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黑龙江省低碳经济.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554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力发展黑龙江省低碳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力发展黑龙江省低碳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力发展黑龙江省低碳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力发展黑龙江省低碳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力发展黑龙江省低碳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力发展黑龙江省低碳经济.docx

《大力发展黑龙江省低碳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发展黑龙江省低碳经济.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力发展黑龙江省低碳经济.docx

大力发展黑龙江省低碳经济

大力发展我省低碳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

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及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随着“低碳”话语的出现,现在“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超市”、“低碳校园”、“低碳交通”、“低碳环保”“低碳网络”、“低碳社区”——各行各业蜂拥而上统统冠以“低碳”二字,使“低碳”成为一种时尚。

为更好地规范“低碳经济”扎实、有序推进,使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降排指标得以实现,使“低碳经济”真正成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2009年6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的《城市蓝皮书: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蓝皮书就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

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该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二)低碳经济概念的形成及提出背景

低碳经济概念的形成和提出背景,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提出的最直接和最根本原因。

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反过来又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降低碳排放强度就成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的客观需要。

其二,发达国家迈过了以使用高碳能源为主要动力的发展阶段。

换句话说,保持发达国家现有福利水平,可以不依赖高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生产和消费。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重化工产业的能源强度是服务业的三倍多。

从工业化进程看,英国、美国等国家在20世纪就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任务,或者说走过了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发展阶段。

这些国家在后工业化阶段,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除小汽车需要消费油品外,吃饭、住房等可以不依赖高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

一般地说,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经济是以高能耗、高碳排放为主要特征的“高碳经济”;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是依赖低碳能源实现工业化的。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是一项历史任务,是第一要务。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三,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耗竭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

从世界能源储量看,石化能源还可以开采利用较长时间。

如在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开采强度下,煤炭可以用200多年,石油可以用40多年;海水中的氢能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未来资源。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看到,人类使用石化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

因此,发达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放在节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上,正是出于对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考虑。

研究开发第三代核电技术、节能技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氢能技术、电动汽车等,成为发达国家加大投入的领域。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特征

在上述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能源、经济乃至发展观价值观的变革,可能为人类迈向生态文明探索出一条新路。

近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和欧盟国家大多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扶持重点,相应的产业成为快速增长的产业。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应有以下特征:

首先是经济性: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

也就是说,既反对奢侈或能源浪费型的消费,又必须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更通俗地说,发展低碳经济不能也不是让人类回到农耕社会。

其次是技术性:

也就是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

前者要求在消耗同样能源的条件下人们享受到的能源服务(如照明、家用电器消耗等)不降低;后者要求在排放同等温室气体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不降低,这两个“不降低”需要通过能效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来实现。

最后是目标性:

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应该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不至于带来全球气温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海平面上升导致小岛屿国家的淹没等),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发展低碳经济对黑龙江省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确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

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之一是:

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黑龙江省是我国资源大省,重工业、高耗能产业集中,长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造成了区域性的水环境、生态系统破坏。

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黑龙江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生态大省。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围绕低碳经济的能源和产业新技术开发应用,有助于黑龙江省改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有助于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确定。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将通过构建林业生态、林业产业和生态文化三大体系,实现从国家最大的原木供应基地向林业生态大省的转变,实现林区生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一直以来,制约黑龙江省公益林发展的一个难点在于如何准确、合理地确定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通过对低碳资产进行科学的评价,可以为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参考,从而促进黑龙江省林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国家提供生态功能区的服务功能。

此外,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林区,是巨大的“低碳”,通过积极开展CDM项目,能够吸引负减排义务的国家来黑龙江省投资造林,从而带动全省林业发展。

2、为未来承担碳减限排义务做准备

1998年5月29日,我国签署了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虽然暂时我国还不负减排义务,我国的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还不是很高,但排放总量很高,约占全球总量的13.6%,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所以从长期来看,中国在保护全球气候方面承担的相应义务的压力将不可避免地大大增强,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可能进一步增加,很有可能在将来承担减排义务。

作为林业大省的黑龙江省更是责无旁贷,因此,加强对黑龙江省低碳问题的研究,尽早做好减限排的基础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为低碳交易提供理论指导

导致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气候变暖的根本经济原因是无偿、无限制地使用地球二氧化碳排放空间。

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地球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作为一种具有稀缺性的资源进行有偿的分配,形成有效的交易机制。

其根本途径是在全世界首先按国家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权,形成国际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换交易机制,然后在各国国内单位和个人之间也要建立起直接或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权分配和交换交易机制。

无论是国际间的低碳交易还是国内的低碳交易,在低碳量和价值量的确定方面都应有较为准确的依据和标准,对黑龙江省低碳问题的研究可为确立这方面的标准提供理论指导。

二、黑龙江省当前低碳经济状况

(一)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

1、人均排放量低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空间

目前,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但由于人口多,使得我们人均排放量较低,加之巨大的碳汇潜力为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一定的契机,使得黑龙江省转型低碳经济的空间比较大。

目前的产业结构虽然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很多限制,但只要树立低碳意识,逐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就能逐步走上轨道,促进低碳工业、低碳农业、低碳城市共同发展。

2.丰富的其他能源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之一就是要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从而降低碳排放量。

黑龙江省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森林、水能、生物质能源等资源,即便根据国家的减排任务,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丰富的其他能源也能支持黑龙江的经济发展,不仅能完成国家即将分配的减排任务也能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

3.良好的政法环境保障低碳经济发展

200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

2007年正式颁布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先后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三个大的纲领性文件。

此外,《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以及2007年8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的循环经济法草案等,都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资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7年4月,成立了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同年5月,我国又成立了温家宝总理担任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

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

黑龙江省可充分利用国家已有的政策法律等大的环境,继续出台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性法规,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有力的保障。

”。

近几年国家新制定和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一方面通过加大对低碳经济产业财政补贴的标准和范围,以支持低碳环保产品的推广,利用财政补贴的手段扩大低碳产品、环保产品的市场份额;二是国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以减轻从事低碳经济企业的税负,利用税收的杠杆作用保障低碳经济的利润最大化。

(二)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

1.环保技术水平低限制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的技术基础是绿色能源和环保技术,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支撑。

目前,黑龙江省现有的节能减排的技术还不发达,循环经济水平低,缺乏在区域之内不同行业、不同过程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限制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因此,应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生物质气化技术、清洁工艺与集成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2.能源结构不合理降低了低碳经济的发展速度

黑龙江省是国家的重点工业生产基地,钢铁、石油加工、化工、建材等高能耗、重污染行业是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比较突出。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的能源结构、较低的能源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导致单位GDP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都较高,这极大地降低了低碳经济的发展速度。

因此,必须尽快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强度,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3.节能减排基础工作薄弱妨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目前,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同时却普遍存在着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应政策,省政府也开始呼吁、强调环保节能,但无论是从企业界、还是政府管理层,居民百姓,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仍然不充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政策、措施不到位,计量、统计、监测手段落后,科技支撑作用不突出,淘汰落后生产力进展相对缓慢。

较弱的节能减排基础明显妨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

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

这对中国特别是黑龙江这样资源型大省,是压力,更是挑战。

挑战之一:

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高度依赖。

在确保好的前提下推动龙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我省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政府的中心任务。

目前我省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过度依赖直接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主要表现为:

一是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高度相关,主要靠能源工业推动。

二是可供开采的煤油资源日益减少,难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

挑战之二:

产业结构调整仍面临较大压力。

产业结构调整一直贯穿于我省经济发展始终,也是未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的难点,由于我省历史形成的倚轻倚重型产业结构链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将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羁绊。

一是我省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占主体地位。

二是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能源使用效率偏低。

挑战之三:

煤炭占据能源主体地位,导致经济“高碳”特征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为:

一是煤炭取代石油占据能源生产主体地位。

二是可供我省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煤炭消费将成为能源消费的主体。

因此,“高碳”特征的突出“发展排放”,对经济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应给予高度重视。

挑战之四:

低碳经济的技术发展瓶颈与投资风险并存。

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以及资金投入问题。

作为欠发达省份,龙江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相对落后,技术研发能力和经费有限。

主要表现为:

一是科技经费投入不足。

二是自主创新产出能力低。

三是世界低碳技术转让费用过高。

因此,低碳经济研发技术弱以及资金短缺问题,是影响我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力度以及出台支持政策不足方面,我们以鹤岗矿务局煤炭开采中的煤层气为例,煤层气俗称瓦斯气,是一种非常优质的能源资源,也是一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温室气体。

自人类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以来,煤矿瓦斯就被视为对煤矿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可怕气体,由于它经常在造成瓦斯事故,故通常被集中排放到大气中。

(和讯财经原创)煤层气的温室效应约为CO2的21倍。

据国际能源机构(IEA)估计,全世界煤层气资源量达260万亿m3,目前全世界每年因采煤直接向大气排放的煤层气达315-540亿m3,这些逸散在空气中的煤层气,破坏了臭氧层,加剧了温室效应。

我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矿煤层气排放量约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3。

鹤岗矿区现有瓦斯总储量为139亿立方米,可抽采量为99亿立方米,按年总采气量1.98亿立方米计算,服务年限约52年。

年可节约标准煤约合6654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约合78.29万吨。

为了治理煤层气的危害,有效地利用这种能源。

2007年,鹤岗矿区为进一步强化煤矿瓦斯治理,加快煤层气综合利用,落实煤炭行业关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相关文件,注册设立国有独资性质的“聚源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担负鹤岗全市瓦斯燃气生产和供应。

但是现在鹤岗矿区的瓦斯年抽采量为8000余万立方米,而利用量只有1300万立方米。

分析原因,主要是(和讯财经原创)各矿为保证煤炭生产效益,采取的是边采边抽的生产方式,没有充分认识到瓦斯排放破坏了臭氧层,加剧了温室效应,将这种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白白排空,更是对低碳经济的损失。

从鹤岗聚源煤层气公司面临的尴尬问题,可以看出我们在发展低碳经济上还有许多主观认识和客观利益相抵触的诸多问题。

目前,由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国家要求地方给予一定财政补贴等相应的配套政策没有能够得到及时兑现,煤层气销售价格也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调整,仍然延续着计划体制年代的福利性价格;加之管网长期老化,设备陈旧,目前公司一直面临严重的经营亏损状态,而且由于长期亏损经营而无法筹集到资金进行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原有的矿井煤层气气源即将枯竭、而新气源的开发工程任务存在诸多困难。

(四)当前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机会

1、国际合作带来了先进的低碳技术与经验

2005年7月,中英合作“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低碳发展”项目开始启动;2005年9月,中国和欧盟发表了《中国和欧盟气候变化联合宣言》;2006年1月,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印度和韩国等六国在澳大利亚正式启动了“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计划”,技术合作成为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基石。

中国巨大的低碳技术和产品市场促使发达国家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技术转让。

黑龙江省可充分利用国际合作带来的契机,快速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和经验,积极开展CDM项目,吸引负减排义务的国家来黑龙江省投资建设。

2、碳交易市场为黑龙江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商机

在我国,有一些区域是生态屏障区,还有一些地区是生态受益区,依照国际通用的“碳源一碳汇”平衡规则,生态受益区应当在享受生态效益的同时,拿出享用“外部效益”溢出的合理份额,对于生态保护区实施补偿。

即碳源大于碳汇的省份按照一定的价格(双方协商或国家定价)向碳源小于碳汇的省份购买碳排放额,以此保证各省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总和的相对平衡。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林区,是巨大的“低碳”,碳源小于碳汇,因此,通过国家的碳交易机制,可以帮助黑龙江建立低碳基金,促进技术转让,为未来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资和技术的保障。

3、国际大环境有利于黑龙江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中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行为和态度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开展CDM项目的主要战略国,超过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减排信用供给者(CERS)"1。

中国正在采取积极措施,促进CDM项目的开发。

积极的国际大环境有利于黑龙江省吸引发达国家投资减排,既能快速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也能吸引大量资金,为黑龙江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黑龙江省促进低碳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的目标。

2007年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能源白皮书》中把中国能源战略概括为:

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目标:

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搞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促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体制和政策体系等。

2009年,黑龙江立足当地土地、矿产、森林、生态等资源优势,提出“八大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规划构想,配合“八大经济区”建设,省政府又谋划实施“十大工程”,确定在传统的装备、能源、食品、石化等优势产业和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上规划大项目,力争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可见,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既是响应国家的能源战略要求,又与省“八大经济区”规划和“十大工程”项目相辅相成,通过SWOT分析可知,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有其可行性和现实性,其战略目标为:

配合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和环保节能市场的目标,努力把黑龙江省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低碳”省份,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转变黑龙江省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八大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规划构想;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调整能源结构,实施节能减排工程;促进黑龙江省低碳农业、低碳林业,低碳工业、低碳城市的发展。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生产基地,对低碳经济发展负有重要的使命,粮食主产区的地位和大面积原始森林的存在,使得黑龙江省成为一个得天独厚的“低碳”地区,有优越的先天条件开展CDM项目,发展低碳经济。

因此,黑龙江省应尽快强化低碳意识,从政府到企业到居民,从政策到科技投入到宣传,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发展低碳经济。

从本质上讲,低碳经济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做好长期的心里准备,打持久战。

(二)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

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

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选择典型地区、城市和重点行业进行低碳经济试点。

借鉴国际经验,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引导地方和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综合考虑经济、能源、碳排放等因素,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为我国塑造一个可持续的低碳未来。

(三)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尽管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依靠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完成工业化,但面对气候变暖的现实,各国已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投资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并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

我国也应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利用成本,切实解决新能源发电上网难题;加快研发先进技术和设备,推进第四代核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其在能源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

同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避免重化工业过度发展带来能耗高、物耗高、碳排放高等问题,我国需要发展高能效低碳排放的产业。

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

二是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

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

四是将低碳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原则考虑和当前安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四)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这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能耗所占比例决定的。

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农林剩余物可综合利用作为饲料、肥料、菌类基料、工业原料和发电原料,减轻焚烧对城市和机场周边的环境污染;加快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既增加农村能源供应,又改善农民的卫生状况,保障食品安全。

(五)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

 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我国既要秉承一贯的原则立场,又要用好国际社会已达成的公约和文件精神,对可持续发展、共同但有差别责任原则等要坚持且不能让步,姿态要积极但不能冒进,行动要主动而不能盲从,策略要灵活又与时俱进。

我国应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