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环境中达成高效课堂.docx
《如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环境中达成高效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环境中达成高效课堂.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环境中达成高效课堂
如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环境使课堂达成高效
(一)问题的提出
1、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提供学生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
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
而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
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
2、学生离开学校后,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自行学习和能动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应该成为单纯训练学生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和养成他们的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和能力的教育机构。
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3、目前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也急切需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曾就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个问题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目前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现状一。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43.8%的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56.3%的学生能做到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发言,有23.4%的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举手大声发言,能自觉完成作业的约有73.1%,大约有20%的学生存在不做作业或抄作业的现象。
现状二。
学生的探究意识不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课堂上能向老师质疑的学生大约有15%左右,对老师讲的内容有不同意见时,约有5%的学生能大胆地向老师提出来。
学生收集资料和积累资料的能力也比较差。
现状三。
学生的自信心不强。
问卷调查显示,只有5.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上是很棒的。
有40.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上比较好,有47.9%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上一般,仍有7.7%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上很差。
现状四。
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还有待提高。
我校在前期已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的约有51.8%,约有31.3%的学生想参与时才去参与,有16.8%的学生不参与。
现状五。
我校百分之七、八十的教师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方式,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极低,“课内不行课外补”,为提高分数,课后加班加点,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综上所述,我们进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5、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初中教育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地存在着。
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下,课业负担越来越重。
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唯其如此,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因而我们确定了“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实验课题。
(二)研究的意义
从当前我国正在广泛开展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面看,本课题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的问题,课改的问题,说到底实质上还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问题,是以谁为主体的问题。
长期以来,正是由于我们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的错位和倒置,才致使学生和学生群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了不应有的压抑,并进而影响到了他们主体发展性健康人格的建构和形成。
因此,从研究学生的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培养入手,不仅抓住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最核心理念和最基础习惯,抓住了现代社会人所应具备的自主发展性人格的最主要特征,而且也为我们进一步地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探索新型的学生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自主学习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亲社会技能。
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3)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过程。
(三)研究目标
我们把本研究的目标确定为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愿学:
即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毅力,有强烈、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乐学:
视学习为一种精神需要,感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生活,有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学得轻松愉快。
会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并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理解材料,能广泛地收集各种资料,从各种信息源获取知识信息。
善学:
善于制订与自己认知风格相符的学习计划,能根据学科特点及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善于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
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初步探索“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四)研究内容
1、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纯认识”的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
老师应改变以往的“教书先生”那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从居高临下的位置上走到学生中间来,和他们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朋友关系。
教师的爱在学生成长的环境中,是一条涓涓的溪水,给学生以祥和的心态;是一股美丽的喷泉,给学生以向上的勇气;更是一片浩翰的大海,让学生领略其宽广的胸怀,乘风破浪,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研究表明:
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学生对某学科学习越感兴趣,则学习越有信心,学习结果也会越来越好。
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学生的自主意识就会越强。
2、创设有利于创新精神得到发展的情境。
创新意识是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真理的心理取向,它反映的是意愿。
现代创造学认为,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在适当的条件下得以开发和发展的,营造适宜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氛围,培植适宜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品质培养的土壤和气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点。
师生之间和谐融洽,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是创新的前提,提倡学生提出错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释疑,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争辩,练习允许商讨,听讲允许围绕学习目标轻声交谈,让课堂教育充满自由和欢乐,把学习当作自主活动、自身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就没有特色,民主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对有独到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意见要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全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呵护,使其加倍的感到自尊、三倍的感到自重,四倍地感到自信,由此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合作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年龄特点,引发探究兴趣。
儿童天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到什么事都想探个究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
挖掘教材因素,提供探索材料。
学生光有探究的激情,没有具体的探究材料来“活化”主体的主动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迁移以及技能的形成都是空洞的。
皮亚杰认为:
“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仁慈给他。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突破教材的局限,变传递结论为发现真知。
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探究空间。
“当代的学习已不仅仅是课堂的事,它应该具有开放性、大众性和社会性。
教学也应该从单一的课堂探究学习走向多维度的社会化探究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探索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应留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心理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促使他们课后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
从而让有限的课堂时间收到更大的教学效益。
4、构建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基础结构。
(1)自学——最基础的一环。
教师的主要作用表现在根据教材精心设计自学提纲,学生以自学提纲为依托,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自读课文,然后汇报通过自学读懂了什么,是怎样读懂的。
(2)问疑——最关键的一环。
任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起于问题情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索性学习的动力。
● 要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
● 要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时空;
● 要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
● 要适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3)探究——最重要的一环。
让学生敢于尝试。
课堂中应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学习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尝试中积累经验和教训。
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
让学生学会联系。
在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将相关的事物或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整合起来,以解决新问题,出现新思维,新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
让学生善于合作。
课堂中既要重视师生间的合作,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
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吸取对方的新思维,捕捉对方的思想火花。
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引导演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四)研究的措施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四个以”和“四个统一”的教学策略:
“四个以”是“以激发学习动机为前提,以发展元认知能力为重点,以思维训练为中心,以建设高效课堂教学结构为突破口”;“四个统一”是指“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统一”。
1、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
我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提高抱负水平,激发学习动机
抱负水平又称志向水平,指人们在从事某一活动时对自己将来的成就所期望达到的水平。
抱负水平的高低与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的抱负水平,使其达到适当的水准,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们一是加强学习目的(理想)教育。
每学期开展以“三项活动”、“三项渗透”为主要内容的“学会学习,学好本领,振兴家乡”的主题教育,即举行“知识就是力量”、“为建设家乡,我必须成才”等主题班会,组织“科学知识在振兴家乡中的作用”的社会调查,请企业家、专业户作“科技兴厂、兴农”的报告,并且把学习目的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课外活动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二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制订恰当的学习目标。
每学期开学初,各科老师都要求学生做到看一遍目录,通览一遍教材,明确本学期学习的目标,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制订自己的奋斗目标。
各科教师还做到“三提前”,即把每一单元,一篇课文,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前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目标明,方向清,抱负水平得以提高,从而引发出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
(2)培养求知兴趣,维持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撩拨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探求之心,特别是注重情境教学,如英语课上的小组讨论、比赛,英语课分角色对话、编演剧本等,诱发了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是开展课外活动,各学科均设立了兴趣小组,开展上街扫错别字、小记者采访、趣味数学讲座活动。
三是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做到上课开头新颖、别致,有吸引力;中间有高潮,使学生心境不衰;结尾有余味,使学生产生“想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欲望,从而使学生在45分钟的时间里自始至终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是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适时进行激励,强化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们的激励措施有:
一是期望激励。
我们从著名的皮格马列翁效应中获得启示,运用期望激励学生。
老师们以满腔的爱心关心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对每一位学生的期望。
在与学生的个别谈话时,老师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你能够……”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希望,使学生受到鼓舞。
二是表扬激励。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教师尽力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动机。
三是反馈激励。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及时获悉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反馈学习成绩,及时反馈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反馈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四是成功激励。
我们运用分层教学,并且努力创设各种机会,如开展“露一手”比赛、“谁进步快”评比等,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此外,我们还引导学生对成功与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获取成功的对策,从而推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着渴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
2、发展元认知能力,使学生学会策略性地学习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人对他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任何事物的认知。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大都将学生的学习视为一个由感知、注意、记忆、理解构成的认知过程,相应地,在分析学习能力时,也多侧重从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等几方面入手。
从元认知的角度来考虑,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在实验中,我们还初步摸索出了适合农村中学实际的元认知识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指导
在实验班,我们两周开设一节学习指导课,由专任教师讲授,加强对学生元认知的训练。
我们编写了“认识自己的学习活动”、“调控你的学习心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等辅导教材,既有理论分析,又有操作训练。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谈”、“析”、“练”,使其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得到逐步提高。
我们还制订了“学习六认真细则”,就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课外活动等六个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及方法,在“学习指导课”上讲解、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
(2)开设讲座
讲座是对学生进行元认知指导的重要渠道,我们用定期或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某些问题,开设一些讲座如“怎样预习”、“如何掌握记忆”、“如何记读书笔记”、“如何调节自己的学习情绪”、“怎样克服学习中的粗心毛病”、“考试前如何解除焦虑”等。
请校长、市教科室的领导、专家作讲座,针对性强,收效良好。
(3)注重渗透
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我们把元认知的指导、培养学习能力规定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教会学习方法的过程。
譬如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既做示范,又采取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方法,给学生以引导,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要求和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很快地把方法转化为自学的能力。
(4)总结评析
教师指导学生就学习经验、学习方法进行介绍、交流、讨论,回顾自己用哪些方法学习,取得了哪些经验,有哪些不足。
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对学生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及时予以分析,寻找原因,帮助他们矫正。
我们还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剪报等,选登学习尖子的经验文章,介绍中外名人读书方法。
(5)咨询矫正
我们要求各科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咨询医生,结合学生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和困惑,有针对性地开导、解释和训练,帮助学生矫正学习上的病症,提高元认知的能力。
咨询形式有个别的,也有全体的,视具体情况而定。
3、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
在实验中,我们以训练学生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会思维。
(1)激活学生思维
我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疑—鼓励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在探索中发展思维。
教师特别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索出创设问题情境的多种方法,有的教师归纳出“提问十法”:
直问法、曲问法、设问法、反问法、激问法、追问法、泛问法、特问法、逆问法、侧问法。
有的教师则从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方面归纳出了实物展示、画面展现、表演模拟、音乐渲染等方法。
(2)暴露思维过程
学生是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学会思维的,由于教学内容教材知识蕴含的思维方法都有丰富的背景材料,而思维活动本身又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向学生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把凝结在教材中知识背后的材料及科学活动过程充分展开,暴露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能促进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的目的,使学生学会思维。
(3)训练思维策略
在本研究中,我们注重教给学生符合本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加强思维策略的训练,包括复述策略、精制策略、组织策略训练,提高思维方法的有效程度。
如英语学科用直观形象、比较分析、悬念猜测、加工制造、自我质疑等方法,数学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逆向推导、横向钩连等方法,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纵向思维等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复述、精制、组织等思维策略,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4、建设高效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建设高效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们实验的突破口,我们从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初步探索出了几种比较成熟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1)探究式
这种结构突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注重学生独立钻研。
它遵循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其教学程序为“创造情境一定向自读—师生研讨—质疑点拨—反馈练习”。
(2)讨论式
这种结构是由教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
其程序为“指导预习—提出问题—开展讨论—点拨小结—反馈练习”。
(3)尝试式
这种结构,突出学生尝试,让学生在自觉训练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
其程序为“提出目标—自习教材—尝试练习—教师点拨—再次练习”。
(4)情境式
这种教学结构突出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各种手段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
其程序为“创设情境—组织会话—归纳小结—反馈练习”。
此外,还有模拟式、回授式、读议式等。
5、强化人际互动,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建立课堂上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考虑将课堂教学形式从统一的全班教学为主转向全班教学、小组教学和个人自学三种形式的合理组合。
在这里尤其要重视小群体内部与小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性质。
因为,实际上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几乎都发生于学生同伴群体相互作用的情境中。
在实验中,我们十分重视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要方法是:
(1)改变座位编排形式。
实验中,各科教师改变“秧田式”的座位法,根据教学需要,或围成半圆形,或组成马蹄形,或前后座位组成“蜂音组”,或全班围圈坐等等,使学生既能面对老师,又能面对同学,不仅通过言谈,而且通过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沟通信息,交流思想。
(2)采用讨论、竞赛、辩论等形式。
各科教师在教学中都用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交流各自的看法,相互启发,在讨论中,指定一位同学担任主持人(组长)负责记录本组讨论情况,并在全班交流各组讨论的情况,也是教师常用的方式。
(3)让学生当小老师。
引导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师生换位,是促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征询学生的意见,并在教法上采纳学生的合理意见,如理、化学科中的某些实验,让学生开动脑筋,设计最佳方案;英语教师上课前要与部分同学谈话,采纳学生关于教学的主张;英语老师还让学生轮流上台授课,学生教得认真,听得专心,效果良好。
(4)组织学习互助组。
我们采取自愿及教师牵头的方式,在实验班中结对组成“学习互助组”,这些互助组除了在课上讨论及自学中加强信息交流外,还在课外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五)研究的成果
1、经过实验,实验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论水平比前均有了明显的进步,真正体现到科研促教研。
实验期的学期都围绕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进行研讨,在实验中不断总结,完善方案,无论平时上课或者每学期教研实践课还是公开课,大家都关注任课教师在课上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教研有了共同话题,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们都认识到:
①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小学生思维、心理发展规律,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
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
把小学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各个阶段成为教育教学核心,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行为素质经过反复操练,有利于学生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符合当今人材素质要求。
③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培养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良好的习惯将使人终生受益,特别适合社会对人要求的终身教育。
2、课堂教学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第一,参照课堂教学的实际情景,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
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解决,不是教(传递)而得之的。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不同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一系列思维的加工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第二,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
如收集材料的技能,包括倾听、观察、发问、探索、澄清;组织材料的技能,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