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1第2章专项练习分析等效电源在闭合电路中的归类例析.docx
《高中物理选修31第2章专项练习分析等效电源在闭合电路中的归类例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选修31第2章专项练习分析等效电源在闭合电路中的归类例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选修31第2章专项练习分析等效电源在闭合电路中的归类例析
等效电源在闭合
电路中的归类例析
“等效思想”亦称为“等效替代”,它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的方法。
在对闭合电路的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之中,通过将电源与电路中的某一部分看为一个整体,将其等效为一个新的电源,可使问题的分析思维变得清晰而流畅,求解过程变得快捷而简单。
一、等效电源模型的建立
1、串联等效
在电路中,当电源与某一个定值电阻串联时,我们可以将电源与定值电阻看为一个整体,等效为一个新的电源,如图1所示。
令电源电动势为E0,内阻r0,定值电阻为R0,新电源等效电动势为E1,等效内阻我r1。
当ab间外电路断路时,ab两点间电压等于新电源电动势,则
E1=E0
电源与定值电阻串联,则
r1=r0+R0
2、并联等效
在电路中,当电源与某一个定值电阻并联时,我们可以将电源与定值电阻看为一个整体,等效为一个新的电源,如图2所示
令电源电动势为E0,内阻r0,定值电阻为R0,新电源等效电动势为E2,等效内阻我r2。
当cd间外电路断路时,cd两点间电压,即电路中AB两点间电压,等于新电源电动势,则
E2=Ucd=UAB
cd间外电路断路时,原电源直接对定值电阻R0供电,则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将电源与定值电阻看为一个整体,我们自cd两端向左看过来,新电源的等效内阻即为电源内阻与定值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则
3、串并混联等效
①先串后并联式等效
在电路中,当电源与某一个定值电阻串联后再与另一个定值电阻并联时,我们可将电源与这两定值电阻看为一个整体,等效为一个新的电源,如下图3所示。
令电源电动势为E0,内阻r0,两定值电阻分别为R1,R2,新电源等效电动势为E3,等效内阻我r3。
当ef间外电路断路时,ef两点间电压,即电路中R2两端电压,等于新电源电动势,则
E3=Uef=U2
当ef间外电路断路时,原电源直接对两定值电阻R1,R2供电,则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将电源与两定值电阻看为一个整体,我们自ef两端向左看过来,新电源的等效内阻即为电源内阻与R1先串联再与R2并联后的总电阻,则
②先并后串联式等效
在电路中,当电源与某一个定值电阻并联后再与另一个定值电阻串联时,我们可将电源与这两定值电阻看为一个整体,等效为一个新的电源,如下图4所示。
令电源电动势为E0,内阻r0,两定值电阻分别为R1,R2,新电源等效电动势为E4,等效内阻我r4。
当gh间外电路断路时gh两点间电压,即电路中R1两端电压,等于新电源电动势,则
E4=Ugh=U1
当gh间外电路断路时,原电源直接对两定值电阻R1供电,则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将电源与两定值电阻看为一个整体,我们自gh两端向左看过来,新电源的等效内阻即为电源内阻与R1先并联再与R2串联后的总电阻,则
二、等效电源的可行性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简单例题,分别采用常规法与等效电源法求解,比较其解答结果是否一致,从而判定等效电源法的可操作性。
【例1:
原创题】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动势E0=12v,内阻r0=2Ω,R1=4Ω,R2=6Ω,R3=3Ω,电流表为理想电表,求当开关S断开与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
解法一:
常规法
当S闭合时,R1被短路,其不起作用,令电路的总电阻为R总1,则
电路中的干路电流
并联部分电压
电流表示数
当S断开时,令电路的总电阻为R总2,则
电路中的干路电流
并联部分电压
电流表示数
解法二:
等效电源法
1、利用并联等效分析
当S闭合时,R1被短路,将电源与并联电阻R2看为一个整体,等效为一个新电源,令等效电动势为E1,等效内阻为r1,作出等效电路图如下。
由并联等效模型的分析过程可知
则R3中电流,即电流表示数
2、利用串联等效分析
当S断开时,将电源与串联电阻R1看为整体,等效为一个新电源,令等效电动势为E2,等效内阻为r2,作出等效电路图如下。
由串联等效模型的分析过程可知
E2=E0=12vr2=r0+R1=6Ω
则等效后电路总电阻
等效后的干路电流
等效后
电流表示数
3、利用串并混联等效分析
当S断开时,将电源、串联电阻R1、并联电阻R2看为一个整体,等效为一个新电源,令等效电动势为E3,等效内阻为r3,作出等效电路图如下。
由串并混联等效模型的分析过程可知
则电流表的示数
由以上分析可知,等效电源法与常规法解答的最终结果完全一致,说明在实际电路应用中,等效电源法确实可行。
三、等效电源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1、确定非线性元件的工作状态
【例2:
原创题】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3v,内阻r=5Ω,串联定值电阻R=5Ω,在电路中的黑箱里放置有一个未知的电子元件。
为研究该元件的电阻特性,测得其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的关系如图。
试求该电子元件在电路中消耗的功率。
【解析】由电子元件的U---I图可知,该元件为非线性元件,按常规解法没有办法确定该元件的工作状态。
将电源与电阻R看为一个整体,等效为一个新电源,令新电源的电动势为E1,内阻为r1,由串联等效模型分析过程可知
E1=E=3v;r1=R+r=10Ω
对新电源,设其路端电压U,则
U=E1—Ir1=3—10r1
作出新电源的路端电压与干路电流关系图,其与元件的U---I图交点即为该元件的工作状态,由图可知交点坐标为
U1=0.7v;I1=230mA
则P=U1I1=0.161W
【例3:
原创题】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8v,内阻r=5Ω,串联定值电阻R1=15Ω,并联定值电阻R2=20Ω,与电阻R2并联的黑箱中是某一个未知的电子元件。
为研究该元件的电阻特性,测得其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的关系如图。
试求该电子元件在电路中消耗的功率。
【解析】由电子元件的U---I图可知,该元件为非线性元件,按常规解法没有办法确定该元件的工作状态。
将电源与电阻R1,R,2看为一个整体,等效为一个新电源,令新电源的电动势为E1,内阻为r1,由串并混联等效模型分析过程可知
;
对新电源,设其路端电压U,则
U=E1—Ir1=4—10r1
作出新电源的路端电压与干路电流关系图,其与元件的U---I图交点即为该元件的工作状态,由图可知交点坐标为
U1=1.2v;I1=280mA
则P=U1I1=0.336W
2、确定可变电阻功率消耗的变化情况
【例4:
原创题】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E=6v,内阻r=1Ω,定值电阻R0=5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max=4Ω,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判断滑动变阻器上消耗的功率如何变化,并求其消耗功率的最大值Pmax。
【解析】将电源E,电阻R0看为一个整体,等效为一个新电源,令新电源电动势为E1,内阻为r1,根据串联等效模型分析过程可知:
E1=E=6v;r1=R0+r=6Ω
作出新电源等效电路图
则滑动变阻器为新电源的外电阻,其消耗的功率即为新电源的输出功率,作出电源输出功率与外电阻关系图如下:
由上图可知,当R外<r1=6Ω时,R外增大,P出增大,即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增大,当R外=4Ω时,P出达到最大
【例5:
原创题】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动势E=3v,内阻r=2Ω,定值电阻R1=R2=2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max=8Ω,当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动时,分析滑动变阻器上消耗的功率如何变化,并求其消耗功率的最大值Pmax。
【解析】将电源E,电阻R1与R2看为一个整体,等效为一个新电源,令新电源电动势为E1,内阻为r1,根据串并混联等效模型分析过程可知:
;
作出等效电路图如下所示
则滑动变阻器为新电源的外电阻,其消耗的功率即为新电源的输出功率,由例题4中的电源输出功率与外电阻关系图可知,在Rmax=8Ω>r1=3Ω时,当
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动时,R外增大,P出先增大后减小,即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当在R外=r1=3Ω时,P出达到最大
3、分析电学实验中的系统误差
在电学“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实验中,实验产生的系统误差分析是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通过将电源适当等效,该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①相对电源的电流表外接法的系统误差分析
实验电路图如下,令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
该实验的实验原理为U=E-Ir,引起系统误差的原因在于电压表的分流,若将电压表与电源看为一个整体,等效为一个新电源,令新电源电动势为E1,内阻为r1,根据并联等效模型分析可知:
;
作出等效电路图如下所示
对新电源而言,电压表的示数就为其路端电压,电流表的示数就为其干路电流,不存在由于电压表的分流或电流表的分压引起的系统误差,即等效后测得的应该是新电源的电动势E1与内阻r1,则
E测=E1<E=E真;r测=r1<r=r真
②相对电源的电流表内接法的系统误差分析
实验电路图如下,令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