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七册本册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2877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6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七册本册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语文第七册本册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语文第七册本册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语文第七册本册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语文第七册本册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七册本册教材分析.docx

《语文第七册本册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七册本册教材分析.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第七册本册教材分析.docx

语文第七册本册教材分析

语文第七册本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与“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本册课文安排了7个单元。

每单元安排“课文”3~4课,共24课。

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

从内容看,既有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又有表现百姓日常生活的,既有描写祖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又有颂扬勤奋刻苦精神的;从体裁看,除了记叙文,还有诗歌、说明文、议论文及神话传说等。

这些课文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激发阅读兴趣,为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每单元后面安排“习作”1篇,共7篇。

习作教材仍然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童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

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

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成语和古今古诗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写好钢笔字以及学写毛笔字等。

1.学习习惯。

⑴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⑵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⑶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⑷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⑴能准确认读347个生字。

⑵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27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⑶继续练习用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⑷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⑴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⑵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⑶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⑷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⑸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⑴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⑶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⑷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⑸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

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⑹能阅读程度合适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

2、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掌握读书做记号在方法及留心观察事物在方法。

3、培养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和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的关于书籍的名言一定不少,谁想来说说?

二、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过渡:

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面的插图,说说这些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呢?

(指名说)

 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

  

(1)过渡:

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

我们来看第1页最上面的图,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师讲述:

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3)过渡:

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一本书,边指边讲述:

哪儿是封面,哪儿是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

 三、总结谈话。

学生总结,教师适当补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

2、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

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读,怎样认真读书呢?

要做到“四到”:

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板书课题:

读书要做记号)

三、训练姿势。

1、请同学们看第3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

(指名说)

2、指导观察圆形特写图。

 教师讲述:

这是一位同学在一边读报一边做记号,谁来说说这位同学是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

3、请同学们拿起笔和语文书,翻到第3页,我们一起来向这位同学学习,像她那样有正确的读书(报)做记号的姿势。

学生摆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姿势。

四、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

1、过渡:

读书时为什么要做记号呢?

2、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做记号呢?

我们一起来观察第2页的文字插图。

(1)谁来说说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的,是什么样的记号?

指名把做记号的地方读一读。

(2)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

(同桌讨论)

指名说,教师加以适当点拨。

3、小结:

 学生练习做记号,(教者巡视)然后交流。

 五、学习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1、我们一起来看第5页下面的图,谁愿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

(指名说)

 2、图上的同学观察得十分认真,留心观察事物有什么益处呢?

(指名说,教师相机补充)

 3、总结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校园一角的景物是静态的,怎样留心观察静物呢?

六、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1、过渡:

刚才我们学习了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那么,动态的物体又该怎样观察呢?

 2、我们一起来看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

(指名说)

 3、过渡:

应该怎样观察动态事物呢?

 4、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5、

(1)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留心观察事物,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作业设计:

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读书要有选择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读书要做记号

           留心观察事物

教后记:

1.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田字格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3、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老师的资料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语感交流。

古诗背诵,成语接龙。

二.揭示课题

1.启发淡活。

2.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碰到不认识的字可对照生字表练读几遍。

碰到长句子要反复读,力求读通顺。

2.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课文有几小节?

(这篇诗歌在排版是不是很容易看出它的段落,需要用心学习,读懂才能确定。

在这里提出这个常规的问题,是要学生潜下心来读课文,理解诗歌,从而分清段落。

四.细读课文

1.细读第—小节。

P31

(1)指名读课文。

(2)学习第二句话。

指名读句子。

查字典理解“崇高”的意思。

(3)学习第三、四句话。

查字典理解“浸透”一词。

“心血”在这里指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你能举个例子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比较句子:

1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2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指读这两句话,说说第二句好在什么地方。

③过渡:

人的成长、成才靠的是老师。

社会的发展、前进靠的是老师。

于是诗人送给老师这样一句——

(4)学习第一句

幻灯出示: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指名读句子,理解“昨天”(过去,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今天”(现在)“理想”(未来)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1小结:

我们成长靠老师,社会的发展也蕴含了老师的辛劳,老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齐读。

2学了这几句,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

(5)学习第五句。

自由读。

说说哪个词最能突出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有感情的读。

(6)小结第一节。

2、细读第二小节。

(1)学习第2句,指名读句子。

你想知道什么?

(2)学习第3句。

幻灯出示,指名读,理解语句

“笔尖飞舞”(备课、上课、改作业)“春蚕”?

为谁编织?

“笑语盈盈”“茁壮的新苗”

指导朗读。

带着感激的心情读,读出老师的辛劳,读出老师的亲切。

(3)学习第一句。

指名读句子。

理解词语。

(真理:

科学知识。

智慧:

科学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巧。

春晖和朝霞:

理想之光,希望之光)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继续精读课文,理解老师工作的辛劳和职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继续学习课文。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读课文。

继续学习第四句。

指名读句子。

理解词句。

“鲜花”指什么?

“幸福地开放”指什么?

“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练习背诵

1.练习熟读课文。

2.练习背诵课文。

自由练背,同桌耳背,指名背诵。

三.指导造句

1.情不自禁。

2.哪……不……

先说课文中的句子,再讨论应用范围,然后练习说话。

四、教学生字字形

1.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

1.比较再组词。

涌()浸()项(   )  塑(   )

拥()侵()页(   )  望(   )

2.填上合适的词

铺设(  )         架起(     )

塑造(  )         编织(     )

3.“情不自禁”造一个句子。

板书设计:

1.老师,您好!

崇高

教师的事业

美好

教后记:

2.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能找出与词意相对应的句子。

3.体会苏轼对亲人在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课前准备:

多媒体、投影文字。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精读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交流。

背诵相关的苏轼的诗词《题西林壁》等。

二、简介生平,揭示课题

1.简介苏轼生平。

苏轼:

四川人,北宋杰出文学家,涛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2.揭示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2)学生练习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词语卡片。

②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皓月埋怨)

③指名试读课文。

2.范读课文。

读后说说,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四.细读第1~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解释“朝廷”、“密州”两个词语。

(4)齐读课文。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3)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的欢乐情景。

苏轼在这中秋之夜,在做什么?

(4)出示句子: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观察图画。

这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

他的心情怎样呢?

(启发想象)

(5)指名朗读。

自由练读,男女生对比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弟弟。

(2)理解词句。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从哪儿看出他们“手足情深”?

(3)指导朗读。

4.小结第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苏轼为什么要埋怨

(3)自由练读,有感情地朗读。

(4)这段话后面是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呢?

(引导想象)我的弟弟是不是此时也在望着这个月亮,想着我呢?

他现在过的好吗?

2.细读第5、6自然两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①理解词语。

宽慰宽解安慰

吟诵:

有节奏地诵渎诗文。

②“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

(联系上文理解)③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

这说明了什么?

(3)出示词文:

①指名读词文。

(说说这里有几句)

②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

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

③指名用课文里的话说说句意。

(4)练习朗读。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二、总结课文内容

1.齐读课文。

2.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三、指导背诵课文,继续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顺序,练习背诵。

(1)读课文中的句子。

出示:

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两个以上的人一起做两件以上的事,就可以用“一起……一起……”)

(2)讨论生活中有关的人和事。

(3)练习说话:

就像……一样……

指导方法同上。

四.指导写字

耍:

与“要”区别,上下两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位置相等。

躺:

左窄右宽。

隐:

左窄右宽,与“稳”比较。

缺:

与“缸”比较。

作业设计:

1.描红。

(课后习题2)

2.抄写词语。

(课后习题3)

3.组词。

耍()赏()陪()偏()

要()尝()倍()遍()

4.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悲()离()阴()深()

美()亮()远()分()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苏轼————苏辙

思念——回忆——埋怨——宽慰

教后记: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习两首古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2、图文对照,想象诗的意境。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感悟诗在意境。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图文对照,想象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娥眉山月歌》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释诗名:

1、唐诗是我国古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将再学两首唐诗。

示题:

3.古诗两首。

2、先学第一首古诗《峨眉山月歌》。

[出示文题]

3、解题:

(1)介绍峨嵋山(在四川峨眉县西南,有山峰相对如峨眉,故名。

(2)介绍诗人与诗歌创作背景:

李白,唐代诗人,幼年时随父迁居四川,青年时代离开四川,开始各地漫游。

这首诗是他初次远离家乡时在途中所作。

(3)诗名可理解为:

对着峨眉山的月儿唱的歌。

读好诗题:

峨眉山/月歌

二、检查自学情况:

读准字音:

一类生字词:

峨眉山君

二类生字词:

峨眉山平羌渝州

三、初读课文,尝试理解:

1、初次朗读这首诗,你能谈谈诗的大意吗?

2、让学生提出理解的和不理解的地方。

四、交流理解,教师点拨:

1、学生逐句谈自己理解和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适当答疑。

2、看图读诗句,体会意境。

3、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自己在读诗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4、学生谈诗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感情。

(译文:

一个深秋的夜晚,年轻的诗人告别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友人,登上了去三峡的帆船。

当小船行至平羌江时,使人抬头看到了峨嵋山顶那明晃晃的月亮,低头一看,那月影倒映在水中正跟随他前行呢!

唉,诗人低下头,心中一片惆怅,月影能够伴随我,而我的朋友却留在了清溪见不着了。

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五、朗读背诵

要读出诗人思念朋友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作业设计:

1、抄写古诗。

2、练习册二的1,四的1。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释诗名: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诗《望洞庭》。

2、解题:

洞庭,即洞庭湖,位处湖南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八百里洞庭湖,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君山上有诸多名胜。

望洞庭,显然是作者遥遥相望洞庭湖的景色时写下的。

3、介绍作者:

刘禹锡,唐代诗人,河南洛阳人,他的诗通俗清新,有民歌特色。

《望洞庭》是作者秋天经过洞庭湖时写下的。

二、检查自学情况:

读准字音:

一类生字词:

潭面青螺

多音字:

未磨

三、指名试读诗句,随机正音。

四、投影出示诗句,集体朗读。

五、初读课文,尝试理解:

1、初读课文,小组交流诗句大意。

2、学生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

六、交流理解,教师点拨:

1.学生逐句谈自己读懂的句子,不懂处教师适当答疑。

2.出示图画,看图读诗句,体会意境。

3、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象.

4、指名分别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背诵《望洞庭》。

作业设计:

1、抄写古诗。

2、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3、望洞庭

两相和

湖光——————秋月

白银盘里————青螺

教后记:

 

4.秋天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秋天在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

学会本文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字词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现代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课前准备:

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文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通顺流利地朗读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

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

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

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5、小组朗读竞赛。

三、作业:

1、  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

2、  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2、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过渡:

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

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

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

指名学生答。

(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

”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

(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

都是什么样子的?

(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

(红、黄、紫。

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

为什么呢?

(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

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

(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

(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作业设计:

1、背诵全诗。

2、 课后收集描写秋天的古诗,现代诗也可以。

板书设计:

4、秋天

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美丽

教后记:

 

习作1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习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3、让学生想象过节时的情景。

教学重点:

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

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

课前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