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252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的乐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要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3. 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学习重难点】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学习过程】

一、教师简介

伯牙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曾任晋国大夫,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

当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子期便从琴音感到峨峨若泰山;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子期又感到洋洋若江河。

子期死后,伯牙便绝弦不弹,因为再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懂得他的音乐了。

二、预习课文。

1、.俞伯牙和钟子期相传为(    )时代人。

关于二人的传说,《》《》和《》中记载。

今人用“高山流水”比喻:

2、给带点的字断选择正确的意思。

1).峨峨兮若泰山!

()①假若;②若是;③像。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①读;②想到、提到的;③怀念。

3).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①再;②打击;③复习。

4).善:

①善良;②擅长,长于;③;好,表示赞同④;熟悉;⑤容易。

  伯牙善鼓琴。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来者不善。

()

  这位老人看起来很面善。

()王玉是一位多愁善感的人。

()

3、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知音:

善哉:

破琴:

绝弦:

4、仔细观察这个词的组成结构:

杨柳依依你能照样组吗?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清风明月杨柳芳草云雾

炊烟流水春雨白雪霞光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交流课前先学中的问题)

1、我能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在书上批注)

2、我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3、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四、汇报展示,相机评价点拨。

(展示小组交流中的问题)

五、检测反馈。

1、我是小小翻译家。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3)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5)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我能画出句子停顿,读出感情。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2.我能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学习重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学习过程】

一、巩固课文内容。

1、什么是“知音”?

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2、请找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句子。

3、伯牙为什么“绝弦”?

(用文中原名回答)你体会到什么?

4、伯牙既然“善鼓琴”,那么想一想,除了能弹高山、流水,还能弹出什么?

试着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善哉,徐徐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

二、回顾旧知:

1、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交流课前先学中的问题)

四、汇报展示,相机评价点拨。

(展示小组交流中的问题)

五、拓展提升。

这是由于“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

请你写出一些关于友谊的名句名诗或成语吧。

六、检测反馈。

课后反思:

 

26、月光曲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多芬创作乐曲的经过。

【学习重难点】

1、了解贝多芬创作乐曲的经过。

2、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学习过程】

一、人物简介

贝多芬 (1770~1827)德国著名钢琴家,其父为德国宫廷歌手,他从小就随父亲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与作曲。

他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贝多芬二十八岁时听力开始减弱,五十岁时,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

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钢琴奏鸣曲三十二首。

贝多芬在奥地利维也纳逝世,终年57岁。

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

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

二、预习课文。

1、看拼音把词语写正确,相信你是最棒的!

  Láiyīnhé  làzhǔ  mò shēng  mánggūniáng    

(       )(    )    (       )   (            )    

qínjiàn Wēibōlín lín  shà shí  jì  lù

(        )  (               )  (       )   (      )

2、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茵(   )  激(   )腊(    ) 粼(    )

菌(    )  缴(    ) 蜡(    ) 鳞(    )

微(    )  谱(    ) 盲(    ) 霎(    )

徽(    )  普(   ) 育(    ) 霞(    )

瞎(    ) 恬(    ) 键(    ) 烛(    )

割(    ) 括(    ) 健(    ) 蚀(    )

3.根据句子的意思,概括词语,相信你能行!

(1)指功夫深,技能熟练。

(       )

 

(2)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         )

(3)、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         )

(4)、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       )

4、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品读第2—6自然段。

1)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了什么?

为什么会引起贝多芬的注意?

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谈话后做出了什么决定?

他弹得怎么样?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贝多芬又做出了什么决定?

2、品读第7—10自然段。

1)第7自然段是一个什么段?

起什么作用?

2)找出第8自然段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3)第10自然段中,兄妹俩的神情怎样?

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样?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这一自然段与课文开头有什么关系?

四、汇报展示,相机评价点拨。

(展示小组交流中的问题)

五、检测反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以及他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2、分辨课文中那些是实在的事物,那些事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相结合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学习过程】

一、课前先学。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绘了《月光曲》的内容?

是什么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2、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了什么?

盲姑娘仿佛看到了什么?

3、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联想,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兄妹俩听琴声产生的联想?

4、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5、带着美的感觉诵读第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情境。

二、回顾旧知:

1、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2、回顾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绘了《月光曲》的内容?

是什么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2、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了什么?

盲姑娘仿佛看到了什么?

3、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联想,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兄妹俩听琴声产生的联想?

4、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5、带着美的感觉诵读第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情境。

四、汇报展示,相机评价点拨。

(展示小组交流中的问题)

五、拓展提升。

贝多芬回到客店后,是怎样把《月光曲》写下来的?

发挥你的想象,请把它写出来。

六、检测反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    )的海面上,霎[shà chà]时间[洒、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突然],海面上[刮、乱]起了大风,卷[juǎn、juàn]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地、的]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像],月亮照耀下的(   )的大海。

1、在文中“(    )”内填入恰当的词语。

2、选择“[ ]”里正确的字词或读音画上“√”

3、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5、听着贝多芬的乐曲,皮鞋匠联想到了什么?

用“~~”在文中画出来。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巩固复习。

1.请学生读文,思考以下问题。

(1)通过学习文章,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这部分内容的?

(2)自由读文,想一想贝多芬是怎样一个人?

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①复习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

②学生练习归纳中心思想。

③教师订正。

  (贝多芬是一位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复习字词,练习用“幽静”造句。

1.听写字词。

2.指导用“幽静”造句。

  要想用词造句,就必须做到:

(1)理解词义。

  幽静:

幽深寂静。

(2)弄清是什么性质的词,常作句子什么成分。

“幽静”是形容词,一般可作谓语或定语。

例如:

这里的环境很幽静。

我们需要生活在幽静的环境中。

(3)明确所造句子要表达什么意思。

3.学生造句。

(三)指导背诵。

学生已对课文有了深刻的了解,我们可采用打投影片、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

另外可让学生先背喜欢的句子,然后再背其它句子。

或者采用小组互助的形式背诵。

 

27*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耐人寻味、转瞬即逝、璀璨”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难点】

1、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

2、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学习过程】

一、简介人物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

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文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

他在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做出了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也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

二、课前先学。

1、我能读熟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1)、将加点的字和它正确的读音用直线连接。

cǔīxiàotiánmǐnjīnmùcàn

肖像微抿矜持恬静沐浴璀璨

(2)、通过自读全文,我知道课文讲了这样一件事: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认真研读文中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段落,课文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画像的?

2、读读描写蒙娜丽莎的句子,结合图片,谈谈你的感受。

3、除了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

四、汇报展示,相机评价点拨。

(展示小组交流中的问题)

五、检测反馈。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清晰()()细腻()()

朴素()()温柔()()

2、选词填空

寂静幽静恬静安静

☆蒙娜丽莎脸上流露出()的微笑。

☆贝多芬在一条()的小路上散步。

☆同学们()地坐在教室里。

☆四周一片(),听不到一点声响。

3、按要求改写句子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改写成陈述句)

☆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

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用关联词组织成一句话)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缩句)

课后反思:

 

28*我的舞台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咿呀、蹿、盎然、溺爱娇宠、绷、抻、哭啼”和“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窃窃私语、无言以对”这些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习的艰辛以及从中体现出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舞台表演的神奇魅力。

【学习重难点】

1、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人们在艺术之路上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勇气和毅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先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并学会文中的生词。

模仿(mómú)   喝彩(hèhē)   绷着脸(bēnɡběnɡ)

倒栽葱(dàodǎo)蹿上(cuāncuàn)自作自受(zuòzuō)

憋闷(mènmēn)肖像(xiāoxiào) 有朝一日(zhāocháo)

“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温馨小提示:

想想“我”不同时期的舞台都在哪里?

各个时期舞台对我的吸引力表现在什么地方?

画出相关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再动情的读一读。

2.你从作者学艺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3.说说自己在学习成长之路上得到的锻炼和收获。

三、汇报展示,相机评价点拨。

(展示小组交流中的问题)

四、课堂检测。

★、结合生字找形近字,并组词。

炼()抻()宠()

练()拽()庞()

běng()lè()

绷bèng()乐

bēng()yuè()

★★、补充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一句话。

()盎然()之缘()不()视

()私语()去()来

★★★、写出句子中引号和破折号的作用

据说,我在娘胎时就“登台唱戏”了——母亲在台上唱,我在她肚子里唱。

引号的作用是,破折号的作用是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八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身边的艺术〉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身边的艺术〉。

【教学目标】:

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创设氛围,激发交流欲望,使整个课堂有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

课前准备:

单元导读后,可分组发放《“身边的艺术”调查表》,让学生边学习本组课文边留心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读内容,明要求

1.自己读口语交际的内容.

2.说说有什么要求?

(向家大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品.讲跟艺术有关的故事)

二、创设氛围,激发交流欲望

如:

张贴优秀画作,播放经典乐曲,展示泥娃娃,手工编织,剪纸作品,或者多媒体演示与艺术有关的各种场面,使整个课堂有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从而激发动机,学生想说的欲望.

分发“身边的艺术”调查表

组长

组员

调查途径

调查内容

艺术品

艺术形式

与艺术有关的故事

三、联系生活,创设交际情景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将学生分成三组:

艺术形式大观圆艺术品展览厅艺术故事大联播

2.把学生分好组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形式不拘一格,或找同桌.或小组.或班级,也可组成一个个临时的口语交际单位,可导游介绍.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

四、在个人陈述,同桌或小组交流展示“身边的艺术”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

要求:

清楚,明白,最好能用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候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叙事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

课前准备:

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

课始,让学生展示充满情趣的学艺画面,并做简单的介绍。

教师相机引导: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

我们班的孩子个个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这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留下的精彩画面。

我提议让照片的主人来做画面配音吧!

二、上台介绍

教师可请1到2名学生上台介绍照片内容,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

(教师将学生述说过程中引用的好词佳句一一板书,特别是感受和想象部分,要反复强调。

让学生知道在叙事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能使情节展开,内容丰富,更加生动、感人。

三、小组交流

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带照片或艺术品的内容,将学生分成学艺组、艺术品欣赏组、艺术欣赏活动组等。

2.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改进。

3.每组推荐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四、指导选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与口语交际内容的联系,选出有价值的题材,鼓励学生用笔反映生活中妙趣横生的艺术。

如:

回顾“六•一”文艺汇演的欢乐,美术课上变废为宝的喜悦以及鼓号队的威武、雄壮等。

五、学生撰写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修改习作

教师引导学生赏识他人习作的成功之处,审视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取长补短,“修剪枝叶”甚至重起炉灶。

七、赏析评改

1.学生修改完毕后,可以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析。

2.教师选择少量习作展示、点评。

习作例文〈快乐的“六•一”文艺汇演〉

第四、五课时:

【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学生是否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重点】:

学生在叙事的时候是否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

教学重点:

写文章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教学难点:

作文中如何确定详略。

教学准备:

打印学生范文以备交流指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

他的雕像却没有手。

他的手呢?

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

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

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

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

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

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

“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

”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

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主要部分),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

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板书: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对大家作文的讲评来重点学习怎样围绕中心选材,并初步了解高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

二、作文回顾:

(PPT)

回顾本次作文题目及要求。

三、总结点评:

1)教师总结批改作文的优缺点。

2)榜上有名:

列出本次作文写得较好的学生名单。

四、作文讲评:

(一)、寻找亮点:

作文要有亮点才能吸引人。

作文必须有“光辉”:

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

何谓亮点?

让读者觉得精彩、动情的东西。

可以是引人眼球的标题、一锤定音的开头、回头一笑百媚生的结尾;可以是新颖独特的见解,深邃丰厚的哲思,奇特瑰丽的想象。

也可以是描写精彩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一种修辞、一番感受……

为此老师设立了一些特别的奖项,你们希望自己获奖吗?

1、吸引眼球奖-------(展示优秀标题)

2、精彩开篇奖----(展示优秀开头)

3、最佳结尾奖----(展示优秀结尾)

4、妙笔生花奖-----语不惊人死不休(展示精彩语段)

5、最具潜力奖、最佳书写奖。

(二)、小结:

优秀作文的标准。

1、精彩的文章标题。

2、精妙的文章构思。

3、精巧的文章角度。

4、精当的材料处理。

5、精美的文章语言。

6、精要的文章结尾。

(三)、讲评习作

1、评头论足(最佳贡献奖):

引导学生思考

(1)这篇文章小作者想表达什么主题?

选取了什么材料,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2)你认为本文主要病因在哪,怎样修改?

(四)、教师小结:

1、在记叙的过程中,哪些要详写?

哪些要略写?

2、美文共赏(绝妙美文奖):

明确了中心,选好了素材,可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