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课堂效率检测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4556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课堂效率检测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课堂效率检测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课堂效率检测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课堂效率检测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课堂效率检测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课堂效率检测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课堂效率检测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课堂效率检测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课堂效率检测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课堂效率检测月考语文试题D卷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课堂效率检测(3月月考)语文试题D卷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2分)(2018·湘西)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偌大(nuò)    滂沱(pāng)   烙印(lào)   乳臭未干(chòu)

B.惬意(qiè)    校正(xiào)   豢养(huàn)  咄咄逼人(chū)

C.蹇劣(jiǎn)   陶治(yě)     箱箧(jiá)   未雨绸缪(liáo)

D.迤逦(yīlǐ)  猗郁(yī)     山坞(wù)    脍炙人口(kuài)

2.(2分)(2017八上·临沂期末)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喧嚣    孀妻    长途跋涉    俯仰生姿    

B.爆晒    作辑    巧妙绝伦    春寒料峭    

C.嶙峋    蔓延    自出新裁    叩石垦壤    

D.车撤    雕琢    无动于衷    交头接耳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百年孤独》分别是西方上世纪20~70年代问世的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在经贸方面,尽管中美经贸关系将因中国入世而变得更加密切,但同时也应看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不但不会减少,反而可能还会增多。

D.你听说过山寨手机、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吧,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近郊的金河镇还出现了山寨派出所,这不得不让你赞叹他们的才能没有用在可以为社会作贡献的地方。

4.(2分)(2018七上·慈溪期中)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杭州云栖大会门票售罄科技先锋将莅临杭州。

B.如果不想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

我们就必须择善而从,在真理的引领下前行。

C.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

D.用人单位要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是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5.(2分)(2019九上·双城期末)身在曹营的关羽是从谁的口中得知刘备的下落的?

()

A.于禁    

B.刘辟    

C.孙乾    

D.陈震    

二、书写(共1题;共5分)

6.(5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

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终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一颗颗硬币大的小āodàng________。

(2)

虽然这些都很wēibùzúdào________,但他做得很认真。

(3)

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gāngà________的笑。

(4)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dàtíngguǎngzhòng________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5)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fánzào________。

三、默写(共1题;共10分)

7.(10分)经典诗文默写。

(1)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________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2)蒹葭凄凄,________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蒹葭》)

(3)________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4)我想:

________ ,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5)复行数十步,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6)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7)________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8)________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关雎》)

(9)表现陈胜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__ !

”(司马迁《陈涉世家》)

(10)夹岸高山,皆生寒树,________ ,互相轩邈。

(吴均《与朱元思书》)

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11分)

8.(11分)(2017九上·泰兴月考)九年级

(1)班开展“气象物候”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看云测天气】云层现象:

在夏天,积云迅速向上突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

请根据以上云层现象,向小明同学解释该云名称及天气将如何变化。

(2)【参观气象局】九

(1)班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参观了泰兴市气象局,了解了风云2号气象卫星预测天气的原理,临分别时准备送一幅对联给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对他们工作的内容和意义表示赞扬。

下联已经拟好,请你对出上联。

上联是:

________

下联是:

收玉棉金谷。

(3)【解气候现象】夏天,有些人往往喜欢到庐山去旅游避暑,请用所学的物候知识来解释原因。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8分)

9.(8分)(2017八下·苏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首句中的“君”在诗中指________

(2)

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涨秋池”,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都有一个“秋”字,试比较两句中“秋”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3)

虚写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可以传物之神,托情之深,喻志之壮,寓理之趣,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

下列诗句中,没有采取这种表现手法的一项是()

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B.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杨巨源《城东早春》)

C.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毛泽东《沁园春·雪》)

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苏轼《江城子》)

六、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8分)

10.(8分)(2019八上·天台月考)阅读课内文言文《愚公移山》,完成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方七百里          方:

地方(纵横,指面积)    

B.始一反焉          反:

通“返”往返    

C.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

险峻的大山    

D.一厝朔东          厝:

安放,放置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君之力       自以为大有所益    

B.告之于帝       闻之于宋君(被)    

C.面山而居       而山不加增    

D.操蛇之神闻之   河阳之北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A.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B.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将要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C.用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D.用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将要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47分)

11.(21分)(2017七下·阜阳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雨夜的灯光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

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

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

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

“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

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

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

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

“回家!

”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梁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

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

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

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

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

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

“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

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

”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⑦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

”光亮后面的人影问。

“陈坊。

”父亲应声答道。

“你儿子多大了?

”那人又问。

“八岁。

”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⑪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⑫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

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

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

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⑬“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

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

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

”他边走边说。

⑭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

“爸,我脚疼,走不动了!

”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

“就快到了!

”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

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

“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

”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

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

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⑮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

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

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⑯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1)

请阅读选文,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

①——③

④——⑥

⑦——⑮

主要内容

A________

“我”与父亲摸黑赶路

B________

 “我”感念打马灯男人的帮助。

(2)

选文第⑦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

选文第⑩段划线词语分别指什么?

(4)

选文第⑮段为什么要细致描写“打马灯男人的脸”?

(5)

根据文意,说说题目“雨夜的灯光”有哪些含义?

12.(26分)(2014·孝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

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

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

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

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

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

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

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

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

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

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

“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

”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

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

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

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

“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

”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

“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

”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

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

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

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

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

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

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

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

(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1)

结合全文,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

(2)

根据提示,填充方框。

情节:

突遇暴雪→①________→发现黑点→②________→发现村庄

心理:

③________→焦急万分→④________→失望之极→放下心来

(3)

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分别说说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

(4)

第五段划线句子中的“真的”一词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来。

(40字以内)

(5)

文中的“水井”一词表意丰富,请说明。

(6)

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脚下不停步,就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你有类似的感悟吗?

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

八、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3.(5分)(2017七下·抚宁期末)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难忘的初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二、书写(共1题;共5分)

6、答案:

三、默写(共1题;共10分)

7、答案:

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11分)

8、答案: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8分)

9、答案:

六、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8分)

10、答案: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47分)

11、答案:

12、答案:

八、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3、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