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524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科学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科学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科学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科学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docx

《科学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docx

科学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寻访蜗牛并带回家开始尝试饲养。

2.布置过程。

(1)老师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见过吗?

它生活在哪里?

(2)想知道老师怎么喂养蜗牛吗?

先回去寻找并观察蜗牛,找到蜗牛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一张蜗牛的饲养秘籍。

(3)让学生用一周时间观察并饲养蜗牛。

二、引入

1.谜语导入。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你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蜗牛?

2.画一只看到过的蜗牛。

从寻访蜗牛到上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喂养蜗牛,关于蜗牛你有哪些发现?

请你说一说。

画一画看到过的蜗牛,并展示作品。

三、仔细观察蜗牛

教师强调观察要求。

每一个小组把蜗牛“请”出来,大家静静地仔细观察,可以轻声地交流。

教师提供一些工具,学生在观察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用。

把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活动手册的方框中。

四、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教师重在巡视指导)

1.教师帮助没有准备蜗牛的小组。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蜗牛各个部分,给各小组发棉签,并指导棉签的使用方法。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4.在不打扰蜗牛的情况下,还观察到蜗牛的哪些行为或特点?

五、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

(以画图的形式记录:

壳、触角、眼睛、口等)

六、观察蜗牛的运动

1.情境创设:

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发现了这么多特点。

今天我们观察的蜗牛,它也和同学们一样厉害!

接下来我们请蜗牛为我们表演表演,但我们可要做文明观众,观察时要保持安静

2.讲解要求:

老师这里有四种材料,分别是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我们要请小蜗牛在这四种材料上爬一爬,你仔细看看它是怎样爬行的。

3.每个小组先发菜叶进行爬行观察。

教师根据各小组观察进程不定时下发其余材料。

4.观察结束,学生研讨汇报(可以鼓励学生用肢体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

(记录腹足、黏液等信息)

七、课外延伸

1.今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蜗牛,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和蜗牛相似的小动物呢?

2.请同学们认一认图片上的小动物:

蛞蝓、蛤蜊、螺……如果遇到这些小动物,能用今天的方法观察吗?

板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班级记录单)

活动手册使用

本课的课堂活动记录是用简图记录蜗牛的身体外形。

经过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和本册《动物》单元前两课的学习。

学生对于简图记录方式的掌握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要求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蜗牛真实、完整地用简图画下来。

在交流汇报阶段也可以把老师提供的科学词汇标注上去:

口、触角、眼、壳、腹足等。

2•1•c•n•j•y

拓展活动中,“把蜗牛放在玻璃片上,翻过来,看它爬行,你发现了什么?

”也可以在分小组观察活动过程中开展,这时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指导,提出观察的建议。

这个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观察到腹足的运动情况,也可以让学生为蜗牛能倒挂在玻璃上运动而感到惊奇

第二个问题“蜗牛能听到声音吗?

”作为课后的拓展更合适,因为这个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操作起来不难,可以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

2.6给动物分类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将尝试引导学生对前5课认识和研究的动物进行分类练习。

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在认识和观察、研究了一定数量的动物后,对动物进行分类,既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动物的多样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动物的特征,加深对分类对象特征的认识。

按照鸟类、昆虫、鱼类等标准分类是3~4年级的学习目标,因此这节课的分类练习不是动物形态学上的分类,而是以前5课学习和认识的动物为研究对象,由学生自主确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练习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辨别和归类能力。

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前面对动物形态观察时的发现,同时也是对动物特征的再一次观察、认识和提升。

本课“单元总结”部分,需要学生回忆动植物的共同特点,初步感知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教材提供了10种动物的图片,为体现动物的多样性,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学生熟悉的动物的图片。

【学生分析】

学习本单元前的一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在无提示的情况下,依据生存环境、食性、外部特征等对动物进行分类,但在昆虫、软体动物等生物学分类发展上,缺乏认知支撑。

因此教师要清楚,教材并不是要求学生以动物分类学为标准,学习和开展分类活动的。

学生要给动物分类,必须建立在了解分类对象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前5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动物的基本特征,并能通过观察、比较,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本课分类教学再次让学生运用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并以此确定标准,进行分类活动。

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再次感受到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动物具有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研究动物的热情。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还没有书写动物名字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采用编序号的方法来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的目标

1.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动物具有多样性。

2.动物之间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知道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一定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

在分类过程中,体会动物的异同,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2.能与同学讨论并形成多种分类标准。

3.通过分类活动,不断完善自己对动物的认识。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并分享他人的分类依据和结果。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分类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动物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确定动物分类的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

难点:

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学生:

每组1套教科书中10种动物的彩色卡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

1套教科书中10种动物的彩色大卡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新课

1.课件出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提问: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

学生说出动物的名字。

2.教师小结:

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

为了便于研究,科学家对动物进行了分类。

(板书:

给动物分类)

二、给动物分类

(一)给动物卡片编号

1.依次出示动物卡片,提问:

这些动物你认识吗?

请学生说说动物的名字,并简要说说该动物有什么特点。

2.给这些动物卡片编号。

教师:

为了便于分类和交流,我们统一给动物卡片编上号。

教师示范:

在狗卡片上标上①号,蝴蝶卡片上标上②号,鸡卡片上标上③号,蛞蝓卡片上标上④号,蚂蚁卡片上标上⑤号,金鱼卡片上标上⑥号,蜗牛卡片上标上⑦号,老虎卡片上标上⑧号,喜鹊卡片上标上⑨号,蛤卡片上标上⑩号。

(投影展示在屏幕上)

3.给学生分发卡片,学生参照屏幕统一给动物编号。

(二)给动物分类

1.分类活动。

教师提问:

你能给这些动物分类吗?

怎么进行分类呢?

引导学生做出如下回答:

想要给动物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并且每次分类只有一个标准。

教师举例:

有的动物有脚,有的动物没有脚,因此,我能确定一个分类标准:

有没有脚。

将有脚的狗、蝴蝶、鸡、蛞蝓、蚂蚁、蜗牛、老虎、喜鹊、蛤归为一类(边说边将这些动物卡片摆放到一起),将没有脚的金鱼归为另一类(将金鱼卡片放到另一边)。

(教师适当解释:

蛞蝓和蜗牛的“腹足”是脚,蛤的“斧足”也是脚。

2.活动手册填写指导。

将我们的分类方法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为了方便记录,我们用编号来代替动物名称。

我的分类标准是:

有没有脚。

3.小组进行动物分类活动。

先商定分类标准,再进行分类。

分好后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然后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鼓励小组内记录两种或多种分类方法。

三、交流研讨

1.投影下展示汇报。

先说一说你的分类标准,然后告诉大家你的分类结果。

同一分类标准的同学表达意见及建议,教师适当修正补充,并将学生的汇报结果填写在班级记录单上。

2.小结。

教师将学生的分类方法汇总到黑板上,小结:

“我们有哪些分类的方法?

3.讨论。

每种分类的结果一样吗?

从多种分类标准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四、归纳整理

1.学生回忆动物的共同特点: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会长大、会繁殖后代、需要吃食物、需要空气、需要水……

2.哪些特点植物也有?

归纳动植物的共同特点。

3.小结:

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板书设计】

给动物分类

我的分类标准是:

有没有脚。

 

我的分类标准是:

是不是生活在水里。

 

……

 

【活动手册使用】

本课的活动手册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的课堂活动记录”,确定一种分类标准给动物分类,把编号写到圆圈里,需要在课堂上完成。

学生给动物分类后,要及时记录在上面,分类标准可以指导学生用“有没有_____”“会不会_____”“是不是_____”等记录,有的(“会的”或“是的”)归为一类,没有的(“不会的”或“不是的”)归为另一类。

鼓励学生记录两种或多种分类方法和分类结果。

活动手册的另一部分是拓展活动,“观察螺蛳或田螺”的活动可放到课后,由于螺蛳和田螺都是水生动物,让学生自然水域环境中观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可让家长帮忙去市场买来放在水盆里观察,建议学生将观察到的螺蛳和田螺画一画,想一想它可以按哪个分类标准归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