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时调研检测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2657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时调研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时调研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时调研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时调研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时调研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时调研检测卷.docx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时调研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时调研检测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时调研检测卷.docx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时调研检测卷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单选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加剧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④过度农垦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读图2“我国西北部分地区图”回答3~5题。

3.据图可以看出

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

B.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减

C.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温带草原

D.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4.乙地区最主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

可能为

A.过度放牧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D.水资源利用不当

5.在甲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读图3“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恶化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碱化严重B.冰川融水减少

C.河流水量减少D.沙丘移向绿洲

7.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A.禁止游牧活动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提高草场的载畜量D.发展节水农业

读图4“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8~9题。

 

8.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9.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A.沙尘暴频度减少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读图5“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

左上方所示为当地人们利用麦秸、稻草、

芦苇等材料在兰州铁路沿线扎设的草方格

沙障。

回答10~11题。

10.P地与Q地相比,P地

A.年大风日数少B.年降水量少

C.年降雪日数少D.沙尘暴日数多

11.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的好处有

①增加地面粗糙度,削减风力②沙障可以明显增加降水量

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④固沙成本低,费工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③④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12~14题。

12.“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13.“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14.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自2000年开始,为改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经博斯腾湖、大西海子水库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直至台特玛湖。

表1为塔里木河下游两次生态输水的相关信息。

据此,回答15~17题。

15.修复塔里木河下游两岸自然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A.把地表水引入灌区,改变地表径流B.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物蒸腾

C.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增加下游径流量D.人工降雨,增加大气降水

16.第12次输水距离远大于第1次输水距离的原因是

①水流速度快②植物吸收少③下渗减弱④蒸发少⑤农业生产截留少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

17.为监测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B.GISC.GPSD.数字地球

图6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19.仅考虑年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

的是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图7

图7为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20~21题。

 

20.该流域可能发生的生态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盐碱化D.地面沉降

21.对该地区的判断,准确的是

A.种植业比重在减小B.气温日较差增大

C.城镇用地面积增加最多D.河流流量增大

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

读表完成22~23题。

月份

1

2

3

4

5

6

月均温差值

0.13

0.10

0.18

-0.16

-0.13

-0.25

月份

7

8

9

10

11

12

月均温差值

-0.43

-0.40

-0.20

-0.10

0.11

0.22

22.探究结果表明

A.学校位于北半球B.林地的气温年较温差大于裸地

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温高

23.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涵养水源②保持水土③减弱噪声④吸烟滞尘⑤防风固沙

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

读图8“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A.aB.bC.cD.d

25.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的积累

②全年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读图9“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26~27题。

 

26.图中B点土壤肥力较高的原因是

A.焚烧开荒B.连续耕作C.森林再生D.耕地废弃

27.图中土壤肥力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这说明了

A.雨林生态系统生物循环旺盛B.雨林群落生产力高

C.雨林地区的淋溶作用强D.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据此回答

28~29题。

28.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9.雨林群落高大茂密的原因是

①热量充足②水分丰沛③生长季节连续④土壤肥沃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

巴西政府2009年9月17日宣布,拟立法严禁增加甘蔗种植面积,以保护亚马孙雨林免遭进一步砍伐。

读图10回答30~32题。

30.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

面积广阔的原因是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信风的深入

②受南赤道暖流的影响

③赤道穿过南美洲最宽的部位

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1.亚马孙河流域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32.亚马孙河流域的国家为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④为摆脱贫困,只砍伐名贵木材

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禁砍伐树木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表3。

据此回答33~34题。

降雨量(mm)

降雨

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33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33.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34.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A.人工林的生态恢复大于自然植被B.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C.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D.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

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

图11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

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35~36题。

35.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6.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芦苇是一种湿地挺水植物,它在秋季对水量要求

较低,淹水时间过长反而会抑制其长势。

读图12,

回答37~38题。

37.“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是对鄱阳湖

壮观景色的真实写照,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周期性特点

B.降水的季节变化

C.气温的季节变化

D.植被的季节变化

38.鄱阳湖芦苇分布面积的变化说明了

A.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变小了B.连年干旱,丰水期“晚来早走”

C.生态环境明显改善D.降水增多,丰水期“早来迟走”

近年来,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尤其是以淤地坝为龙头的“亮点工程”的建设,带动了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展。

结合图13完成39~40题。

 

39.淤地坝具有拦泥、蓄水、缓洪、淤地、增产、增收等综合功能,可谓一举多得。

图中淤地坝应建在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40.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平整土地”可以减小

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C.下渗量D.蒸发量

二、综合题

41.若尔盖湿地(102°29′E~102°59′E,33°25′N~34°00′N)总面积300000公顷,主要由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是中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

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在该地区形成草本泥炭沼泽的自然条件。

 

(2)人们大面积开挖沼泽中的泥炭,会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3)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的绿化更具有环境效益。

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环境所起的作用。

 

图15

42.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降水年际变化大。

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业经济向商品性的掘井定居牧业经济转化。

50年代以来,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使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图15是萨赫勒地区示意图及津德尔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津德尔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2)分析萨赫勒地区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3)分析农牧业的经济活动对萨赫勒地区草场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4)针对萨赫勒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人们应采取哪些措施治理?

43.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

图16示意某优质黑士区。

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

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

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

 

(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地区黑土

侵蚀严重的原因。

(3)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44.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巴西政府为了解决农村的失业问题,鼓励农民向亚马孙流域进军。

破产的农民们拖家带口走向森林,他们的目的地主要是西南部的朗多尼亚地区,在高潮时期,每月有五万七千移民来到这里。

读图17“亚马孙河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亚马孙河流域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面积的关系。

(2)评价亚马孙横贯公路建设对雨林保护的影响。

(3)说明近些年来,朗多尼亚地区年降水量减少而河流洪水反而增加的原因。

 

45.读图18“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1)气候成因A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区域的森林被毁,当地气候可能发生

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A区域人口稀少的原因。

 

(4)说出当前造成A区域雨林毁坏的直接原因。

 

46.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有关西双版纳橡胶种植的问题。

橡胶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重要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西双版纳地区将天然橡胶种植业确定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并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农民们纷纷弃“田”改“胶”,并在云雾缭绕的热带雨林区挖深重翻土壤,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为了保证橡胶生长和产胶量需尽量扩大其植株间距,并除去再次生长的其它植物。

 

(1)分析该地区种植橡胶的有利气候条件。

 

(2)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该地区橡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经济原因。

 

(3)近年来,围绕当地是否应该继续扩大橡胶种植规模,专家和媒体展开激烈争论。

你赞成哪一种观点?

试阐述你的理由。

47.贵州省花江乡山高坡陡,水土流失面积达80%,干旱频率高达90%。

l997年该乡森林覆盖率仅3%。

作为“西电东送”的马马崖大型水电站,历时2年多,于2018年1月正式投产发电。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年降水量1000多毫米的花江乡干旱频率高,请分析原因。

(2)针对花江乡的环境问题,请你为花江乡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4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23为中国两个湿地的分布图。

 

材料二A地区为三江平原,位于中温带,是由黑龙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平原,其中天然湿地面积达134.7万公顷。

材料三B地区为若尔盖湿地(沼泽)大牧区之一——四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藏高原东缘。

区内为平坦状高原,平均海拔约3500米。

(1)比较图中A地区和B地区湿地形成的原因。

 

(2)分别说明近几十年来破坏图示两个地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人类活动。

(3)

(3)以三江平原为例,请你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DCCBC6—10CDDCA11—15BCABC16—20DABCA

21-25BACAA26—30ACDAB31—35CDDCA36—40CBBCB

2、综合题

41.

(1)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处在一定时期的沉积环境下。

(2)生态平衡被破坏、沼泽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3)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等。

42.

(1)特征:

全年高温,年降水量在500mm左右,一年中干湿季明显交替。

成因:

纬度低,受信风与赤道低压交替控制。

(2)气温高,蒸发量大,降水少,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大;地表多沙质沉积物;植被稀疏;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在东北信风作用下,多大风。

(3)传统游牧业经济向商品性的掘井定居牧业经济转化(过度放牧),使地下水减少、牧草生长能力和土壤结构被破坏,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过度开垦),草场面积缩小。

(4)控制人口增长;退耕还林、还草(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放牧(规定合理载畜量);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43.

(1)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

(2)种植面积扩大,导致森林、草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初夏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3)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44.

(1)随着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雨林砍伐面积增加。

(2)公路的铺设,有利于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随着大规模农场和牧场、城镇居民点、河川沿岸造纸厂、炼铝厂的建立,雨林破坏加剧。

(3)热带雨林被破坏,植物蒸腾减弱,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

森林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下渗的雨水减少),大量雨水汇入河中。

45.

(1)A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气流上升;B地处信风迎风坡、暖流增温增湿

(2)年降水量减少、降水时间变化增大、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增大

(3)①受丛林阻隔和湿热环境影响;②开发较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4)①过度的迁移农业;②商业性伐木;③采矿、修路、城镇建设;④开辟大型农场和牧场等。

46.⑴①纬度低,全年高温,热量充足;②热带季风气候水热丰沛、雨热同期(水热组合好);③低温冻害等影响橡胶生长的气象灾害较少。

⑵①橡胶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②单位面积产值高,经济效益较高,农民生产积极性高;③橡胶种植技术不断提高;④国家和地方政策大力支持。

⑶应该。

理由:

①经济效益:

水热充足,自然条件适宜橡胶种植,生产成本低;满足国内外市场对橡胶需求的不断增长;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②社会效益:

提供橡胶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就业机会,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维护社会安定。

不应该。

理由:

①经济效益:

不利于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和优化种植结构;②生态效益:

破坏原始雨林,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养分流失快,枯枝落叶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施用农药和化肥,土壤受到污染;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发。

47.

(1)季风气候,降水时间集中,无雨时间较多;碳酸盐类岩石地区,地下漏斗发育,地表和地下水容易渗漏;森林覆盖率低,土壤层薄,涵养水分功能弱;山高坡陡,(经济欠发达),修建水利工程难度大,雨水难以储存。

(2)以水资源开发利用(或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为中心。

通过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以及修坝、建梯田等工程措施,解决干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

开发喀斯特景观,发展庭院经济、立体农业、旅游业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8.

(1)三江平原纬度较高,蒸发弱,气候冷湿,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若尔盖湿地海拔高,气候寒冷,蒸发弱,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两地冻土均发育。

(2)三江平原过度开垦沼泽;若尔盖湿地过度放牧。

(3)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及相关加工业;退耕还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