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观点论社会-生态系统强健性的分析框架.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264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0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制度观点论社会-生态系统强健性的分析框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从制度观点论社会-生态系统强健性的分析框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从制度观点论社会-生态系统强健性的分析框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从制度观点论社会-生态系统强健性的分析框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从制度观点论社会-生态系统强健性的分析框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制度观点论社会-生态系统强健性的分析框架.docx

《从制度观点论社会-生态系统强健性的分析框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制度观点论社会-生态系统强健性的分析框架.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制度观点论社会-生态系统强健性的分析框架.docx

從制度觀點論社會-

生態系統強健性的分析框架

顏愛靜譯

簡報大綱

►—'弓丨言

►二、基本框架

(一)、社會生態系統的界定

(二)、凸顯關鍵的驅動者

(三)、策略性互動

(四)、操作性規則與集體選擇過程

(五)SESs的強健性

►三、基本框架的應用:

強而有力的設計

°

(一)、案例

(二)、最簡單類型的案例

(三)、較複雜類型的案例

(四)、強而有力的設計原則

►四、結論

—、引言

►由於如何呈現結合社會和生態的動態過程總是存有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我們不該問社會如何能夠善加「管理」生態資源,而是應當要問「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社會-生態系統(social-ecologicalsystem,SESs)強而有力的?

►所謂「強健性」(robustness)的概念-在工程界已有良好的發展•它是指不論是在遭受到外部的、無法預料的擾動,或是內部設計參數值有不確定性時的系統維護實績。

—、引言

►所謂「復原能力」(resilience),是個在生態學已經

發展而類似強健性的概念(Holling1973),用以衡量一個系統從維持在一連串相互增強的過程中加以

轉變,並且形成另一套不同的過程與結構所變動或

崩解的數量。

—、引言

►任何這樣的框架必須提出三個議題:

1)對於社會系統

內集體行動的合作和潛力的維持;2)正如同代理人彼此

所玩的賽局規則一般,生態系統是動態的;和3)生態

系統能夠呈現若干穩定狀態,並且在其間迅速變化。

►在本文中,我們首先界定對於「強健性」所關注的範

和特徵。

接著,我們採用這個框架來討論幾個一般性主題,並且將它應用在特定的情況。

最後,我們為將來的研究提供初始的方向。

二、基本框架

>制度安排怎樣影響社會生態系統的強健性?

►為什麼有些系統處於高度變遷的環境中尚可生存,但是其他系統處於這種環境中卻會崩潰?

►什麼樣的制度屬性很可能導引開創出強而有力的社會生態系統?

►這些屬性如何取決於其背後的生態系統?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一個「基本框架」,它包括一套定義和理解一個社會生態系統的強健性具有關鍵重要性的屬性表列。

二、基本框架

►(—)社會生態系統的界定

所謂SES係指一個生態系統,它和一個或多個社會體系有繁複的關連,並且受到其影響。

一個生態系統可寬鬆地界定為相互依賴的有機體或生物單元。

而「社會系統」則是指「與他人或其同類有形成合作和相互依賴關係的趨向」。

指有關人與人之間的一些相互依賴關係,經由生物物理單元和非屬人類的生物單元(biophysicalandnon-humanbiologicalunits)的相互作用予以協調的社會系統的子集合°

►即個人有意地投注資源在某種類型的實質的和/或

者制度的基礎設施,以應對多樣化的內部和外部的

干擾。

當社會和生態系統密切連結時,整個的SES是複雜的,適應系統涉及若干子系統以及嵌入其中的若干更大的系統。

n

表1:

社會一生態系統包含之實體

實體

舉例

潛在問題

A.資源

水資源

不確定性

漁場

複雜性/不確定性

B.資源使用者

農民使用灌溉(系統)

偷水、在(設施)維護上搭便車

漁民在近海漁場從事漁撈

過度捕撈

C.公共基礎設施供應者

地方使用者協會的執行與評議

內部衝突或所欲採行的政策未決

政府官僚

訊息流失

D.公共基礎設施

工程工事

隨著時間經過而損毀

制度規則

隨著時間經過而記憶喪失、瞻欺騙

外部環境

氣候、經濟體、政治體系

驟然改變與未被注意到的緩慢改變

表2:

社會一生態系統之關連性

閱運性

举例

潛在的問題

—1)資源與資源使用者之間

在需要時用水的可得性〜魚獲的可得性

太多的水或太少的水/太多沒有經濟價值的魚-太少有價值的魚(譯註)

(2)使用者與公共基礎設施供應者之間

票選供應者

不確定〜欠缺參與

提供資源

搭便車

建議政策

尋租

監督供應者的實績

缺少訊息/搭便車

(3)公共基礎設施供應者與公共基錠設施之間

建築物初始的結構

過度資本化或低度資本化

經常性維護

因規避責任造成資源使用的時間、空間模式的混亂

監督與執行的規則

成本/貪汚

(4)公共基礎設施與資源之間

基礎設施對資源水準的影響

失效性

(5)公共基礎設施與資源動態之間

基礎設施對資源收穫動態的反饋結構之影響

失效性,料想不到的後果

(6)資源使用者與公共基礎設施之

基礎設施本身的協同生產(Copioduction)、工事的維護、監督與制裁

沒有誘因/搭便車

(7)加諸資源與基礎設施之上的外部力量

嚴酷的氣候、地震、地滑、新道路(闢建

損毀資源與基礎設施

(8)加諸社會行動者之上的外部力量

政治體系、移民、商品價格與管制的重大改變

衝突、不確定性、對外遷移、需求的大量増加

►對強健性的檢視方面•我們提出兩種類型的干擾。

所謂外部干擾可包括生物物理性崩解(箭頭7)•

例如洪泛、地震、地滑和氣候變遷等會衝擊到資源(A)和公共基礎設施(D),或者是社會經濟變遷(箭頭8)

例如人口增加、經濟變遷、景氣蕭條或通貨膨脹,以及重大的政治變化以至於衝擊到這些資源使用者(B)和公共基礎設施供應者(C)。

►而內部干擾則涉及因社會或生態系統的次系統所引起的生態或社會系統的快速重組。

二、基本框架

(二)凸顯關鍵的驅動者

►這些相互作用

繞在代理人之間的策略性互動,

計用以約束代理人行動的規則,以及用以產生這些

規則的集體選擇過程。

我們將依序探討其中的每一

個。

二、基本框架

(三)策略性互動

►Gordon(1954)andHardin(1968)的經典研究中,

認為除非是由個別資源使用者或者政府單位擁有了

資源私有權,否則就會有過度獲取資源的意圖產生

(連線1),並且藉由對公共基礎設施的供應搭便車,將會使資源遭受破壞。

►如要適切地指出SES的強健性,必須涵蓋其多種特徵。

我們必須超越早期僅只聚焦在資源使用者、個別理性與集體理性的不一致.以及維持合作的問題等所建立的研究基礎(Sandler,1992;Udehn,

1993;Ostrometal.,1994)。

►如圖所示,有許多策略性因素可能會影響資源使用

者和公共基礎設施供應者之間(圖1上的連線2)、

公共基礎設施供應者和公共基礎設施的實際投資之

間(連線3)、資源使用者和收穫比率之間(連線1),

以及在資源使用者和公共基礎設施之間潛存的(連線6)種種互動關係。

►在大多數的SESs分析方面,甚至於很少提出連線6

的部分,這是因為許多分析者忽視了資源使用者自

己在公共基礎設施的日常操作和維護方面的積極協同提供(參見Evans,1997)。

進一步言•這些生態實體中間的連線(連線1、4和5)也是各種變動的來源,這可能會在任何特定時點挑戰SES的強健性。

二、基本框架

(四)操作性規則與集體選擇過程

►Arrow(1951)強調

,要將個人偏好次序組合轉變為

社會偏好次序組合殆無可能的。

►Shepsle(1979,1989)的研究顯示,制度可以解決其中的一些問題;這可透過授權給一些行為者並減低他人的權限•以達到這個幾乎不易顯現的功能。

循此方式,將使獲致均衡結果變得有可能。

►McKelvey's的混沌理論認為:

(1)當一個政策有

多重面向時,社會偏好的排序很有可能是無法傳遞

的;和

(2)透過操縱這彳

議程,公共基礎設施供應者

就能夠選擇任何事物!

(McKelvey,1976,1979)。

►這也就是,團體選擇再次變得完全無法預測,也許

更糟的是,透過一手精心的議程安排,就可採取策

略性操縱。

►這些操作的和集體的選擇層次必須加以綜合分析,

以便評估SESs的強健性。

因此,

1所示的基本框

架的主要層面,就是本文中想要首先檢視的操作的層次(資源使用者)•以及集體選擇層次(公共基礎設施供應者)之間的連結性。

,取決於這些制度規則的精確執行,在資源使用者和

公共基礎設施供應者之間的衝突會存在,這是因為其間的成本與收益不調和之故。

►例如,如果公共基礎設施供應者並不投資在會使資

源使用者獲益的公共基礎設施之上,資源使用者也

許不願意繳稅。

二、基本框架

(五)SESs的強健性

►為了檢視一個系統的「強健性」,人們必須最低限度地提出幾個問題:

(1)什麼是適當的系統?

(2)什麼是所需要的系統特性?

(3)什麼時候在SES的一部份崩壞時,就意味著整個系統已失卻「強健性」?

►例如,當一個特定的生態系統崩潰時,但是社會系統因社會行動者的調適、在別處取得他種資源而繼續運作時,這個系統還算是強而有力的嗎?

或者社會要素雖仍是強而有力的,然卻評價整個系統已失去

「強健性」?

►只要創新的速度夠快的話,則獎勵創新的社會系統可能是強而有力的且足以應付外部的衝擊。

然而•如Anderies(2003)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所討論的,這樣的創新卻會造成一個較大規模的系統在最終徹底地崩潰。

除非社會能夠設法採取「代替技術」以外的原則加以處理安排,否則他們有可能終將崩潰。

►如果一個SES能夠防止生態系統陷入這樣的狀態,它有賴於轉向一個引人的新領域但不能支持人類的存活•或造成人類遭受長期痛苦的轉變;就可以稱之為「強而有力的」。

►或可說,一個社會系統(圖1的B和C)在面對生態崩

潰時仍可繼續維持的能力•其實是表示那個社會系

統相對於那些生態資源有較低適應力的一種徵兆。

三、基本框架的應用:

強而有力的

B又日T

►透過一般例子的討論•我們凸顯了減低SESs強健性的一些脆弱案例,並且仔細考慮Ostroms(1990)有關共用資源制度(common-poolresourceinstitutions)的設計原則°

,從同質性資源使用者所用的小型自給自足系統,到

透過許多機制將其資源使用者與公共基礎設施供應

者緊密連結在一起的現代化經濟所組織的複雜系統。

1、 清晰界定邊界

共用資源本身的邊界(如:

灌溉系統或漁場)必須予以明確規定,有權從共用資源中提取一定資源單位的個人或家庭也必須予以明確規定。

2、 利益和成本的比例相等

規定使用者運用資源產品數量的配置規則,應與當地條件、所需勞力、原料,和/或金錢投入相互•致。

3、 集體選擇的安排

絕大多數受到收穫和保護規則影響的個人,應該被含蓋在團體内並得修改操作規則。

4、 監督

積極檢查生物物理條件和使用者行為的監督者,或是對使用者負責的人,或是使用者本人。

5、 分級制度

違反操作規則的使用者,很可能要受到其他使用者、有關官員或他們兩者的分級制裁(制裁的過程取決於違規的内容和嚴重性)。

6、 衝突解決機制

使用者和他們的官員能夠迅速通過成本低廉的地方公共論壇來解決使用者之間或使用者和官員之間的衝突。

7、 對組織權的最低限度的認可

使用者設計自己制度的權利不受外部政府威權的挑戰,而使用者對於資源有長期佔用權。

8、 對於大型系統的部分資源:

分層業務(nestedenteipnses)

在多層次的分支業務中,對使用、供應、監督、強制執行、衝突解決和治理活動加以組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