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乡初级中学《新时期师德修养》继续教育培训讲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172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水乡初级中学《新时期师德修养》继续教育培训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黑水乡初级中学《新时期师德修养》继续教育培训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黑水乡初级中学《新时期师德修养》继续教育培训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黑水乡初级中学《新时期师德修养》继续教育培训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黑水乡初级中学《新时期师德修养》继续教育培训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水乡初级中学《新时期师德修养》继续教育培训讲稿.docx

《黑水乡初级中学《新时期师德修养》继续教育培训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水乡初级中学《新时期师德修养》继续教育培训讲稿.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水乡初级中学《新时期师德修养》继续教育培训讲稿.docx

黑水乡初级中学《新时期师德修养》继续教育培训讲稿

黑水乡初级中学“继教”培训材料——

《新时期师德修养》讲稿

培训时间:

2008年9月16日

培训地点:

多功能教室

培训内容:

绪论

第一节:

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第二节:

透视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视野

第三节:

基础教育课程道德改革与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

培训学时:

3学时

培训教师:

冉涛

培训讲稿:

一、对三句话的理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发展,师德为先。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国家的振兴关键在教育,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世界,竞争无孔不入,渗入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胞。

但所有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都可归结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国民素质的竞争,最终还都是人才的竞争,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教育发展的基础上。

因此,江泽民同志曾提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观点。

2、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育系统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左右着教育发展的质量,正如邓小平所言: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

3、教师发展,师德为先。

师德,作为社会、教育本身及教师这种职业对其从业者的规定性要求,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广义地说: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综合。

它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师德又融入了培养创造性、开拓性、实践性人才等更丰富的内涵。

因此,今天的教师,不但应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努力拥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及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道德意识。

二、总结:

师品、师智、师能、师表。

1、师品,德高为师。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

教师必须具有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和为祖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发扬奉献精神,不断探索,勇于进取,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2、师智,学高为师。

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

一是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

二是要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力,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

三是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及时吸收、存储学科前沿知识与研究成果。

3、师能,技高为师。

一是要有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

二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

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要有创新的精神。

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4、师表,身正为师。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

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

“师者,人之模范也”。

孔子曰:

“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

“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

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三、师德问题为什么广受社会关注,越来越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活动的成效有着特殊的影响作用,从而使得人们不敢对其掉以轻心;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近年来出现的教师职业道德明显滑坡现象令人忧虑。

四、新形势下加强学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师德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

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

道德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

所以,加强师德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教师献身教育、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为维护和发扬高尚师德传统做出了不懈努力。

我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其中许多优秀分子堪称楷模。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

然而,目前教师队伍中也存在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人格特性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教育行为功利性太强等问题。

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

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在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

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

教师中存在的对教学不负责任,应付了事;对学生漠不关心,教书不育人;自我要求不严,不能为人师表等等,必然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为人师表的形象。

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中,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

强化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水平,引导教师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努力营造“校以育人为本,师以奉献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优良校风,让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

五、现阶段师德建设的误区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升华,随着师德教育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强化师德教育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师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目前,师德教育的现状存在着“五重五轻”的倾向:

●重理论,轻实践;

●重说教,轻体验;

●重政治,轻情感;

●重应然,轻实然;

造成的后果是:

●知行脱节;

●言行不一;

●知情分离;

●情意不合;

●双重人格;

●双面人生……。

六、在师德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三个主要的误区。

误区之一:

在师德本质的认识方面:

重社会层面的“习惯性道德”轻个体层面的“内省性道德”。

误区之二:

在师德规范体系的研究方面重教师对学生群体道德规范的研究轻教师对教师群体道德规范的探讨。

误区之三:

在师德修养的途径的认识方面重内省、慎独、不争、超脱,轻师德主体实践精神的传扬。

首先,高尚的师德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

以教师的职业感情为例:

刚刚步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要求他们一定要热爱教师工作是不实际的。

因为,人们对一个事物从认识到了解到热爱是需要时间、需要过程的。

所以,初为人师,只能要求他们对工作尽职尽责。

只有经过较长的教育实践,教师本人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亲身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认识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才能使自己的理念境界逐渐升华,才能不仅视教师工作为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且将教师工作视为事业、视为生活和生命的目的和意义,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人生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而孜孜不倦的奋斗和追求。

只有达到了这种境界才能谈得上热爱教师工作,也才能谈得上高尚的师德。

现今教师队伍中,几十年十几年如一日,热爱教师工作,以高尚的师德,娴熟的教育教学技巧,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教师不乏其人。

正是得益于这样一批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师者,才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一步步地向前发展。

其次,高尚的师德应成为教师调节内外部世界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指导教师以积极正确的方式谋求自身发展,维护自身合法正当权益的动力和指南。

学校理应是传播知识、创新知识、追求真理、传扬真理的高雅殿堂,教师队伍也理应是学识渊博,品格高尚的文明之旅。

但不可否认的是:

教师队伍中也有正义和邪恶之争,也有真假、善恶之辩,也有高尚和卑劣之分,也有腐败和廉洁的抗衡。

因此,高尚的师德的标准是什么?

良好的教师形象是什么?

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道德人格理想,是否以中庸、贵和和不争为最高的人生价值取向,是师德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目前的师德建设中,仍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即忽略了师德实践精神的传扬。

在广大教师的内心理念中,良好的师德形象似乎就只是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专心做学问,而在矛盾和冲突面前,则是不争,以谦让为美,以忍耐为德,以超脱和回避为重要选择。

虽然这种选择可以解释为自我牺牲、顾全大局,但是否也可解释为消极循世、回避矛盾呢?

我们认为,如果我们的师德建设仅仅是鼓励教师自省、自立、自律、慎独。

而在矛盾和冲突面前,无所适从、只能选择逃避和超脱,不仅不是顾全大局、自我牺牲,而恰恰是目无大局、明哲保身。

因此,在面临激烈的矛盾冲突之时,教师勇敢地挺身而出,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在正义和邪恶面前教师能够弘扬正气、坚持真理,正是具有高尚师德的表现。

因此,在师德建设中,在师德的价值导向中,鼓励教师不仅以积极的方式教书育人、著书立说,而且以积极的方式去参与生活、战胜困难、解决矛盾,自觉地增强自身师德主体精神的塑造、加强道德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合乎道德的,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七、目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职业倦怠。

工作倦怠(Job

★从教不廉。

补课、家访、吃请等。

★价值取向功利化。

用金钱、利益和荣誉来作为工作的动力和思想。

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满堂灌、关注分数忽视成长。

★缺乏合作。

由于竞争等因素,交流少,相互进步的思想淡泊等。

★只教书不育人。

只看到教材没有看到学生。

★道德失范。

体罚、变相体罚、工作态度等。

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一)在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问题要放在历史和社会的大背景下才行,离开这个背景谈论师德问题,只会流于空谈。

1、师德建设的政策导向:

1991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修订重颁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0年教育部引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1年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5年教育部提出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的总体要求: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8月7日修订):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3、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与特征

▲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从同质单一性社会向异质多样性社会转化;▲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化等等。

4、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特征

▲多元化▲国际化▲信息化▲知识化

5、时代发展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社会转型。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多元化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专业化运动▲师德发展的现实▲师德建设的政策导向

6、社会转型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市场经济▲多元价值观▲知识经济▲信息化▲学习型社会

(二)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16页)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师德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2、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教师观念的更新

3、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值观多元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促使教师职业道德走向多元化和谐发展的方向;

4、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负面影响。

(三)理想主义价值观与现实主义价值观的整合(20页)

●理想主义的教师价值观:

▲起点高▲精神价值突现

●现实主义的教师价值观:

▲起点高▲互相功利主义

●两种价值观的整合

(四)、主体性的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张显

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提倡“安贫乐教”,用“蜡烛”等自我牺牲来赞颂教师的无私精神,把教师当成了“圣人”,这虽是对教师职业教育道德的尊重和赞誉,但最大的缺陷就是忽视了教师自身的需要,教师也是“凡人”,追求美好的生活和应得的物质利益和自身需要是无可非议。

因此,张显教师的主体性,既做到敬业奉献,又能够获得个人发展与个人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重点解决两个人“靠”“为”。

靠教育而活,还是为教育而活,这是道德的两个极端。

九、深化教育改革是师德建设的关键途径。

如果说由政府和社会行为构成的教师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造就了师德状况的宏观环境的话,教育内部的人事、分配、考核、奖惩等制度所营造出的教师工作环境、教师与国家、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学生、教师劳动与报酬的现实关系,则是师德规范能否维系和发挥作用的直接因素。

一个时期以来,教育队伍中的一部分人职业道德水平下滑,行为失范,除了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一部分人放松了对自己的修养和要求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教育内部承袭多年的人事、分配、评价、奖惩制度,缺乏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激励和约束,客观上提供了不良现象继续存在的土壤。

因此,师德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当选在深化教育改革,建立符合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际,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增强责任性,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各项制度。

改革旧的人事制度。

要废除教师职业终身制。

制定实施“进行来,留得住,出得去”用人制度,建立招聘机制,使教师队伍不断得到优秀分子的补充。

疏通不适合教师职业,特别是缺乏教师职业道德者送出教育单位的渠道。

只有废除教师职业终身制,才能从人员素质上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警诫不守师德者改弦易辙,激励教师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德的要求

强调以学生为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26页)。

教师对于学生的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爱生意识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灵魂。

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爱生要树立三个意识:

爱生意识;平等意识;公正意识。

十一、教师专业化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

2、自我发展;

3、自我反思;

4、创新能力;

5、合作精神。

十一、作业

1、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教育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和负面影响。

推动作用:

⑴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⑵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教师观念更新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值多元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促使教师职业道德走向多元和谐的发展方向。

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片面强调个人物质利益,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

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如果运用不当会引人误入歧途。

教育领域中一些教师出现了按酬付劳,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的单纯雇佣思想。

一些教师在处理个人利益同中家、集体利益的关系时,一味追求个人利益,计较个人利益得失,甚至有个别老师为谋求个人私利,完全置中家、人民利益于不顾,最终触犯法律。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

⑴“以学生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

新课程强调教师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尊重学生、民主平等、感情投入。

⑵教师专业化中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的专业精神主要为:

职业认同与责任感、自我发展、自我反思、创新能力、合作精神。

 

黑水乡初级中学“继教”培训材料——

《新时期师德修养》讲稿

培训时间:

2008年9月16日

培训地点:

多功能教室

培训内容:

第一章《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职业与教师职业

第二节教师职业本质与特殊性

培训学时:

3学时

培训教师:

冉涛

培训讲稿:

一、职业的界定

我们经常使用"职业"及"职业者"这些词语,但很少考虑它们的真正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将职业定义为:

"个人在社会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这个定义反映了职业的一个基本特征一谋生的手段,但职业的含义要远比这个定义广。

二、道德的界定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现象。

如果从词源学上来考察,道德一词源于拉丁语Mores,意指传统习惯和风俗。

引申开来,也有原则和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含义。

在我国古代,“道”和“德”最先是分开用的。

所谓“道”是指人所由以行走的道路,也指事物存在、运行、生、灭所由以遵循的法则,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和规范;“德”即得,所谓“德者,得也”。

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便是“德”。

因此,不难看出,“道”的客观性较强,主要指外在的规范要求;而“德”则偏向主观方面,主要指人们内心的精神方面的东西

三、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

职业道德是人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以责权利和利益为基础,是在工作中协调个体、群体与社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

它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担任一定社会角色的个体和群体所应该自觉遵守的特殊道德。

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规范和要求。

四、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范围上的限定性

(2)内容上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时代性

(3)形式上的多样性

五、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六、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1、自主性

教师在从事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在遵循社会总体要求的前提下,自主选择达到目标的方式和途径,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例如他们有自己独立的工作空间--教室,除了讲评课和观摩课外,大部分情况下,教师都可以关上门进行自主教学。

教师在营造课堂气氛方面也有很大的自由。

他们可以采取讨论方式进行教学,也可以采取教师个人进'行演讲的方式。

他们可以对一部分同学提出某种要求而对另外一部分同学提出另一种要求,他们可以只教某一班级而对其他班级没有责任。

除此之外,在政府或教育机构的指引下教师还可以决定他们在每堂课上所教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更具有课程与教学的相对自主权。

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动机、学生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享有“法理”权威。

无论是同事还是行政人员都不能妨碍这种权威。

并且,教师专业化理论认为,教师角色的自主性应该包括教师有权独立制定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和行动方案等。

教师不像医生或律师那样可以选择自己的服务对象,教师必须接受和面对学校安排给他的每个学生。

他们的工作必须遵守政府或教育部门的要求。

2、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是有思想有个性的,而且常处在变化发展之中。

教师的教育活动创造性主要表现在:

对不同对象的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上;表现在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创新上;还表现在对于变化了的情况善于作出恰当地处置的教育机智上。

所以,一个教师对别人的教育经验不能照搬照抄,必须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对自己的经验也要不断审视和创新。

3、复杂性

教师劳动既要消耗体力,更是复杂的脑力劳动。

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通过专门训练掌握劳动技巧,同时还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感情。

另外,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还主要是由教育任务的多方面性、影响学生成长因素的多样性与教育过程中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决定的。

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学生不仅接受学校的影响,还同时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可塑性极大,易于变化。

所以,要培养他们成才成人是件复杂的工作。

4、长期性

人掌握一门知识、方法,形成一种品德,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活动就能完成的,它必须经过反复练习、巩固,通过长时间的消化和积累才能完成,这决定了教师教育活动的反复性、长期性。

同时这也是由人才成长的周期长的规律决定的。

常言道:

“十年树林,百年树人”。

教师不仅在校内对学生进行直接教育活动,就是学生离开了学校,有的也仍然受教师影响。

教师教育学生应着眼于未来,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使之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其获得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5、艰苦性

当教师辛苦,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这是人所共知的。

他的劳动量是不能简单地用上课的时间多少来衡量的,他们的大量劳动不是在课上,而是在课下。

课下教师不仅要备课和学习,还有大量的作业要批改,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的中小学里,班级规模一般都较大,这无形中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学校越来越规范和严格的管理,更多的考核和评价以及社会过高要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等都给教育者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6、示范性

教育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感化学生的过程,学生主要是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具有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表现在智育中,则要求教师先于学生掌握所教的知识、技能,能够示范;表现在德育方面,要求教师能用模范的语言和行为去影响感化学生,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更是由于学生的“向师性”心理特点决定的。

学生,尤其是少年儿童,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往往以教师为揩模,甚至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

教师应充分认识教师劳动的这一特点,始终牢记“为人师表”四个大字。

七、作业

1、教师职业具有哪些特殊社会作用的职业?

教师职业对社会精神文明的贡献是其他职业不可代替的;

教师职业对社会物质文明的贡献也有独特的作用;

教师职业对个人的成长发展也起着独特的作用。

2、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着简单化的弊端,将教师职业道德简单地等同于一种行为规范和要求;

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具有很强的他律性;

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这一行业的行规,还具有这样的特点:

一方面限制涌入教师队伍的数量,减小竞争压力,并提高工作效率,以保证教师阶层的福利待遇不至降低;

另一方面,以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定来获得较高的社会声望,从而获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同,使社会自愿地增加对老师职业的报酬,使教师外在利益的获得合理化并得到保证;教师职业道德的终极意义将指向教师人格的完善,即理想人格的实现。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1)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更具有全面性、先进性

2)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空间更具广泛性

3)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深度和时间更具深远性

4)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结果不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

5)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条件对劳动者心理品质有更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