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4857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加法运算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我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意义。

 

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

情境图

合作学习:

根据课本主题图的信息,大家都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请大家交流一下,先来解决哪一个?

红星小学要进行校园绿化,要从苗木基地购进一批树苗和花苗。

购进树苗一览表

冬青

柳树

杨树

56棵

72棵

28棵

购进花苗一览表

月季

牡丹

茶花

80棵

88棵

112棵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教师有选择地进行记录。

学生汇报

预设:

(1)一共购进多少棵树苗?

(2)一共要购进多少棵花苗?

多媒体展示问题

(3)导入新课:

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

(1)一共购进多少棵树苗?

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课本。

二、合作探究

(1)一共购进多少棵树苗?

列算式:

可以先算冬青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再算杨树和冬青、柳树一共的棵数。

(56+72)+28

=128+28

=156(棵)

还可以先算柳树和杨树一共多少棵,再算冬青、杨树和柳树一共的棵数。

56+(72+28)

=56+100

=156(棵)

对比两种算法,第二种算法先计算柳树和杨树一共100棵,再用100去加56,算起来简单快捷。

(2)一共要购进多少棵花苗?

列算式:

可以先算月季和牡丹一共有多少棵,再算茶花和月季、牡丹一共的棵数。

(80+88)+112

=168+112

=280(棵)

还可以先算牡丹和茶花一共多少棵,再算月季、牡丹和茶花一共的棵数。

80+(112+88)

=80+200

=280(棵)

对比两种算法,第二种算法先计算牡丹和茶花一共200棵,再用200去加80,算起来简单快捷。

等号两边的算式完全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第一道括号在前,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

第二道括号在后,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

运算的顺序不同,为什么得数还相同呢?

(生:

因为两道算式都是把56、72、28三个加数相加。

师:

三个加数是相同的,就连先后的位置也相同,所以得数相同,连成等式!

你们是不是隐隐约约发现什么规律了?

能说说吗?

(屏示两组等式)这两组等式中都是三个数相加,左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右边都是?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都怎么样?

(不变)。

猜测规律,举例验证。

老师这里还有三道算式,注意看!

(屏示:

(7+29)+21,7+(29+21))

猜一猜,它们的得数可能会怎样?

悄悄告诉同桌!

同桌分工,一人算一道,看看结果怎样?

汇报:

左右得数相同,连成等式!

(屏示:

“=”)

再看,(屏示:

(23+5)+75和23+(5+75))。

仔细观察,大胆猜测,它们的结果又会怎样?

认为相同的举手!

为什么这么肯定?

(因为都是这三个数相加,只不过运算顺序不同,但得数还是相同的)口说无凭!

还得算算!

左边?

右边?

得数确实一样,你们真厉害!

再出示第三组算式,让学生自主观察。

看来,我们的发现不仅仅是巧合,三个数相加有规律!

归纳加法结合律。

也就是说,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结果不变。

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师生共同小结:

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师:

像这样在加法中结合的规律叫加法结合律。

(板书:

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我们一般用字母abc来表示。

你能用字母把加法结合律表示出来吗?

(板书:

(a+b)+c=a+(b+c))

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知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还知道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结合起来,再和第三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结合起来,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设计意图: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一起探究,逐步获得新知,学生在探索新知的同时,也逐步掌握了探索的方法。

师接着提问:

加法运算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

然后多媒体给出几组算式。

比较这些算式结果大小,学生经过计算发现左右算式相等。

仔细观察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

有什么不同?

(生:

都是在加法中,两个加数相同,得数都一样。

)(板书:

加法)

不同呢?

(生:

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

追问:

位置怎样了?

(屏示动态交换过程)(板书:

交换)……

也就是说,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经历计算过程,进一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特点。

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

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学生交流。

师小结: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刚才,我们用语言把加法中的这个规律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汉字、图形、字母等写成等式,也能表示这样的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吗?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交流。

用字母表示交换律:

a+b=b+a

刚才大家想出的等式都很好,不仅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而且比语言叙述更简洁。

像这样在加法中交换的规律叫加法交换律。

(板书:

运算律)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

a+b=b+a。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发现的规律表达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感受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简洁性。

加法交换律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想一想,什么时候曾经用过它?

加法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就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三、学以致用

1、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65+145=+

109+31=+

44+98=+

2、运用加法交换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2=369+(+)

(23+44)+56=23+(+)

654+(97+a)=(654+)+

3、比一比,看一看

(1)7+9=(6+1)+9=6+(1+9)运用了加法()律

(2)6+7+4=7+(6+4)=17运用了加法()律

让学生初步感知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数进行“凑十法”可以使计算简便。

4、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各式。

(小组合作)

127+38+73498+85

让学生初步使用加法运算律对加法算式进行简便运算,初步感受学习加法运算率的目的。

设计意图:

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亲自动手、合作交流提升认识。

四、自主练习

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0+25=25+0

38+73=73+38

160+(40+132)=(160+40)+132

98+73+27=98+(73+27)

2.下列算式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85+0=0+85

47+(33+8)=(47+33)+8

(94+68)+32=94+(68+32)

75+(48+25)=(75+25)+48

3.将下列各组的三个数填在方框中,使计算简便。

29+63+71=(+)+

317+45+83=(+)+

132+(68+54)=(+)+

4.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下列各式。

(小组合作)

65+78+351058+351+942

467-102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运算律,你有什么体会?

有什么收获?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让学生自由发挥,说一下感受和体会。

设计意图:

目的在于让学生再次梳理感知一下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并且让学生说一下本节课体会,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究真正的感受到运用运算律的好处及简便。

六、板书设计

一、加法结合律

(a+b)+c=a+(b+c)

2、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运算律》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在以前的数学计算中有相应的认知基础,但并没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利用主题图情境,逐步生成后续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举出例子,总结归纳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并学会用字母来表示加法运算定律。

知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原来学生只知道可以这样做,现在又知道了它们的依据,这种“再认识”加深了新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加法运算律》教学效果分析

课标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并且能够利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材在运算律编排上着力体现“猜想——举例——验证”的研究过程,在发现运算律、总结运算律的时候,都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安排了丰富、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猜想、举例和验证等活动中总结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材分析: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在三年半前学生已学过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时的教学,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加法的简便方法打好基础。

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效果如下:

一、完成了本节课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3.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教学。

 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二、准确把握本节课重难点

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意义。

 会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节设置合理、简洁高效,注重互动交流,注重方法和过程的探究。

四、学生表现较好

1.习惯方面,听说读写的习惯较好,认真听讲,敢于表达,自然大方,回答问题是声音洪亮流利。

2.学习状态好,学习氛围浓厚,小组合作运用机制完善,每位学生都能加入进来。

《加法运算律》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一个信息窗“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

完成第17页到第18页两个红点内容及第19页自主练习。

(二)教材地位: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在三年半前学生已学过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时的教学,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加法的简便方法打好基础。

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

我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四)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意义。

 

(五)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

1.教材的安排有利于促进学生运用迁移进行自主学习。

先教学加法运算律,再教学乘法运算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教材结构安排合理,利于学生在做中学。

本节课知识结构要求学生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我们的一些计算变得更加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规律,进而在解决问题中应用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应用的全过程,真正实现做数学的新理念。

3.教材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融合。

在探索和理解运算律的过程中,教材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学习加法结合律后,再教学乘法结合律,就可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总结出运算律。

4.教材注重向学生渗透简算策略

本节课自主练习中关于简便运算内容的设计,重视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会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法运算律》评测练习

一、基础练习。

(★)

1.两个加数(),和(),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

2.先把()相加,或者先把()相加,和()。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

3.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

4.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

5.根据运算定律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63+a=□+□

369+258+142=369+(□+142)

(28+47)+53=28+(□+□)

603+(97+a)=(603+□)+□

6.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75+281=281+175

452+364+136=452+(364+1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