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利好互金.docx
《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利好互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利好互金.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利好互金
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利好互金
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利好互金
∙
与往年一号文件相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农村金融工作的文字集中论述不多,但文件通篇都渗透了改革创新和强化农村普惠金融的精神。
文件明确要求“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要主动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今天,一号文件无疑也会对其产生深刻影响,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互联网金融千人会俱乐部创始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
记者: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发布,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改革创新中的新生事物被寄予厚望,面临当前形势,互联网金融应在“三农”问题上有什么样的表现?
黄震:
与往年一号文件相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农村金融工作的文字集中论述
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农业科技融资、信息、品牌服务平台。
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
上述这些工作都可以用互联网技术叠加金融服务予以支持和实现。
记者:
关于普惠金融,今年一号文件的提法更为明确,就是“强化农村普惠金融”。
如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成汪洋之势,普惠金融是否与其会有更实质性的结合?
黄震:
普惠金融的实质是扶持弱势群体,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体系,特别是要求金融惠及传统金融体系所忽视的人群和区域,当前对“三农”的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最重要的任务。
应该说国际上和学术界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但过去一直停留在口号、规划、要求、原则和书斋理论里,但自从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后,发展普惠金融就有了操作的抓手,有了实现的渠道和技术载体,尤其是对于过去实体网点无法覆盖的区域可基本实现无缝覆盖。
为了将金融服务向基层覆盖,我国金融机构曾采取过建立基层网点、设置村镇银行、推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方式,但是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发现由于运行成本高、手续繁杂、利润率低、监管困难等原因,这些方式很难在农村或小微企业等基层地区或行业落地。
当互联网从Web1.0时代进入Web2.0时代之后,手机从过去的手提电话成为移动智能终端,根据农民的金融需求,通过无线互联网技术搭载的金融服务,就给广大农村提供了实现金融普惠的机会。
这样,互联网金融才能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大有可为。
在信息技术革命突飞猛进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金融基础设施、一种生活环境和一种资源条件,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互联网将来都可能如阳光、空气、水一样让我们须臾无法离开。
互联网金融不仅可以充当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鲶鱼”,也是一种实现普惠金融的技术保障,更赋予了我们广大农民获得金融服务从而走上致富道路的权利。
我们应该用更多的技术创新来推进“三农”领域的金融创新,形成一种农业现代化和互联网金融良性的互动。
记者:
互联网金融的演进,很好地展示了创新的力量如何驱动变革。
这一轮互联网金融风潮将对我国金融业带来什么影响?
黄震: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验表明,越是传统金融服务不发达的地方,对新金融的需求越强烈,这也是国际经验。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爆发,同样不是因为中国的金融有多么发达,而是因为中国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金融抑制现象,中国的金融还相对落后,传统金融在服务领域以及覆盖人群和区域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所以我们才需要创新发展。
进入互联网2.0时代,新的技术创新是移动互联、无线wifi、智能手机、云计算、大数据、社交媒体、垂直搜索等等技术的集成,Web2.0时代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出现了无线化、移动化、智能化、便捷化、普惠化等特征,这时候,传统金融机构被那些大设备固化在那里,“移动”不起来,做基础设施的改造成本太高,周期又长。
新兴互联网技术选择跟民间金融结合,如第三方支付、P2P借贷,都是开始于民间金融领域。
新生互联网金融机构船小好调头,很快用上新技术直接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借助智能手机实现了直接金融服务,在P2P技术支持下开展个人对个人的直接金融交易。
互联网2.0时代这种新技术革命带来了新金融、新平台、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本轮互联网金融的爆发正倒逼传统金融机构做出调整和改变。
事实证明,我国互联网金融借助最新的科技才可能发挥“后发优势”。
今年一号文件“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创新“三农”金融服务,要求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覆盖全部县域支行。
我认为各类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已全面覆盖我国农村、广大农民已经广泛使用智能手机等技术条件,乘科技革命、创新驱动的东风,尽快推动移动金融业务全面覆盖到各个乡村。
同时我也欣喜地看到,各类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正在将网络支付、P2P网贷等金融服务推广到农村和农民需要的领域,我们期待互联网金融这条“鲶鱼”,能够激发出农村金融更大的活力。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相关精神摘要
要主动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确保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
完善涉农贷款统计制度,优化涉农贷款结构。
延续并完善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有关税收政策。
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提供更优惠的支农再贷款利率。
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创新“三农”金融服务。
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覆盖全部县域支行。
农业发展银行
农业发展银行要在强化政策性功能定位的同时,加大对水利、贫困地区公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力度,审慎发展自营性业务。
国家开发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要创新服务“三农”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投放。
农村信用社
提高农村信用社资本实力和治理水平,牢牢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定位。
邮政储蓄银行
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
村镇银行
提高村镇银行在农村的覆盖面。
农民合作社
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
抵押担保贷款
做好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
融资担保
鼓励开展“三农”融资担保业务,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担合作机制。
“三农”专项金融债
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债券。
农机具融资租赁
开展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
完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
农村普惠金融
强化农村普惠金融。
小额担保贴息贷款
继续加大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等对农村妇女的支持力度。
来源: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