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活动对幼儿审美培养的重要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5924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美术活动对幼儿审美培养的重要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幼儿美术活动对幼儿审美培养的重要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幼儿美术活动对幼儿审美培养的重要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幼儿美术活动对幼儿审美培养的重要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幼儿美术活动对幼儿审美培养的重要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美术活动对幼儿审美培养的重要性.docx

《幼儿美术活动对幼儿审美培养的重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美术活动对幼儿审美培养的重要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美术活动对幼儿审美培养的重要性.docx

幼儿美术活动对幼儿审美培养的重要性

摘要

美术可以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而美术活动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幼儿的审美能力还处于启蒙阶段,需要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得到提高。

目前中班美术活动中仍存在一些不利于幼儿审美培养的情况,幼儿美术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一些改善的空间,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促进美术活动多元发展的方法,主要从重视幼儿情感表达、提升教师美术教育理念、改善更新教学内容、打造富有趣味性和童真的环创风格等出发,从各方面进行改造与调整。

从而丰富幼儿审美体验,使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感知和欣赏美的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

美术活动,幼儿审美,教学策略

一、引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主要有两种开展形式:

集体教育教学活动和美工区个别化学习活动。

幼儿美术活动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

二、幼儿美术活动的概述

美术活动作为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它不仅有着非常鲜明的趣味性,而且还具有十分强烈的情感性,直观且形象。

幼儿美术活动可以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类。

美术活动具有游戏性。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幼儿参与并乐在其中。

游戏形式的美术活动氛围轻松,幼儿的接受程度较高,从而在美术活动中也能更具创造性。

幼儿美术活动具有本身性。

幼儿美术活动应给予幼儿相对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

通过美术活动的开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是在表达其情感诉求,间接反映幼儿心理活动,美术活动是以幼儿的创意和操作为主,以教师适度的引导为辅,这样的活动模式有利于幼儿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及情感体验,展现出幼儿世界的纯真和趣味。

美术活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涂鸦期表现为幼儿开始乱涂乱画;象征期表现为幼儿学会用图示和色彩去表达事物;进入形象期时,幼儿已经可以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创建符号来表达,有些并不是很形象。

幼儿美术活动具有指导的间接性。

在美术活动的创作过程中,由于幼儿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思维方式,使每一个个体表现差异性较大。

因此,教师及家长不能单单从某一个方面去评价幼儿作品的好坏,用成人的审美去评判幼儿的作品。

教师应积极从幼儿的作品中发现问题,了解幼儿发展的需求及幼儿的心理诉求,进一步制定教育方案。

三、幼儿审美培养的重要性

(一)审美能力是幼儿必备的综合能力之一

人生需要审美,这样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

审美能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它让我们感知和体验这个世界的缤纷与闪耀,它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感知觉去享受生命。

审美依赖于人的发现与创造,同样也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因此,审美的价值也体现在让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俗语有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每个人都有对于美的体验、感悟与需要,幼儿自然也需要从小接受美的熏陶。

美术素养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幼儿时期的审美体验就显得格外重要,幼儿期是发展自身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和情操的关键时期。

幼儿时期的审美能力如果无法满足发展期的需要,那在后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则不能很好的认知美、欣赏美。

这正是说明,艺术需求与艺术素养是有密切关系的,要想满足艺术需求就必须实现艺术素养的不断积累与沉淀。

艺术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个体在社会中感知美的能力。

艺术素养是我们必备的综合素养之一,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二)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审美体验

1.幼儿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发现美

幼儿能在欣赏优秀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从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

好的作品能对幼儿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一次大班的美术欣赏活动中在观察画家米罗的作品《人投鸟一石子》的时候,幼儿对于画面中的内容各有见解,相互不停地争论。

这时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幼儿进行审美对话,增加幼儿的审美体验。

当幼儿在感受作品的线条和色彩时,幼儿用丰富的语言去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细节,这时教师则可以适时地引入一些简单的术语,例如冷暖色、直线曲线、留白等概念,让幼儿在作品的欣赏中深化体验。

经过历史积淀的经典艺术作品能让幼儿感受厚重的艺术气息,如齐白石先生晚年的花草虫虾类作品,所呈现的灵动的笔触,非常具有童趣,适合幼儿学习。

现代艺术例如漫画的形式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也刺激了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大自然的美能带给幼儿最质朴、原始的审美体验,让他们记录下自己眼中的大自然,去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丰富审美体验。

2.幼儿在美术拓展活动中欣赏美

在教室中开展的美术活动远远满足幼儿全面的审美需求。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叶子脉络的触感、青草混着泥土的味道都给予了幼儿最直接的自然之美体验。

可以让幼儿去收集形状颜色各异的树叶并制作成标本。

美术活动的形式不应该是单一乏味的,应该减少传统美术教育的影响,平衡幼儿的审美体验和技能训练。

3.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理解美

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影响着幼儿的审美能力,因此好的幼儿园美术环境能够启发幼儿美的感受。

美术环境的类型有自然类美术环境、漫画类环境、故事类美术环境等。

教师可以以灰姑娘的故事、神秘的海底世界、或者以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某一元素来设计美术环境。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邀请幼儿参与设计,班级的美术环境本就是为幼儿的发展所服务,而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美术的魅力,还增加幼儿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4.幼儿在美术体验中创造美

体验是幼儿感知这个世界的主要方法,所以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最好方式还是让幼儿自发的去发掘、感知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

幼儿的生活应当是幼儿美术活动的教科书,幼儿美术活动应当充分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让幼儿感知和体验美。

美术活动具有情感性和人文性,而不能死板教条。

好的美术活动应该给予幼儿以创造激情与审美趣味,让幼儿得以在其中感受美、创造美、渲染美。

幼儿所表现的独特性与创造性是最珍贵的,幼儿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如成人世界中的固化形象。

武断直接的指正有时候甚至会给孩子造成心理损伤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创作机会,重视幼儿的情感表达。

四、幼儿美术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目标指向明显,技能训练比重过大

在一节中班的美工课上,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塑形泥,通过示范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按照书上的内容教幼儿捏白菜,幼儿完全按照教师的方法步骤去完成作品,教师会对表现好的幼儿给予表扬,并最后将所有作品收集起来。

在活动中,教师用传统美术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幼儿的学习速度快,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度高。

然而,这样的美术活动是缺乏意义的,他们没有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到参与的快乐,无法表达幼儿的真实情感,幼儿也无法从中得到发展。

美术活动本应该是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使幼儿充分发现生活中的美,但在现实美术活动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他们都更侧重于技能的提升。

在班级中,单靠机械性的模仿是不能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的,依靠模仿训练的方法会磨灭幼儿的审美想象及创造意识。

(二)教师的美术教育理念有待提升

在一次国庆节的主题美术活动中,教师将提前画好的蛋糕底稿分组发给幼儿,让幼儿对蛋糕进行装饰。

但幼儿在装饰的过程中,毫无目的和规划地用手中的塑形泥和贴片进行粘贴,作品呈现的效果自然不尽人意。

有一组幼儿动手能力较差,教师全程在帮助幼儿做。

在最后上交作品之前,教师对每组的作品进行润色,教师在追求美观度的同时,幼儿作品的童趣却早已丢失。

目前幼儿园的教师的美术教育理念还处于新旧教学观的矛盾中,无法从传统美术教育中跳脱出来。

上述中班教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够全面,仍然重视幼儿美术活动中作品的完成质量,想让幼儿的蛋糕作品更加好看,便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盲目干预,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诉求,忽视了幼儿与艺术作品之间的情感交流,没有认识到兴趣激发的重要性,从而导致美术活动的环节设置出现问题。

(三)教师的指导、评价缺乏科学性

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指导过于严格或者指导不足都是不科学的,不利于幼儿审美的培养。

用高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待幼儿的美术创作,幼儿的美术技能方面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幼儿美术创作中,正是整齐划一的风格逐步扼杀了幼儿稚嫩心灵对于这个世界敏感细微又独到的理解,恰是不同于成人的世俗心让幼儿创作的作品更具吸引力。

而过于宽松的指导模式并不能给到幼儿适宜的指导。

在日常的美术活动中,教师更偏向于对幼儿最终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幼儿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情感的过程,不能全面关注幼儿的创作历程。

而在创作结束之后只是以千篇一律的表扬去评价幼儿的作品,然后凭着主观喜好挑选出“好看”的作品进行展示。

对于不同于常规的美术作品,总是采取消极、无视的态度来对待,而没有从深层次关注幼儿创作状态以及幼儿想要传达出的情感及意味,这样的评价缺乏相对的科学性,不利于幼儿创作的想象力和对美术活动的热情。

(四)班级环创过于成人化,缺乏趣味性与童真

某班级以青花瓷为主题打造区域环境,各区域以扇面、面具、马勺、薯片筒为材料,分别以绘制、镂空、拼贴的方式悬挂于各区域。

该环创以深蓝色为主色调,大面积的冷色调以及传统青花瓷图案来展现青花瓷的韵味。

在整个班级中入图1只有益智区的悬挂的部分盘子和睡觉房墙上的盘子是幼儿的作品,能感受到些许的儿童气息,除此之外,整个班级环创成人印记重。

现在各个幼儿园的班级环境都在逐步改善,整齐有序,分区明确。

但在具体环创设计上是以成人的审美去打造区域环境创设,缺乏趣味性与童真。

青花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存在,在班级环创中融入青花瓷元素有利于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并热爱传统文化。

在上述班级的环创中,成人世界的青花瓷之美并不能感染到幼儿,他们更喜欢能反映他们熟悉的事物,色彩鲜明的图案,对于色彩寡淡的、刻板严肃的、夸张变形的图案往往无法提起幼儿的兴趣。

如果直接将青花瓷的传统表现形式运用于区域环境创设,青花瓷的图案,色调,载体无法刺激到幼儿的感官,也就无从谈及区域环境创设带给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审美体验。

图1幼儿园某班级益智区环创

五、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一)创设符合儿童审美情趣、材料丰富有序的区域环境

好的区域环境能给予幼儿感官上的刺激,在进行区域的环境创设时要充分考虑幼儿所处的审美阶段,从色彩、图案、材料的选取以及物品的放置都应该是以幼儿的特点和需要为基本出发点。

除了通过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来培养幼儿审美之外,充分利用区域环创等外部环境也会环创作为幼儿每天接触的外部环境,其对幼儿所产生的影响是不需要通过刻意的去营造氛围去实施一定的措施,而是由幼儿积极自主地主动接受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幼儿审美体验。

因此,应该适当改造班级环境,尽量减少成人化、不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创设,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趣味性、生活化、艺术化的美术活动环境,在熏陶感染中渗透美术教育。

好的区域环创应当是反映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情境化、生活化的区域环境才能更有利于幼儿美术素养的积淀,符合幼儿审美情趣的环境才能成为幼儿审美信息的来源。

图2中的两个主体物为棒棒糖和糖葫芦,两者都是幼儿在生活中非常喜爱的食物,而且两者的刻画都没有通过写实的方式去表现,而是结合色彩与简单的线条来表现棒棒糖和糖葫芦,具有童趣,符合幼儿的审美水平,上下两部分内容的分割线也是选用了幼儿喜欢的颜色,红黄色块的碰撞更是刺激了幼儿的视觉体验,紧紧抓住幼儿的眼球,使幼儿更快融入班级。

幼儿在充满童趣的环境中,更有利于幼儿保持愉悦的心情,幼儿会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更加具有更加强烈的视觉敏感度。

这些区域环创中的审美信息会进入幼儿感受器,形成短时记忆,完成审美创作的材料存储。

如此以往,形成了幼儿审美体验的积累与美术作品创作的良性循环,更有利于幼儿审美及创造力的培养。

图2幼儿园某班级环境创设

(二)充分发挥幼儿主人公的作用

在幼儿美术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从传统的美术教育策略中跳脱出来,不再无节制的干涉幼儿的美术创作,将主动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创作。

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正常干预体现为激发幼儿创作兴趣以及在幼儿创作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不应该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形式,继续受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而是应该重视幼儿的自主权。

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发展,他们的主动参与性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如图3,教师将选择权交给幼儿,幼儿可以在美工区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及工具,在凸显中国特色的马勺上,幼儿运用脑海中对青花瓷的理解进行绘制,画面极具幼儿气息。

同时,在绘制马勺的过程中,幼儿对青花瓷的认知也不再停留在老师讲解的层面,而是与青花瓷元素有了情感上的交流。

幼儿的审美活动是他们本真而自由的活动之一,对艺术作品的解读是幼儿与作品之间的交流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青花瓷,同时也将获得审美愉悦,青花瓷在幼儿的审美认知里也不再是冷冰冰的色彩与图案,而是融入到了幼儿的审美结构与认知里,他们不仅可以去欣赏青花瓷、理解青花瓷、而且可以在美术创作时将青花瓷融入其中,碰撞出不同的设计感。

设计美术活动时,教师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成为美术活动的观察者和引导者,这样幼儿在活动中拥有宽松自由的创作空间,自主性得到了发展,参加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图3幼儿在马勺上进行创作

(三)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科学、及时的评价与指导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如何适时地给予科学评价和指导来促进幼儿美术素养累积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美术活动的实施与评价是建立在幼儿和教师的良好互动的基础之上,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平衡美术指导“度”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Z老师在总结自己在美术活动中的指导时说“由于我个人美术素养和美术教育经验的匮乏,导致对美术活动的过程拿捏的不是很好,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无法预料。

所以我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指导较少。

在指导与评价这一方面我是极度缺乏自信的,虽然我有意愿要去指导和评价幼儿的作品,可出于自身能力的不足,在这一方面,我还给不了他们及时的反馈与指导。

”Z老师在总结中指出自己的两点不足之处,一是缺乏美术教学经验,二是自身美术素质的缺失。

Z老师对自己的绘画水平很不自信,在美术活动中,几乎从来不会将自己的作品展现给幼儿,这样也就减少了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创作环节中,Z老师很少对幼儿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并做出指导。

Z老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由于对自己的不自信,正是受到她的美术素养的局限性,才更应该将幼儿美术活动执导的重心放在语言指导和图片欣赏上。

Z老师深刻认识到自己专业技能的不足,但同样,在美术创作中多数幼儿也是一张白纸,两张白纸交集也许会碰撞出更加精彩的火花。

在科学有效的评价中,自身美术素养的高低固然重要,但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同样重要的还有是否能通过感官的刺激和语言的指导去激发幼儿内心创作的欲望与热情。

教师在对幼儿的指导与评价应该关注幼儿的情感表达,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审美发展的需要,从更多元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幼儿的作品,在分享与评价的合理机制中提升幼儿审美体验。

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及时性也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在幼儿美术创作的过程中进行适时的指导与评价才能使幼儿接收到及时的反馈,从而运用于美术创作中,积累更多的创作体验,也为今后的创作建立起系统的审美体验。

(四)在美术欣赏活动中丰富幼儿审美体验

幼儿自身的审美体验对他们的审美积极性以及其他能力和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需要主要引导幼儿进入特定的审美情景,使幼儿能够充分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与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接触与互动,可以加深幼儿与作品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如图4教师正在进行青花瓷主题美术活动的教学,青花瓷元素在幼儿的世界里并不常见,幼儿对青花瓷也并不了解。

教师在美术欣赏活动中为幼儿打造出一个青花瓷的特定情境,首先可以引导幼儿对青花瓷作品进行观察与想象。

幼儿欣赏优秀的青花瓷作品能刺激幼儿对于青花瓷的想象与创造力,教师应给予幼儿充足的观察时间,让幼儿与青花瓷作品有更多情感交流与互动。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幼儿说出对青花瓷作品的感受和青花瓷的一些特点以此来提高幼儿对青花瓷元素的视觉敏感程度。

在欣赏完作品之后,让幼儿再进行关于青花瓷的作品创作,以此来展示幼儿心中的青花瓷形象。

再将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小朋友相互交流,满足幼儿审美体验的需求,同时感受到创造美的乐趣。

美术欣赏活动带给幼儿的是视觉上的享受以及捕捉身边美的能力,青花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表现形式,通过美术活动中幼儿对青花瓷元素的观察与了解以及教师的引导,幼儿会对青花瓷有更加感性的认识,而感性的认识会推进幼儿对青花瓷积极自主的吸收与内化,完成审美经验的积累。

图4美术欣赏活动

六、结语

综上所述,审美能力是幼儿必备的综合能力之一,幼儿期是审美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期的审美培养更有利于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发现美,享受美。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能发现美、欣赏美、理解美和创造美要依托于教师科学合理的指导评价以及充分发挥幼儿主人公的作用。

幼儿对于周围环境、美术作品以及教师的言语指导是十分敏感的,所以在美术活动中这些因素会影响幼儿的审美体验。

幼儿在充满童趣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审美体验,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在美术活动中适当的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评价以及开展一系列的美术欣赏活动,这些都有利于幼儿的审美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快速发展。

美术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通过美术活动的合理开展,可以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一川.国民艺术素养读本.人与审美[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陶继华.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

(2):

20-21.

[3]孔起英.儿童审美心理研究[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1.

[4]杨洁.幼儿美术素养培养的行动研究[D].2016.

[5]马克思.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1985

[6]李琳.幼儿园美工区活动研究[D].学理论,2011.

[7]胡知凡,包雷鸣.教师艺术素养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8]华爱华马丽婷.表现性活动区的特点及环境创设[D].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2012.

[9]任仕君黄小丽.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增强幼儿的审美体验[D].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9.

[10]边霞.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1]边霞.儿童艺术与教育[M].南京: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3]黄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4]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5]胡玥.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的研究[D].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6]屠美如.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7]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8]黄春琳.培养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探索[D].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屏东幼儿园,2009.

[19]邓智文.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幼儿生活教学理念的个案研究[D].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0]曹姣.幼儿园美工区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