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210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制度.docx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制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制度.docx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第一条目的

为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结合合肥市合店路二期改建工程施工生产的特点,特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第二条工作原则及目标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项目经理的基础作用。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项目经理统一领导和各部门的协调下,有关事故灾害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到个人。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采用先进技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处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灾害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

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加强以项目部为主体,各班组为辅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所有职工,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工作目标。

更好地适应施工生产的需求,给施工人员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边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反应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反应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现应急反应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第三条组织体系及相关机构

应急救援机构分为一、二级设置,公司设置一级救援指挥小组,项目经理部设置二级应急救援实施领导小组。

公司一级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1.机构设置

公司成立突发事件一级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常务副组长由主管安全的副总经理担任、组员为各业务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质部。

2.职责

负责编制本标段内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灾害事故发生后,负责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与外部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系;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通报外部机构,决定请求外部援助;决定应急撤离。

项目经理部二级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1.机构设置

现场指挥部成立突发事件二级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党卫峰、副组长由总工王传杰和安质部陈前进担任,组员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技术员、各班组组长。

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质部,下设伤员营救组、物资抢运组、抢险组、保卫疏导组、物资供应组、临时医疗组等专业组。

2.职责

负责编制管段范围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害事故的应急预案的编制及按程序报批实施;负责灾害事故现场操作的指挥和协调,保证现场人员和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控制紧急情况,及时保持与二级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一级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的联系;做好消防、医疗、交通管制、抢险救灾等各公共救援部门联络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负责应急撤退的现场指挥。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

应急预案实行“分级编制、分类管理”的原则,应急预案分四级编制,其中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特别重大(I级)事故应急预案、指挥部编制重大(n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经理编制一般(iv级)、较大(川级)事故应急预案。

灾害发生后分级响应与实施。

一.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1)总体要求

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工地现场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有坍塌、火灾、水灾、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等,应急预案的人力、物资、技术准备主要针对这几类事故。

应急预案应立足于突发事故的救援,立足于工程项目自援自救,立足于工程所在地政府和当地社会资源的救助。

2)组织机构要求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职责要求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现场发生突发事故时,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向各抢救小组下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第一时间向110、119、120、企业救援指挥部、当地政府安监部门、公安部门求援或报告灾情。

平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值班,值班者必须住在工地现场,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紧急事故时,在项目部应急组长抵达工地前,值班者即为临时救援组长。

相关救援工作小组的职责:

(1)伤员营救组:

引导现场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对受伤人员进行营救至安全地带;人员由作业工区责任人及施工人员组成。

(2)物资抢运组:

抢运可以转移的场内物资,转移可能引起新危险源的物品到安全地带;人员由物资部门责任人及仓库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组成。

(3)抢险组:

其任务是根据抢险指令,及时负责扑救、抢险,并布置现场人员到医院陪护。

当事态无法控制时,应立刻通知联络组拨打政府主管部门电话求援。

(4)保卫疏导组:

对场内外进行有效的隔离工作和维护现场应急救援通道畅通工作,疏散场内外非应急救援人员撤出危险地带;人员由保卫部门责任人及后勤、施工人员组成。

(5)物资供应组:

迅速组织后勤必须供应的物资,提供相关的安全装备;人员由综合部责任人及后勤、施工人员组成。

(6)临时医疗组:

对受伤人员作简单的抢救和包扎工作,及时转移重伤人员到医疗机构就医;人员由现场医务人员和后勤及施工人员组成。

三.救援器材要求

应急领导小组应配备下列救援器材:

(1)医疗器材:

担架、塑料袋、小药箱;

(2)抢救工具:

一般工地常备工具即可基本满足使用;

(3)照明器材:

手电筒、应急灯36V以下安全线路、灯具;

(4)通讯器材:

电话、手机、对讲机;

(5)交通工具:

工地常备一辆值班面包车,该车轮值班时不应跑长途;

(6)灭火器材:

灭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紧急情况下集中使用。

四.培训要求

应急小组成员在项目安全教育时必须附带接受紧急救援培训。

培训内容:

伤员急救常识、灭火器材使用常识、各类重大事故抢险常识等。

务必使应急小组成员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能较熟练地履行抢救职责。

五.通信联络要求

项目部必须将110、119、120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手机号码、企业应急领导组织成员手机号码、当地安全监督部门电话号码,工地抢险指挥及保安员应熟知这些号码。

六.事故报告要求

工地发生突发事故后,企业、项目部除立即组织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事故现场,做好善后工作外,还应按下列规定报

告有关部门:

轻伤事故:

应由项目部在24小时内报告企业领导、生产办公室和企业工会;

重伤事故:

企业应在接到项目部报告后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工会组织;

重伤三人以上或死亡一至二人的事故:

企业应在接到项目部报告后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单位、安全监督部门、工会组织和人民检察机关,填报《事故快报表》,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接到项目部报告后4小时应到达现场;

死亡三人以上的重大、特别重大事故(企业应立即报告当地市级人民政府,同时报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工会组织、人民检察机关和监督部门,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或委托人)应在接到项目部报告后4小时内到达现场;急性中毒、中暑事故:

应同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易爆物品爆炸和火灾事故:

应同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

员工受伤后,轻伤的送工地现场医务室医治,重伤、中毒的送医院救治。

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的,企业应在8小时内通知劳动行政部门处理。

七.应急预案的演练

1.相关培训

应急预案确立后,各项目经理按计划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具备完成其应急反应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使应急救援人员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及相关法规所列出的事故危险和应急救援责任。

具体要求如下:

(1)公司、项目部每年组织进行一次培训。

(2)培训的内容

1)灭火器材的使用及步骤训练;

2)安全装置的使用方法及个人防护措施;

3)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辩识;

4)事故报警及各种抢救的基本技能;

5)应急救援的团队协作意识。

2.预案演练

各级应急救援领导(实施)小组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危险目标可能发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模拟演习。

把指挥机构和各救援队伍训练成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的指挥班子和抢救队伍。

一旦发生事故,指挥机构能正确指挥,各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控制并消灭事故、抢救伤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演练要根据制定的计划定期进行,出现特殊情况时不定期进行专项演练,演练内容如下:

测试预案的充分程度;

测试应急培训的有效性和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

测试现有应急反应装置、设备和其他资源的充分性;

提高事故应急反应协作部门的协调能力;

通过演练来判别和改进预案的缺陷和不足。

第五条应急响应

发生灾害事故一报告联络有关人员(紧急时立刻报警、打求助电话)T启动救援预案T必要时向社会发出救援请求T实施应急救援、保护现场、上报有关部门等一善后处理。

1.信息报告

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立即向现场指挥部安全事故突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同时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报告有关政府和部门。

应急处理实施过程中,要及时续报相关情况。

2.紧急疏散及紧急避险

在发生重大事故,可能对区域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在公司、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对可能威胁到场外居民(包括相邻单位人员)安全时,现场指挥部应立即和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引导居民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灾害事故发生后应有紧急避险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和伤亡人员的增加,以及在抢险时发生二次事故。

3.先期处置

突发灾害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同时,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依靠本施工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的发展。

4.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突发事件,公司一级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及现场指挥部二级救援指挥小组联合成立现场应急指挥中心,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开展现场处置工作,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救援指挥中心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5.指挥和协调

根据灾害事故等级启动对应等级的应急预案、进入应急响应后,现场应急指挥中心立即按照预案组织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配合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6.医疗卫生救助

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及时协调有关专业医疗救护机构提供特种药品和特种救治装备进行支援。

特殊情况下,及时联系事故灾害发生地疾病控制中心进行现场防疫工作。

7.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8.施工人员及周边群众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组织施工人员及周边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项目部应当与当地政府、社区建立应急互动机制,确定保护群众安全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

决定应急状态下施工人员及周边群众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

9.现场检测与评估

根据需要,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事故现场检测、鉴定与评估小组,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抢救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检测与评估报告要及时上报。

10.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灾害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

由事故发生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