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读书心得.docx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啸山庄》读书心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1 1847年,勃朗特姐妹夏洛蒂和艾米莉分别出版了两部不寻常的小说《简爱》和《呼啸山庄》。
亲姐妹的两部杰作问世后,命运却截然不同。
《简爱》出版后受到了世人热烈的欢迎,在当时的文坛上可谓是风靡一时。
但《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
被人称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
甚至有人把书名改为《枯萎山庄》,说应该把它烧掉。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更替,《呼啸山庄》在文学上的地位不断提升,有人认为,艾米莉的写作天赋比夏洛蒂更高。
研究勃朗特姐妹的学者克伦泼在他的专著这样提出:
《呼啸山庄》比《简爱》更为一部伟大的小说。
为什么同样的小说在不同的时代有着差别如此大的命运呢?
《呼啸山庄》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虽然当时人们提倡的是“自由、平等、博爱”。
但在现实的社会变革中,这三面旗帜不过是意识形态上飘扬的装饰物而已。
实际上,人人还宣扬和崇尚一种“绅士”风度。
这是虚伪的,轻浮的,这些遗留的制度与文化的脓疮无疑是自欺欺人的表象。
而《呼啸山庄》通过男女主角狂风暴雨般的悲剧恋情和扭曲堕落人性,反应了当时社会资产阶级等级制度的缺陷和丑陋,代表了所有被压迫的贫困者的不幸和愤怒,他们都是社会的牺牲品。
它对等级制度,不平等是带有强烈批判精神的。
出身卑贱的主人公希克利对复仇的诠释深深刺痛了英国高贵的“绅士”们。
于是发表初始人们讳疾忌医般不去正视反而诋毁。
而我在读完《呼啸山庄》后,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
仿佛我读的并不是一本距离我们有150多年的书,而是在读一本现代的爱情小说。
《呼啸山庄》中希克厉与凯瑟琳的这场爱情热烈而绝望。
作者把爱诠释得淋漓尽致,把强烈的情感表达得更具有超越性和艺术性。
在21世纪,“爱”成了我们时代的奏鸣曲,萦绕在人的思想和灵魂。
我们追求的是浪漫,唯美的爱情观。
所以到今天,《呼啸山庄》拥有了更广阔的阐释空间,它被新世纪的人们重新认识到:
它,的确是一部天才的作品。
这也是它从通俗文学到经典文学的神奇转变的原因,它是一本不属于当时而属于后来的杰作。
人是最奇怪和深奥的高级动物,它是从古自今的迷。
追溯到春秋时期,我们的老祖宗伟大的孔子先生认为:
人之处,性本善的。
人的天性,在没有受到社会污染前是善良的。
而同样是伟大的儒家代表人之一荀子先生却认为:
人性恶,其善者伪。
人的天性,不能生而自善,而必有待于修为耳。
而到了今天,我们都要明白一个道理:
无论是性恶还是性善,它都有一定的原因和环境因素所导致的。
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
作者笔下这位阴森恐怖的主人翁让19世纪的读者都对《呼啸山庄》唾弃。
他们都认为希克历是一个魔鬼,他不择手段、他给予身边的人残忍的精神折磨、他是可怕的疯子。
可是,在希克历的孩童时代,我分明看到善良的光坏在他的头顶上闪烁虽然不是很强烈,但如果能循循善诱,光芒会照亮前程的。
可惜的是,那无情的社会和残酷的现实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那善意的光芒,浇灭了那热情的火种,剩下的只有无情、冷酷、仇恨。
我同情他,为他的一生感到可悲。
死对他是一种解脱,即冲破了仇恨的枷锁,又能跟心爱的人儿共同深埋黄土底下。
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
或许这才是他真正幸福的开始吧。
爱的极端致使人性的扭曲和堕落,甚至是毁灭。
庄主视希克历为“宠儿”,他喜爱希克历胜过喜欢自己的孩子。
而希克历对于这超越血缘的父爱,并没有表示他的感激,而是没有理会,不放在心上。
如今的我们都认为小小年龄的他便如此无情实在是不应该啊只是我们是否想过,其实他的心早已被父母抛弃的那一刻后就冷却了。
童年的不幸给他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不轻易的相信别人,不容易的接受别人的爱,他把自己的心封闭了起来。
他有着倔强和坚强的性格。
这实际上也是他对丑陋社会的一种反抗,他从不像压迫者低头。
故事的开头描述到:
希克历像是一个憋着一肚子气的孩子,很吃硬,受些虐待,也许不当回事。
即使面对哼德莱一下一下的拳头,也不眨一眨眼,不掉一滴泪。
受到如此欺负,谁会没有恨呢?
被剥夺人间冷暖的弃儿希克历在哼德莱的皮鞭下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使他在忍气吞声的屈服下培养了强烈的恨。
可再恨也扑灭不了人性的善。
哼德莱失去了爱妻后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不断的麻醉自己和逃避现实,嗜酒如命。
一次的失心疯的举动,把5岁儿子哈里顿抱上楼,高高举在栏杆外边要抛他下来。
就在孩子要到达地面,千钧一发的当儿,希克历来到了楼下,出于本能的冲动伸手去接住了那掉下来的孩子,把他放到地上站好,抬起头来看是谁闹出这样的事。
当他知道这是自己恨之入骨的仇人后,他的表情比说话都更清楚地显示出内心最强烈的痛苦——他尽给仇人做了工具来破坏自己的复仇。
本能是一种无意识的冲动,是人与生俱来的,无论是什么力量都无法抹灭和扼杀的。
希克历从小就缺乏爱的灌溉,所以,他认为爱的本能只会阻碍自己的复仇,他不需要爱的本能。
所以他的内心曾出现过痛苦的挣扎,童年受的屈辱产生的恨使他自己把心中的本能的善掩盖。
一个人的去恨比去爱一个人更需要勇气,用理性和客观的态度评价他,他是活得最痛苦的人,不是吗?
一直以来,他在呼啸山庄都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外来者。
不断的承受着不公平的待遇,封建的等级制度使别人看不起他这个穷困着,受尽他人的藐视的眼光,对于别人的毒打他忍气吞声......一切的一切,使他的性格变得孤僻、自卑、脆弱、残暴......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人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
特殊的人物性格,他有一种异乎常人的反抗精神,通过报复反抗一切的压迫,这也是希克历的命运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
残酷的现实是他一生悲剧的预兆。
是谁埋下了爱情悲剧的种子?
什么是爱情?
爱情是冲破宗教、法律、道德等一切传统观念,而把人的情感和灵魂牢牢栓在一起的一条无形的纽带。
向往爱情的我们展开了对人生幸福的追求,我们是幸运的,是自由的,是独立的。
但是,在19世纪主要价值以金钱至上和拜金主义的维多利亚时代追求爱情剩下多少价值呢?
即使是刻骨铭心或是狂风暴雨般的爱情亦是在资产阶级等级制度下脆弱得不堪一击。
《呼啸山庄》里一对最终以死亡的形式自我解脱的悲剧恋人——卡瑟琳和希克历。
他们的故事让人读得深沉,读得哀伤,是作者对资产阶级统治者的控诉。
希克历有一颗伤痕累累的心,他生活在一个灰暗,寒冷的环境里。
在这个没人表示关爱和尊重他的童年里。
卡瑟琳是唯一可以抚慰他那颗受伤的心、化解心中怨气的人,是唯一可以驱逐寒冷的一点的温暖。
而卡瑟琳从小就缺乏母爱,又得不到父爱,更是常常被哥哥欺负,同样在缺少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她,是了解希克历内心的痛苦的。
在她内心深处是同情希克历的,同病相怜,他们成了最好的伙伴。
老欧肖死后,“他们互相安慰着,他们说出来的比任何人想到的都要好。
世界再也没有哪个牧师能像他们的天真烂漫的谈话那样把天堂描绘得如此美了。
”女仆纳莉被孩子的纯真和善良感动得流下泪来,孩子坚信父亲去了幸福的天堂。
他们一起陪伴对方渡过失去亲人的伤痛;他们一起就奔到荒原上去玩一整天是两人最大的乐趣,就算被发现后会被人惩罚,可要只消两个人聚到了一块儿,他们便立刻把什么都忘记了;他们一起坐在长满石楠的小山头上看那盘旋在头顶的鸟儿。
渐渐地,希克历倾心于这个任性、活泼、野性的姑娘,而卡瑟琳同样对希克历有种强烈的情感依赖。
两人产生了炽热的爱情。
可是卡瑟琳却违背了自己的心,背叛了他们这段青梅竹马的爱情,嫁给了哪位富有、年轻、俊朗的林顿——《画眉山庄》的庄主。
希克历他知道心爱的人儿不再属于自己了,仅仅是因为穷困,地位低下。
他没有乞求卡瑟琳为他留下来,他明白他无力挽回什么,因为他一无所有。
他带着被爱人抛弃的绝望,带着那童年的所受的屈辱,一个人,静静的离开了。
那个晚上,像千军万马般的狂风暴雨落到了山庄,只听到风吼,雷轰,接着一声巨响,宅子一角的一株大树倒下来。
这暴乱的天气预示着希克历人性的扭曲和堕落,他最后的一丝顾忌消失了,极度的愤怒,踏上他的报复之路。
“恨”泯灭不了“爱”,“爱”比“恨”更具有力量。
当他再回到呼啸山庄时已变得更有力量了。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绅士了,他有足够的钱财了。
他使用卑鄙的手段夺走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他童年所受到的屈辱,他毫无保留的给予哼德莱的儿子哈里顿和林顿和卡瑟林的女儿卡茜回击。
当他得到了他想拥有的一切,在他的报复达到的顶峰后,希克历却常常在哈里顿和卡茜的身上不断的看到昔日卡瑟琳的影子——那一双与卡瑟琳很像的眼睛。
那双灵动闪亮的眸子,使他想起哪位曾经和他一起狂奔在田野里的姑娘,唤起了他内心最珍贵的回忆,唤起了内心的爱。
他发现疯狂的报复后,他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快感,却日日夜夜被那仇恨的火苗煎熬着。
此时此刻,“爱”与“恨”互相矛盾冲突着,可是“爱”最终战胜了“恨”,人性的复苏使他放弃了报复的念头。
有一种爱是披着仇恨的衣裳的,当所有的恨都随风而散去了,那埋葬在恨底下的爱也将愈加明显了。
希克历看着这屋内的石板地,卡瑟琳的面容就出现在石板地上面。
在每一朵云里,在每一株树上——充满在夜空的空气里,在白天,他的眼光无论落在什么东西上,总看得见她——卡瑟琳形象总是围绕着希克历。
对于希克历来说整个世界成了一个可怕的纪念馆,处处提醒他卡瑟琳存在过,却永远不会回来了。
思念的虫子侵蚀着他的精神,他要去寻找他的卡瑟琳。
一个风雪之夜,他怀着一颗空虚的心和饱尝人间心酸的怨恨,发出复仇后的狂笑,离开了人世。
故事的尾声写到一个小男孩说看见希克历和一个女人儿在山脚下,我们都愿意相信那女人就是卡瑟琳。
死后两人的灵魂终于可以在一起了,他们重温着儿时那快乐的时光。
他们的爱以另一方式延续下去,永不泯灭。
他们的世界是天堂——没有资产阶级封建等级的观念、没有贫困、没有压迫,也没有人可以把他们分开了。
我知道他们会再续演绎王子和公主童话般美丽的爱情故事。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2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
希斯克利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的复苏,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
作者依此脉络,谋篇布局,把场景安排得变幻莫测,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有时又是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故事始终笼罩在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
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
他选择了反抗。
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
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
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了下一代。
艾米莉·勃朗特刻画这个人物时,有同情,也有愤慨;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心情是极其复杂的。
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
它使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
希斯克利夫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
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反抗。
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
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
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
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3 很多时候,回忆曾经的过往,天空总会是一片灰色。
压抑的时候,并不觉出它的压抑,只是当压抑过后再回首,总觉得那时候的伤痛,隐忍着流传红色的血液,惨烈地撕扯着。
那座雪夜中鬼魅的召唤圣灵的呼啸山庄,那些挣扎在道德底线上痛苦却又畸形的快乐的人们。
每一次看到希斯克里夫这个名字,总觉得那字字都透着残忍,暴戾。
还几分的又一张发黄的英文报纸上面的一句话:
"一个在童年时代就遭遇不公的人,他的人格还能有多么积极向上呢?
"仿佛法老的咒语,缚住了本应该高兴快活的小希斯克里夫,强硬粗鲁的将仇恨灌入一个幼嫩到甚至惹人怜爱的心。
有的时候总是在想,到底是谁会了希斯克里夫,是老恩肖,是约瑟夫,还是亨德利?
后来看到那一晚上的暴雨雷电,我懂了,在呼啸山庄,除了那可爱的她爱着的姑娘,希斯克里夫,他什么也没有。
一个人可以被侮辱,可以被打压,却不能被此生最真实的爱所背叛。
那高背椅子后,孤独而又冰冷的灵魂,隐隐的触伤人心。
那是怎样的人啊,爱的时候,令人窒息,恨的时候呢,又叫人深深的恐惧。
他就如同一座阴云,他离开了。
仿佛一切都没有了阴郁,呼啸山庄依旧一如既往的麻木着,酒气熏人,可我们美丽的凯西·恩肖,却住在那好像永远都只有阳光的画眉山庄,与她优雅绅士的丈夫快乐依偎。
但,那只是仿佛。
凯西的裙带纯净漂亮,"在整个教区里,就属她的眼睛最漂亮,她的微笑最甜蜜,她的脚步最轻盈。
"看起来活泼快乐的小姑娘,她就真的活泼快乐吗?
就像所有的女孩子一样,凯西是虚荣的,只是那虚荣遇上了希斯克里夫,她便害了两个炼狱中苦苦煎熬的人儿,生生拆散了一对明明爱另一个胜过爱自己的恋人。
一个人可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可以逃脱每一个残暴的敌人,却万万逃不脱自己的心。
真正理解着爱着凯西的,或许只有希斯克里夫吧?
我始终难以承认内莉是凯西的朋友。
一个朋友,她不应该在看到朋友人格迷途时漠然以待,一个朋友,她不因该在朋友矛盾痛苦时冷言冷语。
所以凯西,她是那样的可怜,不同于希斯克里夫的可怜。
她的人生处处是矛盾,希斯克里夫早已对人生恨得彻底,他可以将全部的爱都只寄托在她的身上,爱着她,让她去感觉的每一寸心跳,虽然他不说,可是她会懂。
而凯西呢,没有一个朋友,可以让她倾吐内心的压抑。
她火一般的渴望着,渴望着可以向一个人敞开心扉。
可是没有,没有一个人,包括希斯克里夫,包括她绅士优雅的丈夫---埃德加·林敦。
凯西·恩肖,她本来是那么天真纯净的姑娘,即使生活在令人发疯的呼啸山庄,也都是那么的热情和善于爱。
只是生活呵,它总是不住的用体面的生活来迷花了人眼。
在那些反着腐烂气味的子句中,在哪做氤氲漫步的山庄中,所有的人都期盼着,期盼着阳光降临,期盼着被宽恕,可是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遮住那阳光的啊,恰恰是他们自己。
凯西,它具有人世间最为高贵的品质......在绝望中爱。
只有爱才可以去感化,惨烈着充满着绝望的压抑。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4 环境先于性格而存在,性格也就在改变环境的努力过程中形成,因此,人们说环境塑造性格。
进一步而言,特殊的环境必然造成特殊的性格。
《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过分残忍的性格,完全是他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
毋庸置疑,金钱主宰一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
希斯克利夫所处的正是一个金钱的社会,在那里,贫穷是可耻的。
无论是否因你的过错而导致的贫穷,无论是否你有努力的过程,只要你现在仍是衣衫褴褛,你就注定遭受耻辱。
贫穷带来的无穷无尽的耻辱生活就像一把刻刀,不断雕刻、改变着希斯克利夫的性格。
希斯克利夫是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他是贫穷的。
他被呼啸山庄的老庄主恩萧收养,改变了他贫穷的生活。
老恩萧和他女儿凯瑟琳的善意接纳和关怀使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他用最好的方式回报恩人——打开心,接受别人,并渐渐与凯瑟琳相爱了。
虽然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异常讨厌他,但是甜蜜的爱情让他打算为了凯瑟琳去奉献一生,“永远生活在凯瑟琳的阴影下”,即使被她的哥哥辛德雷使唤,遭受无穷的嘲讽,他也毫不介意。
可没过多久,生活又和希斯克利夫开了个玩笑。
老恩萧死了,辛德雷成为了呼啸山庄的主人,这一变化使希斯克利夫降为了仆人,他再次贫穷。
所不同的是,他此时拥有了凯瑟琳的爱,他把自己的爱全给了凯瑟琳,除了这个,他什么都没有了,甚至是尊严。
对于一个生活在这种环境的人,凯瑟琳几乎就是他的生命,是他生活的全部希望。
然而,这份爱并没有持续多久,凯瑟琳受制于那个世俗的社会,受制于金钱的诱惑,最后决定嫁给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
虽然她说“我对埃德加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在冬天变化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变化成叶子;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则像树下面永恒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永久的。
”相信当希斯克利夫听到凯瑟琳说:
“嫁给希斯克利夫就会降低我的身份”时,用肝肠寸断这几个字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也并不以为过。
凯瑟琳的变心使希斯克利夫生命中最后一点爱消失了,强烈的爱化为了强烈的恨,强烈的恨化成了他强烈的个性——坚硬、不屈、残忍。
表面看,这一切都是因为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而造成的,实际上却显露了那个时代强烈的的价值取向——贫穷是可耻的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5 凡是看过《呼啸山庄》的读者,大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十分欣赏希刺克利夫,欣赏他爱的纯真、质朴、野性、至死不渝;一种是对希刺克利夫不以为然,认为他变态、冷酷、无法同情和理解他那暴风雨一般的激情和爱恋、毕竟19世纪离我们已经太过遥远,重读《呼啸山庄》的我们已经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空。
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呼啸山庄》呢?
是不是欣赏希刺克利夫的都是情感上易激动热爱幻想追求完美的浪漫主义者?
对希刺克利夫难以忍受的读者都是现实的功利的冷静客观的现实主义者?
或者,每一次重读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希刺克利夫的机会,使聪明的读者有机会将手伸出自身的界限之外,触到另一个人心中复杂又疼痛的爱的内核?
希刺克利夫是一个偏执的人,他爱上了一个人就为之牺牲一切,为爱不择手段,爱她到死,在英国北部风声犀利的荒原沼泽上,在一段封闭原始的时空里,又黑又脏的小野孩希刺克利夫爱上了带给他全部幸福与痛苦的凯瑟琳。
呼啸山庄是厌世者的理想天堂,在这个美丽又荒凉的封闭的世界里,希刺克利夫以一名外来者的身份出现了6、7岁的他流浪得快要饿死时,被呼啸山庄的老主人恩萧先生带回了呼啸山庄。
应该说希刺克利夫的幼年是不幸的,他在来到呼啸山庄前在饥饿和死亡线上度过,来到呼啸山庄后在辛德雷的欺负和虐待中度过,应该说这一前一后的处境同样艰难,可是,有了凯瑟琳,一切全都不同了。
凯瑟琳是一个疯狂的小丫头,她的ѪҺ中就有着不安定的因子,她在一天内能让我们所有的人失去耐心不止五十次,从她一下楼起直到上床睡觉为止,她总是在淘气,搅得我们没有一分钟的安宁。
她总是兴高采烈,舌头动个不停唱呀,笑呀,谁不附和着她,就纠缠不休,真是个又野又坏的小姑娘。
然而这个又野又坏的小姑娘确是善良又漂亮的,纯真的她不像她那已经长大的哥哥那样懂得嫉妒希刺克利夫受到的宠爱,她只是一个爱玩的小姑娘,她和童年的希刺克利夫脾气很是接近,经过艰难的流浪生活的希刺克利夫并不娇气,也不会像辛德雷那样小肚鸡肠在父亲面前争宠,在忙忙碌碌的山庄中唯有孤独的希刺克利夫最重视小凯瑟琳,虽然大家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背景,但是对于两个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年龄。
辛德雷受到的是长子的教育,他注定要承担家长们恨铁不成钢的期望,他是社会的人;老恩萧年事已高,认为小凯瑟琳比她的哥哥还要坏约瑟夫是一个有些神经质的一身宗教气的老农民,而耐莉的一直都是正统的想主人之想的优秀的仆人。
他们对于想玩、想疯、想闹得凯瑟琳来说代表着规章和秩序,代表着理性的不自由的世界;希刺克利夫代表着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事实上不会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充满自由、冒险和无限的可能性,老恩萧的这两个儿女教育的都不好,几乎都是自己在成长中确立自己面对世界的方式的,因此辛德雷不懂得谦让和尊重,凯瑟琳也不懂得礼貌和安静,希刺克利夫带来的更是倔强、隐忍和功利化的态度。
所以辛德雷才会对希刺克利夫处处找茬,凯瑟林才会对老恩萧说:
你为什么不能永远作一个好男人呢,父亲?
,希刺克利夫才会充分利用他在家里得到的宠爱对付辛德雷,抢走了辛德雷心爱的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