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营管理.docx
《浅析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营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营管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营管理
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就是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以企业内各部门乃至个人作为企业内部市场的经营主体,使市场的价格机制和企业的行政机制在企业中相互融合,建立起一种将统一性和灵活性有效融合的企业管理模式。
实施市场化管理的目的就是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激励机制运用到企业内部,以改变企业规模扩大造成的层级过多、信息传导不畅、反应迟钝、效率低下等状况,形成网络化、扁平化、弹性化的组织结构模式,实现生产与需求的快速衔接。
内部市场化管理是当代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优秀企业的发展之路,本文就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营管理进行浅析,以期为企业管理提供借鉴或参考。
一、背景及意义
在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宏观背景下,设计企业面临全新的竞争环境:
从一般的成本和规模竞争变为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竞争,从国内和区域竞争变为全球竞争,从充满保护、限制的竞争变为自由竞争。
市场环境对设计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设计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需要企业始终保持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创新意识;对设计工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设计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等。
企业内部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分工、高度秩序化、职权清晰化基础上的传统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也无法适应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管理客体。
这些变化增加了企业管理的复杂性,是传统的科层制难以实现的。
因此需要设计企业根据市场实际,改进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模式,转向更为快速敏捷的内部市场化管理机制,以期最大程度地实现与外部市场的对接。
二、内部市场化管理的内涵
企业实施内部市场化管理,在企业内部构建多种模拟市场,把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风险机制导入企业,以企业内部单位为各级经营主体,各主体间以经济关系为基础构建业务关系,在企业内部形成契约关系,内部市场机制取代原有的行政命令进行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模式。
具体地说有以下内涵:
(1)内部市场化管理是企业管理思想的进一步更新,建立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以员工为中心的企业内部价值观,充分尊重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尽可能地以利益驱动为管理动因。
(2)内部市场化管理是企业目标管理的进一步优化,将企业总目标层层分解到部门、班组、个人等各级市场主体,各主体追求自我目标实现的过程就是企业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目标管理用于企业内部市场,体现了“市场机制”与“管理机制”的融合。
(3)内部市场化管理是企业核算主体的进一步细化,也是管理提升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各部门间、上下游工序间改变为平等竞争、相互服务的关系,通过下放经营自主权、划小核算单位、明确责权利主体,有效减少推诿扯皮现象,促进各核算单位改进生产经营方式。
(4)内部市场化管理是企业运行规则的进一步规范化,为防止部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和避免企业各部门为争夺企业资源发生冲突,必须明确内部市场的交易规则,规则制定要满足企业整体战略要求,以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为标准。
(5)内部市场化管理是企业信息管理的进一步深化,内部市场化过程中建立的信息交流平台,能够准确通畅地传递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避免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和扭曲,从而提高决策的正确率,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使企业精细化管理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和深化。
三、管理体系的建立
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涉及企业制度创新、业务流程重组、组织再造、成本的科学量化、经营成果评价等内容,要围绕内部市场要素体系的构建来实现。
(1)建立模拟市场,首先要明确企业内部的各种市场关系。
因为企业内部各部门、各专业、各岗位的工作性质不同,相互之间就应该采取不同的交易方式和核算规则,通过整套市场规则的设计,明确市场关系,使各参与者有着区别于其他参与者的利益,使其相互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考核,市场压力层层传递,成本责任细化分解的完整结构。
(2)塑造内部市场交易的主体。
作为内部市场交易主体必须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交易主体的划分原则是各主体绩效的可核算性和可衡量性,即要能够确定其工作的成本和收入,又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各部门的经营状况,进行正确划分。
塑造内部市场主体就是将企业的责任中心改造成利润中心,这一过程中业务部门的塑造是重点,职能部门是难点。
将各部门塑造成具有“自组织”特性的独立经营单位或决策模块,再通过内部市场规则在每个主体之间以及与外部市场之间建立起相互关系,从而实现企业目标。
另外,由于劳动不可分割性和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所有主体有必要保持在一个企业组织内,构成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这就是实行内部市场化后企业权威机制仍需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也就是企业的宏观调控、总体统筹的必要性,避免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发生,否则企业的整体目标难以实现。
(3)确定内部市场交易客体。
企业内部市场的交易客体是交易主体间相互交易的对象,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①易于计算。
作为交易对象,不论是部门或子公司之间的成品、中间产品,还是作业工序之间的中间产品,或是职能部门之间的劳务或服务,都有具备能够准确计量的特点,这是内部市场进行绩效考核和核算的基础。
②交易客体的质量或品质要稳定,便于检查。
如果质量不稳定,就会增加交易的不确定性,减少交易的可能和增加交易的协调难度,使交易费用增加。
(4)制定内部市场交易价格。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是通过价格实现的,内部交易价格是实现内部交易的基本工具和结算尺度。
对于内部提供产品或劳务的受托方而言,内部价格代表提供服务带来的收入,决定其实现内部利润的幅度,激励其完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
对于任务委托方而言,内部价格代表必须支付的成本,构成其内部顾客经营成本的一部分,激励其改善经营管理,降低购入产品或服务的消耗。
(5)建立内部市场交易规则与交易协调机制。
实施内部市场化既要充分利用内部市场机制调动内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也要防止可能产生的危害企业整体利益的行为。
一方面要注意防止各主体过于注重自身利益所表现的本位主义和短期行为;二是要避免各部门为了争夺资源和利益的分配产生大量的冲突;三是要在允许选择外部市场交易时,防止出现损害企业整体利益或其他内部市场主体的利益发生。
因此企业在实施内部市场化管理时必须要对内部市场交易进行管制,制度交易程序、方法、计价、内外部交易限制与保护等政策,建立内部市场交易规则。
在内部市场化管理中,作为利润中心的各交易主体都拥有自身利益,在运营中可能会出现冲突或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情况发生,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资源的分配也往往成为交易主体争夺的焦点,需要企业从战略角度出发,协调各部门的相互关系,发挥企业的权威机制作用,具体措施有:
①监督企业战略的执行情况;②对各交易主体进行绩效考评;③协调和处理内部契约不完备所引发的重要问题;④建立契约管理部门和核算中心;⑤建立内部市场仲裁机构;⑥通过影响企业文化来实现企业的价值观念。
四、内部市场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企业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并非完全把企业市场化,放任自流,而是市场机制和科层机制在企业内部的有机结合,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的良好运行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保障措施。
(1)业务流程再造。
运用业务流程再造在企业内部强化上下游流程关系,要在内部的上下游之间和价值链增值环节之间强调客户的重要性,使原来用行政计划来协调的部门关系转化为客户和供方的关系。
(2)组织机构职能调整。
企业主要负责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重大事项决策、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生产经营和企业目标的分解,各部门、子公司之间是水平的部门关系,各自独立核算,产品或服务在他们之间按照生产的上下游关系进行转移,转移价格作为核算和协调运营活动的重要工具。
(3)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的实施增大了企业最高管理层协调与监督的难度,各部门对市场、管理、项目、交易与核算等方面的信息需求会陡增,信息的收集、整理、过滤、传递、使用等工作将会尤为重要,为了提高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行效率与信息传递的速度,需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4)企业文化建设。
实施内部市场化管理,部门和员工的身份与职责发生了变化,个体活力增强,传统组织束缚移除,企业应该用共同规范的情境来控制团队,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有利于创造协调的环境,促进组织内部相互沟通,增进组织成员学习能力,组织的向心力需要一体化的企业文化。
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内部市场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会出现一些由于体制原因而导致的具体问题,能否妥善处理,关系着企业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的效果。
总体而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市场化不完全导致市场机制作用受到限制。
由于企业内的市场主体不具备像市场中的主体那样完全的法律地位,内部市场主体也存在交易地位的不平等,内部市场主体的资金使用也受到企业的总体限制,并且内部交易价格的制定并非完全由市场决定,这些因素导致内部市场化中市场机制的作用受到限制。
企业内部的市场只能是一种不完全的市场,内部竞争也只能是有限的竞争,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整体利益,否则企业就失去了企业自身的意义。
关键是企业要建立良好的权衡机制,平衡好市场机制和权威机制的关系,促使二者的有机融合,避免割裂和对立。
(2)分权程度增大导致管理难度增大。
内部市场化表现为更大程度上的分权,各交易主体将获得更多独立经营权和资金调配使用权,这样,企业高层对企业的控制将主要是战略规划、财务制度、内部价格、企业文化、管理审计、奖惩政策、兼并整合等方面运用行政手段做出调控,监管上难以面面俱到,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造成管理困难。
因此,企业应根据规模、行业特点、所有制特征及制度建设的完善程度等确定本企业的分权程度,并要在管理审计、奖惩政策、绩效考核和人事管理等方面增强导向性,发挥制约作用,既利用分权来增强企业活力,又充分保证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实现。
(3)内部市场价格制定不合理引发内部矛盾。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内容,价格的变动会引起相关经济单位之间的利益重新分配和组合。
内部市场化中价格并不完全是市场主体间公平博弈的结果,这是因为不同主体经营范围受到限制而产生不对等的讨价还价能力,容易产生不能反映内部主体的真实经营业绩,因此企业最高管理层必须对内部市场价格在外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这种调整也就是内部市场价格规则的制定过程,制定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企业是否能够有效协调由此产生的种种矛盾。
(4)激励过度的问题。
内部市场化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可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并且得到晋升的机会,但是如激励过度,会导致员工长期精神紧张,不安全感加重,导致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减弱。
因此进行内部市场化过程中应当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趋同感,提高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培养员工在竞争中团结协作的正确观念,并通过设置适当的考核体系缓解压力,避免激励过度导致的种种不良反应。
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经济,企业必须充分了解市场、适应市场,善于把握需求变化的趋势,内部市场化管理值得借鉴和参考,对于我院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