

   2)、图纸中显示须进行迁移的管线,进场后应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尽快进行迁移。

3)、对于仍须保留的地下管线,项目部将制定详细的管线保护方案,并切实予以执行,保证施工期间管线的加固和悬吊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4)、基坑支护及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前,使用管线探测仪,仔细对施工位置进行探测,然后再进行基坑施工。

  5)、若经探测,发现有未明管线在施工场地内通过时,应及时向监理和业主报告情况,并会同业主、设计单位及管线权属部门共同研究,研究处理办法。

尽量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

 9、加快施工进度

沟槽开挖后,敞开的时间越长越不安全,为提高安全系数,必须加快施工进度,各工序之间要衔接紧密,流水作业。

同时,加班加点,抓住有利天气展开施工。

10、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0.1应急救援预案目的

为有效防止事故扩大,降低员工生命危险,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0.2组织机构及职责

由项目部成立应急响应小组,负责指挥及协调工作,进行应急任务分工和人员调度,有效利用各种应急资源,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的应急行动。

组长:

王志英

成员:

陈运建、张方炎、苏英明、黄少艺、吴光泉

具体职责如下:

1)、工地现场发生重大事故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抢救,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公司应急救援机构,如发生人员伤亡或火警等,应分别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或119火警电话求助。

2)、组织人员展开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力求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同时注意安排做好保护事故现场的的工作。

3)、负责指挥调动工地现场的一切所需的应急救援排险物资和人员参与抢救救援,确保救援工作在统一指挥下有序进行。

4)、协助公司和上级部门开展事故调查,接受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5)、协助公司和上级有关部门分析事故原因和性质,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地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预防措施,切实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6)、负责安排专人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使各级人员都受到安全教育,在切实做好预防措施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上报有关上级部门,争取尽快批准恢复工地的正常生产。

10.3应急救援中遵循的原则

1)、紧急事故发生后,发现人应立即报警。

2)、项目应急小组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自救队伍,按事先制定的应急救援方案自救;若事态情况严重,难以控制和处理,应立即在自救的同时向专业救援队伍求救,并密切配合救援队伍工作。

3)、疏通事故发生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疏散人群到安全地带。

4)、在急救过程中,遇到威胁人身安全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5)、如是电、气等事故,应先截断电源、气源的输送,防止事态扩大。

6)、项目部设紧急联络员一名,负责紧急事务的联络工作,明确联络地址和电话。

7)、紧急事故处理结束后,安全负责人应填写记录,并召集相关人员研究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对策。

10.4重大事故报告及报警原则

1)、工地现场任何人发现发生重大事故后,应立即报告工地负责人,工地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通知公司总部,并组织应急救援小组开展现场抢救工作,如发现人员伤亡或火警等,应分别第一时间打电话报120急救中心或119报火警救助,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公司总部及公司领导。

2)、公司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公司应急救援组赶赴施工现场,组织指挥现场抢救工作,同时将事故的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和采取的措施及控制情况等)先以口头,再以书面的形式报公司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

10.5坍塌事故的应急预案

1)、事故发生后立即报告应急抢险小组。

2)、挖掘被掩埋伤员及时脱离危险区。

3)、清除伤员口、鼻内泥块、凝血块、呕吐物等,将昏迷人员舌头拉出,以防窒息。

4)、进行简易包扎、止血或简易骨折固定。

5)、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予以心脏复苏。

6)、尽快与120急救中心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7)、组织人员尽快解除重物压迫,减少伤员挤压综合症的发生,并将其转移至安全地方。

8)、若有骨折时应及时用夹板等简易固定后立即送医院。

9)、基坑:

①、加强排水、降水措施;

②、加强支护和支撑加板桩等,对边坡薄弱环节进行加固处理;

③、迅速运走坡边弃土、材料、机械设备等重物;

④、削去部分坡体,减缓边坡坡长。

10)、在没有人员受伤的情况下,现场负责人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补救措施,在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11)、现场安全员应对施工设备倒塌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认真填写伤亡事故报告表、事故调查等有关处理报告,并上报公司应急抢险领导小组。

10.6触电事故的应急预案

1)、触电脱离方法:

低压设备触电,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断电源开关、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绝缘绳子等绝缘材料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体;也可用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

为使触电者脱离导电体,最好用一只手进行。

2)、发现者应立即呼救和向项目部报告,明确事故地点、时间、受伤程度和人数。

3)、据其受伤程度,决定采取合适的救治方法,同时用电话等快捷方式向当地的120抢救中心求救,并派人等侯在交叉路口处,指引救护车迅速赶到事故现场,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

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现场人员应及时组织现场抢救。

4)、抢救方法如下:

①、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应使其就地仰面平躺,严密观察,暂时不要使其站立或走动。

②、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平躺,且确保气道畅通,并用5秒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断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③、触电后又摔伤的伤员,应就地仰面平躺,保持脊柱在伸直状态,不得弯曲;如需搬运,应用硬模板保持仰面平躺,使伤员身体处于平直状态,避免脊椎受伤。

5)、心肺复苏法

 触电伤员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