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神经调节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3054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神经调节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神经调节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神经调节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神经调节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神经调节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神经调节习题.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神经调节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神经调节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神经调节习题.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神经调节习题

第26讲 神经调节

考纲解读

考情播报

最新考纲

核心内容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主要是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与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的生理过程比较,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及异常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等。

其中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是高考的热点

1.考查方式:

图形分析题较为常见,多以生物科学史上的经典实验或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考查题型: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出现,多以图解分析、综合分析和实验探究的形式呈现,属中高档题。

知识点一 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

2.反射弧。

成年人可以有意识的“憋尿”,而婴儿却随意尿床,请分析原因,由此说明了什么?

提示:

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无法对脊髓进行控制,而成年人则能。

由此说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知识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知识点三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知识点四 人脑的高级功能

1.判断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误

(1)(2015·上海卷)“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若不去掉脑,将观察不到搔扒反射(×)

(2)(2014·安徽卷)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3)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4)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5)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的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

2.判断有关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正误

(1)(2015·山东卷)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2)(2014·江苏卷)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3)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4)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5)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6)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3.填写突触结构模式图

(1)写出甲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

①轴突,②线粒体,③突触小泡,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

(2)写出乙图中A、B突触的类型:

A:

轴突—胞体型;B:

轴突—树突型

4.判断在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的正误

(1)(2015·江苏卷)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2)(2014·江苏卷)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3)(2014·江苏卷)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4)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5)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6)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

5.人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系统分级调节

(1)完善各神经中枢的功能

(2)人脑的言语区及损伤症(连线)

一、选择题

1.在运动或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D.②⑤

解析:

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神经中枢之前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完好,下肢没有受伤,说明效应器完好,可能是传出神经和神经中枢受到损伤。

答案:

A

2.(2016·郑州模拟)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B.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组成

C.兴奋经突触小体,会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解析:

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而不是零电位;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有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由两个神经元组成的;兴奋经过突触小体时,会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答案:

B

3.(2015·山东卷改编)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神经纤维膜内Na+/K+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低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高

解析:

种子萌发时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多,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比休眠时低,A错误;人体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时,每分解1摩尔的葡萄糖,则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6摩尔的CO2,在线粒体内膜上消耗6摩尔的O2,人体细胞在进行无氧呼吸时,既无CO2的产生,也无O2的消耗,B错误;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维持主要是由于K+外流,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Na+内流,所以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低,C错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首先发生CO2的固定,即CO2与C5化合物结合生成C3,随后在光反应产生的ATP提供能量的前提下,C3被光反应的产物[H]还原,所以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的高,D正确。

答案:

D

4.(2016·雅礼中学模考)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

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奋在突触处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传到突触后膜,可以根据突触小泡位置进行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答案:

C

5.如图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B.神经递质是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到突触间隙的

C.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D.某些麻醉药可以通过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发挥作用

解析:

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细胞膜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传递信息,图中兴奋的传递就属于此作用;某些麻醉药可以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阻断兴奋的传递过程;神经递质由突触小体通过突触小泡释放进入突触间隙,属于胞吐。

答案:

B

6.(2016·北京大兴区模拟)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伤害性刺激引起感受器的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兴奋

B.感受器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C.大脑皮层抑制垂体的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D.当伤口被细菌感染时,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

解析:

伤害性刺激引起感受器的膜电位发生变化,即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动作电位,形成兴奋,A正确;人体的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感受器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低级中枢脊髓,再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B正确;大脑皮层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C错误;伤口被细菌感染时,首先引起的是第二道防线的免疫作用,即发起攻击的是免疫细胞中的是吞噬细胞,D正确。

答案:

C

7.(2016·兰州西固区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被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B.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此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此过程不属于反射

D.某人缩手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其手指皮肤被刺破时的反应是有感觉但不会缩手

解析: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A正确;叩击膝盖下的韧带,会产生膝跳反射,该过程中,神经冲动沿着整个反射弧传导、传递,当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进行传递时,涉及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信号形式转变,其中有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B正确;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的过程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属于反射,C错误;某人缩手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即不能运动;但是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因此,用针刺指尖,不能缩手,但能感觉疼痛,D正确。

答案:

C

8.(2016·保定联考)下列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细胞表面受体蛋白的差异,一种激素只能针对一种靶细胞或靶组织

B.嗅觉感受器细胞表面受体蛋白能识别气味分子与之特异性结合产生兴奋

C.突触后膜的受体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具有识别和转运神经递质的作用

D.效应B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只有细胞膜接触的方式

解析:

一种激素可能针对多种靶细胞或靶组织,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与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组织,A错误;气味分子与嗅觉感受器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使其产生兴奋,B正确;突触后膜的受体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具有识别神经递质的作用,不能转运神经递质,C错误;效应B细胞不能与靶细胞膜接触,只能通过产生抗体来发挥免疫作用,D错误。

答案:

B

9.(2016·开封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

B.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C.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D.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解析:

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所以可以含有Ⅰ部位的结构,A错误;神经递质是细胞中合成的物质,与是否兴奋无关,B错误;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在突触小体中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兴奋,C正确;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可以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但在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D错误。

答案:

C

10.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受刺激时,电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解析:

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

图甲所示两电极都在膜外,所以电表测得的为零电位,A错误;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方向一致,所以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B错误;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动作电位是内正外负,电表会有不同方向的偏转,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并产生电位变化,C正确;t1~t2,t3~t4电位的变化都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D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2016·大连模拟)图甲显示了脑、脊髓及手臂上的神经的位置关系,图乙是有关体温调节的部分神经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

(1)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中的________(部位)。

(2)当人的手指意外被针刺时会产生缩手反射,该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图甲的________中。

而化验取指血时,针刺手指时并未缩回,这一现象说明在反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控制作用。

(3)若在图甲中③处给一适宜刺激,③处膜内外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该刺激引起的反应是否属于反射?

________。

(4)图乙中,a、b为________。

图乙中显示的效应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2)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化验取指血时,针刺手指时并未缩回,说明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调控作用。

(3)若图甲③处给予适宜刺激,此处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其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此时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就构成了电位差,产生了局部电流。

由于刺激的部位在传出神经上,而不是由完整的反射弧完成反应活动的,所以不属于反射。

(4)图乙中a、b为突触。

图乙显示有两条神经调节的途径,它们的效应器分别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和f。

答案:

(1)脑干 

(2)脊髓 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 (3)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注意顺序) 局部电流 不属于 (4)突触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和f

12.(2015·福建卷)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

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的_______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

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________。

(3)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

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________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要求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够理解并运用分析一定的材料背景,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和阈强度为本题解题的关键概念,要求学生在分析此类材料时,要善于抓住题干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相关的细胞学基础理论,即跨膜运输的理论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的关系。

(2)图中静息电位用负值表示,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即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定义为0mV。

静息电位数值变化增大,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需要更强刺激才能使细胞达到同等兴奋程度。

(3)缺氧处理20min,阈强度为30pA以上,所以给予25pA强度的刺激低于阈强度,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

(4)含氧条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ATP主要在线粒体中合成。

离子通过主动运动形式实现跨膜运输。

答案:

(1)缺氧时间 

(2)外 降低

(3)不能 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

(4)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 主动运输

1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常会受到机体或细胞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图甲表示某种反射弧中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乙表示突触后膜上A、B、C三处受到某种刺激后的相关电位变化。

请分析回答。

(1)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形式传导,在体内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填“单”或“双”)向的。

(2)图乙中a段表示________电位。

图甲中,运动神经元1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Na+内流,符合图乙中的________(填“A”、“B”、“C”)处;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可使_____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此时膜外为______(填“正”或“负”)电荷、膜内外两侧电位差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出现图乙中C处的现象可能引起细胞________(填“内”或“外”)液中阳离子浓度减小。

(3)乙酰胆碱属于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当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肌细胞收缩。

“肉毒素美容”已经成为时下普遍接受的面部除皱方式,肉毒素是肉毒杆菌分泌的一种神经毒素,能特异地与突触前膜上Ca2+通道结合,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结合有关知识分析,“肉毒素美容”后的症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即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由于在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在体内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2)静息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a段;运动神经元1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相当于图乙的A处变化;抑制性神经递质促进阴离子内流,加大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导致突触后膜维持外正内负的电位,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无法兴奋);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引起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细胞外液中阳离子浓度减小。

(3)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肌细胞收缩,而“肉毒素”能够阻止该神经递质的释放,所以“肉毒素美容”后将出现面部肌肉松弛症状。

答案:

(1)局部电流 单

(2)静息 A 阴 正 增大 外

(3)面部肌肉松弛(答案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