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实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6648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实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计实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计实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统计实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统计实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实务.docx

《统计实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实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实务.docx

统计实务

1、统计报表制度分: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和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2、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3、周期性普查制度确立于1994年,调整后的普查项目包括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

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8的年份实施。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6的年份实施。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0的年份实施。

4、经常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进行年度和定期(半年、季度、月度等)经常性统计的统计调查制度。

讯报为10天。

5、《中国农村贫困监测统计调查制度》是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P129

6、统计报表制度管理原则:

1、统计调查项目必须兼顾需要与可能,充分考虑基层调查人员与被调查者的承受能力,调查项目必须有相应的经费保障;2、统计调查方法要科学合理,讲求调查方法的经济效率;3、各项统计调查内容要简明扼要,防止重复、繁琐、矛盾;4、政府统计调查与部门统计调查要合理分工,部门统计调查的范围和内容必须与部门职能相一致;5、重大统计调查项目必须经过研究讨论和试点;6、统计分类、统计单位、计量单位和数据格式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国家统计局和部门的统一规定

7、统计调查报表的法定标识:

右上角需标明的法定标识:

1表号。

2、制表机关。

3、批准机关/备案机关。

4、批准文号/备案文号。

5、有效期截止时间。

8、国务院设立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

9、各级部门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有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是对调查范围内的部分由代表性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和重点调查。

P133

10、统计分类标准是由统计主管部门对统计分类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一般是以国家标准或同级标准形式发布的。

11、我国从省、地、县、乡一直到居委会和村委会都有了统一的代码,一共由12位数字组成。

P136-140

12、统计上划分大众小型企业的暂行标准P141

13、基本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

14、基本单位按其作用和性质的不同划分为:

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

15、法人单位的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P142

16、生产活动统计范围主要包括:

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等国民经济行业门类的生产活动统计。

17、增加值,也称追加价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加值之和,即追加到中间投入上的价值。

增加值可以按生产法计算,也可以按收入法计算。

18、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19、农林牧渔业总产出一般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

工业总产出一般采用“工厂法”计算。

建筑业总产出的计算方法:

按照一定时期实际完成的实物工程量乘以单价,加上一定比率的间接费率,所得结果再加上一定比率的计划利润率和税率。

P149-150

20、非盈利性服务业单位一般没有经营收入,或虽有收入单也抵补不了支出。

P152

21、农业产品产量,销售量,库存量运输业运输量,周转量统计P153-155

22、能源购进量的核算原则:

1计算购进量的能源不需具备三个条件(1、已实际到达本单位。

2、经过验收、检验。

3、办理完入库手续。

)2、谁购进,谁统计。

3、下列情况不能计算在购进量内(1、供货单位已发货,但尚未运到本单位,即使已经付款;2、货已运到本单位,但尚未办理验收、入库手续;3、经验收发现的亏吨(按验收收的实际数量计算购进量);4、借入的,自产自用的,车间、工地上年领用今年退回的,以及加工来料(作价的除外))。

23、能源消费量统计的原则:

1、谁消费,谁统计。

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

3、消费量只能计算一次。

4、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不论是外购的还是自产自用的,均不统计在能源消费量中。

5、企业自产的能源,凡作为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消费量要统计。

P159

24、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包括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作为燃料、动力、原料、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以及工艺用能源、非生产用能源。

25、除工业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非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费包括:

(1)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能源;

(2)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以及科学实验等方面的能源;(3)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修理、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的能源;(4)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5)其他非生产消费的能源。

P160

26、能源加工、转换是指为了特定的用途,将一种能源(一般为一次能源),经过一定的工艺,加工或转换成另外一种能源(二次能源)。

能源加工、转换的投入是指能源加工、转换过程所消费能源数量。

27、能源库存量的核算原则:

1时点性原则。

2、实际数量原则。

3、库存量的核算。

4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和能源经销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用于经营销售的库存按照能源的所有权原则统计。

P163

 

28、第六章:

财务统计P166-177

29、从业人员是指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30、在岗职工是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在岗职工统计中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如内部退养职工,以及从本单位离休、退休、退职的人员。

31、各单位在计算从业人员时,应按“谁支付劳动报酬谁统计”的原则进行统计。

32、期末人数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的实有人数。

33、城镇失业率=城镇失业人员/(城镇就业人员+城镇失业人员)*100%

34、平均工资=报告期工资总额/报告期平均人数P184

35、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在规定的年限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实物形态的资产。

P186

3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37、投资完成额的构成:

1建筑工程。

2、安装工程。

3、设备、工具、器具购置。

4、其他费用。

P188

38、建筑工程投资额公式P189

39、安装工程投资额公式P189

40、投资回收年限=建设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建设项目投产后平均年利税额P193

 

统计实务

第一章

1、统计报表制度是业务工作方案,是统计制度方法要素的规范表述和统一规定,是综合要求,具有权威性和法规约束性。

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分为周期性、经常性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周期性调查制度由国务院组织。

2、统计调查报表制度的法定标识

表号 制表机关 批准机关/备案机关

批准文号/备案文号  有效期截止时间

 

第二章

1、统计分类、统计分类标准、统计分类标准化的概念

统计分类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特点,按照一定标志将重复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体区分不同的类型。

统计分类标准是由统计主管部门对统计分类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一般是以国家标准或统计标准形式发布的。

统计分类标准化是指由统计主管部门制定和发布一系列统计分类标准,并在统计工作中贯彻实施这些统计分类标准,以适应统计信息采集、处理及管理的规范化和自动化的要求,实现统计的功能和统计的最佳效益。

2、行业分类的概念及现行行业分类标准

行业分类是根据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对企业。

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类别进行的标准分类。

 行业分类最理想的基本单位是产业活动单位。

但由于统计目的和核算对象的不同,行业分类的基本单位也可以采用法人单位。

 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

3、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

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我国的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将我国的地域划分为城镇和乡村。

5、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

以法人企业作为划分规模的对象,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作为划分大中小型企业的依据。

 

第三章

基本单位的概念

基本单位是构成国民经济的细胞。

它是经济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统计调查的基本单位。

基本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

我国的基本单位按其作用和性质的不同划分为两种,一种叫法人单位,另一种叫产业活动单位。

法人单位的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者资产负债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经法定程序批准设立的其他法人。

产业活动的单位的条件

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组成部分,它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在一定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2、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3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

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一个法人单位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

之间存在一种隶属关系,即产业活动单位接受法人单位的管理和控制。

位于一个活动场所,并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即单产业法人单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是多产业法人单位。

第四章

1、增加值的概念、计算方法

增加值,也称追加价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即追加到中间投入上的价值,它是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价值表现。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就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

增加值可以按生产法计算,也可以按收入法计算。

生产法增加值是从生产的角度计算的增加值。

=总产出-中间投入

总(产出)产值:

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生产单位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反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总产出等于中间投

入价值与增加值之和,一般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公式p141

2、中间投入的概念

中间投入(也称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或提供货物与服务活动过程中,消耗和转换的所有非固定资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中间投入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原则:

一是范围一致的原则,中间投入的计算范围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必须保持一致;二是实际消耗掉和外单位提供的原则。

中间投入一般是外单位的劳动成果。

公式:

3、收入法增加值

收入法增加值(也叫分配法)是从生产要素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增加值。

即根据生产要素经过生产过程所应得到的收入额计算增加值,反映增加值的价值构成。

收入法增加值由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

=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固定资产折旧:

是一定时期内为补偿生产过程中所损耗的固定资产而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价值。

劳动者报酬:

是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从形态上看既包括货币形式的收入,也包括实物形式的收入。

生产税净额:

是各生产单位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各生产单位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

营业盈余:

是企事业单位从生产经营总收入中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后的剩余。

4、农林牧渔总产出

农林牧渔总产出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产量,即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

农林牧渔总产出一般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即将每种产品都按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求得每种农产品的产出,然后将各种产品的产出相加求得。

5、工业总产出

工业总产出指工业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包括:

成品生产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初期末差额价值。

工业总产出一般采用“工厂法”计算。

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

工业总产出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现行价格指报告期内销售产品的实际出厂价格,不包括应交增值税中的销项税额。

6、运输业运输量、周转量计算(结合学习指导掌握计算)

旅客周转量:

指一定时期内,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与其相应的运送距离的乘积。

(人公里)

公路货运量均按报告期内已送达目的地并卸完的货物实际数量统计。

货运周转量:

指一定时期内,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货物重量与其相应的运送距离的乘积。

(吨公里)

 

第五章

1、价值量指标和实物量指标的划分依据及概念

能源统计指标按其不同的属性和计量单位分为价值量指标和实物量指标。

目前能源统计指标以实物量指标为主。

2、能源消费量概念及统计的原则

能源消费量是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一次性能源或二次能源的数量。

原则:

1、谁消费、谁统计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

3、消费量只能计算一次。

4、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不论是外购的还是自产自用的,均不统计在能源消费量中。

(计算单位产品能耗时除外)5、企业自产的能源,凡作为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消费量要统计。

3、批发、零售企业用于经营销售的库存(计算)

批发、零售企业用于经营销售的库存是指批发、零售企业购进用于经营的、在报告期某一时点尚未销售的商品库存量。

包括:

1购进的、经验收办理完入库手续的;2寄存在外单位的商品

3已销售,但按提货制要求还没有办理完贷款手续,按送货制要求还没有办理完承运手续的商品。

4设在外地的仓库和中转仓库中的商品5盘点中的帐外产品。

不包括:

1尚未验收入库的商品;2已销售并按规定办理完各种手续,但尚未提货、发货的商品3代外单位保管的商品4盘亏的商品。

4、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统计不包括的范围

1已拨交外单位委托加工的;2已外调(借出、捐赠),已经办理出库手续的3供货单位错发到本单位的4代外单位保管的5已查实确属损失或丢失的6已付货款,但还在运输途中的7已运到本单位,但尚未办理或尚未办完验收入库手续的。

 

第六章

1、财务统计的基本概念

财务统计是通过搜集和整理不同类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统计资料,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数据,为宏观、微观两个领域的经济分析提供重要依据的统计活动。

财务统计是连接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桥梁。

2、流动资产的概念

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

3、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1可辨认的无形资产。

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2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指商誉。

4、所有者权益的概念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实收资本按投资主体分为国家、集体、法人、个人、港澳台和外商资本。

5、企业损益财务统计的相关内容(重点)

1)收入、费用、利润形成的关系  收入-费用=利润(亏损)

2)利润及分配的相关内容

利润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财务成果的货币表现形式。

主营业务利润:

指企业从事某种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其他业务利润3、营业利润:

指企业从事所有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全部成果。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4投资收益5补贴收入6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受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7应交所得税

3)结合p172表掌握计算

指标名称

一、为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

减:

主营业务成本(产品销售成本)

减:

营业费用(产品销售费用)

减:

业务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二、主营业务利润(产品销售利润)

加:

其他业务利润

减:

管理费用

减:

财务费用

三、营业利润

加:

补贴收入――加:

投资收益

加:

营业外净收入

四、利润总额

减:

应交所得税

五、税后利润

 

第七章

1、从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

从业人员是指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包括:

在岗职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主、私营企业雇工和个体户帮工、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农村从业人员等。

不包括在校学生。

2、从业人员统计的原则和方法

计算从业人员时,应按“谁支付劳动报酬谁统计”的原则进行统计。

对于新招收的人员,从其报到参加工作之日起,不论是否发放当月工资或劳动报酬,即应统计为本单位人员;对于自然减员、参军、不带工资上学等人员,从其离开单位之日起,即不再统计为本单位从业人员;对于调往其他单位工作的人员,如已经在本单位领取当月工资,则其人数应该由原所在单位进行统计,调入单位从发工资之月计算。

3、平均人数的概念(计算)

月平均人数=报告月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月日历天数

对于一些人数变动较少的单位,可计算为:

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之和除以2。

公休日和节假日的人数应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

4、失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

失业人员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16岁及以上。

1)在调查周内未从事为取得报酬或经营利润的劳动,也没有处于就业定义中的暂时未工作状态;2)在某一特定期间内采取了某种方式寻找工作;3)当前如有工作机会可以在一个特定期间内应聘就业或从事自营职业。

5、奖金的概念

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第八章

1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规定的年限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实物形态的资产。

企业1年以上的生产、经营主要设备;不属于的2000元以上,期限超过2年。

行政、事业单位500元,1年。

农村非农户200元,1年。

农村农户50元,2年。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

包括对固定资产进行的更新、改建、扩建、新建。

不包括属于大修理、养护、维护性质的工程。

 

第九章

1、人口统计的基本概念

人口统计是指搜集、整理、分析有关人口现象数量,反映人口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状况及其变化工作的全过程。

人口的自然属性表现为人口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社会属性表现为人口作为社会社会主体所具有的特征,生产、政治、文化、民族、家庭关系等。

2、人口统计综合汇总计算指标(重点:

常住人口、负担系数、负担老年系数、人口性别构成、人口性别比例、人口密度)

常住人口指居住本地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人口。

负担系数:

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

负担老年系数:

指老年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

人口性别过程:

指以总人口数为分母,分别计算男女各占百分比。

人口性别比例:

指以女性人数为100,计算男性与女性的比例,表示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

人口密度:

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人口数与该地区面积之比、用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来表示。

人/平方公里

 

第十章

1、科技统计与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并称为统计的三大分支。

科技统计是用统计的方法对科学技术活动的规模和结构进行定量的测定。

科技统计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科学技术活动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科技统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科技活动的有关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反映科技活动的规模、结构和布局的总体数量特征和关系,从而为评价和制定科技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2、研究与试验发展的概念及三类活动的概念

研究与试验发展(R&D):

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

1)基础研究:

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

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2)应用研究:

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

3)试验发展:

是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具有新产品基本特征的产品原型或具有新装置基本特征的原始样机等。

 

第十一章

1、环境保护的相关概念

人均耕地面积=年末常用耕地面积/年末总人口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指城市公共绿地与城市总人口的比率。

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概念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指城镇居民家庭中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GPI)=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消费支出总额*100%

3、传染病发病率

传染病发病率:

指全国26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域内的人中新发生病例的频率。

=26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例数/同时期的年平均人口数*1/10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