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2537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doc

《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doc

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一、课程设计题目

度假村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原始资料

1、污水水量、水质

(1)设计规模

某度假村管理人员共有200人,另有大量外来人员和游客,由于旅游区污水水量季节性变化大,初步统计高峰期水量约为300m3/d,旅游淡季水量低于70m3/d,常年水量为100—150m3/d,自行确定设计水量。

(2)进水水质

处理的对象为餐饮废水和居民区生活污水。

进水水质:

项目

COD

BOD5

SS

pH

NH3-N

TP

含量/(mg/L)

150-250

90-150

200-240

7.0-7.5

35-55

4-5

2、污水处理要求

污水处理后水质应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18921-2002)

项目

BOD5

SS

pH

NH3-N

TP

含量/(mg/L)

6

10

6.0-9.0

5

0.5

3、处理工艺

污水拟采用MBR工艺处理

4、气象资料

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5、污水排水接纳河流资料

该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需要回用于度假村内景观湖泊,最高水位为103米,常年水位为100米,枯水位为98米

6、厂址及场地现状

进入该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端点的地面标高为109米

三、工艺流程图

图1工艺流程图

四、参考资料

1.《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材

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18921-2002)

3.《给排水设计手册》

4、《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

5.《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6.《MBR设计手册》

7.《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顾国维、何义亮编著

8.《简明管道工手册》第2版

五、细格栅的工艺设计

1.细格栅设计参数

(1)栅前水深h=0.1m;

(2)过栅流速v=0.6m/s;

(3)格栅间隙b细=0.005m;

(4)栅条宽度s=0.01m;

(5)格栅安装倾角α=60︒。

2.细格栅的设计计算

本设计选用两细格栅,一用一备

1)栅条间隙数:

9

.

10.

6

.

0

1

.

0

005

.

0

60

sin

0035

.

0

0

´

´

=

n

(取n=11)

式中:

n——细格栅间隙数;

Qmax——最大设计流量,0.0035m³/s

b——栅条间隙,0.005;

h——栅前水深,取0.1m

v——过栅流速,取0.6/s;

α——格栅倾角,取60︒;

2)栅槽宽度:

B=s(n-1)+bn

式中:

B——栅槽宽度,m;

S——格条宽度,取0.01m。

B=0.01×(11-1)+0.005×11=0.155m;(取B=0.2m)

3)过栅水头损失:

K取3

β=1.67(选用迎水、背水面均为半圆形的矩形)

m

g

v

b

s

k

h

2

.

0

60

sin

62

.

19

6

.

0

005

.

0

01

.

0

67

.

1

3

sin

2

0

2

3

4

2

3

4

=

´

´

´

=

=

2

a

b

6)栅前槽总高度:

取栅前渠道超高h1=0.3m

栅前槽高H1=h+h1=0.1+0.3=0.4

7)栅后槽总高度:

m

h

h

h

H

6

.

0

2

.

0

3

.

0

1

.

0

1

=

+

+

=

+

+

=

2

8)栅槽总长度:

细格栅的栅前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L1:

若进水渠宽B1=0.18m渐宽部分展开角α1=20︒,则此进水渠道内的流速

v1=0.6m/s,则:

m

B

B

L

03

.

0

20

tan

2

18

.

0

2

.

0

20

tan

2

0

0

1

1

=

-

=

-

=

4)细格栅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位的长度L2:

L

L

015

.

0

2

03

.

0

2

1

2

=

=

=

m

8

.

1

60

tan

4

.

0

0

.

1

5

.

0

015

.

0

03

.

0

tan60

0

.

1

5

.

0

0

0

1

2

1

=

+

+

+

+

=

+

+

+

+

=

H

L

L

L

9)每日栅渣量:

Kz=1.5

3

3

3

3

3

3

0

10

10

.

0

10

01

.

0

-

1

.

0

w

m

m

m

m

细格栅取

一般为

d

m

d

m

Qw

3

3

0

2

.

0

02

.

0

1000*1.5

10

.

0

300

1000*Kz

w

=

´

=

=

故采用人工清渣

六、初沉池设计

(1)沉淀区的表面积A:

A=Qmax/q

A=12.5/2=6.25m2

式中:

A——沉淀区表面积,m2;

Qmax——最大设计流量,m3/h;

q——表面水力负荷,m3/(m2·h);取q=2

(2)沉淀区有效水深h2:

h2=q·t

h2=2*1.0=2.0m

式中:

h2——沉淀区有效水深,m;

t——沉淀时间,初沉池一般取0.5~2.0h;二沉池一般取1.5~4.0h。

沉淀区的有效水深h2通常取2.0~4.0m。

取t=1.0h

(3)沉淀区有效容积V:

V=A·h2

V=6.25*2.0=12.5m3

式中:

V——沉淀池有效容积,m3。

(4)沉淀池长度L:

L=3.6v·t

L=3.6*4.5*1.0=16.2m

式中:

L——沉淀池长度,m;

V——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m/s,一般不大于5mm/s。

取v=4.5mm/s

(5)沉淀池的总宽度B:

B=A/L

B=6.25/16.2=0.4m

式中:

B——沉淀区的总宽度,m。

(6)沉淀池的数量n:

n=B/b

式中:

n——沉淀池数量或分格数;此例设计n=1单斗排泥

校核:

L/B=16.2/0.4=40.5>4(符合)

L/h2=16.2/2=8.1>8(符合)

(7)污泥区的容积Vw:

对于已知污水悬浮固体浓度与去除率,污泥区的容积可按下式计算:

Vw=Qmax·24·c0·η·100·T/[1000r(100-p0)]

式中:

c0——沉淀池进水悬浮物浓度,mg/L

η——悬浮固体的去除率,取η=50%

T——两次排泥的时间间隔,d,初沉池按2d考虑

r——污泥容重,Kg/m3,含水率在95%以上时,可取1000Kg/m3

p0——污泥含水率,%;取p0=96

Vw=12.5*24*240*50%*100*2/[1000*1000(100-96)]=1.8m3

(8)贮泥斗得容积V1:

V1=(1/3)·h4'[S1+S2+(S1·S2)0.5]

V1=(1/3)·2.8[1.44+0.16+(1.44·0.16)0.5]=1.94m3

式中:

V1——贮泥斗得容积,m3;

S1,S2——贮泥斗得上下口面积,m2。

设计S1=3.6*0.4=1.44m2

S2=0.4*0.4=0.16m2

h4'=(3.6-0.4)*tan60︒/2=2.8m

h4"=(16.2+0.3-3.6)*0.01=0.129m

(9)沉淀池的总高度H:

H=h1+h2+h3+h4'+h4"

H=0.3+2+0.5+2.8+0.129=5.729m

式中:

H——沉淀池总高度,m;

h1——淀池超高,m,一般取0.3m;

h2——沉淀区的有效水深,m;

h3——缓冲层高度,m,无机械刮泥设备时为0.5m,有机械刮泥设备时,其上缘应高出刮板0.3m;

h4'——贮泥斗高度,m;

h4"——梯形部分的高度,m。

(10)贮泥斗以上梯形部分的污泥容积V2:

V2=0.5*(L1+L2)·h4"·b

V2=0.5*(17+3.6)*0.129*0.4=0.53m3

式中:

L1=16.2+0.3+0.5=17m

L2=3.6m

b=0.4m

污泥斗和梯形部分污泥容积

V1+V2=1.94+0.53=2.47m3

七、调节池的设计

由于本例是旅游区,污水量季节性变化大,淡季时水量低于70m3/d,高峰期又能达到300m3/d,设计连续高峰水量的时长为2d。

该MBR工艺设备取用设计流量为200m3/d。

当出现连续高峰水量时,调节池可用来蓄水。

但当出现淡季水量时,调节池中的水又过少。

所以为了保证污水处理设施在最高水量或最低水量的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

拟设计总体积为210m3的调节池,分三格,每格设计体积为70m3。

当水量小于设计流量时,调节池单格运行,当水量大于设计流量时,可采用双格运行或三格运行起到蓄水作用。

1.单格调节池设计

设计流量Q=8.4m3/h,停留时间T=7.0h,采用穿孔管空气搅拌,气水比为4:

1

(1)单格调节池有效容积

V=QT=8.47.0=58.8m3

(2)单格调节池尺寸

调节池平面形状为矩形,其有效水深采用h2=3.0m,调节池面积为:

F=V/h2=58.8/3.0=19.6m2

池宽B取4.0m,则池长为

L=F/B=19.6/4.0=4.9m取L=5.0m

保护高h1=0.5m

池总高H=0.5+3.0=3.5m

则单格调节池的尺寸为5.0*4.0*3.5=70m3

2.空气管计算

在调节池内布置曝气管,气水比为4:

1,空气量为Qs=8.44=0.0094m3/s。

利用气体的搅拌作用使来水均匀混合,同时达到预曝气的作用。

空气总管D1取30mm,管内流速V1为

V1===13.3m/s

V1在10~15m/s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

空气支管D2:

共设4根支管,每根支管的空气流量q为:

q===0.00235m3/s

支管内空气流速V2应在5~10m/s范围内,选V2=8m/s,则支管管径D2为

D2===0.0193m=19.3mm

取D2=20mm,则V2==7.48m/s

穿孔径D3:

每根支管连接两根穿孔管,则每根穿孔管的空气流量为

q1=0.001175m3/s,取V3=7m/s

D3==0.0146m.取D3=15mm.则V3为

V3==6.65m/s

3.孔眼计算

孔眼开于穿孔管底部与垂直中心线成45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