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电站施工组织设计.docx
《抽水蓄能电站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抽水蓄能电站施工组织设计.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抽水蓄能电站施工组织设计
15.3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白莲河乡境内,距武汉市、黄石市、浠水县城的公路里程分别为153km、79km、32km。
在白莲河水库大坝下游的白莲河镇有县级公路分别通往浠水、罗田、英山等县城。
自浠水县城有高等级公路至黄石市接武黄高速公路到武汉市,京九铁路从浠水县城经过,长江流经与之邻近的黄石、黄冈两市,电站上、下库之间己有简易公路连接,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电站建成后,在华中电网中承担调峰、填谷、调频、调相、事故备用及黑起动的任务。
电站枢纽建筑物由上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系统、下水库、地面开关站、中控楼副厂房及柴油机房等建筑物组成。
上水库位于白莲河水库大坝右岸的山头凹地,总库容2568.65万m3,蓄能发电库容1663.00万m3,正常蓄水位308.00m,坝顶高程312.20m,上水库调节性能为日调节。
下水库为60年代初建成的白莲河大型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04.00m,坝顶高程111.00m,总库容为12.32亿m3,调节库容5.72亿m3,下水库调节性能为多年调节。
地下厂房布置4台单级混流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00MW(4×300MW)。
电站主体工程已于2005年3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首台机组计划于2008年9月底发电,2009年9月4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本标段消防系统工程包括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消防设备及其控制、报警系统设备的供货及部分设备的安装。
第二章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Ø由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提供的招标文件及消防工程图纸
Ø国家现行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与有关施工验收规范,以及建筑工程管理、环境保护等地方法规及规定
2.编制目的
本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提供的招标文件,以及招标提供的消防工程图纸,进行编制。
对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准备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等在本标书内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对该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各具体施工细节方案,待我公司中标后,我们将按工程招标文件要求和建设单位意见,对本组织设计作进一步的补充、修改和完善,作为下一步指导施工的技术性文件。
3.采用标准
Ø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ØGB17429-1998火灾显示盘通用技术条件
ØGB14003-1992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ØGB16280-1996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ØGB4715-1993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ØGB4716-1993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ØGBJ4717-84火灾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ØGBJ16-199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
ØDL5027-1993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ØGLGJ154-2000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
ØZBC8001火灾报警设备图形符号
ØSDJ26发电厂、变电所电缆选择与敷设设计规程
第三章施工部署
1.指导思想与实施目标
1.1指导思想
以质量为中心,采用我司质量保证手册系列标准,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编制项目质量计划,选配高素质的项目经理、专业工程师及其它管理人员,按国际惯例实施项目法施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优质高速地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力争整体水平达到湖北省先进水平。
一旦我们公司中标承接该工程项目的设备安装工程,将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装备、以科技为基础,依托公司雄厚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技术储备和丰富的施工经验,就工程协调的各方面和施工技术的各环节,按照工程建设和业主的要求,调集骨干施工、管理队伍,同所有参加该工程建设(承包)单位一起在业主规定的时间内,确保工程建设各环节的节点畅通,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圆满地完成消防工程的施工。
1.2实施目标
充分发挥我公司的整体优势,科学组织、精心施工,采用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以有力的技术手段,促进施工顺利进行,严格履行合约,确保实现如下目标:
1.2.1工期目标
我们将把本项目作为重点工程,合理安排工期,各工种穿插作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高效快捷地施工。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首台机组计划于2008年9月底发电。
1.2.2工程质量标准
工程质量达到合格要求。
1.2.3安全生产目标
完善安全措施,提高安全意识,杜绝事故的发生。
1.2.4文明施工目标
按照我公司《标准化现场管理手册》的要求实施管理。
划分职责,严格按总平面管理及进退场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文明施工;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施工扰民,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2.5科技进步目标
为实现上述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目标,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工程施工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技术。
1.3服务目标
信守合约,密切配合,认真协调各分包单位的工作,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计划协调进行控制和管理并接受业主的检查。
2.施工组织
本工程按照项目法施工管理方式组织施工,成立项目经理部,代表法人全面履行工程合同。
在公司领导下负责对本工程施工进行组织,指挥,管理并协调对外关系,项目经理部本着科学管理、高效精干、结构合理的原则,选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敬业勤奋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公司对项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服务和指导,对项目各项资源提供后续保障,确保工程各项指标达到工程合同的要求。
项目组织结构详见如下图:
3.现场管理
3.1项目部的管理
3.1.1项目经理职责
Ø负责公司质量方针在本项目的贯彻实施,确保本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Ø确保项目部各岗位质量职责的落实。
Ø负责从编制施工方案到竣工验收的全部组织管理工作。
Ø负责协调与甲方及其它方的关系,保证按计划完成施工进度。
Ø按照规范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对施工质量全面把关,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认真总结。
Ø加强对材料的管理,做到合理使用,减少浪费。
Ø坚持对施工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教育管理。
Ø认真收集、整理全部施工资料及竣工资料,负责填写施工日志。
Ø认真审核并及时上报有关资料报表:
当月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表;当月材料使用评估表;人工报表的审核意见;下月施工计划表等。
Ø组织工程交付和工程保修并参加工程回访。
Ø组织实施产品的防护管理
Ø负责项目安全生产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
Ø协助项目经理对进入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教育。
Ø督促施工员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Ø作业前对施工工作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并督促安全措施的落实。
Ø负责过程中的安全巡检,督促项目部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Ø负责对违章人员进行教育或经济处罚,遇有险情,有权责令停止施工,并立即向项目经理报告。
Ø参加工伤事故的调查,并负责保护工伤事故现场。
3.1.2技术负责人职责
Ø据有关规范、规定,制定、修改或审定项目的技术方案及施工方案。
Ø选定或审定施工项目中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和数量。
Ø项目实施前负责向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与安全措施交底。
Ø保证本专业施工进度,检查、指导和协助解决现场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Ø协助项目经理部审核工程月报表及施工队的人工费报表。
Ø参加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督促有关人员按要求完成各种竣工资料并归档。
Ø参加工程事故的分析审定及处理。
3.1.3材料员职责
Ø负责项目施工材料/设备的组织。
Ø负责监督材料进场的验收及材料设备的管理工作。
Ø在项目开工时,依据预算准备材料厂家的报验资料,交资料员保管。
Ø负责材料调用,并作清楚的文字记录。
Ø负责材料/设备的退场工作并留有清楚的文字记录。
3.1.4资料员职责
Ø负责各类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装订、立卷、归档。
Ø负责技术文件、质量文件的收发、更换、销毁。
Ø建立文件控制清单、台帐,汇总质量记录目录。
Ø负责档案文件的查阅管理。
3.2施工队的管理
3.2.1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施工
Ø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施工工艺和操作规范进行施工,服从现场专业技术人员的安排指导,确保施工进度及质量;
Ø严格按技术交底要求施工,施工中做到工完场清;
Ø施工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报技术主管解决后,才能进行施工;
3.2.2做好文明、安全施工
Ø工队必须遵守施工现场的一切管理制度,配备一名专(兼)职安全员,安全员必须熟悉施工工艺及安全法规,坚守职则,督促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并采取各种劳保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及现场安全;
Ø人员进场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只有在佩戴施工安全帽之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施工;
Ø特殊现场工程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加以监督,每半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安全问题做好记录并安排专人负责整改;
3.2.3材料、设备的管理
3.3.1现场材料、物资进场管理制度
Ø主材和设备进场前应提前通知业主和监理,并作好装卸、验收、堆放的准备;
Ø系统设备到货后由业主、监理和项目部共同开箱验货,检查规格、型号、数量、外观和附件(包括相关资料)是否齐全且符合合同要求;
Ø主材和设备到货后应按业主及监理要求,随同有关产品合格证(进口产品为商检证明)和质检报告等质量证明一并报验,经确认符合格后入库,否则拒收;
Ø由项目部直接验收的其它物资,由项目部和供应商共同验货,确认合格要求的入库,否则退货;
Ø未经验收的材料、设备和其它物资均不准动用;
Ø各类质量证明文件应及时归档。
3.4仓库管理制度
3.4.1所有入库材料、设备及其它物资均应按规定登记台帐;
3.4.2任何进入现场的材料、设备和物资,均应按施工平面图规定的位置或仓库有序堆放,并应作好防盗、防损工作;露天放置的大型设备、材料应有防雨防潮的措施;
3.4.3入库的材料、设备和其它物资应妥善保管。
3.5领用管理制度
3.5.1按供应计划和供料定额办理出库手续和开具出库领用凭证;
3.5.2出库后应依据领用凭证登记台帐;
3.5.3需撤离现场而出库的物资,应有项目部的批准手续。
合同规定须业主或监理批准的,相应手续必须齐全有效。
4.劳动力的选用和组织
本工程劳动力由自有劳动力和当地劳动力组成,公司自有工人主要负责重点工序及机构操作等特殊工作。
劳动力由公司有关部门考查认定,根据施工进度情况逐步组织进场。
5.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施工准备工作表
序号
项目
主要工作内容
进度要求
1
施工准备
施工人员、临建、材料
合同签定后立即进行
2
设计交底及
图纸会审
了解设计意图
在合同签定后1周完成
3
施工技术交底
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向有关管理人员及作业层交底
图纸会审后3天完成,报上级审批,开工前完成交底
4
现场平面布置
完成临建、临水、临电及其它
2天内完成
5
作业队伍组织
根据工作内容、进度选派作业人员
按总进度计划分期分批进场
6
材料、设备
准确提出各项需用计划、组织供应及特殊材料等
图纸会审后立即进行
第四章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
1.消防电气系统
2系统施工的布线
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
2.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布线,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对导线的种类、电压等级进行检查。
2.3管内或线槽的穿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2.4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2.5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接头或扭结。
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2.6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
2.7在吊顶内敷设各类管路和线槽时,宜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
2.8管线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便于接线处装设接线盒:
◆管子长度每超过45m,无弯曲时;
◆管子长度每超过30m,有1个弯曲时;
◆管子长度每超过20m,有2个弯曲时;
◆管子长度每超过12m,有3个弯曲时。
2.9管子入盒时,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在吊顶内敷设时,盒的内外侧均应套锁母。
2.10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伸缩缝、抗震缝等)处,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
2.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导线敷设后,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20MΩ。
2.12线槽的直线段应每隔1.0~1.5m设置吊点或支点,在下列部位也应设置吊点或支点:
◆线槽接头处;
◆距接线盒0.2m处;
◆线槽走向改变或转角处。
2.13吊装线槽的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
3.火灾探测器的安装
3.1感烟探测器安装要求
3.1.1探测器应安装在距墙壁或梁的0.6米之外。
3.1.2层高较低(2.5米以下)或狭小的房间(小于30m2)如无空调设备,应将探测器装在靠近门口,且在距离0.6米以外的地方。
3.1.3任何房间内,只要有高度超过0.5米的梁,则不论房间面积是否超过探测器的有效保护面积,均应视为二个保护区,并在每区各安装一只探测器。
3.1.4在室内梁上安装探测器时,探测器与天花板距离应在0.6米以内。
3.1.5在空调设备的房间,探测器应安装在回风口附近,距出风口的水平距应大于1.5米。
3.2感烟探测器的检查
探测器的灵敏度已由制造厂测定标明,安装时应以标定值为参考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能自行随意调整,对探测器进行加烟试验时,可采用加烟工具,对每个探测器逐个加烟直到确认灯均点亮,证明性能正常为止,探测器损坏时,须送回原制造厂修理,不得擅自拆开。
3.3感温探测器的安装要求
3.3.1采取天花板定点外露式安装方法,注意外露整齐;
3.3.2在安装、储存、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外壳损伤,以免影响标定点的精确度。
3.4感温探测器检查、测试
定温式探测器安装后,采用模拟热源对每只探测器进行现场测试,发现超过技术指标范围的,进行修理或更换,模拟热源用电热吹风器、白炽灯泡或能升举的小型电炉。
易熔金属型定温探测器,在现场不能用模拟热源进行测试。
按一定数量进行抽查,最少应为两只。
抽试中如发现有一只失效,应加倍抽试。
3.5点型火灾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5.1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3.5.2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3.5.3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3.5.4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距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
3.5.5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如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
3.6探测器的“+”线为红色,“—”线应为蓝色,其余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其它颜色区分,但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
3.7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cm的余量,入端处应有明显标志。
3.8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后的探测器底座应采取保护措施。
3.9探测器的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3.10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向可调,在安装前应妥善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腐蚀措施。
4.手动报警按钮的安装
4.1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在墙上距地(楼)面高度1.5m。
4.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牢固,并不得倾斜。
4.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外拉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5.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安装
5.1火灾报警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在墙上安装上,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不应小于1.5m,落地安装时,其底宜高出地坪0.1-0.2m.
5.2控制器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当其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5.3引入控制器的电缆或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
5.3.2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褪色;
5.3.3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两根;
5.3.4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cm的余量;
5.3.5导线应绑扎成束;
5.3.6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
5.4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
5.5控制器的接地牢固,并有明显标志。
5.6区域报警器和中心报警器就安装在人员常进入,不易着火的房间。
5.7严格按照制造厂的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安装,如适用范围、保护面积、安装高度、安装处的环境条件均应符合要求。
6.消防控制设备的安装
6.1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安装。
6.2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当采用金属软管作套管时,其长度不宜大于1m,并应采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0.5m.。
金属软管与消防控制设备的接线盒(箱),应采用锁母固定,并应根据配管规定接地。
6.3消防控制设备外线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6.4消防控制设备盘(柜)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端子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6.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导线敷设后,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兆欧,系统总的绝缘电阻不小于5兆欧。
6.6消防供电电源应为消防专用电源,不允许兼作他用,专用配电盘用红漆涂刷,写明“火警专用”字样。
7.系统接地装置的安装
7.1工作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不得利用镀锌扁铁或金属软管。
7.2由消防控制室引至接地体的工作接线,通过墙壁时,应穿入钢管或其它竖置的保护管。
7.3工作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保护接地导体不得利用金属软管。
7.4.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后,应及时作隐蔽工作验收,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7.4.1测量接地电阻,并作记录,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采用共用接地时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
7.4.2查验应提交的技术文件;
7.4.3审查施工质量。
8.系统的调试
8.1.一般规定
8.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在建筑内部装修和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
8.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试前应具备调试必需的文件。
8.1.3调试负责人必须由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所有参加调试人员应职责明确,并接照调试程序工作。
8.2.调试前的准备
8.2.1调试前应按设计要求查验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备品、备件等。
8.2.2检查系统的施工质量,对属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会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并有文字记录。
8.2.3检查系统线路,对于错线、开路、虚焊等应进行处理。
8.3.调试
8.3.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应先分别对探测器、区域报警控制器、集中报警控制器、火灾警报装置和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
8.3.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电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4717《火灾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的有关要求对报警控制器进行下列功能检查:
8.3.2.1火灾报警自检功能;
8.3.2.2消音、复位功能;
8.3.2.3故障报警功能;
8.3.2.4火灾优先功能;
8.3.2.5报警记忆功能;
8.3.2.6电源自动转换和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功能;
8.3.2.7备用电源的欠压和过压报警功能。
8.3.3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其容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在备用电源连续充放电三次后,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应能自动转换。
8.3.4应采用专用的检查仪器对探测器逐个进行试验,其动作应准确无误。
8.3.5应分别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项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
8.3.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连续运行120h无故障后,填写调试报告。
9.脚手架施工方案
9.1脚手架搭设
采用双排钢管脚手架。
9.2脚手架搭设技术要求
Ø脚手架搭设所用材料必须满足技术性能要求,搭设的脚手架要能够保证在使用荷载的作用下不变形、不倾斜、不摇晃。
Ø搭设脚手架时,要与垂直运输设施和楼层或作业面高度相适应,以确保材料的垂直运输转入水平运输的需要。
Ø跳板要铺满、铺平、铺稳,不得有探头板,均布荷载不得超过270kg/m2,脚手架外侧面设档板及密目安全网;梯道上应有可靠的防滑措施。
Ø大风、大雨、大雾和大雪天暂停脚手架作业。
Ø脚手架地基应平整夯实,脚手架的钢立柱不能直接立于土地面上,应加设底座和垫板。
Ø脚手架立杆横距为1.2m,纵距为1.5m,每步架高1.7m,横杆的垂直偏差、全高偏斜不大于规范要求,脚手架两端设剪刀撑,中间每隔12-15m设一道,夹角35°-60°,用于支撑模板或加固模板系统的脚手架,要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
Ø拆除脚手架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顺序由上而下,一步一清,不能上下同时作业。
拆除大横杆、十字撑,应先拆除中间扣,再拆两边扣。
支撑结构系统的脚手架应根据结构强度,从结构受力小的部位开始拆除。
Ø脚手架拆除顺序必须遵循和搭设相反的顺序,即先搭后拆,后搭先拆。
9.3搭设脚手架注意事项
Ø搭设脚手架前应作仔细筛选,不同长度规格的钢管应分别堆放,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长度选用,以保证外架完整、美观。
Ø立杆竖向应做到纵成线、横成方、杆身垂直。
Ø大横杆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
Ø小横杆贴近立杆盎,搭于大横杆之上,用直角扣件扣紧。
Ø剪力撑、斜撑、外立杆平面剪力撑与水平面成45度角满面。
9.4搭设脚手架安全措施
Ø搭拆阶段的安全措施
Ø搭拆架子的工人必须佩带安全带。
Ø搭拆过程中划出安全区,设专人负责警示,挂标志,禁止行人进入。
Ø没有搭拆完的脚手架在每收工时一定要确定架子的稳定,并有临时附墙加加固措施,以免发生意外。
Ø拆脚手架应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个有关的扣件时先告知对方,以防坠落。
Ø拆除脚手架时应一步一清,不准采用跳步式拆除方法,纵向剪向撑应先拆除中间扣,然后拆除两边扣,拆下的钢管,扣件应按类分放,零配件装在容器内,然后用物料提升机送到地面,严禁高空抛掷。
9.5使用阶段的安全措施
Ø现场通道、钢筋、木工加工场地应搭设双层安全棚。
Ø各通道、洞口、临边和易爆用品处应悬挂安全标志,配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
电焊工操作时必须设专人监护。
Ø脚手架四角应考虑避雷,要有可靠的接地连接。
Ø各种电线不得直接缠绕在钢管上,在万不得已时,必须确保电线、电动器具和脚手接触部位有可靠绝缘措施。
Ø夜间施工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碘钨灯照明,照明不得有死角。
10.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10.1雨季施工措施
10.1.1雨季施工机具及材料防护措施
Ø施工用的配电箱、电焊机等要加防雨罩。
Ø施工现场工棚及料场要有排水措施,有防汛器材,并放置在指定地点,防洪排水机械应处于完好状态。
Ø领用的材料及现场设备等要上盖下垫,防止雨水淋湿及浸泡。
Ø雨季施工的设备等应保证无敞口,以防雨水进入。
Ø雨季施工前,应对易锈蚀的机具进行防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