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docx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讲动力学问题中的常见题型分析
一、加速度与合力的瞬时对应性
方法归纳:
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该时刻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
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种基本模型的建立。
(1)刚性绳(或接触面):
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弹力立即改变或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一般题目中所给的细线、轻杆和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
(2)弹簧(或橡皮绳):
此种物体的特点是形变量大,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是不变的。
讲与练
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的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现突然撤去F,这一瞬间A球的加速度为________,B球的加速度为________。
2、如图所示,物体A、B质量均为m,中间有一轻质弹簧相连,A用绳悬于O点,当突然剪断OA绳时,关于A物体的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 B.gC.2g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有( )
A.a1=0,a2=g B.a1=g,a2=gC.a1=0,a2=
g D.a1=g,a2=
g
二、速度、加速度、力三者关系的定性分析
方法归纳
(1)加速度与力有瞬时对应关系,加速度随力的变化而变化。
(2)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变大,速度变化快。
(3)速度增大或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的,二者同向速度增加,反向则速度减小。
讲与练
1、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点并系住物体m,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B点,如果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恒定,则( )
A.物体从A到O加速,从O到B减速
B.物体从A到O速度越来越小,从O到B加速度不变
C.物体从A到O间先加速后减速,从O到B一直减速运动
D.物体运动到O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2、如图所示,放在光滑面上的木块受到两个水平力F1与F2的作用而静止不动,现保持F1大小和方向不变,F2方向不变,使F2随时间均匀减小到零,再均匀增加到原来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能正确描述木块运动情况的图像是图中的( )
3、如图5所示,斜劈形物体的质量为M,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m为的粗糙物块以某一初速沿斜劈的斜面向上滑,至速度为零后又加速返回,而斜劈始终保持静止,物块上下滑动过程中()
A.物块m上滑的时间大于下滑所用的时间B.物块m下滑时受到斜劈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C.地面对斜劈M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左后向右D.地面对斜劈M的支持力总小于(M+m)g
三、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方法归纳
(1)定律中的“总是”二字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
(2)牛顿第三定律只对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成立,受力物体是两个不同的物体。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性、共存、等大、反向,故可以转换研究对象。
讲与练
1、跳高运动员蹬地后上跳,在起跳过程中( )
A.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大小大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
B.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
C.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和重力相平衡
D.运动员所受的合力一定向上
2、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的示意图:
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
A.(M+m)g B.(M+m)g-ma
C.(M+m)g+maD.(M-m)g
3、建筑工人用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m/s2的加速度竖直加速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g取10.0m/s2,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A.510N B.490N C.890N D.910N
上题中,如果人拉绳子与水平面成30°,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又为()
A.490N B.500N C.595N D.700N
四、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方法归纳
(1)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3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
讲与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故牛顿运动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仅适用于宏观物体,只可用于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
C.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物体的加速度a=0条件下的特例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B.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受到的重力是不同的,所以它的惯性也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C.一个小球竖直上抛,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了向上的推力
D.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本身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
第二讲两类典型的动力学问题
一、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初始条件(初位置和初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在任一时刻的速度和位移,也就可以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二、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可以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从而求出未知的力,或与力相关的某些物理量。
如动摩擦因数、劲度系数、力的方向等。
方法归纳:
在解决两类动力学的基本问题时,不论哪一类问题,都要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如果物体的运动加速度或受力情况发生变化,则要分段处理,此时加速度或受力改变时的瞬时速度即是前后过程的联系量。
讲与练:
类型一、多过程的两类动力学问题
方法归纳: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可称为程序法.用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1.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
2.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
3.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分界点是关键.
讲与练
1、如图所示,抗震救灾运输机在某场地卸放物资时,通过倾角为30°的固定光滑斜轨道面进行。
有一件质量为m=2.0kg的小包装盒,由静止开始从斜轨道的顶端A滑至底端B,然后又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
若A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h=5.0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包装盒由A滑到B所经历的时间;
(2)若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5,包装盒在水平地面上还能滑行多远?
(不计斜面和地面接触处的能量损耗)
2、如图,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已知cos37°=0.8,sin37°=0.6.取g=10m/s2)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用大小为30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3、如图甲所示为学校操场上一质量不计的竖直滑杆,滑杆上端固定,下端悬空。
为了研究学生沿杆的下滑情况,在杆顶部装有一拉力传感器,可显示杆顶端所受拉力的大小。
现有一学生(可视为质点)从上端由静止开始滑下,5s末滑到杆底时速度恰好为零。
以学生开始下滑时刻为计时起点,传感器显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取10m/s2。
求:
(1)该学生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率?
(2)滑杆的长度为多少?
(3)1s末到5s末传感器显示的拉力为多少?
类型二、物体系的动力学问题
方法归纳:
1、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用原则
处理各物体加速度都相同的连接体问题时,整体法与隔离法往往交叉使用,一般思路是:
(1)求内力时,先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
(2)求外力时,先用隔离法求加速度,再用整体法求整体受到外加的作用力。
2、动力分配原理
无论地面或斜面是否光滑,只要力F拉着物体m1、m2一起加速,总有F内=(m1/m1+m2)F,即动力的效果按与质量成正比的规律分配。
讲与练:
1、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 )
A.
B.
C.FD.
.若m1与m2与水平面间有摩擦力且摩擦因数均为μ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 。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A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动摩擦因数为
,物体B与斜面间无摩擦。
在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下,A与B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者无相对滑动。
已知斜面的倾角为
,物体B的质量为m,则它们的加速度a及推力F的大小为()
A.
B.
C.
D.
3、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M,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若木块不滑动,力F的最大值是( )
A.2f(m+M)/M B.2f(m+M)/m
C.2f(m+M)/M-(m+M)g D.2f(m+M)/M+(m+M)g
4、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的最大拉力为()
A.
μmgB.
μmgC.
μmgD.3μmg
类型三、叠放类的动力学问题
方法归纳:
叠放类问题中,若两叠放物体在某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不要认为两物体一定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一定要验证此后两物体是否有相同的加速度,方法时假设两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ao,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此加速度,然后判断两物体中那个物体的加速度a具有最大加速度am,若ao≤am,则假设成立。
一般当某物体仅由静摩擦力使之产生加速度时,其加速度有最大值,且最大加速度即为最大静摩擦力产生的加速度。
讲与练:
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长木板B,长为l m,质量为2kg,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一质量为3kg的小铅块A,放在B的左端,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当A以3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之后,求最终A对地的位移和A对B的位移.
2、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M=4kg,长为L=1.4m;木板右端放着一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1kg,其尺寸远小于L。
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
(1)现用恒力F作用在木板M上,为了使得m能从M上面滑落下来,问:
F大小的范围是什么?
(2)其它条件不变,若恒力F=22.8N,且始终作用在M上,最终使得m能从M上面滑落下来。
问:
m在M上面滑动的时间是多大?
3、图l中,质量为m的物块叠放在质量为2m的足够长的木板上方右侧,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木板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在0~3s内F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F以mg为单位,重力加速度g=10m/s2.整个系统开始时静止.
(1)求1s、1.5s、2s、3s末木板的速度以及2s、3s末物块的速度;
(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0~3s内木板和物块的v-t图象,据此求0~3s内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过的距离.
类型四、传送带的动力学问题
方法归纳:
传送带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传送装置,以其为素材的物理题大都具有情景模糊、条件隐蔽、过程复杂的特点。
但不管传送带如何运动,只要我们分析清楚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的变化情况,就不难分析物体的状态变化情况。
因为不同的放置,传送带上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导致运动情况也不同。
讲与练:
1、如图,一物块沿斜面由H高处由静止滑下,斜面与水平传送带相连处为光滑圆弧,物体滑离传送带后做平抛运动,当传送带静止时,物体恰落在水平地面上的A点,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体落点一定在A点的左侧
B.当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体落点一定落在A点
C.当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落点可能落在A点
D.当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落点一定在A点的右侧
2、如图,水平传送带两个转动轴轴心相距20m,正在以v=4.0m/s的速度匀速传动,某物块儿(可视为质点)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将该物块儿从传送带左端无初速地轻放在传送带上,则经过多长时间物块将到达传送带的右端(g=10m/s2)?
如果水平传送带两个转动轴心相距为2.0m,其它条件不变,则将该物体从传送带左端无初速地轻放在传送带上,则经过多长时间物体将到达传送带的右端(g=10m/s2)?
如果提高传送带的速度,可以使物体从传送带的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缩短。
为使物体传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最短,传送带的最小速度是多少?
3、如图所示,倾斜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7°,将一小物块轻轻放在正在以速度v=10m/s匀速逆时针传动的传送带的上端,物块和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0.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传送带两皮带轮轴心间的距离为L=29m,求将物块从顶部传到传送带底部所需的时间为多少(g=10m/s2)?
类型五、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方法归纳:
(1)极限法:
在题目中如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隐含着临界问题,处理此类问题时,应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达到尽快求解的目的.
(2)假设法:
有些物理过程中没有明显出现临界问题的线索,但在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问题,也可能不出现临界问题,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采用假设法.
(3)图象法.
讲与练:
1、一个质量为0.2kg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θ=53°的斜面顶端,如图,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10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求绳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2、如图所示,长L=1.6m,质量M=3kg的木板静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m=1kg的小物块放在木板的右端,木板和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取g=10m/s2,求:
(1)使物块不掉下去的最大拉力F;
(2)如果拉力F=10N恒定不变,小物块的所能获得的最大速度.
类型六、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一、利用图像中的运动信息研究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讲与练:
1、 质量为2kg的物体
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作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
g取10m/s2,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运动摩擦系数μ;
(2)水平推力
的大小;
(3)0-10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2、质量为40kg的雪橇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向下滑动(如图甲所示),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今测得雪橇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且AB是曲线的切线,B点坐标为(4,15),CD是曲线的渐近线.试求空气的阻力系数k和雪橇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如图(a),质量m=1kg的物体沿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表示,物体加速度a与风速v的关系如图(b)所示,(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比例系数k.
二、利用表达式判断图像形状
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若用v1、v2、v3、v4 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s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
A.v1 B.v2 C.v3 D.v4
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4、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
图中v、a、f和s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
图中正确的是( )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讲超重与失重
1.实重和视重
(1)实重:
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视重:
测力计所指示的数值。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比较
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
完全失重
概念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
产生条件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a=g
列原理式
F-mg=ma
F=m(g+a)
mg-F=ma
F=m(g-a)
mg-F=mg
F=0
运动状态
加速上升、减速下降
加速下降、减速上升
无阻力的抛体运动情况;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
3、超重与失重的理解
(1)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即ay≠0,物体就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状态。
当ay方向竖直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ay方向竖直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2)尽管整体没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但只要物体的一部分具有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整体也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状态。
(3)超重并不是说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说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说重力完全消失了。
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变化。
(4)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讲与练:
1、(2013·太原模拟)物体在下列运动中,属于超重的是( )
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时B.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时
C.跳水运动员被跳板弹起,离开跳板向上运动时D.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
2、在电梯内的地板上,竖直放置一根轻质弹簧,弹簧上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
当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被继续压缩了
。
则电梯运动的情况可能是( )
A.以大小为
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B.以大小为
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C.以大小为
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D.以大小为
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3、在升降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kg,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晓敏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晓敏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B.晓敏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体重计对晓敏的支持力
C.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下运动
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g/5,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4、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 )
A.t3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
B.t2~t3的时间内,火箭在向下降落
C.t1~t2的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
D.0~t3的时间内,火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5、(2012·豫南九校联考)如图7所示,质量为M的劈体ABDC放在水平地面上,表面AB、AC均光滑,且AB∥CD,BD⊥CD,AC与水平面成角θ。
质量为m的物体(上表面为半球形)以水平速度v0冲上BA后沿AC面下滑,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劈体M始终不动,P为固定的弧形光滑挡板,挡板与轨道间的宽度略大于半球形物体m的半径,不计转弯处的能量损失,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平地面对劈体M的摩擦力始终为零
B.水平地面对劈体M的摩擦力先为零后向右
C.劈体M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始终为(M+m)g
D.劈体M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先等于(M+m)g,后小于(M+m)g
6、(2012·西安八校联考)为了测量某住宅大楼每层的平均高度(层高)及电梯运行情况,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楼电梯内用电子体重计及秒表进行了以下实验。
质量m=50kg的甲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乙同学记录电梯从地面一楼到顶层全过程中,体重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已知t=0时电梯静止不动,从电梯内楼层按钮上获知该大楼共19层。
求:
(1)电梯启动和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该大楼的楼层高度。