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整理北京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和填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5860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己整理北京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和填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自己整理北京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和填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自己整理北京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和填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自己整理北京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和填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自己整理北京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和填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己整理北京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和填空.docx

《自己整理北京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和填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己整理北京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和填空.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己整理北京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和填空.docx

自己整理北京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和填空

绪论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三者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者之间有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或矛盾。

二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存在于同一教育实践活动中,构成教育活动的符合主体。

二者又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

孔子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1.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2.启发诱导的原则3.学思结合的方法4.谦虚笃实的方法

孟子的教育原则与方法:

1.持志养气2.反求诸己3.动心忍性

《学记》的教学原则:

1.教学相长的原则2.预时孙摩的原则3.课内外结合的原则4.长善救失的原则5.启发诱导的原则

 

第一章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

教育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还具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的生产性2.教育的科学性3.教育的世俗性4.教育的国际性5.教育的终身性6.教育的革命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战略目标:

“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八项发展任务六项改革任务六项保障任务书P34

 

第二章

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结构和布局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4.经济发展通过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5.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课程设置于教育内容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3.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管理体制4.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5.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标准和有关教育内容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具有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现代化的含义:

所谓的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现代教育的历史变化过程。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1.教育观念现代化2.教育目标现代化3.教育内容现代化4.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5.教师队伍现代化6.教育管理现代化7.教育设备现代化8.教育制度现代化

科教兴国: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要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第三章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进程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3.人是在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的条件性:

1.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2.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第四章

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对人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的重要标准

我国普通中小学的培养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应当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

1.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2.建立教育的“立交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3.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通过发展缓解升学压力4.加快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5.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6.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7.加快社会劳动用人制度的改革,克服学历本位的用人方式8.加强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第五章

终身教育的基本思想:

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它具有两个本质特征:

一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条教育形态,具有时间的延展性;二是包容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它并非单一或纯粹的教育形态,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

终身教育的制度化发展:

终身教育的制度化,必须通过学校教育的纽带和核心作用将各种不同的教育部门链接到一起,从而实现教育的整体化发展。

教师的法定含义: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的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这项权利可称为教育教学权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这项权利可称为学术活动权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成长发展的权利。

这项权利可称为指导评定学生权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这项权利可称为报酬待遇权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这项权利可称为参与教育管理权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这项权利可称为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这项义务可称为遵纪守法义务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这项义务可称为教育教学义务3.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主要目标,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形象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这项义务可称为思想品德教育义务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制等方面全面发展。

这项义务可称为爱护尊重学生义务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这项义务可称为保护学生义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这项义务可称为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

教师对学生的法律责任:

一学生的权利就是教师的责任1.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2.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身权3.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财产权二教师负有保护学生安全的法律责任1.学校应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形2.教师承担的保护学生安全的主要责任三教师负有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责任

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

首先,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这是教师依法执教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教师应当具有较强的法律信念,这是教师依法执教的重要保证。

再次,教师应当具有自觉的法律意志,这是教师依法执教的重要保证。

 

第六章

教师的角色:

诊断者传授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研究者协调员

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从素质的内容上分,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

如果从教师职业的双专业性说,可分为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此外,由于教育内容的全面性,还需要教师具有广泛的一般素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1.立足实践面对现实2.持续提升崇尚先进3.自我反思自主发展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师生互动2.师生对话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1.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2.专业知识和技能3.专业训练和资格4.专业自主5.专业组织或专业团体6.专业地位

第七章

课程的分类:

从课程的管理制度角度来划分,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划分,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按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度不同,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又可分为限定性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按课程的存在形式及其地位的不同,又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就是分别从各们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学科课程的特点:

1.从知识体系、社会需要出发设计课程,是知识本位、社会本位。

2.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

3.重视理论知识,强调把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教给学生。

学科课程的作用:

能在较短时间内把各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教给学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继承人类经过实践活动、科学探索所取得的经验和知识。

学科课程的缺点:

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不利于学生社会活动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同时学科分得过细,不利于学生综合地把握世界的联系。

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指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

儿童通过活动来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活动课程的特点:

1.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是儿童本位、经验本位。

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

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活动课程的作用:

重视课程要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注意教材的心理组织,能够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很有效果。

活动课程的缺点:

学生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不利于传播人类文化遗产。

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

综合课程的三种形式:

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综合课程的特点:

综合课程论倡导的综合课程可以说是学科课程的一种改进类型,仍有学科课程的性质。

综合课程的作用:

促进知识综合化,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密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课程的缺点:

教科书的编写较为困难,只专不博的教师很难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

隐形课程:

隐形课程一般是指构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种要素,如师生关系、能力分组、课堂规划与程序、教科书中隐喻的内容、学生的性别差异以及课堂奖励方式等,它们能对学生产生经常而有效的影响。

隐形课程的特点:

1.影响方式的无意识性2.空间的广泛性3.内容的全面性

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影响着课程的发展:

1.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学校课程的门类2.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3.生产力对课程的影响具有间接性,它是通过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等中介来起作用。

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影响着课程的发展:

1.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识决定着课程的管理和课程的方向2.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一定社会的教育宗旨和培养目标,影响着课程内容、范围和有关思想、道德课程的设立3.政治经济制度对课程的影响具有直接性,它规定着科学技术和社会意识形态等在学校课程的反映三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着课程的发展:

1.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影响着课程的门类、内容和结构2.科学技术影响课程的沉痼,取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程度3.科学技术对课程的影响,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与特点对课程的影响五课程理论对课程的影响

课程发展的一般趋势:

1.选择化和个性化2.平衡化3.综合化4.管理上的多极化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书P161

 

★第八章

教学过程的特点: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1.以间接经验为主事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2.学习简洁经验要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3.坚持直接经验与简洁经验相统一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3.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2.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3.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3.坚持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教学工作各环节的内容要求:

一备课要求:

1.要深入准确地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2.要有针对性,适应学生的特点3.要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生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备课的内容4.要充分和周密考虑教学设计诸因素的关系和结构,并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二上课要求:

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灵活4.学生主动5.语言艺术6.学生思维活跃三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标准,要有代表性2.作业分量适宜,难易适度,可以分层次3.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对复杂的作业可以适当提示4.及时检查和批改作业四辅导要求:

1.从辅导对象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2.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五测验要求:

1.效度:

实体与检查的目的、目标相关、一致2.信度3.难度:

总体的难度适中,有比较建安的,也有比较难的,难易结构合理4.区分度学业成绩评定的要求:

客观公正;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

教学方法的选用要求:

一讲授法:

1.讲授的内容,要有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讲清难点,突出重点2.讲授的方式方法,要有启发性,不是简单灌输3.讲授的语言,要生动、通俗、形象,要清晰、准确、精炼、有条理,语速适当二谈话法:

1.教师要做充分准备,对谈话的内容,要求提问的对象等都要周密准备,并拟定谈话大纲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度,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问题要有启发性,形式要多样化,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3.谈话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因势利导,同时应给学生思考的余地4.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小结,概括问题的正确答案,提出谈话过程中的优缺点三讨论法:

1.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有讨论的价值2.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进行,让学生有普遍法眼的机会3.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提出需要进行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四自学指导法:

1.要明确自学的目标,应该尽量具体2.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3.要检查学生自学的结果,通过提问、作业、汇报、教师归纳小结等方式进行五演示法:

1.演示前,教师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弄清演示的目的,选择好演示的教具,明确演示的关键,做好演示的准备2.演示时,要结合讲授进行。

演示必须精确、可靠,操作规范;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演示活动;演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3.演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观察到的结论以及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得出正确结论六练习法:

1.要使学生明确联系的目的2.练习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教师要交给学生练习的方法,注意练习的时间、分量等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要及时检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七实验法:

1.实验要有计划,明确目的和内容2.实验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具体操作的要求3.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4.实验后,教师要对实验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八实习作业法:

1.根据有关理论指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进行2.教师要说明任务要求及注意事项3.作业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进行德育教育4.作业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检查和评定九发现法:

1.教师要设计适当,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学习条件2.教师对学生的不断提问要在思路上给予引领,并耐心等待3.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结论,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教学原则:

P182

 

第九章

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发髻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德心理

德育内容:

P202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

德育原则:

1.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原则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5.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德育方法的要求:

一说服教育法:

1.有目的性和针对性2.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真实、可信3.态度真诚、热情4.善于捕捉说理实际,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增强教育效果二榜样示范:

1.要选好示范的榜样2.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不要停留在表面模仿的层次上3.激起学生学习榜样的敬慕之情4.要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境界三指导实践:

1.运用实践锻炼的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锻炼2.在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与提高他们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想结合3.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有序有恒的要求,进行持之以恒的锻炼4.要不断地督促检查,使之坚持5.调动学生实践锻炼的主动性四陶冶教育:

1.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3.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五品德评价:

1.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态度2.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3.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4.把奖惩和教育结合起来,坚持育人为目的,不为了奖惩而奖惩

 

第十章

班级的教育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性,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2.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提高效率,培养社会交往能力3.可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班级的形成条件:

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

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1.在思想认识上要正视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必要性2.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表现自我的良好机会,满足非正式群体的需求3.注意发挥和引导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4.正确认识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针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5.加强正式群体的建设,减少非正式群体不良因素的侵蚀

班主任工作内容和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2.设立班级目标3.转化后进生

班级常规管理:

1.班级组织纪律管理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3.班级文档管理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班级活动意义:

1.班级活动可以促使学生提高认知能力2.班级活动促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3.班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4.班级活动有助于形成班级的凝聚力5.班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选题,选题要符合教育意义,同时要贴近学生生活2.制定活动计划,活动计划应包括:

活动的目的和内容、活动的基本方式和程序、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的安排、具体准备工作及组织管理等3.活动实施与总结

 

十一章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式的含义:

1.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和系统地了解教育教学现状,以加强对客观认识的一项研究2.行动研究:

教育实践工作者为改善教育教学实践而开展的研究成为行动研究3.经验研究:

经验研究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回顾和反思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类型4.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指对某一现象、事件、或某个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5.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是指通过口头或书面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研究6.实验研究是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的一种研究类型,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一种研究

1、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2、广义的教育:

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设计啊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4、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5、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等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加工的对象。

6、教育内容的特点:

目的性和价值性、发展性、形态的多样性。

7、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者的关系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8、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9、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0、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教育之外的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11、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12、《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13、《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十六个字:

“化民为俗,其必有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4、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课内外结合原则、教学相长原则、预时孙摩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启发诱导原则。

15、在预时孙摩的原则中,“禁于未发之谓预。

当其可知谓时,不陵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分别包括了四条原则:

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集体教育原则。

16、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产婆术为后世西学的探究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奠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