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6206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17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新建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新建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新建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新建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建 教案.docx

《新建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 教案.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建 教案.docx

新建教案

初三历史

 

教案

 

 

王新亭

 

大柳行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初三历史

1、目的要求

1.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世界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任教的班级一共是四个班,每个班有学生四十人,和初二相比,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观念有所稳定,这是优势;但同时和初二相比,科目也增多了,新增的化学相对比较难。

这样,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势必对学习历史也造成不利影响。

各班学习基础不平衡,有些同学基础差,所以本期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以利他们能够顺利毕业。

三.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法环境。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加强辅导,协调班级发展。

2、提高课堂利用率

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课堂时间也是有限的,容不得忽视和浪费,必须抓紧,本学期这本教材共八个单元,23课,另外还有四节是活动课。

历史课每周两节,一学期按十八周算,三十六节课,每节课讲完一课内容,仅剩九节课复习时间,所以这么看来,时间相当紧迫。

因此,每堂课我必须完成一课内容,如果,平时有特殊原因造成落课,必须想法找回来,这是课时的保证。

另外,每节课的课堂时间一定要利用好,每节课是40分钟,其中5分钟用于复习前一课,还剩35分钟,讲课必须精讲,争取用25分钟讲完每节课书本内容,然后10分钟针对本课内容,适当找些练习题,使学生在每节课短暂的时间里,对课本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充分利用故事导入,多媒体教学,把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一一列出,从而培养他们的兴趣,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比如:

记忆力比较好的时间是在早上,反复记忆历史知识,对学习有进步的学生给以及时表扬,树立学习历史典型学生,建立学习历史的兴趣小组.,每班至少两名学生为兴趣小组成员,单独辅导,让他们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形成特长,也通过他们带动和影响其他学生,全面提高历史成绩。

3、抓好历史月考、期中和期末复习

历史光靠平时的学习还不行,还离不开复习工作,因为学生的记忆力有遗忘规律,隔一段时间如果不及时复习,就忘得差不多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每月组织的月考,对遗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可谓是及时复习,避免遗忘,除了学校组织的考试外,本学期我计划每单元都发一套单元测试题,共八个单元,另外,期中和期末测试题各两套,争取让学生多练习一些题型,避免考试前慌乱无章的局面出现,也避免考场上无从下手。

4搞好社会实践

利用周末时间参观周围的历史博物馆、历史古迹、搜集家乡的历史材料。

寒暑假外出参观历史古迹、历史博物馆。

四、教学进度

周次

单元

课时

内          容

1至2

第一单元

4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

活动课古代世界文化之旅

3、4至5

第二三单元

6

第四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

第六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第七课东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八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

第九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二)

67至8

第四单元

6

第十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活动课追访历史新闻

第十一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十二课美国的诞生

第十三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活动课我看拿破仑

910至11

中考复习与讲解

中考

1213至14

第五六单元

6

第十四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第十五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第十六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十七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十八课美国南北战争

第十九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5至16至17

第七八单元

6

第二十课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活动课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

第二十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十二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第二十三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18至20

复习

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1课人类的形成

内容精析:

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人种,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

2课大河流域文明

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

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古代埃及国家的出现、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

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及《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古印度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奴隶制国家也走过一条从小国到统一的道路,其中雅利安人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中形成的等级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隶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佛教的兴起适应了印度半岛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它既有反对婆罗门特权的一面,也有维护奴隶主统治,麻痹群众的一面。

3课西方文明之源了解雅典的民主政治,尤其是伯里克利时期,,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衰。

教学目标本学期学科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二)能力目标: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第一,要正确处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严格按课标备课上课选做练习题。

注重课堂及时记忆的训练,抓两头促中间的策略。

当堂作业后,可鼓励学生拿老师的空白练习册自问自答式背题,并记背题100分成绩。

老师还要制定过关背诵,并记相对100成绩,竞背相对弱的要有课下弹性作业。

我们在课上学习中注重设置“材料阅读”,指导学生关键词法找答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以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兴趣。

第二,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科学途径的探索。

历史教育应当拒绝见言不见情、见分不见心的教育模式。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深入挖掘历史素材本身所蕴涵的真善美,使其变成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者,让学生细细体会其中的深意,从而达到塑造心灵和情感的目的。

比如世界史上众多的杰出历史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重大事件面前的取舍,都是可以挖掘的因素,并能对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提供一定的学科助力。

第三,特别重视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中应当十分注意这个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完这一册后,对世界近代史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讲古代史新月沃地的古巴比伦王国时,就可引入时政热点,目前该地区的冲突有哪些?

伊拉克战争。

其他单元都可以依照这种方法,把不同课用一条主线联系起来,然后再把课与单元联系起来,最后把各个单元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框架,最终使学生把握这个框架,并能够把自己学到的相关知识有序地安放在这个框架的某个位置上。

课时:

三课时

第1课人类的形成

【教学目标】

1.全面了解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

2.思考探究人类的起源,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人文素养。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体验、感悟科技发明的过程。

3.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

把握人类是怎样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你听过“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吗?

西方世界一直认为人是上帝创造。

中国古代也流传着“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

东西方人类真的是通过不同方式形成的吗?

我们人类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人类的形成

学生讲神话故事

置疑悬念,明确本课学习主

自学指导

整体感知

出示本课中考考点

学生对全课展开预习,在书本上划出要点。

明确考点

直奔主题

讨论交流

解决疑难

一、人类的出现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

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

三个阶段:

“猿类”、“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

2、人种的产生

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进化阶段。

进化阶段

主要代表

早期猿人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晚期猿人

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

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晚期智人

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晚期智人阶段,形成黄、白、黑三大人种。

但这是外貌特征的差异,各人种在体质和智力上并无优劣之分。

人种的划分是人类起源后在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步形成的。

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宣扬的“种族优劣论”是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服务的。

二、氏族社会

3、氏族的形成

氏族制度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

氏族是按同一祖先的亲属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社会集团,它是原始人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几个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往往联合成为一个大氏族,即所谓的胞族,几个大氏族又常常联合成一个部落,这就构成了所谓的氏族制度。

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不同的阶段。

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4、原始社会的解体

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分析、思考、讨论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

根据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学,从而获得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刻。

 

让学生系统获得信息。

总结归纳

检测评价

本课以“人类的形成”为主题概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的瓦解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原始社会的风貌。

巩固记忆

完成练习

对本课内容作一小结,有为第二课做一个铺垫。

板书

一、人类的出现

1.正在形成中的人

2."完全形成的人"

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3、人种的差异

二,氏族社会

1.母系氏族

2.父系氏族

3.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讨论效果较好

 

第2课人类文明的摇篮

学科

历史

课题

第2课人类文明的摇篮

课型

新授

知识

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提高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

方法

(1)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独立思考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情感

态度

认识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古代埃及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观。

教学重点

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

(1)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

(2)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利用课文导言中的狮身人面像的故事导入新课。

一金字塔的国度:

1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片,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得课本外的知识信息。

2组织学生讨论:

利用课文的“动脑筋”,用多媒体打出讨论题:

问题一:

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问题二:

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

对问题一教师要组织学生自由讨论,提示学生注意将问题化简为:

“为什么说尼罗河造就了埃及?

”,师生共归纳:

古埃及人活动范围——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的土地——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孕育埃及文化——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对问题二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醒学生一定要将问题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中探究问题,要善于画草图帮助自己思维,然后教师归纳当前的两种说法:

①推土滚动法;②外星人所建论。

最后激励学生:

此题至今仍为世界之谜,说不准你就是未来的解谜者。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教师结合教学挂图,由大到小介绍“新月沃地”概念。

并提问:

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

指导学

生联系中国古代的黄河、长江产生的中华文明进行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大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的共同规律。

2教师简单讲述两河流域人类文明的产生,着重向学生介绍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3教师重点从三方面讲述汉谟拉比法典:

①适当介绍汉谟拉比法

典发现的经过。

②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和法典本身的历史价值。

听故事,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神奇的文明。

 

自由讨论,归纳。

 

分组讨论,个别学生发言。

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

 

自由讨论,个别学生发言。

 

听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为下面教学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探究精神。

了解大河流域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因果关系,初步树立唯物史观。

 

培养归纳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培养学生及时归纳的学习习惯和技巧。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③法典内容简介。

指导学生在书的相应位置上做好笔记。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教师结合课本《古代印度》和插图《印度河流域的古城遗址》讲清古代印度地理范围,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并简述古印度文明的产生、发展。

2、种姓制度:

教师讲授印度的种姓制度,组织学生讨论:

问题一:

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四个等级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的?

问题二:

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区别?

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对印度未来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重点讲好种姓制度的实质,可将问题转化为:

“种姓制度实际上是什么?

”,结合当时奴隶社会思考问题,使学生体会“转化”的解题技巧。

3、组织学生进行小历史剧表演,解决课本“动脑筋”题,选派两位学生扮演吠舍和婆罗门,说出自己(角色)要说的话,注意让他们淋漓尽致表现自己的扮演才华。

五、课堂小结:

布置学生写一篇有关印度种性制度100字左右的小论文。

六、作业布置:

参照课后练一练及活动与探究。

听讲。

在师指导下读图。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学生表演历史短剧。

写小论文。

 

培养读图能力。

 

初步体会难题化简的妙处。

提高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归纳及文字表达能力。

一、金字塔的国度: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2、埃及国王的陵墓——金字塔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

2、古巴比伦王国

3、汉谟拉比法典

三、古代印度文明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国家

2、雅利安人入侵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本节课对问题的探究比较到位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课标与教材】

课标了解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教材分析本课以“西方文明之源”为题介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奴隶制文明的基本概况,标题点出了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历史地位——西方文明之源。

包括两个子目:

一是雅典城邦的繁荣,二是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重难点突破:

重点: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难点:

一是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全面辩证地认识,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这对初中生具有一定理论思维上的难度;二是对古代罗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把握,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现象发展演变的过程,具有一定难度。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应景掌握一定的学习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已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从教材提供的材料中(文字,地图、插图等)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掌握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和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通过指导学生比较斯巴达和雅典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罗马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和罗马帝国的演变。

过程与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证明了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教学方法】

(1)读图学习法:

学会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如读《古代希腊》图,明确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上的克里特岛,以此理解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

读《公元前2世纪末的罗马》图,通过识读罗马的疆域,进一步明确罗马称霸地中海的史实和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疆域特点。

 

(2)纲要信号法:

通过纲要信号,理清古罗马兴衰的线索。

如下图:

 罗马城→ 罗马共和国→ 称霸地中海→ 罗马帝国的建立→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前8世纪   前509年      前2世纪        前27年          476年

 (3)情景模拟法:

通过历史情景模拟与再现,加深对历史现象及历史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如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的理解,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

四位同学分别担当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儿童和外邦人,让他们参与重大问题的讨论,然后让其他同学评判他们参与政治的身份是否正确,这样对妇女、儿童和外邦人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这一局限性就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4)人物评价法:

本课涉及伯利克里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对他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认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评价历史人物要结合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主要事迹,既要看到其活动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又要认识到其阶级局限性。

伯利克里最大的功绩是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但他又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其民主政治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5)比较学习法:

历史的发展有着相似之处和截然不同的地方,通过对这些相似和不同的现象进行比较,加深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如对大河流域上古文明和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进行比较,可以对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价】

1.完成第19页“练一练”下列对雅典奴隶制民主高峰期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D)

A.文化发达B.经济繁荣

C.教育兴盛D.全体居民有权参政

2.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D)

A.伯利克里B.希罗多德C.凯撒D.屋大维

3.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征服战争?

(特洛伊战争、布匿战争等)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设问导读

1.希腊半岛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东临_________海,海上岛屿星罗棋布。

著名的______岛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岛。

2.公元前_______世纪,希腊半岛和________西海岸出现了希腊人建立的城邦,______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

公元前6世纪,它成为著名的__________。

3.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当政期间,雅典空前繁荣,________、_________,奴隶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全体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最高的权力机关________。

4._公元前______世纪在意大利的________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

公元前________年,罗马发展成_______。

5.罗马共和国加建立后,逐步征服_______半岛。

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为了争夺________霸权,掠夺_______和________,同地中海西部强国________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__________战争,最终取得胜利。

公元前_______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6.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公元前49年_________夺取政权,各派力量经过激烈的较量,__________在公元前27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

罗马共和国被__________所取代。

研学设计

学习要点

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1.雅典城邦的兴起

(1)时间:

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了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

(2)地点:

希腊半岛。

(3)性质:

公元前6世纪罗马成为奴隶制共和国。

2.雅典城邦的繁荣

(1)时间: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或伯利克里当政时期。

(2)表现:

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文化昌盛;全体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

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建立

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

公元前509年,罗马发展成奴隶制共和国。

2.强盛

(1)原因:

通过对外扩张活动。

征服意大利半岛→三次布诺战争→向东远征→地中海霸主。

(2)时间:

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3)表现: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奴隶制发展,奴隶边布社会各个角落。

3.灭亡

(1)原因:

罗马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

(2)结果:

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各派力量经过激烈的较量,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

罗马共和国被帝国所取代。

三、罗马帝国的兴亡

帝国建立

(1)时间:

公元前27年。

(2)人物:

屋大维建立。

帝国分裂

(1)原因:

外族入侵;人民起义;统治阶级内讧。

(2)表现;359年分为东罗马(359—1453年)和西罗马(359---476年)两部分。

476年西罗马的灭亡标志西欧的奴隶社会随之终结。

1453年,东罗马被奥斯曼土尔其所灭。

学法点拨

【透析1】首先让学生据图掌握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其次是阐述古希腊文明的历史地位和城邦的概念。

古希腊文明堪称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和西方文化的渊源所在。

希腊作为欧洲最早跨入文明门槛的地区,对后世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城邦或称城市国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原始公社演化而来的一种公民集体。

一般情况下,一个城邦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

这里所说的城市,是指易于防守、往往筑有城墙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透析2】思考雅典的民主政治究竟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产生的?

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并补充指出:

雅典生产方式、自然地理环境、文化状况有利于民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但雅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