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3529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隧道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隧道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隧道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隧道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施工方案.docx

《隧道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施工方案.docx

隧道施工方案

牙挽隧道施工方案

一、牙挽隧道工程概况

牙挽隧道位于琼中县什运镇境内,为连拱式短隧道,隧道总体轴线方向约225°;隧道起讫桩号K142+360~K142+585,全长约225m,埋深一般为20~40m,最大埋深约40m;进、出口均采用削竹式洞门,进口设置明洞20m,出口设置明洞23m;隧道位于半径3000m的平曲线上,纵坡为2.0%/-2.650%;隧道设计为双洞单向行驶两车道隧道。

隧道设置一览表见表1

表1隧道设置一览表

该隧道区属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

隧道范围内中线高程343m~378m,最大高差约40m。

山体自然坡度20°~35°,植被较发育。

进、出口均处于山前冲沟地带,山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隧址区仅有山路通过,通行条件较差。

根据地勘报告提供的各类岩组的物理力学参数、岩体结构、结构面发育特征及各项定性、定量成果资料分析,将隧道围岩级别划为四级,详见表2(围岩、衬砌及明洞长度统计表)

二、牙挽隧道施工专项方案;

1、施工方案

(1)施工方案

明洞段,根据地形、地质情况采用明开挖方式,施工前应先作截水沟,开挖边仰坡应从上到边开挖边喷锚防护,严禁暴露时间过长。

洞口段开挖至明暗分界面处后,须先对成洞面、边仰坡锚防护及施作护拱(若有)与超前加固后再进洞。

明洞衬砌结构按照先仰拱、后墙拱的浇筑顺序施工,明洞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由人工夯实填至拱顶以上1m,方可采用机械回填。

施工前应先对坡面上的不稳定岩石进行清除或对不稳定坡体作必要的加固,洞口禁止大开挖。

连拱隧道施工中导洞先行系隧道开挖的关键,左、右主洞施工应在中导洞贯通,中隔墙施做完成后进行,Ⅴ级围岩段施工,应合理的控制三导洞开挖作业面的间距,中导洞先行,左导洞滞后中导洞,右导洞滞后左导洞,导洞及主洞均采用正台阶法施工,必要时侧导洞可增设临时仰拱;左、右线隧道要求错开施工,左右主洞掌子面间距不应小于40m,二次衬砌工作面距离掌子面不大于60m。

Ⅳ级围岩段施工开挖,应合理的控制中导洞、左右侧主洞开挖作业面的间距,中导洞先行,左侧主洞滞后中导洞,右侧主洞滞后左侧主洞,中导洞采用全断面法开挖,主洞采用上弧形导坑法施工;一般情况下,左、右主洞施工应在中导洞贯通,中隔墙施做完成后进行,左右侧主洞掌子面间距不应小于20m,上弧形导坑超前不应小于12m。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超、欠挖,初期支护应及时可靠,二次衬砌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时施作,尽早封闭成环。

对于软弱围岩段在施工中要坚持“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闭合、衬砌紧跟”的原则,防止岩体坍塌,在施工中各工序紧跟,不能脱节。

对仰拱进行单独施工,不可和仰拱回填一起浇筑,并且不应分幅浇筑,二次衬砌采用泵送混凝土和整体式模板台车的机械化配套施工方案,确保二次衬砌质量达到内实外光,加强围岩监控量测,结合反馈信息及时优化调整设计参数,以确保结构稳定与施工安全。

隧道开挖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等低震动控制爆破技术,爆破进尺根据围岩条件确定,控制炮眼装药量和质点震动速度,以最大限度保护周边岩体的完整性,控制超欠挖。

对于洞口段、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地段,应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保证隧道结构安全,当发现围岩变形不收敛或其它异常情况时需采取加强措施。

在开挖过程中还需结合地层情况采取超前长、短管棚注浆、超前锚杆、地表预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注浆一般采用单液浆,地下水丰富时采用双液浆,施工前应进行注浆试验。

二次衬砌采用模板台车整体浇筑,长度10m。

施工时还应做好洞内外的排水工作,以减少水给隧道带来的病害,隧道出渣可采用汽车运输。

(2)施工排水

洞内施工排水不良会造成支撑基底下沉,开挖断面不易稳定,作业效率低下,隧道环境恶劣,道路泥泞,影响路面施工质量。

因此,无论是顺坡排水还是反坡排水都要求开挖面不积水,隧底无水漫流。

洞内顺坡排水,其坡度应于路面坡度一致,并满足下列要求:

水沟断面应满足排除隧道渗漏水和施工废水的需要。

水沟位置宜结合结构排水工程设在隧道两侧或中心,并避免妨碍施工。

经常清理排水设施,确保水路畅通。

洞内反坡排水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必须采用机械抽水。

排水方式可根据距离、坡度、水量和设备等情况选用排水管路或集水坑,采取分段接力将水排出洞外。

排水管断面、集水坑的容积按实际排水量确定。

抽水机的功率应大于排水量所需功率的20%以上,并有备用抽水机。

做好停电时的应急排水准备工作。

根据地质超前预报结果做好隧道大量涌水时的紧急排水准备工作。

(3)施工通风

隧道施工通风的目的是为了更换和净化洞内空气,供给洞内足够的新鲜空气,并冲淡、排除有害气体和降低粉尘浓度,降低洞内温度,以改善劳动条件,保障施工作业人员身体健康、保证正常的安全生产,并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风方式可根据隧道施工长度、施工方法和设备条件等确定,应优先考虑混合通风方式。

当主机通风不能保证隧道施工通风要求时,应设置局部通风系统、风机间隔串连或加设另一路风管增大风量,尽量采用两根大口径风管进行施工通风。

进风管或排风管应设在洞外,并作成烟囱式,防止污染空气回流进洞。

隧道进行凿岩、爆破和装渣运输的同时,伴有大量粉尘产生,尤其是凿岩作业,它占洞内空气中含尘量的85%,其次是爆破产生的,约占10%,装渣运输只占5%。

因此推行“湿式凿岩”是防尘工作的最主要措施。

当水源缺乏或岩石性质不适于湿式凿岩时,也可采用“干式凿岩孔口捕尘”法。

此外,还应采取综合措施,作到防尘“四化”即:

湿式凿岩标准化、机械通风经常化、喷雾洒水正规化、人人防护普遍化。

隧道施工时应采取通风、防尘等措施,定期检测通风的风量、风速、风压,检查通风设备的供风能力和动力消耗,并定期测试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浓度。

(4)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

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复合式衬砌设计、施工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本次衬砌结构采用信息化设计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

通过施工现场监测可以掌握围岩和支护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保障施工安全,为评价和修改初期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提供信息依据。

根据本次项目中隧道具体条件,施工中进行以下量测项目:

●地质超前预报

根据各隧道地质情况,应借助TSP203或其它超前钻孔等手段开展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

●地表下沉量测

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中应加强地表沉降观测,严格控制地表下沉。

●隧道围岩变形量测

通过洞内变形收敛量测来监控洞室稳定状态和评价隧道变形特征。

该项属主要量测项目,包括净空收敛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和围岩内部位移量测;

●应力~应变量测

采用应变计、应力盒、测力计等监测钢拱架、格栅支撑、锚杆和衬砌受力变形情况,进而检验和评价支护效果;

●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效果分析

通过对量测数据的整理与回归分析,找出其内在的规律,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效果进行评价,然后采用位移反分析法,反求围岩初始应力场及围岩综合物理力学参数,并与实际结果对比、验证。

(5)辅助施工

隧道采用的辅助施工措施主要有如下:

超前长管棚和超前小导管加固注浆。

超前长管棚:

一般设于两端洞口,通过注浆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提高岩体对结构的弹性抗力,改善结构受力条件。

管棚钢管均采用Φ108×6mm热轧无缝钢管,环向间距30~50cm。

钢管设置于衬砌拱部,管心与衬砌设计外轮廓线间距大于20cm,平行路面中线布置。

Φ42超前小导管:

适用于Ⅴ级、Ⅳ级围岩地下水发育、围岩破碎地段,小导管采用外径42mm,长400cm、450cm的热扎无缝钢管,环向间距约30~50cm。

(6)应急预案处理措施

隧道属于地下工程,由于地质条件的千变万化,设计阶段很难百分之百准确的掌握隧道地质情况,施工中由于对围岩的预测不准确或由于隧道施工的不规范,使得隧道施工时涌水、坍塌等事故经常发生,造成影响施工进度、财产损失、机械损坏、人员伤亡等,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

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国家财产和经济损失。

针对部分可能存在涌突水现象的隧道,在施工中应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如果地质超前钻孔中水量很大,或TSP、地质雷达波速异常,以及根据施工掌子面判断前方含水量增大时,则有发生施工涌水的可能,这时,应停止掘进施工,采取措施,明确前方是否有可能发生涌水,如果有可能发生涌水,则应先判明涌水的补给来源,再根据水量补给情况确定是先排水,再注浆加固隧道周壁,还是直接注浆加固隧道周壁堵水的处理方案,并加强此段隧道初期支护的强度。

对于隧道施工塌方,则应根据围岩监控量测和施工人员巡查发现。

如果在施工中,监控量测资料显示某段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长时间变形不能收敛,则应先停止洞内施工,通知洞内施工人员撤出隧道,再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先用圆木等将此段隧道初期支护支顶,防止进一步变形,再采取周壁注浆等措施加强,否则,此段初期支护有可能因为变形过大而产生塌方;如果施工中发现某段已支护的衬砌段落有异响、吊块等现象发生,或隧道支护上、掌子面上产生裂缝,裂缝扩大比较明显,则此段隧道马上会产生塌方,此时应及时通知洞内施工人员撤离隧道内,防止塌方后人员被困,危及生命,待塌方发生完成,洞内基本稳定后再进洞,采取措施处理塌方。

(7)耐久性设计

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规定,环境类别属于I类,衬砌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如下:

主体结构砼强度等级C30,最大水灰比0.55,最小水泥用量宜为280kg/m3(当混凝土中掺入矿物掺合料时,水泥用量应改为胶凝材料用量,水灰比应该为水胶比),最大碱含量3.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0.06%。

根据主体结构使用年限为100年的耐久性要求,主体衬砌结构砼采用C30砼,结构主筋的净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结构最大裂缝宽度按0.2mm控制。

工程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进行现场实测,依据实测氯离子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沿混凝土构件截面)的分布,按时间的变化预测构件的使用寿命,必要时及时予以修复。

在设备安装、装修施工进行前及今后侧墙、拱顶装饰物更换之际,都应清洗隧道内表面。

(8)隧道施工场地、便道布置和弃碴方案弃渣方案

施工场地布置根据洞口地形特点,结合劳动力安排、机械设备、材料用量、工期要求、施工方法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规划。

牙挽隧道采用一端洞口掘进,施工临时用房及材料堆放加工场地可于洞外路基范围和附近缓坡地带布置,但不得妨碍洞口截排水结构的设置。

施工用电应与隧道营运用电统一考虑,施工用水可取自邻近自然沟内,施工便道布置在地形较好的一端,减少占地。

施工便道可自附近已有的道路引至隧道洞口。

隧道开挖弃渣除部分可做为洞内衬砌材料、洞外浆砌工程、路面建筑材料外,其余全线调配利用或统一集中弃除。

弃渣场地主要为隧道进出洞口外侧现耕农田或沟谷,弃渣堆砌时应作好坡脚防护,并采取表层覆土植树、植草或种草绿化及复耕处理,以防止水土流失。

弃碴场要求采取排水防护措施,避免水土流失。

(9)施工便道、水电、通讯、原材料、临时用地

施工便道

本隧道附近有224国道,运输条件较好,隧道便道拟主要利用既有224国道,沿着国道边的山间小道修建直通隧道出口的便道。

用水、用电

隧道附近水系较为发达,主要是地下水,水质纯净,对混凝土无侵蚀性,能满足施工需要。

计划在隧道出口打几口水井,在洞顶建蓄水池。

隧道附近电力供应情况良好,工程用电拟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接入。

原材料

隧道混凝土利用琼中服务区梁场的拌合站供应,此拌合站选址和方案已确定,目前正在筹建之中。

石料供应情况:

片石、块石、料石等可就近于地山丘陵区取用或隧道、路堑开挖提供

施工通讯

隧道所在区域移动、联通和电信信号良好。

(10)机械设备和人员配备情况

机具设备配备

隧道开挖施工机械设备配备分为四大部分,即钻爆、喷砼、支护、出渣等工序使用机具及配属机具。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有:

20m空压机4-6台,挖掘机1台,风动凿岩机30台,湿喷机2-4台,风镐6-8台装载机2-3台,自动开挖台车(架)1部,通风机2台,运输车辆1台,自卸车6-10台,材料运输车1台,运输车辆2台,注浆泵1台、电焊机2台,洒水车1台

人员配备

劳动组织方式:

采用工班组织模式,根据隧道开挖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要求,隧道开挖施工班组分为开挖班、喷砼班、出渣班、支护班,人员配备情况如下:

对负责人1人;

技术主管1人;

专职安全员1人;

开挖班20-26人;

喷砼班8-12人;

支护班10-15人;

技术、质检、测量及实验人员3人;

机械工、普工6人;

指挥出渣、弃渣人员2人。

二、牙挽隧道施工方法

牙挽隧道围岩级别变化较频繁,结合设计图纸,制定以下的施工方法。

牙挽隧道施工中导洞先行,左、右主洞施工应在中导洞贯通,中隔墙施做完成后进行,以“新奥法”原理指导并组织施工,科学有效地运用“光面爆破”、“锚喷支护”和“围岩量测”技术,坚持“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快封闭”的隧道施工原则。

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初期支护(柔性、刚性)紧跟,根据对围岩量测的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情况适时施作二次模筑砼衬砌。

仰拱、中心水沟及路面调平层超前于二次衬砌砼施工(针对设计有仰拱的软弱围岩地段)。

加强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针对具体的围岩变化情况,及时修正施工方法。

Ⅴ级围岩段施工优先采用“Φ108管棚+注浆”预支护,在保证安全作业的前提下,可采用小导管预注浆超前支护;施工中中导洞先行,左导洞滞后中导洞,右导洞滞后左导洞,导洞及主洞均采用正台阶法施工,宜采用人工挖掘或弱爆破开挖,必要时侧导洞可增设临时仰拱;左、右线隧道要求错开施工,左右主洞掌子面间距不应小于40m,二次衬砌工作面距离掌子面不大于60m。

Ⅳ级围岩段施工开挖,应合理的控制中导洞、左右侧主洞开挖作业面的间距,中导洞先行,左侧主洞滞后中导洞,右侧主洞滞后左侧主洞,中导洞采用全断面法开挖,主洞采用上弧形导坑法施工;一般情况下,左、右主洞施工应在中导洞贯通,中隔墙施做完成后进行,左右侧主洞掌子面间距不应小于20m,上弧形导坑超前不应小于12m。

,并配合超前锚杆等措施防止崩塌。

光面控制爆破,出碴采用无轨运输。

二次衬砌采用全断面自行式全液压衬砌台车,整体一次性衬砌,砼采用自动计量拌和站拌和,砼搅拌运输车运输至灌注地点,砼输送泵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器结合附着式振捣器分层振捣密实。

隧道防水层采用无钉铺设、焊接工艺。

1、洞口开挖及边仰坡防护

首先对洞口需开挖部分进行测量放线,并根据设计要求对边、仰坡及防、排水设施等进行测量放线;根据测量放线的标准要求,洞口段的边、仰坡排水沟和截水天沟要先做。

洞口的土石方施工采用挖掘机配自卸汽车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不能一次到位遇中硬岩时,辅以浅孔松动爆破,减弱对边、仰坡的扰动。

施工时随时注意边、仰坡的变化,做好开挖中的支护和防塌工作;避开在雨季施工,做好防、排水设施,减少地面水对洞口段施工的影响。

由于本段洞口成洞面地质较差,对洞口段围岩较差地段,适当采取喷射混凝土、锚杆群及挂钢筋网加固稳定,结合管棚、超前小导管并以工字钢和系统锚杆形面较强的初期支护,或对洞口进行预加固处理的方式开挖。

洞口段为粉质黏土和强风化花岗岩,可采用挖掘机挖装,人工配合清理边仰坡开挖面,局部陡坡地带采用人工开挖。

边仰坡开挖后及时进行洞口边仰坡的防护。

为保证洞口段施工,暗洞进洞采用管棚护拱措施。

2、明洞施工

进口20米段落为明洞范围、出口23米段落为明洞范围,采用明挖法施工。

采用挖掘机放坡开挖,φ22mm砂浆锚杆加固,喷射混凝土临时稳定坡面。

明洞开挖完成后,就地绑扎明洞钢筋,全断面浇筑明洞砼。

明洞内模采用全断面衬砌台车,外模采用钢拱架和组合式钢模板。

由砼输送泵泵送砼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为保证洞门墙整体稳定性,明洞混凝土浇注时,在明洞砌筑洞门端墙的部位预埋两排Φ22钢筋,环向间距40cm。

当明洞衬砌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按图纸要求做好外贴式防水层,然后进行回填。

明洞拱背回填采用小型夯实机具,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米,其两侧回填土面差不大于0.5米。

夯实密度不小于0.9。

回填至拱顶齐平后,满铺分层向上填筑至设计标高,并做好洞顶粘土隔水层及截排水设施。

3、洞身开挖

(1)进洞前施工准备

进洞前,在洞口段测量放线,确定进洞位置,在距离开挖线拱部10-20cm上打入大管棚或双层小导管,若采用大管棚(或双层小导管)注浆加固,掘进开挖采用台阶法或中隔壁法开挖施工。

(2)隧道进洞方法

采用台阶法进洞,即在已锚喷支护的仰坡上,按隧道开挖外轮廓线施作第一排超前注浆小导管(或打管棚),在坡面外架立第一榀拱部钢架支撑与超前注浆小导管尾端焊接,然后喷射砼支护,形成一个整体。

并以短进尺(1.0米以内),少药量破口开挖。

进洞后及时架立钢支撑和喷砼支护。

以台阶法开挖紧跟支护,以上下两侧错开短进尺(5.0米以内)开挖,及时接长边墙钢架和边墙喷砼支护。

(3)洞身Ⅴ级围岩施工

台阶法施工

对于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地段采用台阶法开挖,台阶法可采用上下台阶法、三台阶法和弧形导坑法,综合考虑机械施工作业空间、便于支护作业施工和确保施工安全,台阶的开挖高度可根据地质情况确定。

上下台阶均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开挖,采用自制简易钻孔台车风动凿岩机钻孔。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拉长台阶的长度,减少施工干扰,加快施工进度。

在下半部分开挖前,做好上台阶支护的锁脚施工。

其开挖示意图见下图。

Ⅴ级围岩正台阶法开挖施工示意图

台阶法的注意事项

a台阶数不宜过多,台阶长度适当,一般以一个垂直台阶开挖到底,保持平台长3~5米为好,易于掌握炮眼深度和减少翻碴量。

b个别破碎地段可配合锚喷支护和挂钢筋网施工,如遇到局部地段石质变坏,围岩稳定性较差,应及时架设临时支护或考虑变换施工方法,留好拱脚平台,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以防止落石和崩塌。

c重视解决上下断面作业干扰问题,长台阶基本上是合为一个工作面同步掘进;短台阶上下部作业干扰较大,要注意作业施工组织,质量监控和安全施工;长台阶干扰少。

d下断面开挖,因临空面较大,易使爆破面碴块过大,不利于装碴,适当密布中小炮眼,但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对下断面开挖,多注意上断面的稳定,必须控制下断面开挖高度和用药量,并采取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如若围岩稳定性较好,可采取分段顺序开挖;稳定性差,缩短下断面循环进尺;稳定性更差,可左右错开或先拉中槽后挖两边。

e采用钻爆法施工石质隧道时,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尽量减少围岩的扰动。

f采用台阶法开挖的关键问题是台阶划分形式,台阶划分要求做到爆破后扒碴量少,钻眼作业与运输干扰少,一般分成1~2个台阶进行开挖。

(4)洞身Ⅳ级围岩施工

Ⅳ级围岩段施工开挖,应合理的控制中导洞、左右侧主洞开挖作业面的间距,中导洞先行,左侧主洞滞后中导洞,右侧主洞滞后左侧主洞,中导洞采用全断面法开挖,主洞采用上弧形导坑法施工,见下图:

(5)超欠挖的控制与处理

施工测量放线准确,严格控制周边眼线间距与装药量;选择合理的钻孔直径与装药药卷直径,满足爆破的不偶合系数;装药视围岩情况进行分段装药,并要用炮泥封堵炮眼;根据现场围岩情况,为控制超欠挖采取短进尺弱爆破等方法,原则上不允许超欠挖。

考虑到施工控制有一定的难度,一旦发生超欠挖采取以下的处理办法。

对超挖地段的处理

a边墙脚至其上1米范围内用与衬砌同级砼回填,边墙脚1米以上至起拱线之间的超挖采用衬砌同级砼一次灌注。

b其他部位采用衬砌同级砼或M10浆砌砌片石回填,如若由塌方造成大面积超挖时,应及时与监理沟通制定新的变更方案及处理措施。

c底板超挖部分按设计要求处理,并请示现场监理工程师后处理。

对欠挖地段的处理

a对较大超欠挖地段,可采取补炮处理,补炮原则上应进行松动爆破,防止造成超挖情况。

b对个别突出点侵入二衬超限时,可用风镐等器具凿掉处理,使其表面尽量圆顺。

三、主要工序的施工工艺

1、施工测量

(1)洞外控制

施工前,认真复核设计院所交的原控制点,并充分利用已有的GPS点。

隧道洞外控制采用三角测量,每个洞口设置三个平面控制点,且将控制点设在能相互通视,稳固不动,而且便于引测进洞,能与开挖后的洞口通视之处,尽可能避免干扰,且不会被弃碴掩埋。

高程控制采用水准测量,每个洞口布设两个高精度水准点。

水准点布设在坚固、通视好,施测方便,便于保存且高程适宜之处。

两个水准点的高差,以安置一次水准仪即可联测为宜。

(2)洞内控制

洞内控制拟采用以下两种导线:

施工导线:

在开挖面向前推进时,用以进行放样来指导开挖的导线,其边长为5~50m。

基本导线:

当掘进100~300m时,为了检查隧道的方向是否与设计相符,选择一部分施工导线,敷设50~100m精度较高的基本导线。

2、三钻爆施工

(1)光面爆破

放样布眼

钻眼前,测量人员要用红铅油准确绘出开挖面的中线和轮廓线,标出炮眼位置,其误差不得超过5cm。

在直线段,可用3~5台激光准直仪控制开挖方向和开挖轮廓线。

定位开眼

采用钻孔台车钻眼时,台车与隧道轴线要保持平行。

台车就位后按炮眼布置图正确钻孔。

对于掏槽眼和周边眼的钻眼精度要求比其它眼要高,开眼误差要控制在3cm和5cm以内。

钻眼

钻工要熟悉炮眼布置图,要能熟练地操纵凿岩机械,特别是钻周边眼,一定要有丰富经验的老钻工施钻,台车下面有专人指挥,以确保周边眼有准确的外插角(眼深3m时,外插角小于3°;眼深5m时,外插角小于2°),尽可能使两茬炮交界处台阶小于15cm。

同时,应根据眼口位置及掌子面岩石的凹凸程度调整炮眼深度,以保证炮眼底在同一平面上。

清孔

装药前,必须用由钢筋弯制的炮钩和小于炮眼直径的高压风管输入高压风将炮眼石屑刮出和吹净。

装药

装药需分片分组按炮眼设计图确定的装药量自上而下进行,雷管要“对号入座”。

所有炮眼均以炮泥堵塞,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

装药前将炮眼内泥浆、石粉吹洗干净。

所有装药的炮眼均堵塞炮泥,周边眼的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确保连线无漏连现象。

光面爆破孔采用φ25的药卷连续装药,或用φ32的药卷间隔装药,光爆孔装药结构示意见下图,力争达到周边眼炮痕保留率达到90%以上。

 

光爆孔装药结构示意图

联接起爆网路及方式

联接起爆网路及方式,起爆方式为复式网路,以保证起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联接时要注意:

导爆管不能打结和拉细;各炮眼雷管连接次数应相同;引爆雷管应用黑胶布包扎在离一簇导爆管自由端10cm以上处。

网路联接好后,要有专人负责检查。

对于全断面开挖,周边眼则采用光面爆破,以控制超挖欠挖;对于软弱围岩石则周边炮眼采用预裂爆破的方式,以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

盲炮的处理

发现瞎炮,应首先查明原因。

如果是孔外的导爆管损坏引起的瞎炮,则切去损坏部分重新连接导爆管即可;但此时的接头应尽量靠近炮眼。

如因孔内导爆管损坏或其本身存在问题造成瞎炮,则应参照有关条款处理。

(2)微震爆破

①微震爆破作业段最大一段允许最大装药量

Qmax=R3.(VkP/K)3/a

式中:

Qmax——最大一段爆破药量,kg;

VkP——安全速度,cm/s;根据《爆破安全规程》并结合本隧道所处的地形、地质情况、地表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取距隧道周边净距10m处质点震动速度为V≦2.5cm/s;

R--爆破安全距离,m;

K--地形、地质影响系数,

a——衰减系数,

K、a值是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