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326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一单元教案

课题

1、老师,您好

课时

4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重点

难点

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具

学具

1、课件。

2、搜集古今中外尊师的故事及诗歌。

板书设计

老师,您好!

 

预习

要求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

生自由交流。

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五、本课小结;

六、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抄写下列词语

编织崇高浸透创造智慧

塑造朝霞闪耀祝愿波涛

3、形近字组词

崇()浸()桶()编()

宗()侵()涌()篇()

 

 

1、、自由交流。

 

1、生自由交流。

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1、自由读

2、小组互读

3、背诵

4、学生表演

 

1、学生自由读

2、相互补充

 

1、学生练习

 

课题

1、老师,您好

课时

5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2、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

学具

1、课文配乐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2、课件。

3、搜集古今中外尊师的故事及诗歌。

板书设计

1、老师,您好!

传递知识

崇高

推动时代

(感激、赞美)

塑造人才

美好

培育心灵

预习

要求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学习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二、分析课文:

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

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

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指名读;

 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引读

第一次:

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地北天南,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老师的辛劳。

我要深情地对老师说一声:

——老师,您好!

第二次:

事实上,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也离不开老师的心血,所以,我想大声地对老师说:

——老师,您好!

第三次:

不仅是各项发明创造离不开老师的辛劳,我们每天的作业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劳动,所以,我想饱含感激之情对老师说一声:

——老师,您好!

第四次:

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就想这些成果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劳动,我就想由衷地对老师说一声:

——老师,您好!

三、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

(附后)

四、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五、作业:

1、抄写优美词句(必须有一句比喻句)

2、填空

这是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教师的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

3、把下列字夹上偏旁再组词

()()()

甬()军()扁()

()()()

六、课外作业:

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1、回答问题

 

1、自学课文

2、思考。

勾画,批注。

 

3、大组汇报

 

4、深情朗读

 

1、交流资料。

 

1、各自练笔

 

2、朗读汇报

课题

2、但愿人长久

课时

6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

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重点

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具

学具

课文的配乐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预习

要求

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①再过一些日子,我们又要迎来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中秋节。

②在中秋节你和家人通常会怎么过呢?

那天还有哪那些传统习俗?

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吗?

2、小结:

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

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

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

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出示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

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

4、提问:

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容易写错?

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

6、组织反馈。

7、提问:

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词的意思?

8、齐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速度适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

围绕这件事情,课文先讲了什么?

接着讲了什么?

最后讲了什么?

尝试给课文分段。

4、组织交流。

5、小结:

一(1-3)二(4-5)三(6)

四、小结

1、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①听写生字词。

②熟读课文。

③思考:

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④搜集抄录《水调歌头》全文。

⑤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

 

1、自由交流。

 

2、齐读课题。

1、自读课文。

2、听读,正音。

 

3、领读齐读。

4、指名交流。

5、听写。

6、反馈,订正。

7、指名交流。

8、齐读。

 

1、读书,同座位互相检查。

2、听读,思考。

3、指名交流。

4、默读,思考。

 

 

课题

2、但愿人长久

课时

7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重点

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具

学具

课文的配乐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 } 通情达理

但愿人长久转念

       宽慰 }

 

预习

要求

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回顾复习

1、听写词语,并且反馈。

2、提问: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3、检查读书情况:

出示《水调歌头》,指名读。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

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苏轼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提问:

①“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这儿指什么?

②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4、默读第三小节,思考:

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

把关键词标注出来。

5、相机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形

影不离”“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并指导读出感情.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么呢?

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

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些想法?

7、相机指导理解:

(1)出示句子: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

提问:

①“无情”是什么意思?

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

②“偏偏”表达了什么情感?

③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

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

指导朗读。

试着背诵这段话。

(2)出示语段:

他转念又想: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提问:

①“转念”是什么意思?

②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

③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

④现在,你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是指什么了吗?

8、提问:

①你们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②这些诗同这首《水调歌头》相比,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③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9、齐诵《水调歌头》。

三、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①熟读课文,背诵4、5、6自然段。

②练习背诵、默写诗词。

③课后练习4

1、听写,反馈。

2、讨论交流。

3、听读,评议。

4、齐读。

1、听读,思考。

2、讨论交流。

3、自读,思考。

4、讨论交流。

5、讨论交流。

6、默读,思考。

标注。

7、讨论交流。

8、讨论。

 

9、齐读。

10、自读,思考。

11、讨论交流。

12、讨论交流,朗读。

 

13、尝试背诵。

 

14.讨论交流。

 

15、自由交流。

 

16、齐诵。

17、自由交流。

 

课题

3、古诗两首望洞庭

课时

8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

难点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

学具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刘禹锡

赞美月夜洞庭美景

预习

要求

搜集作者资料,搜集山水风景诗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在同学们读过的古诗中,哪些描写风景的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背给大家听,并且介绍一下喜欢这首诗的原因吗?

2、过渡:

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习《望洞庭》

1、出示诗题,指导解题:

①从诗题来看,作者描述的是什么风景?

②“望”是什么意思?

“洞庭”是什么地方?

③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教师可视情况补充刘禹锡的资料)

2、学生尝试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播放磁带,让学生跟读,把握停顿,并且正音。

思考:

读了诗句,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情景?

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4、组织交流。

5、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画面上由什么?

是什么样的?

看了画面,你理解了哪些诗句的意思?

相机引导理解诗句含义。

a.诗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b.“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

c.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

为什么作者要这么比喻?

(A.湖广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镜:

铜镜。

磨:

摩擦。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

远望。

句意:

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轼的铜镜一样。

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在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6、让我们闭上眼睛,听录音想像诗的意境。

7、指导朗读:

现在,谁愿意用自己的朗读把我们也带进那个美好的画面中去?

三、总结学法

1、引导学生总结学法:

想一想,刚才,我们是凭借哪些法宝理解、体会、学会这首《望洞庭》的?

2、小结:

读、想像、课件、磁带

 

1、自由交流。

 

2、齐读课题。

1、讨论,交流资料。

 

2、自读课文。

3、跟读古诗。

思考。

4、指名读,评议。

5、质疑,讨论。

6、观看课件,交流讨

 

7、听读,想像。

8、尝试读,评议。

9、齐读。

10、尝试背诵。

1、小组交流。

2、大组讨论。

 

课题

3、古诗两首峨眉山月歌

课时

9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

难点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

学具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思念故乡和友人

预习

要求

搜集作者资料,搜集山水风景诗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复习《望洞庭》

1、指名背诵。

2、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自学《峨眉山月歌》

1、谈话:

现在,你们需要的课件、图片及声音资料都在你们面前的电脑上,书上还有插图,你们可以自由浏览,帮助自己理解诗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出示自学汇报题:

①从这首诗的内容看,这是在什么时间?

作者此时在哪儿?

准备去哪儿?

从哪儿看出来?

②根据诗句,展开想象,画面中诗人坐在船中看到什么?

这些景物让他想到什么?

表情会是什么样?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③对这首古诗,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4、组织自学交流汇报。

(清秋月夜,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到,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襄渝州驶去了。

5、指导朗读,语调要低缓,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

 

6、提问: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教师可视情况补充李白的资料)

三、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①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

又有什么不同?

②其中哪一首与《水调歌头》相近?

又有什么不同?

③你喜欢哪一首?

为什么?

2、布置作业:

①熟背默写两首古诗。

②课后练习4

③小练笔:

想像《望洞庭》这首诗描写的景像,并且写下来。

 

学生背诵

2、个别汇报

 

1、尝试自学。

 

2、根据自学汇报题,小组交流。

 

3、大组交流汇报。

 

4、指名读,评议。

5、齐读。

6、尝试背诵。

7、自由交流。

 

1、自由交流。

课题

4、秋天

课时

10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

学具

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板书设计

秋风

秋阳

4、秋天秋色

秋实

秋香

预习

要求

观察秋天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激趣:

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

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板书课题)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

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

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准课文,不错、不添、不漏。

同时,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指名领读齐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路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提问:

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容易写错的地方?

我们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并交流反馈。

6、齐读。

7、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秋天?

8、小结:

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三、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读了这一首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2、布置作业:

①熟读诗歌,背诵全诗。

②听写生字词,描红习字。

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根据内容画一幅秋天的画。

④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齐读课题。

听范读。

自由讨论。

 

1、自读,标节次。

 

2、听读,评议,正音。

3、领读齐读。

 

4、自由交流。

5、听写,反馈。

6、齐读。

7、自读,思考。

8、讨论交流。

 

 

课题

4、秋天

课时

1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

学具

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板书设计

秋风活泼

秋阳耀眼

4、秋天秋色明丽

秋实丰硕

秋香醉人

预习

要求

观察秋天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复习:

1、听写,并反馈。

2、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①过渡:

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

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画画谈谈自己的理解。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

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②指导学生重点品读:

其中,你喜欢什么呢?

把描写这一景物的语句勾画下来,圈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批注上你的体会。

组织交流,相机指导: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

指名学生答。

(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

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

(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

都是什么样子的?

(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

(红、黄、紫。

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组织讨论:

(1)、你喜欢这首诗吗?

为什么呢?

(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

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谈话“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出示分组活动内容: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

(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

(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进行课堂练习

1、听写:

2、辨析,组词:

 

1、小组轮读课文,评议。

 

1、自读,组织语言。

2、自由交流。

 

3、品读,圈画批注。

4、自由交流。

5、思考讨论。

 

6、自由讨论。

 

7、齐读,试背。

 

1、分组活动。

 

2、组织交流。

课题

练习1

课时

1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认识几个动物标牌,懂得“只要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

2、学习修改日记片断

3、写好钢笔字,知道右边都有撇,捺时,撇要收一点

4、熟记八个成语和古诗《风》

5、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6、学写毛笔字

重点

难点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2、进行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教具

学具

1、各类投影片。

2、搜集谜语古诗。

3、搜集动物趣闻。

板书设计

练习1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

我们做有心人

善于积累

预习

要求

熟悉练习要求,做好准备。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指导学生学习清楚地介绍:

1、指名读书上”爸爸带小芳去动物园”这一段训练要求,思考: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有什么收获?

2、出示书上的动物标牌,思考:

这些动物的名字你认识吗?

有没有以前见过,但是读错了的?

今天记住了吗?

4、再读书上的标牌,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