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196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郑州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郑州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郑州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郑州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郑州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郑州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docx

《河南郑州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郑州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郑州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docx

河南郑州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

郑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人:

张玉锋审核人:

武素琴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答卷时,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直接答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B.“废井田,开阡陌”

C.“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2.《墨子》中有这样的记述:

“今也,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耕种禾谷),多聚菽粟。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更多的农副产品,以求发家致富

B.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生活使农民劳动积极性提高

C.诸侯间争霸战争不断,百姓生存压力巨大

D.市场的需求推动了对土地利用的最大化

3.据《礼记•月令》载:

“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影响是

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管理B.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D.手工业产生的规模无法扩大

4.《史记·货殖列传》云: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水路交通要地),弛山泽至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这表明汉朝时

A.国家大一统局面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军政要地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城市

D.农副产品成为国内贸易的主要商品

5.据《史记·平准书》载:

“(汉初)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下列各项表述中,与该政策主旨相同的是

A.“如商旅往来兴贩货卖,任择利润,一切听从”

B.“士、农、工、商各有一业”“同是一等齐民”

C.“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D.“乾隆初,大学士赵国麟与商人刘藩长联姻,为高宗所责”

6.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在《皮子文薮·汴河铭》中说: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运河开通后,江都(今江苏扬州)出现许多货场、旅店等,搬运业、商业也开始繁荣起来。

由此可见通运河的直接影响是

A.农副产品成为商品B.邸店柜坊开始出现

C.国内市场逐渐形成D.沿岸城镇兴盛起来

7.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这样一条规定:

“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

”清朝后期形成捐纳(买官)制度,买官成为商人进入仕途和升迁的途径。

这种现象反映出宋代以后中国社会

A.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商业已成为社会主导产业D.科举考试逐渐失去吸引力

8.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①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政策②汉朝搜粟都尉赵过推广耦梨③宋真宗初年从越南引进高产的占城稻④“苗出垅则深锄,锄不厌数,周而复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邓耕生在《谈我国古代手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一文中说,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对手工业产品实施质量管理。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礼记•月令》对酿酒业提出“稻必齐、曲蘖必时……毋有差贷……”②《礼记•月令》认为“物勒工名……以穷其情……”③《秦律•工律》规定:

“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④《唐律疏议•杂律》规定“诸市司评物价不平者,计所贵贱,坐赃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清末黄遵宪有诗曰: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事隔百余年,闻之尚骇愕。

”这里的“大错”指的是

A.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国家的统一

B.禁止官民海外贸易,动摇了农业社会的稳定性

C.打击了商品出口,导致中国商品生产的落后

D.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

11.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恰当的是

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12.李鸿章在《直境开办矿务折》中写道:

“查初定章程,拟招商股银八十万两,开采煤铁,并建生熟铁炉机厂,就近熔化。

”下列各项中,与上述拟建企业性质相同的是

A.天津机器制造总局B.上海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福州船政局

13.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14.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15.《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

“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

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在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

”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A.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B.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C.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16.阅读“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工厂检查所调查的全国工业分布表”,分析下列各项表述,对该表内容解读有误的是

省市别

上海市

南京市

青岛市

北平市

天津市

汉口市

山西市

陕西省

云南省

工厂数

5418

25

321

31

92

69

27

2

16

省市别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山东省

河北省

湖南省

江西省

河南省

威海卫

工厂数

206

53

42

37

28

39

3

24

2

A.我国近代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B.中西部的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

C.东南沿海地区重工业发展迅速D.因东三省被日本控制而未统计在内

17.有学者认为:

“1840-1919年的八十年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变迁最著的非常历史时期。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阶段“经济变迁”的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D.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18.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

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贸,那才能救国!

”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政府提倡使用国货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实业救国”思想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19.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

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20.1932年,中国近代纺织实业家宋裴卿先生创办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民族品牌。

同年4月,他将毛纺厂的制品注册为“抵羊牌”。

由商标的寓意看,蕴含了宋裴卿先生怎样的思想

A.自强求富

B.民主共和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21.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

“没有农业的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这说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到

A.只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促进农业的社会化

B.农业的社会化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条件

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D.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先完成农业集体化

22.阅读“1952年、1957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年份

原煤

发电量

原油

1952

6649万吨

72.6亿度

43.6万吨

135万吨

38.3亿米

65万吨

16392万吨

1957

13000万吨

193亿度

146万吨

535万吨

50.5万吨

84万吨

19505万吨

分析该统计表信息,以下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重工业得到较大发展B.社会主义改造利于经济建设

C.“一五计划”取得突出成就D.体现中共“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

23.1992年1、2月份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当时各大报纸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

下面四组文章中,出自这一时期

A.《要搞快一点》《要敢闯》

B.《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标准只有一个》

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D.《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4.1965年,河南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4.5%,工业总产值增长36.9%,其中轻工业增长36.2%,重工业增长37.7%,粮、棉、油、生猪等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各类轻工业产品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大部分指标接近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河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A.作为中原农业大省,自身发展优势突出

B.率先结束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体制

C.有力地贯彻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落实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包产到户”等政策

25.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第二个“30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正是走了S形。

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有①“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②“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③“多快好省”方针的制定④“一大二公”目标的确立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6.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日记中的记录:

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树底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②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③争胜说:

“现在已经发展到信息社会,你和我妈没有电话怎么能行呢”④菊兰偷偷地跟上一些妇女去掐喂牲口的苜蓿……后来掐不到苜蓿,便偷偷到地里掐些小麦叶子,回来用麸子拌成菜疙瘩……按相关历史事件、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②①③④D.②④①③

27.1952年7月,在陈云的主持下,“一五”计划第一草稿完成。

该计划书洋洋十余万言,但其核心是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156项工程)。

这些项目遍布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工业等各个方面,被称之为“中国工业化奠基之役”。

关于该计划的制定表述不正确的是

A.针对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将国家安全放在首要地位

B.充分考虑了旧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实际情况

C.既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又考虑到备战和地区布局平衡

D.其不足之处是一切以重工业为核心而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同步发展

28.马克思认为:

“从殖民地源源不断流入西班牙的大量贵金属迅速扩散到欧洲,造成金银贬值,物价上涨,意味着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

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的上升了。

”马克思所描述的这一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B.促使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进了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29.18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

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

……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现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

”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海外殖民扩张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追求时尚是当时消费的主流

C.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D.人们普遍存在着从众的消费心理

30.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

“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郑州一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座号

14届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瓷器制造方面,“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二百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

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

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输出的国家有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及欧美诸国……明清时期,总数超过1.5亿件的中国瓷器漂洋过海到西方。

——摘自[美]杜朴、文以诚《中国艺术与文化》

材料二明政府在隆庆二年(1568年)部分开放了海禁,准贩东西二洋。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恢复广州、宁波二市舶司,算是正式开放了海禁……17世纪中期随着明王朝的灭亡和清王朝的继之而起便戛然而止了……清朝海禁从入关之初就开始了,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开始“迁海”,从是年起到康熙初年,在北起直隶、山东,南到广东的沿海各省实行了坚壁清野、制造无人区的迁海措施,将沿海一带的居民一律内迁数十里……

——摘自[美]杜朴、文以诚《中国艺术与文化》

材料三据统计,从1914-1922年间,中国民族资本投资的纱厂布厂多达54家,所开工的纺锭多达150万枚。

而1912年以前总共才有十余家,拥有纺锭不足40万枚。

有些老厂此时也起死回生,如江阴利用纱厂,战前因濒临倒闭而长期出租,1915年由原股东收回自办,6年之中以72万两的资本获利300多万元。

——摘自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材料四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

“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发展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

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制瓷业的特点。

(4分)

 

(2)明朝中后期以制瓷业为代表的民营手工业发展较快,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8分)

 

(4)根据材料四,中国“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五十年代早期”和“七十年代中后期”各有不同的含义,请分别加以阐述。

(4分)

 

32.(20分)近代以来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不断扩大,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路为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所封锁,对欧洲人来说,地中海是所牢狱,而不是一条大道……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在中世纪后期出现许许多多为突破或绕过将欧洲人限制在地中海地区的穆斯林屏障而制订的计划。

那时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像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

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国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分析欧洲人为什么要制订许多突破或绕过地中海地区的计划?

如何理解“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

(8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趋扩大、最终形成的过程并指出其原因(12分)

郑州一中2011-2012学年14届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DBBADDBBAD

11121314151617181920

DBCBCCDCDC

21222324252627282930

CDACBDDBCD

 

二、非选择题

31.(20分)

答案:

(1)分工精细;品种日益丰富;能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产品大量出口(4分)

(2)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与中国的手工业生产联系增多;明朝中后期取消海禁,利于产品销往海外,并进行技术交流。

(4分)

(3)现象:

1914~1922年间中国棉纺织业获得迅速发展。

(2分)原因: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扫除了一些障碍;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想和群众性反帝斗争的影响。

(6分)

(4)五十年代早期,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公有制为基础,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78年后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分)

32.(20分)

(1)原因:

东西方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贸易更加困难;意大利商人和阿拉伯商人垄断东西方贸易,获取高额利润,引起欧洲人不满(4分)

理解: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商品经济的发展);造船、航海技术及地理知识的进步(4分)

(2)过程: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得以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

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通过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

系最终确立;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创新使

世界各地间联系更为便捷;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市场扩大发展的重要手段(任意

四点得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