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病句古诗鉴赏模拟题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6732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病句古诗鉴赏模拟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病句古诗鉴赏模拟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病句古诗鉴赏模拟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病句古诗鉴赏模拟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病句古诗鉴赏模拟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病句古诗鉴赏模拟题解析.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病句古诗鉴赏模拟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病句古诗鉴赏模拟题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病句古诗鉴赏模拟题解析.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病句古诗鉴赏模拟题解析

专题 小语段阅读训练

【考点透视】

小语段阅读考试的范围比较广泛,字词的拼写与注音,语病的辨析与修改,句子的续写、仿写,段落的衔接与内容的概括提炼等都可以在小语段中体现出来。

它表面上考查基础知识,实际体现的是能力素养。

复习时,我们要在记忆的基础上着眼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做到记忆准确,运用灵活。

在词语的运用和语言的表达方面加强练习,重点是加强对语段中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的训练,指导好学生一定要审清题目要求。

一、病句修改

病句修改的基本原则: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内容,不能另起炉灶。

2、改动要尽可能少,一般只修改一处。

3、要注意试题的修改要求,避免盲目修改。

4、修改后的文字只要符合语法等基本规则即可,而不需要多加润饰。

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一)、句子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残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缺少主语,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宾语的中心语。

偶尔也有缺少谓语的现象。

例:

1、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解析】这个句子由于在“这次活动”前加上了“通过”一词,和在“我们”前加上了“使”一词,使得这个句子的主语被掩盖起来,致使主语残缺。

修改的方法是,把“通过”一词删去,让“这次活动”作句子的主语。

或者把“使”删去,让“我们”作句子的主语。

2、阵风掠过稻田时,恰似滚滚的黄河水,上下起伏。

【解析】这个句子误认“阵风”为主语,其实主语应是“稻浪”。

修改的方法是,在“恰是”前加上“稻浪”。

3、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解析】 这个句子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地方”。

【练习】

1、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修改:

2、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修改:

3、他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修改:

4、我反对将儿子送到贵族幼儿园去是希望儿子不毁在优裕的生活环境里,让他从小就具有刚毅、诚实、吃苦耐劳。

修改:

(二)、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搭配不当包括五种情况:

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

1、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到大会主席台上。

【解析】这个句子的中心语“眼睛”和谓语“集中”不搭配,应将“眼睛”改为“目光”。

 2、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模的报告。

【解析】这个句子的谓语动词“注视”和它的宾语“报告”不搭配,修改的方法是,在“注视

  后加上“这位英模”,将“和”去掉,在“这位英模”后加逗号。

 3、七月的云龙湖,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解析】这个句子的主语“云龙湖”和宾语“季节”不搭配,可改为:

云龙湖的七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4、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解析】这个句子的定语“强壮”与它的中心语“步伐”不搭配,可将“强壮”改为“强健”。

【练习】

1、假日里,老师和蔼的笑容和抑扬顿挫的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响起。

修改:

2、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修改:

3、这几段描写表现了主人公谦逊、朴实的形象。

修改:

4、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

“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

修改:

(三)、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

常见的情况有:

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位置不当。

 例:

1、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解析】这个句子逻辑顺序不当,“解决”和“发现”顺序颠倒,应是先“发现”再“解决”。

2、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解析】这个句子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把“许多”看作是“事迹”的定语,表示有“许多事迹”;一种是把“许多”看作是“张老师”的定语,表示有“许多张老师”。

要避免这种歧义,应把“许多”调到“张老师”的后边。

3、我们学校有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两位老教师。

【解析】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教师”有四个定语,按其距中心语的远近关系应排列为:

两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的---老。

因此,这句话可改为:

我们学校有两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的老教师。

4、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解析】关联词语序不当,两个分句是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在主语后边。

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

【练习】

1、夜深人静时,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修改:

2、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祖国大陆将进一步采取惠及15项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

修改:

3、只要你用心品味汉字,认读汉字,就一定会发现她的神奇魅力。

修改:

4、我不但赞成他当选先进,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赞成他了。

修改:

(四)、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等等。

例:

1、这次试验能否成功,还是个怀疑。

【解析】“怀疑”是动词被误用作了名词,应改为“疑问”。

2、大家对于我很热情友好。

【解析】介词运用不当,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

3、他的父亲仍然健在,享年87岁,精神尚佳。

【解析】“享年”一词称死去的人的岁数,前后矛盾,用词错误。

4、小芳伤心极了,她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她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解析】“分享”的一般指成果、喜悦等积极的、快乐的东西,苦恼要用“分担”。

【练习】

1、浙江卫视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综艺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修改:

2、我们将光临你们单位参观。

修改:

3、一下子整理一星期的报纸,往往事半功倍,而且会出错。

修改:

4、最初的积累,可能是零星的、不系统的,而且积以时日,就会越来越丰富。

修改:

(五)、重复或前后矛盾、语意相反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但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这就是重复。

前后表意不一,发生冲突,这就是矛盾。

例:

1、听说学校要成立文学社,他首先第一个报了名。

【解析】“首先”和“第一个”是同义词,在这句话中出现显得多余,应将其中一个删去。

2、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解析】“主要原因”和“诱发的”重复,应删去一个。

3、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在二百万元以上。

【解析】“至少”与“以上”矛盾,删去其中一个。

【练习】

1、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修改:

2、因此,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修改:

3、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修改:

(六)、不是并列关系的并列使用

有几种关系不能并列使用:

种属关系、交叉关系、意义关系等。

例:

1、他经常去图书馆查阅工具书、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

【解析】这个句子中的工具书和辞典、《现代汉语词典》是种属关系,不的并列,应改为:

他经常去图书馆查阅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2、这所学校里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师,老教师和女教师只占少数。

【解析】这个句子中的“中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中包含有“女教师”,女教师中也包含有“中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中青年教师”和“女教师”及“老教师”和“女教师”均是交叉关系,不得并列。

因此应将“女教师”删去。

3、他不仅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而且能写一般的应用文。

 【解析】这个复句中前项和后项关系出现颠倒,应将“能写一般的应用文”作复句的前项,将“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作为后项。

这个复句可改为:

他不仅能写一般的应用文,而且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

【练习】

1、超市里的物品琳琅满目,货架上摆满了雪碧、可乐、面包等饮料。

修改:

2、阅读经典,提升人生,《水浒》《骆驼祥子》《童年》《命运交响曲》等是中学生的必读篇目。

修改:

(七)、关联词使用不当

关联词语不搭配,会破坏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具有内在逻辑性,不得人为地强加某种关系;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位置一般具有确定性,不得随意调动。

例:

1、高速度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文教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十分可能的。

【解析】“既……而且……”不搭配,可将“而且”改为“又”,与“既”构成并列关系,或将“既”改为“不仅”,与“而且”构成递进关系。

2、这本书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解析】这个句子的语病是滥用关联词语“所以”,加强因果关系,应将“所以”去掉。

3、不仅中草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解析】“不仅”只有放在“中草药”后才能与“而且”构成递进关系,因此,应将“不仅”调到“中草药”后。

【练习】

1、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修改:

2、今天校长的报告很精彩,由于我重视了听讲,所以忽视了记笔记。

修改:

3、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修改:

(八)、前后项不对应

如果一个句子的前项出现了两种情况,那么后项就应该有另外两种情况与之对应,否则,就会造成前后项不对应。

例:

1、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解析】这个句子的前项出现了两种情况:

有健康的身体和没有健康的身体,而后项只有一种情况“能做好工作”,这种情况与前项中的“有健康的身体”对应,而缺少和“没有健康的身体”相对应的另一种情况,因此,这个句子应在“能”字后加一个“否”字,这样前后项就对应了。

 2、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解析】同例1,这个句子应把“好坏”“优劣”“高低”修改为“好”“优”“高”,这样前后项就对应了。

【练习】

1、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修改:

2、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修改:

诗歌鉴赏

1.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发的特点。

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2.对《观沧海》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主题是,诗人勾画了大海的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和统一北方建功立业的抱负。

B.全诗紧扣一个“观”字,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复杂的心里活动以及气吞山河的气概巧妙结合起来,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C.诗中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

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D.诗中抒发想象的句子是: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志哉,歌以咏志。

3.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句除了暗示王昌龄左迁的时令,也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B.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选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渲染哀伤的氛围,寓情于景,抒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C.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寄托于明月,赋予抽象的“愁心”于具体的事物,使明月人格化。

D.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隐含着作者对王昌龄被贬官的同情和悲伤之情。

4.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杨花飘落,子规啼叫的初春景象,渲染了黯淡、凄楚的环境气氛。

B.本诗第二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示出李白对诗人远谪的关切和同情。

C.最后两句寄情于景借明月分照两地对诗人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安慰。

D.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意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的同情、牵挂与祝福之意。

5、对《次北固山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1.2句)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3.4句)时应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涌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5.6句)妙在在描写景物和哲理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取代。

D.尾联(最后两句)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

6.对《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1.2句)的“青山”即北固山,意思是作者此刻在北固山外的驿路上,他还要乘船到别的地方去。

B.颔联(3.4句)写船上所见。

“潮平”才显得“两岸阔”,“风正”才有“一帆悬”的态势。

C.颈联(5.6句)在写景中点明时令,又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旧事物一定会被新事物取代。

D.尾联(最后两句)写诗人触景生情,想借大雁传递家书,表达了淡淡的思乡之情。

7.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秋。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的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生动。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8.对《天净沙秋思》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渲染了一种黯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古道西风瘦马”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

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和困乏。

D.最后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之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016——2017学年度期中模拟试卷(满分120分)

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

1.加点字注音有误一组(3分)

A.应和(hè)婉(wǎn)转黄晕(yùn)发酵(xiào)

B.粗犷(guǎng)莅(lì)临着急(zháo)干涩(sè)

C.菜畦(qí)竦峙(zhì)草垛(duò)系(jì)鞋带

D.静谧(mì)枯涸(hé)贮(zhù)蓄星宿(xiù)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3分)

A.诀别委屈霎时分岐B.栖息冥思遐想小憩迁徙

C.收敛书塾轻睫秕谷D.央求烂漫侍弄取绝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

A.李东同学的作文构思新颖,真是别出心裁,令人叫绝。

B.宇宙观光旅行,乍一听似乎异想天开,在21世界将成为现实。

C.创建文明卫生城的要求已经三令五申,但是随手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依然像雨后春笋一样。

D.随着电脑的普及,中国的远程教育将获得前程万里的发展。

4.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3分)

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观沧海》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的作品,出自《步出夏门行》。

D.《次北固山下》的颈联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寒冬,不仅意向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

5.找出下面语段中的两处语病,然后在原句上改正。

(4分)

为了迎接文明卫生城的创建,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净又整齐。

几个《彭城晚报》的小记者,纷纷拿着相机走上街头,他们打算拍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

6.古诗文默写(10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4)我寄愁心与明月,。

(5)夕阳西下,。

(6),落花时节又逢君。

(7),受降城外月如雪。

(8),其不善者而改之。

(9),,仁在其中矣。

(二)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7—9题。

(12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③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传不习乎?

(4)不逾矩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选文⑤中,孔子盛赞颜回的原因是什么?

在当今社会,颜回的这种精神是否值得发扬?

请说出原因。

(4分)

3、阅读理解

(一)名著阅读

“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

“生于太荒”呵!

……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0.本段选自《》,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其中写人的两篇为《》《》(2分)

11.从全文看,作者心情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分)

高兴——忐忑——()——()——()

12.我终于背完书可以去看五猖会了,为什么“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3分)

(2)课内阅读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拉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拉拉”地飘落”。

指出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2分)

 答:

1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

(2分)

答:

15.史铁生的作品语言质朴而含蕴深厚,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其中“挡”意蕴深刻,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

            

 (三)课外阅读

由“到此一游”想到的

①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赫然刻着“×××到此一游”的汉字。

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竞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

不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都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

②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灯下。

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无视一米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中国游客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

“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当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8300万人次,这句提醒更有特殊意义。

③面对“到此一游”的刻字,在媒体大讨论中,谴责、反省成了评议这场风波的主调。

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公开道歉,并承担疏于教育的责任。

“年轻人犯错,上帝也会原谅”,尤其是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我们应予以必要的宽容并助其改正。

同时,我们也应以此为镜、检视自己:

在公共场所我有随意吐痰的习惯吗?

行驶在拥堵的公路上我有随意变道的举动吗?

在别人排队等候时我有加塞插队的行为吗?

在网络空间争论是非时我有恶语相向的粗口吗?

我们更要问一问,这种不文明行为何以会代代相传?

何以会“走向世界”呢?

④平心而论,这一回的“到此一游”远涉重洋,是国人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它的出现并非偶然。

君不见,大江南北的名胜古迹上,这样的胡涂乱抹实在屡见不鲜:

北京故宫大水缸上的划痕,杭州岳飞墓前秦桧夫妇被捏得发亮的鼻子,苏州千年古塔上的涂刻……这些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

习惯了闯红灯,出了国可能也会“红绿色盲”;习惯了大声喧哗,在国外也难以主动调低音量。

从这个角度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国人文明素养的整体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

⑤今日中国,吃饭穿衣已不是问题。

然而,很多人却感觉“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

的确,生活上逐渐富裕的我们又怎能放任精神文明的贫乏?

政府部门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让人看到,提高国人文明素养已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修课”。

⑥让我们在心上刻下这令人蒙羞的“到此一游”,以此自戒自省,规范言行,为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尽一份自己的力。

16.文章第②段中说“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17.文章第④段中,作者列举大江南北一些名胜古迹上胡涂乱抹的现象有什么用意?

(2分)

18.根据文章内容,探究提升未成年人文明素养的途径。

(3分)

四、作文(60分)

那一刻,让我感动

要求:

(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某人,也可是某物;

(2)字迹工整,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测试二(满分80分)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0分)

()()()()()()()()()()

草垛绿茵茵掩饰分歧一霎粼粼遮蔽心绪荫蔽啄食

二、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0分)

确()záo轻()jié云()xiāojiàn()赏tì()傥

搓niǎn()q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