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平的116条编剧技巧(强烈建议收藏).docx
《陈秋平的116条编剧技巧(强烈建议收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秋平的116条编剧技巧(强烈建议收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A点】下笔前一定问自己:
这个剧本你非写不可吗?
什么让你如鲠在喉?
也许是一个愤怒、一段思念、一个画面、一场高潮戏、一个流泪片段,甚至可能是一次委屈。
总之,找到这个动力源,把它作A点确定下来。
有了A,才能推演出B,由B再推演C和D。
也许往下推演不顺而回过头来调整A,但是,写剧本必须找到A。
2.【编剧秘笈】影视剧是正着看:
从头看到尾;却是倒着写:
从尾往头写。
观众不知道结局,可有一万个猜测,增加观看乐趣;编剧不知结局,也会有一万个可能,那就让自己迷失而无法前行。
不仅倒着写,还要反着写,结局是和解,前面就是误会;结局是顿悟,前面就是迷瞪,拧巴。
总之,想好了最后一个高潮再下笔!
3.【寻找首先出拳的人】无论一部电影、一个短片,还是一个戏剧段落,开场3—5分钟,必须有人出拳,就是第一块骨牌,第一个撞击,第一次危机。
这第一拳最好足够的狠,才能激起强烈反响,被撞击方和观众才能被打懵,才能引起足够大的波澜,才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能吊起观众的胃口和好奇心:
后来呢?
4.【什么是编剧】有个年轻朋友自诩为编剧,于是招来非议,说他自不量力。
其实,编剧是一种职业,正如木匠、铁匠、厨师、开锁匠等一样,没有什么了不得的。
在我看来,只要打算、正在、已经靠写剧本为生,或者可以把剧本卖出去的,都可以自称“编剧”,这不丢人,也没有什么高贵。
不就木匠而已吗?
5.【逻辑力】对于做一个编剧的要求,与其说需要想象力,不如说更需要逻辑力。
想象力像孩子,逻辑力才是成人。
你听一个孩子讲他漫无边际的幻想,最多赞许他天真烂漫,但不会为他的“故事”着迷,不会探究,不会好奇,不会较真,不会期待,不会震撼,不会深思,而这些感受的形成,需要一个逻辑缜密的创作才能达成。
6.【熟识角色】谁是主角?
他出场前在做什么?
家庭状况体貌特征?
学历教育?
优点缺点个人喜好人际关系……认识他非一次性完成,反复琢磨并与其他角色相互砥砺,仿佛在生活中遇见人,对他身世背景的了解不断深化。
最重要,人物设计为你写他的目的服务。
结论:
人物小传须反复多次完成,并服从于剧本主题。
7.【关于题材1】什么是题材?
回答“你的剧本是讲什么”的答案,就是题材。
讲教育、讲抗战、讲父爱、讲复仇……题材重要吗?
重要,许多题材不能拍,有些题材太难搞,还有些题材被人写烂了,制片人拒绝,是因为哪怕你作为观众也拒绝。
听劝,不要动笔。
有些题材一下让人感到有亮点,会有人鼓励你写。
重要!
8.【关于题材2】题材也不重要,太泛,无实质意义。
除了某些特定题材被禁止之外,理论上没有冷题材和热题材之分。
即便是制片人出品人,也仅仅是把题材作为交谈的第一句话,接下来还是要看编剧怎样去写某个题材。
从什么角度、挖掘到什么深度、表达什么思想和情怀、反映什么问题、何处有升华,这些才重要。
9.【关于明星】如今明星片酬过高已让电影电视剧不堪重负。
为什么明星涨价?
因为明星不够用。
明星为什么不够用?
因为缺乏造星机制。
其实,每一个明星都是从非明星小演员变幻而来,靠什么变?
靠一部好戏。
好剧本,好导演,好的班底。
但如今的电视台和出品公司似乎忘记了这一切,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10.【可否主题先行】可以!
编剧常接到命题作文,主题先行也出过经典作品。
关键:
1.不求主题深刻,所有的主题都是大路货;2.不能直奔主题,越曲折越好;3.主题不重要,用什么故事去说明它才重要;4.弱化主题的存在,隐藏它,主题是观众品出来的;5.主题是有意义,故事是有意思,首先有意思,而后有意义。
11.【动作】编故事的关键是找到角色动作。
动作分两种:
主动动作和被动动作。
前者是我想干嘛。
想考研,出击准备,迎接挑战。
被动动作是路上走得好好的,一个花盆从天而降砸在头上,流血抢救、血型不对、没带钱,医生不在……编剧的任务就是给角色动作设置障碍,他克服重重障碍达到目的或转危为安,就是故事。
12.【事件】用简略方式将观众带入角色所处的规定情景后,必须发生事件。
只有事件才能让人物活起来并让观众感同身受。
事件要件:
1.有足够的冲击力,让人物动起来;2.须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期待;3.能引起连锁反应;4.能造成人物冲突(外部)和纠结(内在);5.有想象空间。
一部电影需要3—5个相互关联的事件。
13.【拐点】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转折。
人物动作带领观众朝某个方向走,或达到目的或出现意外使得人物动作方向改变的那个点,就叫拐点。
拐点特征:
1.逻辑的必然;2.关注和情绪的小高峰;3.拐的方向出人意料(需要编剧挖坑给观众跳);4.具有节奏调节功能;5.体现变化与多元特征;6.起到转承启合的作用。
14.【下狠手】故事产生于动作,动作来源于人物,人物发力源于编剧给他的压力。
我称之为压弹簧。
编剧压弹簧越给力,人物的动作发力越大。
所以,老好人当不了好编剧。
编剧对心爱的主人公不能太好,你得让他受苦,被凌辱,遭打击,让他危机重重、走投无路、苦不堪言、生不如死……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是也。
15.【生活质感】什么是剧本的生活质感:
1.人物鲜活,2.故事贴近生活,3.对话生动有趣,4.细节丰富,5.平和但有张力……如何变成剧本?
大概:
1.善于观察;2.保持敏感;3.准确截取;4.学会提炼;5.大胆推理;6.坚持积累;7.复合表达。
这些大体属于技术层面,其实功夫在诗外,保持和培养自身人文情怀最重要。
16.【个性化对白】编剧困惑之一,总不能千人一面,千口一腔吧。
但语言又有极大的同一性,我们都说人话,不说鸟语,过于特别会造作。
人物个性化对白应该是:
1.不能违背人物性格;2.尽量有一些个性化标志(口头禅、用词);3.说话的方式比用词更重要;4.人物内在依据大于外在形似;5.强化亮点避免刻意。
17.【和观众谈恋爱】写剧本好比和观众谈场恋爱。
观众是美女,你首先必须爱她,然后挑逗、讨好、诱惑她,弄清楚她想什么,她要什么,然后给予、付出,满足她。
可一味地附和,无原则的让步也不行,你得有坚守。
你不能过分宠她,对她的弱点你得抑制、教训、警告、恐吓,随后(高潮时)征服她,方抱得美人归。
18.【戏剧任务】是一场戏、一个段落甚至整个剧本中编剧想要完成的任务。
它可以同时是角色的任务,也可分开。
攻打无名高地,角色任务是战胜敌人,戏剧任务却是展现战争的残酷或兄弟情。
要点:
1.必须提前明确;2.与角色任务同步;3.指挥角色动作的真正灵魂;4.角色任务包裹戏剧任务;5.全剧戏剧任务=主题。
19.【可恨的编剧】编剧是什么?
编剧是无中生有的人(虚构),是无事生非的挑拨者(冲突),是狠心郎负心汉(让人流泪),是杀父奸妻不共戴天的仇敌(激怒),是唯恐天下不乱的贼子(高潮)……从前有个帅哥巧遇一个美女,他们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一帆风顺的故事谁看呀?
20.【合理与奇特】写剧本设置人物和事件时常纠结,因为合理与奇特注定相互矛盾,处处合理则易平淡,过分奇特又难免违背逻辑。
我的经验首先考虑奇特,先出奇招,然后将其合理化。
如果费老劲也没能使其合理,弃之。
然后重新再寻找并设置一个奇特。
即便没有奇特的事件,也尽量换一个奇特的角度。
总之要奇。
21.【小高潮】相对大高潮而言的,在电影里突出,因电影一次观赏,结尾前定有最大高潮出现,之前的小危机及解决(拐点)被称为小高潮。
电视剧太长,难找大高潮(多次观影),加之电视剧分集实际由导演最后任意切割,更难准确设置拐点,所以只能模糊。
经验:
以故事段落为标准,3到6个拐点配一个段落高潮。
22.【首三集】电视剧约定俗成为长篇评书,在漫长观影过程中,观众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关注,于是首三集成为观众决定是否继续看的关键,也成为购片者和电视台(搜集收视率)评判依据,至关重要。
英雄三板斧新官三把火:
1.信息量大(人物场面风格视觉动作);2.节奏紧凑;3.冲突迭起;4.戏剧张力强。
玩命!
5.制造大悬念(让人觉得后续有大戏要唱);6.有趣(台词、机关设置、细节)。
总之,编剧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23.【剧本标准】罗伯特·麦基曾在好莱坞当剧本编辑,他常写下评语说某剧本场景诙谐、感觉敏锐、文笔通顺、用词恰当,但故事令人失望。
他从来没有写过这样的评语:
该剧本语法糟糕、拼写错误、对白拗口、方位杂乱、打印格式不规范,但它故事精彩、动人心魄、人物深邃、高潮迭起。
前者坏剧本,后者好剧本。
24.【交代戏】虽然对故事背景、人物关系、事件来龙等需要必要的交代,但应尽量避免纯粹、单独的交代戏,好的交代应该是:
1.非一次性在不同场景和对话中泄露出来;2.留下可补充的残缺让观众自己去概括或推理;3.符合场景和人物自身逻辑自然流露;4.尽量用交代带出人物性格特种;5.尽量对情节发展有推动。
25.【过场戏】为衔接两场戏设置的过度段落,特点是游离于剧情之外。
不好的剧本通篇都是过场戏,而写得好的过场戏应该是:
1.逻辑的一环,因而不可或缺(虽本身不推动剧情,但拿掉则破坏剧情);2.节奏调节器(不从剧情上起作用但为下一个高潮做情绪情感铺垫);3.可玩味的闲笔,展现抒情幽默风格趣味风情。
26.【高潮】指文艺作品中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及其解决。
电影中主角贯穿始终的动作不断遇到阻碍(冲突),阻碍来自敌对方(人、自然、有形或无形势力、甚至自身等),并越来越大,主角危机四伏。
结尾前最后一个危机越不过去,酿成遭灭顶之灾,主人公用尽全力反败为胜战胜对手(正剧喜剧)或失败(悲剧)。
要点:
1.最后的危机须做到极致(将主人公置于死地);2.一定要形成拐点(顶点急转直下);3.必须有意想不到的解决因素形成转机(能被观众猜到的解决方案形不成高潮);4.必须靠主人公自身完成整个动作(战胜或战败)。
写高潮大忌:
致命危机时,突然一声霹雳,一道闪电,把强大的敌人给电死了。
27.【出位与缺陷】一号人物最不讨好。
常见现象是反面角色和正面配角给人印象深刻,甚至导致演主角的演员不易红。
原因是编剧太喜欢自己的主人公,使其完美到不真实和不可亲。
建议根据需要有意给主角赋予一些出位和缺陷。
出位指语言、动作和行为突破常规常情(外部),缺陷指性格内核上的弱点瑕疵(内在)。
28.【规律与技巧】好剧本的规律是什么?
题目太大,无法回答,但肯定有规律。
笼统的说,所有的编剧及理论家都在苦苦寻找观众观看电影的心理需求,并设法满足这个需求。
找到了这个需求并把它们罗列出来,贯穿在一起,就是规律。
想方设法用文字的形式去刺激、煽动并满足这些需求,就是技巧,或者叫技术。
29.【伏笔】剧本前段为后段重要拐点预埋的提示,作用是让该拐点既突然(意料之外)又必然(情理之中)。
要点:
1.埋伏笔点既明显(留下印象)又隐蔽(加干扰);2.必要时可加强或重复;3.适度放大假伏笔误导观众;4.伏笔不宜过多;5.设置方法多为倒置,先确定结果(重大拐点),倒回去看什么地方适合安放。
30.【潜台词】来源于人的口是心非特征,剧中适合表达人物内心复杂的规定情景,也是电影对白最耐人玩味的魅力所在,而它的难点在于写出来的只能是台词。
要点:
1.从文字上写出弦外之音;2.从性格和情景琢磨潜台词并根据人物间关系的微妙与隔膜写出台词;3.从表演角度来写,演员说的是台词,演的是潜台词。
31.【新编剧功课】想当编剧,是否科班毕业,以前职业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热爱。
须做功课:
1.多看好影片电视剧;2.试着写;3.适当读几本经典的编剧理论书;4.分析经典影片;5.多和写剧本的朋友多交流;6.把自己写的剧本当故事讲给别人听,征求反馈意见;7.有条件的请教一下老编剧或老师。
8.继续写。
32.【悬念1】影片中能引起观众紧张期待的事物。
其实是危机的触发、发展、解决的过程。
一般的技巧:
1.设悬,强烈和突然(迅速触发);2.放空挡,自然滑行,不踩油门(太监急皇帝不急);3.注入强化因素,危机渐显;4.故意拖延(干扰与抑制),造成最强烈紧张感;5.释悬,突转(顺转或逆转)解决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