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完复旦继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3020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学完复旦继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行政管理学完复旦继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行政管理学完复旦继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行政管理学完复旦继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行政管理学完复旦继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学完复旦继教.docx

《行政管理学完复旦继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学完复旦继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管理学完复旦继教.docx

行政管理学完复旦继教

行政管理学

名词解释(每题5分)

1.一长制和委员会制45-46

一长制又称首长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最高决策和管理权力由行政首长一人执掌,并同时承担全部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

委员会制又叫合议制,指行政组织最高决策权和责任,赋予由两个以上人员组成的集体或委员会承担的组织体制。

2.行政纪律131-132

行政纪律就是指行政组织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组织整体利益而制定的,要求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甚至个人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政准则和行为规范。

3.公共预算91

公共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其主体只能是政府,必须由政府提交国家权力机关批准后才能生效与执行,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公共预算本质上是分配稀有资源的活动,是政府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手段与财政机制。

4.风险性决策153-154

风险性决策是指在有理想决策目标和可供选择方案的情况下,决策条件中有不可控制的因素,决策结果可以预测或估算但有一定风险的决策活动。

5.政府人力资源72

政府人力资源就是指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各类人员的总和。

政府人力资源包括公务员和工勤人员。

6.行政执法111

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依法采取的具体直接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或者对个人、组织的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

7.公共财政转移性支出94

公共财政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进行非市场性再分配,将钱款单方面转移给受领者的支出活动,它不直接体现为政府对社会资源和要素的需求和消耗。

转移性支出主要由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支出等组成。

8.财政分权体制98

财政分权体制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的体制。

这种财政体制比较适用于市场经济发展相对充分的国家,也比较适用于民族文化差异比较大的国家,可以保证多民族的团结。

优点:

(1)提高地方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和责任感

(2)更好满足地方居民的消费偏好(3)促进地方政府的相互竞争,从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缺点:

(1)操作不当会形成“弱中央强地方”

(2)各地财政能力不一,不利于解决收入再分配问题

9.行政荣誉131

行政荣誉是指社会舆论对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做出的肯定的道德评价(赞许和褒奖),以及被评价人对这种肯定性评价产生的自我意识(满足和自豪感)。

 

10行政区划57-58

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机关分级管理的区域划分制度,是国家为实行国家行政管理对其领土进行分级划分形成的领土结构。

国家根据行政区划设立地方国家机关,通过地方国家机关实现国家的组织与管理,行使国家的地方权力。

概念包含:

(1)行政建制

(2)行政单位(3)行政区域

11.行政责任130

行政责任一方面指行政主体(在我国主要指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国家机构和国家公务员)对于其服务对象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或客观责任:

另一方面则指行政主体对其面临的义务或客观责任所承担的主观责任。

12.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44-45

管理层次:

是指组织的纵向等级结构和层次数量。

管理幅度:

是指在一个层级的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部门或人员的数额及范围。

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成反比:

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反之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则越大。

13.公共财政体制97

公共财政体制是指国家管理财政分配活动的组织机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制度,包括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和财政转移支付等基本要素。

广义的公共财政体制核心是国家各级政府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另外还涉及国家与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

14.品位管理和职位管理74

品位管理:

也称品位分类管理或等级管理,这是以公务员的职务或等级高低为依据的人员分类管理方法。

职位管理:

也称职位分类管理,是以职位为中心的分类管理。

职位分类是指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将公务员职位按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分成若干不同的类别和等级。

15.公共财政支出93-94

公共财政支出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所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

公共财政支出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造成的耗费。

公共财政支出分为:

(1)购买性支出

(2)转移性支出

16.行政伦理观126-128

行政伦理观就是行政管理主体在行政管理领域中关于行政价值追求的总体观念,是行政管理主体行政管理的伦理实践与行政伦理观念的凝结与升华。

行政伦理观包括:

(1)正义观

(2)公平观(3)民主观

17.行政救济115

行政救济是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对有瑕疵的行政执法行为予以矫正以及对行政执法行为造成的不利后果予以消除而实施的一种法律救济机制。

行政救济制度对于实现公民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是构成行政法治所不可缺少的、也是最后的环节。

18.政府职能17-18

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主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所发挥的基本职责、功能和作用。

19.基本行政领导制度141-142

从不同的角度对基本行政领导制度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一长制和委员会制、集权制和分权制。

一长制:

是指行政机关把法令的决策权力完全集中于一位首长身上的领导制度。

委员会制:

是指行政机关的决策权力是由两人以上来行使的领导制度。

集权制与分权制:

是以中央与地方、上级和下级权限为标准划分的一种行政领导制度。

20.行政首长负责制142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相结合的一种制度形式。

最高行政决策权和指挥权归于一人,所管辖的公共事务统一领导、全权负责。

它是指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的日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行政领导体制。

21.行政伦理规范128

行政伦理规范是指,社会对行政人员提出的从事职业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要求。

这个道德要求既包括对行政人员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主观因素的一般要求,也包括对行政人员具体行政行为应遵循的活动原则、工作程序、办事规则、言行标准和行政纪律等。

22.单一制和联邦制61-62

单一制模式的国家,全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和一个中央政府,只有一部统一的宪法,全国公民只有一种统一国籍,在国家内部按照地域划分行政区域,各个行政区域的地方政府均接受一个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在对外关系中,中央政府是唯一能够代表这个国家的合法政府,是国际交往中的主体。

联邦制模式的国家,联邦内除了设有联邦的最高立法机关和联邦政府外,联邦成员都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中央政府,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联邦政府行使国家的立法、外交、军事和财政等主要国家权力,联邦的各个组成成员在其管辖的区域内行使职权,领导地方各级政府,各个组成成员的公民同是联邦公民。

23.行政赔偿119

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行政职权,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由国家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

行政赔偿是我国重要的行政救济制度之一。

特征:

(1)赔偿主体是国家

(2)补救性(3)违法责任

24.行政决策主体156-157

行政决策主体在行政决策中处于决策主体性地位,对整个行政决策的形成、执行及其后果负责。

离开了行政决策主体,就不可能有行政决策。

一般而言行政决策主体包括:

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政治领袖4.官僚集团与公务员5.司法机关6.执政党

25.公共财政收入96-97

公共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公共职能,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筹措的所有货币资金活动的总和。

主要分为:

(1)税收

(2)公共收费(3)公债收入

26.行政与行政管理学2-4

行政:

就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以及管理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行政管理学:

就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27.日常行政领导工作制度143

日常行政领导工作制度是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具体化,对于建立科学的行政领导制度,更好地规范领导行为是必不可少的。

从三个层面:

(1)领导与群众的关系

(2)上下级行政领导关系(3)一个行政领导班子内部关系

28.行政组织结构42-43

行政组织结构是指行政组织各组成要素(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方式。

行政组织结构是完成组织任务的机体和行政组织内部分工与合作关系的体现。

一般分为两类:

(1)行政组织纵向结构

(2)行政组织横向结构

29.集权制和分权制46、142

行政组织体制

集权制:

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行政组织完全在中央的指挥、监督、控制下行使本级权力,地方政府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

分权制:

是指中央与地方合理划分行政决策权,地方行政组织在管辖范围内有自主决定权,中央对地方在其权限内决定的事项不予干涉。

基本行政领导制度

集权制:

是指一切重大问题均由上级机关制定,下级机关必须根据上级机关的决定处理事务的制度。

分权制:

是指上下级行政机构各自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具有法律所规定的行政决定权,可以独立自主地决定和处理所管辖范围内的各种事务。

30.社会公正及利益补偿原则154

社会公正及利益补偿原则是指对某些在执行中可能会造成部分群体利益短时间受损的决策,必须进行利益补偿,以维持社会公正。

由于政府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实际也是一种利益再分配过程。

31.行政组织环境40

行政组织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是行政组织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组织及其活动的外部因素的总和。

行政组织环境决定、影响和制约着行政组织目标制定、机构设置、机制运行及活动方式选择等等,它总是处于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之中。

32.行政复议115-116

行政复议是行政复议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基于申请而予以受理、审查后做出相应决定的行政活动。

具有行政性、职权性、程序性、救济性和监督性的特点。

论述题(每题15分)

1.叙述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和类型36-40

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1.职能目标:

这是组织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及基础,是组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行政组织的首要因素。

2.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是指根据组织目标、职能范围在行政组织系统内部按照一定法律程序和分工要求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包括纵向机构和横向机构以及每一个机构中具体的内设部门和职位设置。

3.人员构成:

人是行政组织的主体,有一定素质和技能的行政人员构成行政组织及其机构,行政人员是行政活动的决策者与执行者,也是组织形象的代表。

4.权责体系:

行政组织是一个纵横交织的权责体系,各个部门。

各个层级、各个成员之间存在着一系列从属、并列关系。

5.运行程序:

行政组织规模庞大、人员众多、层次繁多、管理对象复杂的组织形态,因此,建立开放、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很有必要。

6.法制规范:

行政组织建设与运行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作为行政组织不可缺少的要素,法制规范是否健全与完善是行政组织现代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7.物质资源:

物质资源是行政组织存在和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行政组织必不可少的一大要素。

行政组织的类型:

(一)按照行政层级分类

1.中央行政机关:

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组织和管理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行政事务,如我国的国务院。

2.地方行政机关:

基本职责和管理权力只在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行使的行政机关。

地方行政机关内部是分层级的,我国:

中央—>省—>市—>县—>乡

(二)按照工作性质分类

1.领导机关:

是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统辖全局的指挥、决策和监督中心

2.职能机关:

是指在领导机关领导下,负责组织和管理某一方面行政事务的机关

3.辅助机关:

是直接协助行政首长及各职能机关工作,在行政组织内部承担辅助性业务工作的机关

4.咨询机关:

智囊机关或参谋机关,是指为领导机关或行政首长出谋划策,提供各种对策建议和政策方案的政策研究机关

(三)按照隶属关系分类

1.直属机关:

是根据需要而设置的主办各项专门业务、为领导机关直接管辖的单独机构。

它不是领导机关的组成部门,法律地位也略低于职能机关,主要责任人不列入政府组成人员。

2.派出机关:

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在辖区范围内依法设立的分支机关或代表机关。

派出机关的权力是委派机关的延伸,是以委派机关授权的性质、程度和范围为转移。

2.行政法治的基本内涵包括哪些内容105-106

行政法治:

是指行政机关的活动都要受到法律的控制。

行政法治是法治在行政领域的具体化,行政法治是法治国家各方面基本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法治的内涵:

(1)行政权的运作受法的控制。

(2)行政所依之法为良法。

(3)严格执行。

(4)重视价值的多元性,关注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

行政法治由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救济三个基本的环节组成。

(1)行政立法,即制定行政法律、法规和规章;

(2)行政执法,即将行政立法确立的法律、规范等适用于行政活动的实践;

(3)行政救济,即对行政执法行为所造成的侵害予以法律上的补救。

3.什么是行政伦理的养成机制132-133

行政伦理的养成机制:

是指关于行政伦理品德的培养教育机制。

它是通过国家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养成,又通过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行政伦理的养成机制包括外部养成机制和内部养成机制两种类型:

(1)外部养成机制:

行政伦理的外部养成机制也是行政伦理的法律规章制度约束机制,即通过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将公职人员的伦理责任和义务制度化,即保证了行政组织的伦理水平,又可以促进行政人员伦理操守的养成。

(2)内部养成机制:

行政伦理的内部养成机制也是行政伦理的责任认同机制、习惯养成机制或行政良心的调控机制。

4.什么是公共财政收入和支出,包括哪些内容93-97

(一)公共财政支出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所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

公共财政支出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造成的耗费。

1.购买性支出:

是指政府遵循有偿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1)行政管理支出:

是指政府为维持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劳务而安排的支出。

(2)国防支出:

是指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的军费支出。

(3)基础产业投资:

是指社会经济活动所依赖的基础设施与基础工业的投资。

(4)农业投资:

是指对农、林、水利及气象服务业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以及在农业生产服务的科研、教育、科技推广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2.转移性支出:

是指政府进行非市场性再分配,将钱款单方面转移给受领者的支出活动,它不直接体现为政府对社会资源和要素的需求和消耗。

(1)社会保障支出:

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帮助社会成员克服因非理性风险造成的物质生活困难,维持其基本生活条件,依法进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活动。

(2)政府补贴支出:

是国家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无偿地对经济组织和城乡居民所实施的财政补助支出。

(二)公共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公共职能,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筹措的所有货币资金活动的总和。

1.税收:

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以国家的政治管理权力为基础,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向经济组织和居民取得公共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它是公共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形式。

2.公共收费:

公共收费是政府通过提供特殊服务或规制某些经济行为而向相关主体收取的费用。

3.公债收入:

公债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借款所发生的国家债务。

5.叙述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类型65-66

一、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关系

目前主要有交流与合作、竞争与摩擦及支援三种形式。

(1)交流与合作:

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主要具有经济意义。

(2)竞争与摩擦:

地方政府基于地方利益,加上资源有限和促进本地发展的冲动,使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与摩擦不可避免。

(3)支援:

地方政府之间的支援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间横向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主要是中央政府主导的。

二、地方政府间的纵向关系

从形式上看,我国现行有两级制、三级制、四级制、五级制四种类型。

(1)两级制是指直辖市---区两级政府。

(2)三级制是指直辖市---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三级政府。

(3)四级制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旗、县级市---乡、民族乡、镇四级政府。

(4)五级制是指省、直辖市---副省级市---设区的市---县、县级市---乡、民族乡、镇。

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行政公署---县、县级市---乡、民族乡、镇五级政府。

6.政府职能体系包括哪些内容18-20

(一)政府的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

维护政治统治是一个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政府职能的核心内容。

(1)军事保卫职能

(2)镇压与治安职能

(3)民主建设职能

2.经济职能:

是政府在国家经济行政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是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全部活动,目的是维护特定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繁荣。

3.社会职能:

也称社会服务职能,是指除了政治职能、经济职能之外政府所具有的管理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公共事务的职能。

(二)政府的运行职能

1.决策职能:

决策是根据客观实际资料,确定政府的目标和任务,并具体设计出实现目标的方案、步骤、方法的工作。

2.组织职能:

组织是政府为了实现目标、计划而建立政府的组织体制,并对行政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指挥、沟通和协调,也是行政机关及其人员把确定的计划方案付诸实施的活动过程。

3.协调职能:

协调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行政环境,使身处其中的人们能够在组织内协调地开展行政工作,从而有效地完成行政目标。

4.控制职能:

控制是政府为了保证计划的实现而确立的职能,包括监督、检查和纠偏等方面的内容。

7.行政决策应遵循哪些原则154-155

行政决策是一个严格的、系统的、动态的过程,涉及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在实施这一过程的时候,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保证行政决策过程顺畅运行。

(1)基于现实国情原则:

是指要从现实国情出发,在历史的、社会的宏观背景下把握政策问题,是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2)系统性原则:

是指要以全局为着眼点,在努力解决单一领域的社会问题的同时,兼顾其他领域的社会问题,以期产生合力,展现决策的整体效益。

(3)社会公正及利益补偿原则:

是指对某些在执行中可能会造成部分群体利益短时间受损的决策,必须进行利益补偿,以维持社会公正。

(4)民主参与原则:

是指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尤其是在政策备选方案的设计与论证过程,必须坚持听取社会各方的不同意见和建议。

8.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区别在哪里115-118

行政复议:

是行政复议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基于申请而予以受理、审查后做出相应决定的行政活动。

行政复议具有行政性、职权性、程序性、救济性和监督性的特点。

行政诉讼:

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由人民法院对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审查、解决行政争议的司法活动。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相比,二者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区别:

(1)裁决机关不同。

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作为裁决机关,而行政复议则是行政机关作为裁决机关。

(2)审查范围不同。

我国的行政诉讼只审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行政复议的审查范围则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都进行审查。

(3)适用程序不同。

行政诉讼适用严格的司法程序,具有严格、全面的特点,而行政复议虽然适用准司法程序,但性质上依然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更多地体现了行政特有的迅速,简便的特点。

(4)法律效力不同。

除有法律规定的少数几类复议决定外,行政复议决定不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复议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而行政诉讼的终审判决则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

9.叙述政府间关系的类型58-61

政府间关系的类型:

(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国内政府间关系的主轴是政府间的纵向关系,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在任何一个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都将直接决定整个国内政府间关系的基本格局。

从法律和制度的形式上看,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体现为权力关系与职能关系。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职能关系的差异,导致了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的多样性。

(二)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1.地方政府间的纵向隶属关系:

地方政府的纵向关系主要表现为领导与被领导、管辖与被管辖、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2.同级地方政府间的平行关系:

既体现为地方政府间平行的横向关系,即同级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3.级别不同,又不存在隶属关系的地方政府之间的斜向关系:

体现为地方政府间斜交的横向关系,即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由于政府间的横向和斜向关系不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自由,更多地体现为交流与合作、竞争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显然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与价值。

10.叙述行政决策主体和参与主体156-158

行政决策主体:

是指在行政决策中处于决策主体性地位,对整个行政决策的形成,执行及其后果负责。

(1)立法机关:

作为社会公共权威的载体,它所制定的法律是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具备了其他决策所没有的普遍化和确定性的特征。

(2)行政机关:

是法律议案的主要提出者之一,这些议案往往是针对一些日常性公共事务而提出的。

(3)政治领袖:

是具有公共法权的行政决策主体。

(4)官僚集团与公务员:

可以看做集合体与个体的关系,公务员集合到一起就构成了官僚集团。

(5)司法机关:

参与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是法院判决,即司法机关利用司法审查权限制立法与行政机关的权力,并且通过案件的审判参与到行政决策中去。

(6)执政党:

现代社会中的政党是阶级和基层的利益代表,尤其是议会内的执政党,有可能通过议案提交、议会辩论等程序,直接将本党的意志上升为行政决策,因此执政党是行政决策中不可忽视的决策主休。

行政决策参与主体:

是指那些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行政决策结果的各个主体。

(1)非执政党:

一般被称为在野党,在特定条件下在野党也会成为反对党。

所谓在野党,就是那些没能执掌或参与执掌国家行政权力的政党。

(2)公民:

是指具备一定的国籍,依照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3)利益集团:

是指除阶级、政党、政治团体之外,各种以物质利益为纽带而形成的团体和群体。

(4)智囊团:

不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官方参谋机构,而且还包括半官方和民间的智囊机构。

(5)大众传媒:

是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电子信息等人们借以表达思想和意愿、传播各种信息的舆论工具,是现代社会强有力的、直接的沟通手段。

11.什么是公共预算管理91-93

公共预算:

是指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公共预算有多种分类方式,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形成不同的预算模式。

(1)总预算和单位预算,按收支管理范围分类。

总预算:

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财政计划,它由各级政府的本级预算和下级政府总预算组成。

单位预算:

是政府预算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的直属机关就其本身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经费收支所汇编的预算,是各级总预算构成的基本单位,在我国通常称为部门预算。

(2)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按编制形式分类

单式预算:

是将预算年度内政府所有财政收支编入一个统一的总预算内,不再区分各类预算收支的经济性质。

复式预算:

是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收支,按照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形式。

(3)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按编制方法分类。

基数预算:

是指以上一预算年度的收支为基数,综合考虑本预算年度内可能发生的财政收支变化,确定一个增减比例,用以测算有关收支指标并编制预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