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 22 专题二十二记叙文阅读.docx
《中考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 22 专题二十二记叙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 22 专题二十二记叙文阅读.docx(1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22专题二十二记叙文阅读
2019-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22专题二十二记叙文阅读
一、(2015·贵州安顺)阅读《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回答18—22题。
(18分)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
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
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
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
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
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
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
他眼里总有活儿。
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
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
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
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
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
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
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
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
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
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
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
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
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注:
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带有白色软毛,成熟后会借助风力飘洒到各处繁殖。
(选文有改动)
18.文章开篇写到“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而的人。
(2分)
19.文章③④⑤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20.如何理解第⑦段划线句子的深层含义?
(4分)
21.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4分)
22.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联系实际来谈谈。
(5分)
【答案】
18、普通平凡(2分)
19、坚持出黑板报背着生病工友去医院并陪护风中拉好银幕(3分)
20、暗示李忠义的美德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四处飘洒,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意思对即可)(4分)
21、李忠义的善举和美德,使他的形象像山一样高大,使他的影响更加深远,像河水一般长流。
(意思对即可)(4分)
22、天空中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位置、价值;一个人不管多平凡,但在社会大家庭中,只要他认真地工作、生活,就都会有各自的价值。
(社会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人们彼此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即使再平凡,只要努力,也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意思对即可)(5分)
二、(2015·湖北襄阳)义重情深的恩赐
从维熙
①炎夏七月,年过八旬的我,冒着似火炎阳,从北京飞往汉水之畔的襄阳;后又从襄阳乘大巴寻觅汉水之源,远行至陕南的汉中和安康。
一周的行程虽然大汗淋漓,但“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却给我留下无尽的情思。
②归来后,还演绎了一曲连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童话”,那就是我锈迹斑斑的牙齿,昔日刷牙都无法让它由黑变白——回到京城,面对镜子,我惊愕地叫了一声:
“啊!
五十八年吸烟历史、凝固在牙齿上的黑黄斑痕,怎么一下子变白了?
”静思之后,答案终于浮出水面:
那就是“南水北调”的汉江之水,对我的恩赐……
③到了襄阳,让我勃然心动的是这座城市的风情:
一条清波碧浪的汉水,从美丽的城市中间穿行而过;南边是城,北边还是城。
抵达入住的南湖宾馆,打开水龙头洗脸时,发现这里的水,比北京的水清亮许多。
因而当天下午在“人文汉水襄阳笔会”启动仪式上,我倾吐出初识襄阳的感受:
我和湖北的缘分很深,去过武汉等多个城市。
这些城市都曾给我人文启迪——但让我一见钟情的,却是大美的襄阳。
当天晚上,我和文友们登上一叶小舟在汉江上夜游,两岸灯火映照下的古城亭台和现代楼阁相辉映的画面,让我当真产生了相见恨晚的痴醉之感。
④正是出于这种痴爱在内心的穿梭,一种忧郁之情突然从心底升腾而起。
来襄阳之前,我读到过如是一条新闻,今年襄阳雨水偏少,水位下降致使江中鱼类繁殖率下跌,这对襄阳人民生活来说,已然是个负面信号。
汉江今年本身就水脉欠缺,还要为更为缺水的北方“补血”,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自残之举吗?
⑤两天后,我们登上了丹江口水库大坝。
当文友们纷纷拍照时,我却避开众人,想找个地方尝上一口水库的水。
⑥无计可施之际,只好向讲解员求救。
她问我喝过“农夫山泉”没有,我说喝过。
她说部分瓶装水就是从库区
深水岩洞中灌的。
我十分惊愕,讲解员为我压惊说:
“经过专家检验,库边之水因与堤岸相接,属二类净水;库心的水,仍为一类最佳水质——这种优良水质,已经连续保持六年了。
”接着,她对我谈起襄阳和当地为了保护丹江口水质,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从2003年起,在总干渠两侧先后关停并转了三百多家冶炼和造纸企业,现在水源保护圈高达三千多平方公里。
⑦归来途中,赵丽宏等几个年轻的文友,正在讲述着他们的汉水情话:
他们居然穿上泳装,表演了一场泅渡汉水之举。
我想参与到车上的欢声笑语之中——但到底年纪老了,没有高声说话的底气,因而只能对身旁的文友低声抒发我对汉水的情怀:
“我不会游泳,但也尝到了汉水之美
味,在南湖宾馆我尝了几口自来水,这不算新奇——新奇的是,采风团只有我喝到了汉江的圣水。
”
⑧“圣水?
你不是说梦话吧?
”身旁的文友不解地询问我。
⑨我诙谐而幽默地说:
“汉江圣水偏爱老人。
为了照顾采风团里年纪最大的我,当地专门开来一辆车,送我提前到了山上的鹿门寺。
这儿是唐朝诗翁孟浩然少年读书之地,曾给后人留下《春晓》名诗。
能到他的故土,寻觅他的形影,内心十分激动……”
⑩“你喝了那儿的水了?
”文友问我。
11“让你猜着了,我喝了鹿门寺的水!
”
12他说:
“那也不能称其水为圣水呀?
”
13“你听我说下去么。
进了这个寺院,正好碰上一位僧人,用一只水桶在岩洞口提水。
我向那位老僧说想喝上一口你打上来的水。
老僧绽露出一丝笑意,但并没答应我的要求,而是用手指了指岩洞旁悬挂的另一只小小水罐,让我自己动手舀水。
我拿起水罐从岩洞里舀上水来,一扬脖子喝了下去:
“你想,千年前的诗圣孟浩然,在这儿耕读挥墨多年,一定喝过这洞中之水;现在寺院的僧侣们,又用其水制其禅食,称其为圣水,不是挺合适的吗!
”
14友人笑了,说了一句文学行话:
“你真富有文人的想象力……”
15水——又是水。
不管是南湖宾馆还是鹿门寺的水,其根脉都离不开浩浩荡荡的汉水,因而我深感不虚此行。
我深知水对中华民族的分量,它是流淌于一个国家体内的血液。
作为一个国人理应关注水情,如今许多省份都在闹水荒,没有想到的是,汉水是这么义重情深,将远行一千多公里,向贫血北方输血。
16直到两天后,长途行车返回襄阳——我可是一个抚摸过整条汉江的文化水痴。
因而在与襄阳的告别晚餐上,八十一岁的我连连高歌,以抒发一个文人难以忘却的汉水情怀……
(选文有改动)
17.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义重情
深的恩赐”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
18.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
本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是什么?
暗线又是什么?
(2分)
19.请分析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
20.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第②段加点词语“童话”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3分)
21.文末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
17.①汉水义重情深恩赐予自己,使锈迹斑斑的牙
齿变白;②汉水义重情深恩赐予北方人民,为缺水的省份送去一江清水;③本已缺水的襄阳等水源地节水、护水,为北方“输血”供水,义重情深。
(意对即可,一个要点1分,答出两点给全分,共2分)
18.明线是作者(一周)的行踪(1分);暗线是“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
或“作者对汉水的感激(欣喜、珍惜)之情”。
(1分)(共2分)
19.①开篇点题,点明我将开启汉水寻访之旅及恩赐之意。
②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一周行程的记叙。
(每个要点1.5分,共3分)
20.“童话”指自己锈迹斑斑的牙齿由黄变白的神奇变化(1分),用“童话”一词既表明了汉江水质的优良,又表达了作者对汉江水质清澈由衷的赞叹(赞美)之情(2分)。
(共3分)
21.表达了作者:
①对汉水的喜爱之情;②饮水思源,对襄阳人民奉献精神的感激之情;③对汉水文化的敬仰之情。
(答到两点即可,共3分)
三、(2015·湖南长沙)记叙文阅读。
幸福的篮子
①有段时间,我极度抑郁,几乎不能自拔。
我怀疑一切,对一切都不满意。
我想逃避这个世界,我甚至怀疑这个世上还有没有“幸福”这个词语。
②那天,我觉得内心堵得慌,沉沉地好像失去了什么,忧郁与悲伤主宰了我整个的情绪。
于是,我去公园散步,想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舒散一下内心的忧郁。
走在公园的小路上,风很大,树叶沙沙,满地黄叶,到处笼罩一种沉闷而忧伤的气氛,让人感到满目凄凉。
③我承受不住这种窒息般的忧郁,于是,我逃离这条小路。
登上山坡,在一个金黄色的小亭子下,找个空位子坐下,我拿出随身带的那件快要完工的刺绣桌布,飞针走线地绣起花来。
绣花是我那时打发时光的唯一方式,我渴望在一针一线中,能将我的生活缝起来,能将我的生命打包并严严实实地裹起来。
时光在穿针引线中溜走,直至夕阳拉长了我的影子,但我的心情并没有平静,我内心的忧郁一点也没有减少,于是我准备回家。
恰在这时,坐在对面的一个老太太起身朝我走来。
④“如果你不急着走的话,我可以坐在这儿跟你聊聊吗?
”她说。
⑤“您,有什么可以聊得呢?
”我望着她,内心有一种本能的迟疑与拒绝。
⑥她在我身边坐下,面带微笑地望着我说:
“知道吗?
我看了你好长时间了,真觉得是一种享受,现在像你这样的可真不多见。
”
⑦“什么不多见?
”
⑧“你这一切!
在现代化的大都市,忽然看到柔和的阳光下,一位梳长辫子的俊秀姑娘,穿一身朴素的白布裙子,坐在这儿绣花!
简直想象不出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
我要把它珍藏在我的幸福篮子里。
”
⑨“什么?
幸福篮子?
”
⑩“这是个秘密!
不过我还是想告诉你,你希望自己幸福吗?
”
⑪“当然希望,可是,我没有幸福······”
⑫“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
只是,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怎样才能幸福。
我给你说一说吧,算是对你的奖赏。
孩子,幸福并不是成功、运气,也不只是爱情。
你这么年轻,也许会认为爱就是幸福,其实不全是这样。
”
⑬老太太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
“当我坐在椅子上,看到对面一位漂亮姑娘在聚精会神地绣花儿,我心里就感觉到:
这情景很美!
我的心就像向你微笑了。
于是,我就把这一时刻记录下来,为了以后能一遍遍地回忆,我把它装进我的幸福篮子里了。
这个篮子里,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它们就像一粒粒珍珠,发着闪闪的亮光,脑子里的阴暗就会被这亮光赶走,你就会相信整个日子都是亮通通的。
每当我难过时,我就打开篮子,将里面晶莹剔透的珍珠细细品味一遍。
其中会有个我取名为‘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
想到它,那种美好的情景便会立即重现。
我就会看到,在绿绿的树叶与洁白的雕塑的下,一位姑娘正在聚精会神地绣花。
我就会想起阳光透过椴树的枝叶洒在您的衣裙上;你的辫子从椅子后面垂下来,几乎拖到地上;你的凉鞋有点磨脚,你就脱下凉鞋,赤着脚,脚趾头还朝里弯着,因为地面有点凉。
我也许还会想起更多一些此时我还没有想到的细节……”
⑭在老太太描绘“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我心里出现了一抹暖色。
⑮“太奇妙了!
”我惊呼起来。
“一只装满幸福时刻的篮子!
您一生都在收集幸福吗?
”
⑯“是的!
遗忘生活中丑恶的东西,而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留在记忆中。
但这样的记忆需经过训练才行,所以我就发明了这个心中的幸福篮子。
”
⑰我谢了这位老太太,朝家走去。
回家的路上我开始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光,我发现,原来,在我的生命中,竟然也有这么多的珍珠!
只是,这些珍珠都被一层厚厚的灰尘蒙住了,让我看不到它们的光泽。
现在,拂去灰尘,晶莹的光亮,照亮了我整个的内心,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
⑱我往我的“幸福篮子”里投放了一颗最闪耀的珍珠!
21、初读全文,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来。
(4分)
地点
情节
心情
公园小路上
散步
金黄色的小亭子下
变得平静
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光
22、细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
(共8分)
(1)文中说“我渴望在一针一线中,能将我的生活缝起来”,“我”为什么要将我的生活“缝”起来?
“缝”字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4分)
(2)文章第(17)自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在我的生命中,竟然也有这么多的珍珠!
只是,这些珍珠都被一层厚厚的灰尘蒙住了,让我看不到它们的光泽。
现在,拂去灰尘,晶莹的光亮,照亮了我整个的内心,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
23、纵观全文,概括文中老太太形象的特点。
谈谈你对文中“幸福的篮子”的理解和感悟。
(8分)
答案:
21、
(1)忧郁
(2)老太教我领悟幸福的篮子(3)回家路上(4)快乐
22、
(1)因为作者认为自己的生活支离破碎,拒绝与外界交流,想把自己的生活包裹起来。
“缝”是动词,原意指把损坏的衣物缝补起来,在文中指把自己的生活包裹,不远让别人看到。
在这里“缝”字把情感由虚化实,生动形象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失望。
(2)比喻的修辞,把美好的回忆比喻为珍珠,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美好回忆的珍贵,充满光亮,体现了作者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23、形象特点:
慈祥;温柔善良;积极乐观;学会发现美,并把美珍藏;
理解:
有一颗善于发现生活中幸福美好快乐的心。
感悟: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记忆生活中的每一刻幸福,积极乐观地去面对生活。
四、(2015·四川达州)阅读朱成玉文(有改动),完成20~23题。
(10分)
①那是一张永远无法定格在胶卷上的脸,那是裱在摄影家心底的一张照片,那是一群贫苦交加的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②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因为我的摄影家朋友略微懂得一些非洲语言,所以争取到了随同新华社记者去索马里难民营采访的机会。
他一直有那样一个愿望,要用相机记录下难民们一个个水深火热的日子,唤醒全世界的善良来拯救这群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他们有黑色的皮肤,有褴褛的衣衫,有在贫困中依然闪亮的眼睛……
③那是一个怎样的居住地啊,像城市里某个垃圾处理场,臭气熏天,尘土飞扬,战争让他们流离失所,饱受了上帝揣在口袋里的所有苦难。
④在那里,他摸到了儿童们瘦如鸡爪的手,听到了老人们临终时的哀嚎和呻吟,看到了妇女们惊恐的眼神……这些都在他的心底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那里的一粒药片比一粒金子更珍贵,一次小小的感冒引发的高烧就会将人推下生命的悬崖。
死亡就像一堆篝火的熄灭一样,平常得已经不能让人感到伤痛了。
⑤但让他无比惊讶的是,在他决定给他们照相的时候,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纷纷去洗脸梳头,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像要赶赴一个节日一样。
他想:
再贫苦的人,对生活也是充满向往的。
⑥其实,他们是在为自己守着那最后一点尊严,让全世界都尊重的——非洲的心。
⑦摄影家朋友倾其所有,为他们照完了整个口袋里的胶卷。
就在他要离开的时候,一个小姑娘跑过来拽住他的胳膊,央求为她照张相。
他看到她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她的胸前,竟然还戴了一串金光闪闪的项链。
她似乎看出了他眼中的惊讶,笑着对他说了项链的秘密。
原来那是她用泥巴搓出来的一个个泥球,然后在外面涂上花粉,串成了项链。
⑧就为了做这串“项链”,她才耽搁了照相。
⑨他拿着相机的手在颤动,他不能告诉她相机里已经没有胶卷了,他不能让这朵开在人世间最苦难之地的花在瞬息之间就凋谢,那是一颗真诚地热爱着生活的心啊。
⑩她对着镜头绽放着灿烂的笑,他也不停地摁着谎言的快门,用一个个闪光灯骗过了她的期待。
非洲女孩黑黑的脸和灿烂的笑,在那一刻永远定格在了摄影家的灵魂里,再也挥之不去。
⑪回到大使馆后,我的摄影家朋友想尽办法向工作人员要了几个胶卷。
他的心很乱,迫不及待地要求再回难民营一趟,想为那个女孩补拍几张照片。
前后辗转约有二十多天,他不知道,这二十多天,一个满怀期待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⑫她纤细的生命一直在飘飘荡荡,一次普通的感冒,就让她永远地睡着了。
⑬小女孩躺在母亲的怀里,已经离开了苦难的人世,胸前那串项链依然镀着阳光的色彩,刺得人的眼睛有种无法回避的疼痛。
⑭那位母亲说,这二十天是孩子最快乐的日子,她每天都在盼望着能看到她的照片,看到自己在灿烂的阳光下,像花一样绽放;她临终前最后一刻还在问:
中国叔叔来了吗?
⑮这就是生命。
在那最贫苦的地方,一颗苦难的灵魂涂抹上阳光的色彩,变成珍珠,串成了美丽的项链……
⑯对美的向往之心,让这个世界重新看到了希望。
20.请你根据全文内容,为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分)
答:
21.第④段划线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答:
22.第⑨段中“他拿着相机的手在颤动”这一细节描写,蕴含着摄影家怎样的情感?
(2分)
答:
23.选文结尾“对美的向往之心,让这个世界重新看到了希望”一句让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3分)
答:
【答案】
20.[示例]心底的照片 藏在灵魂深处的照片(2分,仅以“照片”为题只得1分)
21.内容上交代了索马里难民饱尝生活苦难,缺医少药,挣扎在死亡边缘的情况;(2分)结构上为后文小姑娘的死埋下了伏笔。
(1分)
22.目睹生活在最苦难之地的小姑娘仍然坚守对美的向往,摄影家为这样一颗真诚地热爱生活的心所震撼。
(2分)
23.[示例]索马里人民在水深火热的生活境遇中,依然向往着美好生活,这种苦难中的坚强让人敬畏,更让我们人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充满希望。
(须准确把握选文主旨,视所答内容酌情评分。
3分)
五、(2015·江西)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17分)
《汉字书法之美》自序
文/蒋勋
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
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
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
好像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
“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①的练习簿上。
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
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
我记忆很深,父亲很大的手掌包覆着我小小的手。
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
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划,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
父亲的手非常有力气,非常稳定。
我偷偷感觉着父亲手掌心的温度,感觉着父亲在我脑后均匀平稳的呼吸。
好像我最初书法课最深的记忆,并不只是写字,而是与父亲如此亲近的身体接触。
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
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
“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
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事漫长的“规矩”的学习吧!
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
东方亚洲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在汉字的书写中。
最早的汉字书写学习,通常都包含着自己的名字。
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写自己的名字。
彷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
一笔写坏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恼不已。
不知道为什么“蒋”这个字上面有“艹”?
父亲说“蒋”是茭白,是植物,是草本,所以上面有“艹”。
“勲”的笔划繁杂(简体字为“勋”),我很羡慕别人姓名字划少、字划简单。
当时有个广播名人叫“丁一”,我羡慕了很久。
羡慕别人名字的笔划少,自己写“勳”的时候就特别不耐烦,上面写成了“動②”,下面四点就忘了写。
老师发卷子,常常笑着指我“蒋动”。
老师说:
那四点是“火”,没有那四点,怎么“动”起来。
我记得了,那四点是“火”,以后没有再忘了写,但是“勋”写得特别大。
在格子里写的时候,常常觉得写不下去,笔划要满出来了,那四点就点到格子外去了。
长大以后写晋人的“爨宝子③”,原来西南地方还有姓“爨”的,真是庆幸自己只是忘了四点“火”。
如果姓“爨”,肯定连“火”带“大”带“林”一起忘了写。
写“爨宝子碑”写久了,很佩服书写的人,“爨”笔划这么多,不觉得大,不觉得烦杂;“子”笔划这么少,这么简单,也不觉得空疏。
两个笔划差这么多的字,并放在一起,都占一个方格,都饱满,都有一种存在的自信。
长大以后写书法,最不敢写的字是“上”、“大”、“人”。
因为笔划简单,不能有一点苟且,要从头慎重端正到底。
现在知道书法最难的字可能是“一”。
弘一④的“一”,简单、安静、素朴,极简到回来安份做“一”,是汉字书法美学最深的领悟吧!
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忘了儿童时书写名字的慎重端正,一丝不苟。
随着年龄增长,随着签写自己的名字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线条熟极而流滑。
别人看到赞美说:
你的签名好漂亮。
但是自己忽然醒悟,原来距离儿童最初书写的谨慎、谦虚、端正,已经太远了。
父亲一直不鼓励我写“行”写“草”,强调应该先打好“唐楷”基础。
我觉得他太迂腐保守。
但是他自己一生写端正的柳公权“玄秘塔”,我看到还是肃然起敬。
也许父亲坚持的“端正”,就是童年那最初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吧!
(选自《汉字书写之美》,有删改)
【注】①九宫格:
我国书法史上临帖写仿的一种界格,又叫“九方格”,即在纸上画出若干大方框,再于每个方框内用“井”字分出九个小方格,以便对照法帖范字的笔画部位进行练字。
②動:
“动”的繁体字。
③爨宝子:
人名。
后文的“爨宝子碑”是东晋碑刻。
④弘一:
人名。
15.文章回忆童年汉字书法练习,主要写了哪两方面内容?
“我”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请分别概括。
(6分)
1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分)
17.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
(4分)
18.阅读文章后,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你对汉字书法之美有了哪些认识?
请概述。
(4分)
【答案】
15.内容:
父亲教“我”写毛笔字;“我”写自己名字的经历。
(4分)
道理:
做人处事要“规矩”;做人处事要谨慎端正、一丝不苟。
(2分)
16.示例:
划线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