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回顾与思考.docx
《近二十年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回顾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二十年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回顾与思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二十年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回顾与思考
近二十年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回顾与思考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对中文核心期刊中100篇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进行了分析。
并从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研究情况的讨论、对现有研究情况建议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回顾和思考。
近二十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着研究水平不高、研究单一、专业化程度不高等不足。
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还需要多维度思考问题,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水平。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的缘由
近二十年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身体上的健康早已不是评价一个人健康程度的重要标准,心理上的健康也越发为人们所重视。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储备粮”,就要求其具备健康的心理。
因而,心理素质的好坏将成为评价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1][2]。
早在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增强和改良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正式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一词。
之后,1995年、1999年、2001年、2002年、2004年,国家政府相继出台系列文件,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做出具体规定与指示。
2005年1月,教育部再次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提出要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促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发展和完善。
由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各方面来讲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3]。
得益于时代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了解成果具体情况,笔者运用中国知网,在核心期刊中进行搜索,结果显示从1995到2014这二十年间共有相关研究文献796篇。
在初步查阅众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文献时,不禁疑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研究的现状是怎样的?
主要研究方式是实证研究还是理论研究?
主要是什么机构在研究?
研究有何缼漏或者有何进展?
带着疑问,笔者初步浏览文献,发现目前的研究中,除了在硕士博士生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略有提及之外,其他的研究很少涉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行系统的分析。
虽然关注微观层面的研究对一个学科的发展和研究者素养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微观研究,而疏忽宏观,难免使学科领域缺少大方向和指引性的研究而缺乏连续性。
也会使研究者迷失方向。
基于此,笔者就着手对现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资料进行抽样分析,希望能通过对近二十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的分析,对现有研究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总结其中的趋势与不足,给予以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人员以借鉴和参考,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提出建议。
这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建构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4]。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般而言,期刊是研究论文发表的集中之地,而其中核心期刊的研究文章最能反映研究的焦点所在。
同时,大学作为大学生主要活动场所,其以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为载体的研究最具说服力。
因此,本文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篇名”检索,通过CNKI对1995-2014年的相关资料进行检索,搜集核心期刊论文70篇、硕士论文29篇、博士论文1篇,共100篇论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除此之外,在其他的统计过程中,会用到搜索到的796篇所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
通过内容分析法量化分析这100篇论文的质性特征,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其外部显性特征进行量化。
具体步骤是将这100篇论文聚集到一起,对每一篇文章进行分析整理,并将文章编号,所得的数据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第二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一、论文年度分析
现将100篇文献根据时间,以一年为一个单位时间进行统计,得出以下结果:
图1论文年度分布
由图1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数量在2005年之后开展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而2005年之前数量较少且不连续,2005年之后数量明显上升,尤其在2009年出现高峰。
经过再次统计发现,2005年到2014年十年之间的论文数量是88篇,占论文总数的88%,2005年之前的文章数量只有12%,可见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都开始于21世纪初期,尤其是2005年之后,这和05年1月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的时间不谋而合。
同时,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关键词,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所有相关论文,共搜索到相关论文796篇,按时间段分析,结果如下:
表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部论文时间段分布表
时间段
论文数量
所占比例
1995-1999
80
10.05%
2000-2004
104
13.07%
2005-2009
263
33.04%
2010-2014
349
43.84%
由表1可见,概括来说,在最近的二十年间,每五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论文呈递增趋势,在最近五年间论文的数量达到了349篇,论文数量占到近二十年间论文总数的近一半。
同时对近十年的论文进行深化分析,发现每一年的论文数量有着一定规律。
除了2009年论文数量出现106篇的峰值外,近十年论文数量都较为稳定,在35篇上下浮动,总体的状态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占比分析
以“大学生教育”为关键词,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所有论文,共搜索大学生教育的相关论文42101篇。
对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搜索,其中有关大学生教育的论文数量是810篇。
对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论文的比例分析结果如下:
表2各时间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所占比例表
时间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数量
大学生教育论文数量
所占比例(%)
论文类型
总和
期刊
学位
总和
期刊
学位
总和
期刊
学位
全部
810
777
33
42101
41033
1068
1.92%
1.89%
3.09%
1995-1999
69
6332
1.09%
2000-2004
92
8456
1.09%
2005-2009
284
274
10
12712
12456
256
2.23%
2.20%
3.91%
2010-2014
365
342
23
14601
13789
812
2.50%
2.48%
2.83%
对上表进行分析,从横向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在学位论文中的所占的比例稍高,期刊中所占的比例稍低。
由纵向来看,在大学生教育领域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占比例从90年代初的1.09%上升到最近五年的2.50%,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如果按如此比重继续增长,相信不久就会涌现更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出现,研究者也将更重视这一领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终将会在大学生教育领域有自己的重要地位。
三、论文选题状况分析
(一)从选题维度分析
根据对现有资料主题的分析,可将主题分为两个维度:
宏观主题和微观主题,具体的内容如下:
表3选题分类表
选题维度
具体内容
宏观
现状研究;回顾思考;态度(可行性、必要性)
微观
创新体系构建;理论构建;教育模式
(二)从论文选题分布分析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对100篇论文分析的过程中,部分文章会涉及多个主题,这时会根据该论文主要讨论的问题进行分类,经过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表4100篇论文选题分布情况表
维度
关键词
数量
百分比(%)
宏观
现状研究
20
43%
回顾思考
7
态度
16
微观
创新体系构建
8
57%
理论构建
31
教育模式
18
(三)对以上结果的具体分析
1、选题的分类及现有的选题情况分析
基于宏观维度的论文的主题关键词有“现状研究”、“回顾思考”、“态度”等。
例如,《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高宁,2005)、《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姚本先,2007)、《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刘习彬,2001)等主题的43篇论文都可被归到宏观的维度下。
宏观维度的论文多是对现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或者是宏观地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某些方面的利弊。
这一维度属于方向性的指引,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通览。
着眼于微观维度的论文的关键词有目标“创新体系构建”、“理论构建”、“教育模式”等。
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背后的“冷”思考》(赵国祥)、《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沈德立,2006)、《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讨》(黄赐英,2006)等研究多归于这种维度。
该种维度的研究通常都关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素中的某一个点,比如师生关系、课程模式、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的应用等。
微观角度的研究是两种维度中研究数量最多的,占了研究总量的一半多,但是多集中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探索,就是理论性性较强,缺少实证性的研究。
2、选题状况的总体分析
在众多的关键词中,涉及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实施模式、师生关系、家庭教育等多种内容,但是缺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在对100篇论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如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评价,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
也就是说在研究的广度上仍旧不全面。
从横向来看,虽然论文中也涉及到多种方面,但是对理论研究和文献研究偏重明显,对实践生活的关注则相对较少。
可以看出,在选题的数量分布上并不平衡。
四、对现有研究资料的研究类型的分析
根据研究的目的可将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按照此种类型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粗略分析的结果如下:
基础研究65篇,应用研究35篇,基础研究的数量占了大部分,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目的仍旧是指向基础性的理论研究,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活动研究则稍显不足。
五、对现有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分析
在查阅了多种教育研究方法的资料,根据个人的总结与思考,最后将研究方法分为以下几类:
历史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质的研究方法。
在统计过程中,有的论文会涉及多种研究方法,就对该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重复统计。
表5研究方法分布表
研究方法
数量
比例
硕博士论文数量
比例
质的研究方法
5
5%
5
100.0%
历史研究法
2
2%
1
50.0%
理论研究法
74
74%
15
20.3%
调查研究法
12
12%
12
100.0%
比较研究法
2
2%
1
50.0%
实验研究
5
5%
4
80.0%
(一)论文中各种方法的具体运用情况
1、质的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年轻而又重要的研究方法,20世纪90年代之后才在教育研究中逐渐凸显地位。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中,质的研究方法运用比例仅占到5%,而且绝大多是都是在学位论文中使用的,而在期刊文献中则缺少使用此方法的文章。
2、历史研究法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年回顾与展望》(仰滢,2008)等少数文章运用了此方法。
所占比例较少,只有2%。
3、理论研究方法
大约74%的论文都是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而这种研究方法在硕博士论文中所占比却只有20.3%。
4、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法使用只占到12%,但是量化研究中使用比例最高的研究方法。
5、比较研究法
由于学科性质的关系,该种研究方法在论文中的比例仅占到2%。
6、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所占的比例只有5%,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均较少使用此种方法。
(二)研究方法的总体运用情况
在搜集到的100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中,约三分之二运用的都是理论研究法,研究方法稍显单一。
而期刊论文的研究方法较学位论文多样化,可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研究方法的择取有一定的影响。
六、论文的作者情况分析
对现有的100篇研究的作者进行统计,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其发表的论文,如果有超过两篇以上是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主题的研究,则属于重复出现。
除此之外,也对现有100篇研究中作者的专业、机构进行了分析。
现有的100篇文章中,共出现的作者数量是90位(重复不做统计)。
在这90位作者中,共有88位可以调查出所属机构,86位可以查询所属专业。
对这90位作者进行检索分析的结果如下:
表6论文作者所属机构分布表
作者所属机构
数量
比例
大学
48
55%
研究机构
35
40%
其他
5
5%
表7论文作者所属专业分布表
作者专业
数量
比例
高等教育学相关专业
39
45%
心理学相关专业
13
15%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
30
35%
其他专业
4
5%
(一)论文作者的层次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55%的作者在大学中,这其中有大学的教师,各个学历阶段的学生。
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和大学有着相似比例,但任少于大学。
分析结果显示,大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体。
这也显示了大学作为大学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活动场所对研究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二)论文作者的专业情况分析
由表7可以看出,论文作者教育学专业和思政专业占大比。
其次最多的专业是心理学相关专业,占到15%。
其他专业也有涉及,但是人数很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综合领域,研究者应当有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并且熟悉大学生教育。
但是现在大部分的研究者的专业背景比较单一,同时对心理知识的掌握相对薄弱,没有相关的教育经验。
而较全面的研究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却相对不足,这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期研究是不利的。
(三)总体分析
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性的特征,致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人员专业分布广,同时也缺乏专业的研究人员,研究的连续性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情况的讨论及建议
一、对现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情况的讨论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总态势
由于社会上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事件时有发生,人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预备人才,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可忽视。
国家的支持和社会的努力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断稳步发展。
尤其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更是呈现出火热的趋势。
研究不仅在广度上较前些年有些发展,在深度上更是愈发深入。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特点
如前文所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近十年才有高速发展的趋势,因此较教育其他领域的研究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很年轻,在发展过程中难免经历挫折和教训。
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的趋势还是波动上升的状态。
同时,发展时间短也意味着,研究方法单一性较为明显。
理论研究多于实证研究。
其次,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
另外,如何在研究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多样性发展,还值得去思考。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人员特点
缺少专业的研究人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特点。
虽然有较广的专业宽度,研究人员较为多样,但是专业性较差,这导致了研究的连续性无法得到保证。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专业化程度的研究人员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但是目前却没有正确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的途径,在相关专业的本科阶段,虽然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但是偏重于实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授,心理健康专业的本科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偏重很少,也很少有专门的方向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些都致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专业性不足[5]。
二、对现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情况的建议
(一)多维度进行研究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就要在教育活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中,要善于多角度的思考个问题,或者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然后才能进行相关的研究。
同时要注意权衡应用型研究和理论性研究,不可偏于某一方面而荒废另一方面。
(二)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而对实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事者——大学教师却很少参与到这种研究中去,这容易造成理论同实践的脱节。
只有深入到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才能真正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且从实际问题入手研究,真正做到从各维度思考问题,从而解决这些问题[6]。
(三)培养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人员
目前教育学专业领域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是最多的,但是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性,仅仅具备教育学的知识是不够,所以教育学领域应当积极的同心理学、思政学领域的研究者合作,提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研究人员。
为此,一要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对侧重;二要加大宣传,让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这样,研究的连续性和专业性才能有所改善[7][8]。
第四章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近二十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有了基本的了解,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在数量上提升很快,但在研究质量上仍旧需要提高,具体的有:
多维度得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研究;从实际问题出发,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加强研究的深度。
除此之外,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研究人员的培养。
在对这100篇文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本以为文献研究很轻松,但在实际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困难重重。
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得到了较大的考验。
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希望在今后相关研究中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