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区选考科目等级考试历史全真模拟卷01北京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3561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地区选考科目等级考试历史全真模拟卷01北京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高考地区选考科目等级考试历史全真模拟卷01北京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高考地区选考科目等级考试历史全真模拟卷01北京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高考地区选考科目等级考试历史全真模拟卷01北京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高考地区选考科目等级考试历史全真模拟卷01北京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地区选考科目等级考试历史全真模拟卷01北京解析版.docx

《新高考地区选考科目等级考试历史全真模拟卷01北京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地区选考科目等级考试历史全真模拟卷01北京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高考地区选考科目等级考试历史全真模拟卷01北京解析版.docx

新高考地区选考科目等级考试历史全真模拟卷01北京解析版

2020年新高考地区选考科目等级考试全真模拟卷01

历史卷(北京卷)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第I卷选择题45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周人打败了商的属国黎国,纣王却反问:

“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周朝建立后,召公却说:

“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

”这一变化

A.是对天命神意的否定B.具有一定的理性色彩

C.具有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D.推动宗法分封制的形成

【答案】B

【解析】材料“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

”大意是上天是不可信赖的,只有发扬文王之德,才能使周王朝国运长久,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故选B;召王强调德政,A表述不恰当,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主政治色彩,排除C;材料信息与宗法分封制无关,排除D。

2.《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其内容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

李约瑟评论说:

“……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丈量土地、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流的修建……‘为数学而数学’的情况极少”。

这说明中国古代数学

A.重视理论概括B.与社会生产密切相关

C.受社会环境制约D.得益于发达的农耕经济

【答案】B

【解析】材料“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丈量土地、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流的修建……‘为数学而数学’的情况极少”说明《九章算术》与社会生产密切相关,缺少理论概括,故选B,排除A;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3.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抑商政策的松动B.生产方式的革新

C.田庄经济的兴起D.社会经济的转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结合所学可知,唐宋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变,作为等级职业制度的士农工商差别逐渐淡化,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商人也可以通过科举成功改变身份成为士人,不论是地主还是佃农都不一定专营农业,大多数还从事家庭手工业和商业贩运等,甚至进入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工商业者通过经营积累货币,也可以购买土地成为地主或自耕农,也可以通过科举甚至买官进仕。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正是抑商政策的松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此时期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仍是铁犁牛耕,并未出现创新;C选项错误,田庄经济兴起于汉代,不是唐宋时期;D选项错误,此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形态仍然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并未出现转型。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4.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

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

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样性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D.表明了京剧艺术成熟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京剧脸谱……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寓褒贬、别善恶”体现了社会评价和教化功能,这说明京剧脸谱艺术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京剧脸谱艺术注重人物性格的多样性,故A项错误;“寓褒贬、别善恶”也不能说明社会伦理秩序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京剧艺术的成熟,故D项错误。

故选B。

5.下面分别是1867~1869年和1894~1915年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比例变化图。

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趋于合理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中国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增强D.鸦片贸易利润逐年降低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进口的鸦片不断增多,与结构趋于合理不合,故A项排除;题干中的示意图反映的是进口商品结构示意图,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否迅速无关,故B项排除;题干中两个时期进口商品中,鸦片与棉织品的比例都在不断增多,其他商品的比例在不断的减少,再结合时间信息可得出中国市场不断地融入世界市场,国际化趋势增强,故C项正确;题干中图示反映的是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无法获知鸦片贸易利润的升级,故D项排除。

6.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

清政府惩办“首祸诸臣”,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涤垢雪侮”。

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A.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B.洋人勾结清官员欺压百姓

C.中国人丧失了反抗意识D.民族矛盾缓和

【答案】A

【解析】结合题目中要求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等内容和所学可知,这一条约是《辛丑条约》,材料中的条款包括要求清政府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等要求,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故A正确;洋人不是勾结清官员欺压百姓,是利用政府统治中国,排除B;材料中条款反而激发起国人的反抗意识,排除C;材料中条款导致民族矛盾的加深,排除D。

故选A。

7.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胡适在1919年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中说:

“……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故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

这表明胡适

A.对传统思想文化完全否定B.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

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D.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题干中胡适的言论可知,胡适主张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积极有用的思想和价值,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所以D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胡适不是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故排除A;胡适“整理国故”是要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符合新文化运动的宗旨,故排除B;题干中没有涉及到社会主义思想,排除C。

故选D。

8.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

双方领土一律向对方开放,双方的商船有驶往对方国家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双方商品在对方国家行销,税收与当地商品同等待遇。

国民政府签署这一条约旨在

A.实现经济上的互惠互利B.使中国融入世界市场

C.获得美国对内战的支持D.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蒋介石为了获得美国支持打内战,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通过条约使美国获得大量经济特权,故C正确;《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使美国获得大量的侵略权益,并非“互惠互利”,排除A;B不是国民政府签署这一条约的主要目的,排除;中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原始成员国,并非通过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D错误。

9.著名学者约瑟夫。

奈这样评价:

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的学者也感慨: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一国两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改革开放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分别是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A项正确;“一国两制”是处理港澳台的问题,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经济体制模式,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属于新时期重大经济决策,与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10.下图所示为1978~2007年间我国城乡收入比的变化(注:

在城乡收入比中,农村居民收入=1)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A.1978~1984年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快

B.1985~1994年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乡收入比不断扩大

C.1995~1997年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乡收入比在下降

D.1998~2007年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城乡收入比不断缩小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1985~1994年我国城乡收入比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选项符合题意。

1978~1984我国城乡收入比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A选项排除。

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C选项排除。

1998~2007年我国城乡收入比呈现扩大的趋势,D选项排除。

11.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

“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D.具有人文精神

【答案】D

【解析】“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说明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过财富,这体现出他的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梭伦是奴隶主贵族,他不反对奴隶制度,故A项错误;梭伦不主张权利平等,如梭伦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权利越大,故B项错误;“财产等级制度”认可了贫富差别,且材料中没有抨击贫富分化,故C项错误。

12.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些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已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理解。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其它是错误的。

所以选C。

13.在1895年,美国制糖公司控制了全国95%的砂糖生产,在1900年,美国烟草公司控制了除雪茄以外其他烟草产品的50%~90%,在1906年,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全国91%的石油精炼企业,摩根财团则左右了整个美国的金融市场。

这一现象

A.体现了国家意志的主观要求B.会导致生产过剩与萧条的产生

C.说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D.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当时美国出现了垄断,社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生产的过度发展最终导致了生产过剩和萧条的产生,故选B项;垄断组织的出现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是国家意志的主管要求,排除A项;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美国经济发展增速的表现,排除C项;垄断组织并没有违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

故选B。

14.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得到迅速推广。

就市场角度而言,两者的积极意义在于

A.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C.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答案】B

【解析】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肯定市场的作用,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B项正确,排除ACD

15.该文学流派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运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异域情调,将自己的心灵置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对该文学流派叙述正确的是

A.以浪漫主义风格寻求理想世界B.以现实主义真实反映社会丑恶

C.以印象主义技巧再现宁静自然D.以现代主义手法表达复杂情感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浪漫主义文学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运用夸张手法,情节跌宕起伏,追求理想世界,故选A;现实主义主张真实描绘社会现实,现代主义反传统,反理性,故事情节不明,因果关系不清,BD不符合题意,排除;印象主义是绘画流派,重视光色变化,不符合“文学流派”,排除C。

(第II卷选择题5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0分)“康熙大帝”

材料一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霄贡”。

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摘自《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材料二康熙三十年(1691年),清朝确立了对漠北蒙古的正式管辖,但保留蒙古三大部首领汗的称号,在行政上依照蒙古之例编旗。

蒙古原有若干部会盟的传统,编旗后盟长作为会盟的召集人,由皇帝在盟中诸旗中指定一人担任,同时起到代表朝廷监督各旗的作用。

清朝统治者反复宣称“满蒙一体”,大力发展满蒙贵族的联姻关系,使其成为清朝统治的得力柱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的理由以及为此而采取的措施。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施恩”于蒙古的具体措施。

(4分)

【答案】

(1)理由: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或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措施:

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

(2)保留蒙古称汗、编旗、会盟等传统;发展满蒙联姻;特封活佛,尊重喇嘛教。

【解析】

(1)理由:

根据“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结合所学可知,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措施:

结合所学可知,康熙帝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等。

(2)根据“保留蒙古三大部首领汗的称号,在行政上依照蒙古之例编旗”得出保留蒙古称汗、编旗、会盟等传统;根据“大力发展满蒙贵族的联姻关系”得出发展满蒙联姻;根据所学可知,清朝还特封活佛,尊重喇嘛教等。

17.(8分)“小人物,大历史”

材料无锡市民贺星允老人从1958年始每天不落的记账,20多本家庭账册以平民角度记录下国家历史的巨变。

下表数据是从贺星允老人20多本家庭账册整理出来的。

时间

家庭总收入

家庭总支出

一根大饼油条价格

1958年

971.2元

798.26元

4分钱

1979年

1568.3元

1003.97元

2角5分

2000年

30595.12元

13705.18元

5角

2008年

65872.45元

39564.72元

3元

2018年

112358.68元

78546.23元

6元

——摘编自2018年12月28日《扬子晚报》

根据材料找出相互关联的数据自拟题目进行历史解读。

(要求:

材料数据之间有关联,自拟题目与选取的数据合适,历史解读合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8分)

【答案】示例:

题目:

改革开放推动国家大发展。

解读:

表中1958-2018年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庭总收入的变化大幅提高,说明总体上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国家大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贺星允老人的家庭总收入在1979年以前的增长幅度有限,1979年之后几乎是呈几何倍数的增长,这说明在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更快了;从支出后的剩余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1958年几乎没有剩余,1979年略有剩余,之后剩余的也是呈高速增长状态,这也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加速提高;从一幅大饼油条物价的上涨150倍的情况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结论:

贺星允老人的家庭账本从一个侧面反映反映了改革开放推动了国家大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以来社会与物质生活演变的相关知识。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开放性,总体难度偏高。

根据材料可知,此表是从贺星允老人20多本家庭账册整理出来的,此账册从1958年整理至2018年,从家庭总收入中可以看出来,在1979年之后收入迅速增加,家庭总支出也在1979年之后迅速增长,一幅大饼油条的价格也在1979年之后迅速增长,这些都主要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

从这本账册中可以看出,不仅仅反映了一个家庭在改革开放之后生活水平上的变化,更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长。

所以改革开放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18.(12分)“世界近代史”

材料:

2012年,徐蓝主编的《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出版。

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通过宏观的视角和微观的论述,将15世纪末16世纪初直至21世纪初的世界历史合为一体。

全书以近代早期的世界全貌为开篇,然后以时间顺序为经线,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殖民体系的瓦解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国家关系的发展演变,西方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等五个方面为纬线,进行整体论述,注重历史事实和发展趋势,长时段地勾勒人类历史不断走向现代化、走向全球化、走向多极化、走向进步的过程。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序言

根据材料中书籍的编写思路,选取其中一或两条线索自拟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论题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论题: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阐述: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社会主义理论应运而生。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此后,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此后,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世界多国,发展模式更加丰富多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论题,根据材料“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通过宏观的视角和微观的论述,将15世纪末16世纪初直至21世纪初的世界历史合为一体”即可选取其中一或两条线索自拟具体论题。

例如: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阐述,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等方面予以阐述。

19.(12分)“宋代文化”

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生成于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宋文化,必然包含若干“近代”的因素,平民文化就是带有“近代”色彩的文化现象。

宋诗尚理,已成为千古定论,南宋词人刘克庄曾提及“近世理学兴而诗律坏”。

纵观两宋,中原文化迅速地南移,南部地区文化发达,同时引发了北部游牧民族的深层汉化。

与宋代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以往为世家所垄断的文化开始向社会下层移动,社会下层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出现“吴越闽蜀,家能著书,人知扶册”和“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等记载。

材料二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双重因素的驱动下,门阀政治彻底终结,政权的开放程度提高。

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冲击,土地自由买卖频繁,税制改革使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步松弛。

两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在长期的碰撞交融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使宋代文化明显地带有文化“杂交”的色彩。

宋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基本上采取兼收并蓄、广纳博采的政策,不少外域文化的因子进入汉文化系统中,高丽的白磋纸和松烟墨在宋朝享有很高的声誉,日本的折扇和倭刀也深得宋朝文士们的好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特点。

(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生成的背景。

(6分)

【答案】

(1)带有“近代”色彩(因素);民族融合性;世俗化或大众化或平民化或文化下移;受理学影响大;南方文化、北方文化发展不平衡或中原文化向周边扩展或南方文化迅速发展。

(2)政治方面:

宋朝统治者实施了一系列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或者宋代重文轻武政策,为宋代文化的发展和兴盛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经济方面:

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冲击;或经济重心的转移。

思想方面:

理学的发展。

民族方面:

多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加速。

对外政策: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碰撞交融,为宋代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内部);或外来文化的介入,丰富了宋代文化的内涵(外部)。

社会变迁:

传统社会的结构性变迁是宋代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

【解析】

(1)特点:

根据材料“必然包含若干‘近代’的因素”可归纳出带有“近代”色彩;根据材料“中原文化迅速地南移,南部地区文化发达,同时引发了北部游牧民族的深层汉化”可知,中原文化向周边扩展,且以南方文化的发展最为迅速,同时宋代文化还体现出一定的民族的融合性;根据材料“以往为世家所垄断的文化开始向社会下层移动”可归纳出文化下移,平民化加强;根据材料“吴越闽蜀,家能著书,人知扶册”“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文化受理学影响大。

(2)背景:

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背景可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对外政策及社会变迁等方面进行分析。

政治上,由材料“宋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基本上采取兼收并蓄、广纳博采的政策”可知,文化的发展主要和政府实施的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关;经济上,由材料“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冲击”可知文化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思想上,依据材料一的归纳可知其受理学的影响大;民族方面,由材料“两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在长期的碰撞交融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可归纳为多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加速;对外方面,由材料“不少外域文化的因子进入汉文化系统中”可知,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碰撞交融和外来文化的介入,丰富了宋代文化的内涵;社会变迁方面,由材料“社会变迁的双重因素的驱动下,门阀政治彻底终结,政权的开放程度提高”可知,传统社会的结构性变迁是宋代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

20.(13分)“分权”

材料一一些充任宰相的官员品级不一定很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

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宰相办公的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一切军国大政都在这里商定,最后由皇帝裁决实行。

群体的宰相,协同议事,分工合作,互相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

材料二在雅典的政治制度中,政府机关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有着明确的职能和分工。

——《试论古代雅典的立法和民主政治》

材料三对于美国《1787年宪法》,马来西亚史学家黄枝连评价道:

“从美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新宪法才是一个进步的,有革命意义的,合乎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他们创造出一个今后几十年到一两百年,可以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最有效服务的政治形式”。

——《<1787年宪法>和美国政体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的职能划分及该制度的作用。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与雅典的“分权”在本质上的不同。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革命性”与“有效性”。

(5分)

【答案】

(1)职能划分:

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意义:

官员品级不高,便于使用和控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2)古代中国的分权在本质上加强了封建专制皇权;雅典的分权在本质上实现了奴隶制的民主政治。

(3)革命性:

维护和捍卫独立成果,鼓舞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以法律的形式保障美国的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等原则;有效性: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施联邦制,这既满足了地方自治的需求,又保障了中央的权威,有利于捍卫美国的利益,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权组织中实施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有效地保障了民主政治。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